垃圾分类市场分析及投资建议2019年7月1日,被称为“史上最严”垃圾分类措施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根据规定,个人或单位未按规定分类投放垃圾都将面临处罚。
与此同时,全国多地也陆续进入垃圾分类“强制时代”。
在垃圾分类新风尚的背后,新的产业蓝海正在开启,越来越多的企业也看到其中的商机,一些传统企业通过介入环卫设备制造、餐余垃圾处置、垃圾分拣、垃圾回收归类等垃圾分类多个领域,掘金“垃圾堆”。
一、潜在的万亿元级新市场业内人士分析,随着垃圾分类立法的推进,有望打开一个万亿元级的新市场。
目前,不少嗅觉敏锐的企业看到了其中的商机。
据了解,垃圾分类将在以下几个领域带来较大的投资机会:一是餐厨垃圾处理;二是环卫设备升级;三是再生资源回收;四是垃圾焚烧处理。
在上海,餐厨垃圾粉碎机和垃圾桶卖到脱销,商家不得不采取限购或预约政策。
数据显示,2019年6月18日当天,京东垃圾处理器类目的成交金额同比超过去年的150%;在天猫上,一款厨余垃圾处理器首小时成交金额超过去年的410%,1分钟超去年全天。
根据安信证券测算,到2020年,餐厨垃圾产生量预计将达到11070万吨,预测到2020年整个餐厨垃圾处理设施投资市场规模达1524亿元。
此外,垃圾分类将利好再生资源回收。
根据E20研究院预测,垃圾分类回收将是我国又一个百亿元级别的潜在市场,市场空间将在2019~2020年逐步开启。
“我们在垃圾分类整个流程中,是直接参与到垃圾处理中的。
”福建泉州一家智能机械企业的负责人说,“公司研发的智能环卫车,已经在市场投入使用。
”“在垃圾分类上,一方面开发了面向农村市场的小型垃圾处理设施,另一方面还介入城市大规模垃圾分类以后的焚烧处置。
”同济大学循环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德环保科技股份公司专家杜欢政说,近年来,作为国内环保行业龙头,中德环保科技股份公司积极介入垃圾分类市场。
分类回收智能化趋势。
“我们为小区配备专门的垃圾分拣员,并定期向市民发放垃圾袋,做垃圾分类宣传。
另一方面,已开始尝试‘吃’垃圾、‘吐’礼品的垃圾智能分类回收平台。
”乌鲁木齐市一家垃圾处理公司的负责人表示,“从前端投放到后端处置,全部成熟后,这些负责运营职能分类回收的平台,就可以将垃圾更好地回收利用,从而获得一定经济收益。
”依照住建部等部委今年6月发布的《关于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要求:北京、天津等46个重点城市到2020年底将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2019年起全面启动,2025年底前基本建成。
业内人士指出,从国家的规划可以看出,智能化处理系统是垃圾分类的发展方向。
智能化、大数据、“互联网+”等创新技术,成为企业深度参与垃圾分类产业链的法宝。
记者采访发现,不少企业采用生活垃圾的分类服务点+智能回收箱+专门的特定服务,运用大数据相关,将分类好的垃圾进行数据方面的统计,便于再次收用和处理。
在杜欢政看来,随着垃圾分类进入“强制时代”,将为大的企业带来重大利好,“首先,垃圾从随便乱扔到必须规范处置,形成了巨大的市场;其次,原先一些项目不规范的中小企业就可以做,如今需要规范的大企业来处理”。
“目前,公司的全智能垃圾数据采集软件已经研制成功,当垃圾桶的垃圾满了时,系统后台会自动报警,工作人员可以根据提示前往回收,实现垃圾的智能回收;同时,通过数据采集,可以了解到哪些区域的垃圾投放需求较大,从而进行垃圾桶智能投放。
”泉州一家企业负责人表示。
广东垃圾分类起步较早,借助广东快速发展的互联网,垃圾分类效率及效果得到进一步提升,先发优势明显。
在中山,带有二维码的可降解垃圾袋让市民自觉分类投放垃圾。
目前,中山正探索“互联网+垃圾智能分类”方式,在前端环节推出智能垃圾分类设备系统。
该系统主要由礼品兑换机、垃圾袋自动发放机、垃圾分类收集设备等部分组成,凭居民卡或手机APP在垃圾袋自动发放机扫码后领取可降解垃圾袋。
在深圳,“互联网+垃圾分类”的智慧社区也正形成。
垃圾分类领域企业德立信与小区物业结合打造绿色物业智慧社区。
居民将垃圾分类装好后投入智能垃圾分类设备,同时后台大数据管理系统记录社区垃圾分类投放数据,并对社区居民个人投放行为监控。
二、日本垃圾分类的发展历史分析(一)、日本垃圾分类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实施,20世纪90年代资源化比例快速提升1、日本垃圾分类历史20世纪80年代:开始实行垃圾分类20世纪80年代,随着日本“泡沫经济”时期的到来,垃圾数量和种类剧增,传统的填埋和焚烧方式已再难有效处理垃圾余留问题。
促使日本政府及时调整垃圾管理政策,垃圾管理的重点从废弃物的末端治理转向生产消费环节的源头预防,通过有效地垃圾分类来改进焚烧技术,将焚烧产生的污染减少到最低,民众可以不用过多顾虑垃圾焚烧对自身健康的威胁。
垃圾处置量中,资源化比例从1980年的2.50%提高至1989年的5.35%。
20世纪90年代:垃圾分类效果体现到90年代,日本各地区基本都实施了改革,即由末端化处理转变为从源头出发的循环利用和减量化的垃圾处理模式。
在日本政府和民众的协同合作之下,日本的垃圾分类处理机制逐步完善,并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20世纪90年代资源化比例从6.21%提高至15.20%。
21世纪初:循环利用阶段21世纪初,面对国内和国际的诸多挑战,日本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着力于构建“最适量生产、最适量消费、最小量废弃”的经济发展模式,并提出了“环之国”的发展目标。
日本政府还制定了垃圾循环利用率指标,垃圾分类处理更加注重循环利用和资源再生。
2000年以来,日本垃圾处置资源化比例维持在19%左右。
日本垃圾分类发展历程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2、日本垃圾分类回收体系日本将生活垃圾称为“废弃物”,废弃物分成一般废弃物、产业废弃物和有毒有害废弃物三大类,生活垃圾属于一般废弃物。
当前,日本的生活垃圾主要分为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粗大垃圾和资源垃圾。
具体的分类体系如下:可燃垃圾包括厨余垃圾、报纸、纸箱、纸盒、杂志、旧布料、包装容器等。
垃圾丢弃方法:放入市指定的垃圾袋丢弃。
不可燃垃圾包括金属、玻璃、破碎的家电制品、陶瓷器、塑料等。
垃圾丢弃方法:放入透明或半透明的塑料袋丢弃。
粗大垃圾包括白色家电类(电视机、空调机、冰箱/柜、洗衣机)、金属类、家具类、自行车、陶瓷器类、不规则形状的罐类、被褥、草席等。
垃圾丢弃方法:首先,测量垃圾的大小。
最长的部分的长度为50cm以上的物品被认定为大型垃圾,2m以上以及70kg以上的物品不收集,需要预约大型垃圾受理中心处理。
其次,按照长度交完粗大垃圾处理费用之后丢弃。
资源垃圾包括饮料瓶、茶色瓶、无色透明瓶、可以直接再利用的瓶类。
垃圾丢弃方法:罐清空后冲洗,然后放入透明或半透明的塑料袋丢弃。
3、垃圾分类制度:政策详尽,法规完善经过长年累月的宣传教育和强有力的监督措施,日本已形成完善有效的垃圾分类制度:定时回收。
在日本扔垃圾必须在指定的时间,指定的地点,特制的垃圾袋,并且由专业部门负责收集运输,且不设置专门的分类垃圾桶,具体的回收政策各地区大同小异。
立法监督。
在监管方面,政府通过法律惩罚和经济罚款等手段来确保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制度的有效执行。
日本存在大量由志愿者组成的相关监察队,其主要职责是调查生活垃圾方面的违法违规行为,将违法丢弃的垃圾袋送回,并告知其正确的生活垃圾处理方法,同时作出处罚。
教育普及。
日本早已把环境保护和生活垃圾纳入教育的基本课程内容,小学生自入学时的第一天就要接受生活垃圾分类教育,且这种教育与日常生活的耳濡目染将伴随其一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家庭氛围和社会氛围。
目前生活垃圾要分类,要定时定点投放,早已是社会普遍共识。
惩罚措施。
在日本必须严格按照生活垃圾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操作、在规定时间内将生活垃圾放置在指定地点,否则将面临巨额的罚款,且会损害自身声誉。
根据日本的相关法律法规,随意丢弃垃圾者根据情节不同将会面临不同程度的罚款乃至不等的刑期,后果相对比较严重。
4、日本垃圾分类的效果:资源化处置比例上升自日本实行垃圾分类政策之后,90年代开始垃圾资源化处置比例快速上升。
截至2017年,垃圾处置中资源化处置比例维持在18.70%。
日本历年资源化处置量(千吨)日本资源化处置比例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二)、日本垃圾减量化从2000年才开始体现,核心是由于垃圾收费制度的实施虽然日本从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开始实行垃圾分类,但仍然伴随着人均垃圾产量的增长,由951克/日(1985年)逐步增长至最高1195克/日(2000年),2000年之后,逐步减少至920克/日(2017年),减量化效果从2000年才开始显现。
日本垃圾减量化从2000年开始显现,核心原因是垃圾收费制度的大规模实施。
2000年以后,实施垃圾收费的自治体越来越多。
截止2017年2月,根据日本东洋大学经济学系山谷修作教授的调查统计显示,日本全国1741个自治体中,实施垃圾收费的共有1100个,收费实施率为63.2%。
常见的垃圾收费类型有单纯计量收费制、累进计量收费制、定量免费制、补助组合收费制和定额收费制5种。
由于单纯计量收费制相对简单,产生者不必担心垃圾产生量,费用也比其他类型更加便宜。
因此,在日本,收费最多的是单纯计量收费制,补助组合收费制使用的最少。
在采用单一计量收费制的城市中,单个垃圾袋价格(通常为40~50L的大袋)以30~50日元(1.92~3.20人民币)居多,占总体的44%,但北海道以及东京多摩地区的许多城市均把1个大垃圾袋的价格定在80多日元(5.12人民币),这部分高价格的垃圾袋比率也占近10%。
日本生活垃圾收费类型日本单个垃圾袋(40~50L)定价区间为体现“污染者付费”和“使用者付费”原则,日本生活垃圾收费方式主要包括指定垃圾袋、垃圾处理票和直接收费等方式。
指定垃圾袋和垃圾处理票是指以垃圾袋和处理票等作为计量单位,通过使用购买的指定垃圾袋投放垃圾或使用购买的垃圾处理票贴在所扔垃圾上等方式,来收取垃圾处理费用。
指定垃圾袋和垃圾处理票并用的情况下,可燃垃圾和不可燃垃圾会使用指定垃圾袋投放,而无法装入垃圾袋的大件垃圾则会使用垃圾处理票。
直接收费则适用于直接将垃圾搬运到处理设施的情况,采用缴费通知单或现金的方式征收垃圾处理费。
由于指定垃圾袋方式手续简单,方便计量,因此应用最为普遍,多数自治体会使用指定垃圾袋方式来收取垃圾处理费用,居民只需购买指定的垃圾袋投放垃圾即可,每个垃圾袋的售价里包含了垃圾处理垃圾收费促进资源回收和垃圾减量实施垃圾收费后,通过两种途径达到垃圾减量的效果:原本作为垃圾投放的一些潜在资源物被单独分类出来,实现其资源化。
在一些不实行垃圾收费的自治体,其可燃垃圾中的废纸比例高达10%以上,塑料容器包装、纤维类等也占不少比例,同时不可燃垃圾中的瓶类、罐类等所占的比例也高达1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