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城市商业发展
城市的商业区称“市”。
汉代长安是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商业中心。
这里的商业市场相当繁荣,市场类型也多种多样。
从文献记载看,除普通的市肆外,还有所谓直市、狱市、肉市、槐市、草市、宫市、关市等。
从经营时间上分,有夕市、朝市、夜市等。
由于海内为一,汉初“开关梁、驰山泽之禁”及社会经济的发展,使汉代商业空前繁荣,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就列举了许多天下名都,这些名都一般都不只一市,就是一般县也至少有一市。
汉代“市”区的建立,基本按照王制的规定,区划在城内的固定地点,大小城市基本上照此规划来确立。
这个原则就是“左祖右社,面朝后市”。
市一般建立在城内的北部地区,位于宫庙之后。
长安各市“二百六十步”,“凡四里一市”。
各市虽不一定如此齐整,但划有特定的区域,与一般的住宅(闾、里)分开是肯定的。
汉代城市区划已突破了《周礼》的有关规定,不仅城内立市,城外也立市。
长安九市中,六市在道西,三市在道东。
究竟是哪九市,学者们争论不休,本人认为刘运勇先生说的“长安四市应在城内,其余五市大多设在城外”,是有道理的。
汉代经济的发展,市场的繁荣,为了控制城市的秩序,方便城外的贸易需求,设一些市在城外是有可能的。
东汉洛阳的马市、南市也都建在城外,只有金市在城内。
汉代南越国城和其它一些城市也不乏有城外立市的例子。
据《三辅黄图》载,长安各市平面皆成方形,四面设肆,供商贾列肆货卖之用,四面各设一门,供交易出入。
《西京赋》说长安九市“通阛带阓”,崔豹《古今注》曰:“阛,市垣也;阓,市门也”。
市门定时启闭。
市内除于四周设肆,供交易之用外,还在市的适中地点建立市楼,作为市政官吏的治所。
史载:“市楼皆重屋”,又“臣为郎时,与方士考功会旗亭下”(注曰:旗亭,市楼也,立旗于上,故取名焉)。
可知市政官舍都是楼房,并立旗于上,以为标志。
《西京赋》云:“旗亭五重,俯察百隧”,则市楼系高五重,可眺望全市。
从四川新繁出土的市井图砖看,市区三方设门,门面三开,市门东西相对,市内有隧,中央相交如十字形,即市内的通道。
隧两旁夹以陈列商品的列肆(亦称“市列”)建筑,商肆皆分列成行,井然有序。
靠市墙有堆放货物的店,即“邸舍”或“廛”。
城市发展史课程作业林铭祥201420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