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组 25、伯牙绝铉 教案 学案及答案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组 25、伯牙绝铉 教案 学案及答案

25、《伯牙绝弦》学案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的真挚的友情。

【资料袋】
古今交友的名言。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3)“君子之交淡如水”
(4)“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5)“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6)“酒逢知己千杯少”
(7)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第一课时
活动一
1、通读课文,读准字音.(个人通读,小组内交流互读,互相纠正)。

2、学生再读课文,根据自己对文言文的理解,注意停顿(在小组长的督导下,小组内尝试试读文言文的停顿)。

3、我能独立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出韵味和节奏,并能完成下列各题。

一、给下列字注音。

哉兮弦琴峨
二、下列句子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
A、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B、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C、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D、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第二课时
活动一
1、理解文章题目:初解绝弦,伯牙绝弦是什么意思?
2、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

活动二
1、从何处可以看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2、既然伯牙善于鼓琴,那么他的琴声一定不只表现了高山流水,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他的琴声还会表现哪些动人的场景呢?
3、伯牙当时已是楚国著名的音乐家,你说他还会缺少赞美吗?他为什么会独独把钟子期看作知音?他渴望什么?
4、当伯牙遇到钟子期,他的心情会怎样?
达标测评
一、辨字组词
饿()载()
俄()哉( )
峨()栽()
二、先解释加点字的意思,再把句子的意思写下来。

(1)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
(2)峨峨兮若泰山()
(3)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
(4)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
三.按照课文内容填空:
(1)伯牙鼓琴,(),钟子期曰:“善哉()”
(2)子期死,伯牙(),乃()()。

(3)文中形容山势高的词语是(),形容江河奔腾的词语是()
四、我会填空。

1、俞伯牙、钟子期相传为()时代人,关于他们二人成为知音的传说,《》、《》等读书均有记载,也流传于民间。

2、由于《伯牙绝弦》这个传说,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做“知音”,用“高山流水”比喻()。

五、联系文言文,品析句子,完成习题。

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1)解释词语的意思。

乃()复()
(2)这里指()把()当做他的知音。

(3)伯牙“破琴绝弦”的原因是:()。

可见对钟子期的死,伯牙()表达了()。

(4)面对伯牙的痛苦与绝望,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六、语言拓展。

伯牙的琴声除了表现峨峨泰山,洋洋江河之外,还会表现哪些动人的场景呢?请补充。

(1)志在( )钟子期曰:()。

(2)志在()钟子期曰:()。

(3)志在()钟子期曰:()。

七、细读课文深感悟: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道出了情投意合才是知音,判断下面的两种人能不能成为知音,在括号里打对号。

(1)认为“要多为别人着想,心中要有他人”的小明和相信“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小亮。

()
(2)李芳拾到一个钱包交给了老师,王娟认为李芳太傻。

()(3)李天的心事王明总能猜出来。

()
八、生活中,我们都需要朋友,你能搜集一些交友的名言吗?
【参考答案】
达标测评
二、(1)善:擅长.善于. 伯牙擅长于弹琴,钟子期善长于倾听。

(2)若:像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面前。

(3)念:心中所想(心意) 不管伯牙弹琴时心里想的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说出来他的心意。

(4)复:再于是把心爱的琴摔碎,终身不再弹琴。

三、(1)、(2)略(3)峨峨. 洋洋.
四、(1)春秋、《列子》《吕氏春秋》
(2)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五、(1)乃:于是复:再
(2)俞伯牙钟子期
(3)子期死了,伯牙觉得世界上再也找不到比钟子期了解他的知音。

悲痛欲绝,朋友间的深情厚谊或朋友间真挚深厚的感情。

六、(1)志在(明月),善哉,皎皎兮若明月。

(2)志在(清风),善哉,徐徐兮若清风。

(3)志在(春雨),善哉,潇潇兮若春雨。

七、(1)× (2)× (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