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材--课外文言文阅读

教材--课外文言文阅读

2010年中考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一)扁鹊投石[医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

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

”君以告扁鹊。

扁鹊怒而投其石曰:“君与知之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

使此知秦国之政也,则君一举而亡国矣。

”(《战国策·秦策》)[注] 石:石针,古时治病用的工具。

1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4分)(1)武王示之病.()(2)君与知之者谋.之()1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2分)将使耳不聪,目不明。

14.“君以告扁鹊”中,“告扁鹊”的具体内容是。

(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15.扁鹊的话一是针对而言,一是针对而言。

(4分)(二)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

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

一日与棐①论文及坡,公叹曰:“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③也!”崇宁、大观②间,海外诗④盛行,后生不复有言欧公者。

是时朝廷虽尝禁止,赏钱增至八十万,禁愈严而传愈多,往往以多相夸。

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⑤,而人或谓之不韵⑥。

注释:①棐:欧阳修的儿子欧阳棐。

②更不道著我:再也不谈论我,不传诵我的名声了。

③崇宁、大观:宋徽宗年号。

④海外诗:指东坡被贬海南时所作的诗。

⑤气索:气短。

⑥不韵:不雅。

11、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正确停顿。

(1分)落笔辄为人所传诵12、⑴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2分)①前后类.如此②是.时朝廷虽尝禁止⑵翻译下列句子。

(1分)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

13、从“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

”这句话中你感受到欧阳修怎样的品格?(1分)(三)(甲)范式,字巨卿,与汝南元伯为友。

二人并游太学,后告归乡里。

式谓元伯日:“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亲,见孺子焉。

”乃共克①期日。

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②母,请设馔以候之。

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敢信之审③邪?”曰:“巨卿信士,必不乖违④。

”母曰:“若然,当为尔酝酒。

”至其日,果到。

升堂拜饮,尽欢而别。

愈⑤贞元中过泗州,船上人犹指以相语⑥。

城陷,贼以刃胁降.巡,巡不出,即牵头,将斩去,将斩之;又降霁云,云未应。

巡呼云曰:“南八⑦!男儿死耳.,不可为不义屈!”云笑曰:“欲将以有为也;公有言,云敢不死!”即不屈。

【注释】①南霁云:魏州顿丘人,安禄山叛乱时,从军讨贼,后成为防守睢阳的张巡的部将。

②贺兰:贺兰进明,贺兰是复姓。

当时任河南节度使,拥重兵驻临淮。

③远:许远,睢阳太守,安禄山攻睢阳时,与张巡共同守城。

④浮图:佛塔。

⑤愈:韩愈自称。

⑥相语:告诉我。

⑦南八:即南霁云。

八,是他在兄弟中的排行。

15、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名。

(3分)云来时睢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云虽欲独食义不忍!16、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具食与乐,延.霁云坐(请)B虽.食,且不下咽(即使)C贼以刃胁降.巡(投降) D男儿死耳.,不可为不义屈(罢了)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4分)①云知贺兰终无为云出师意,即驰去。

意思:②此矢所以志也。

意思:18、本文通过三件事,刻画了南霁云顽强勇敢、忠诚爱国的英雄形象。

这三件事依次是:、箭射浮图、。

(分别用四字短评进行概括)(2分)(五)肃王与沈元用(宋)陆游肃王与沈元用同使虏①,馆于燕山愍忠寺。

暇日无聊,同行寺中,偶有一唐人碑,辞甚偶俪,凡三千余言。

元用素强记,即朗诵一再;肃王且听且行,若不经意。

元用归馆,欲矜②其敏,取纸追书之,不能记者阙之,凡阙十四字。

书毕,肃王视之,即取笔尽补其所阙,无遗者。

又改元用谬误四五处,置笔他语③,略无矜色。

元用骇服④。

(选自陆游的《老学庵笔记》)【注释】①虏:指北方的金国。

②矜:自夸。

③他语:说别的事情。

④骇服:吃惊佩服。

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1)肃王与沈元用同使.虏▲(2)暇.日无聊▲(3)元用素.强记▲(4)取纸追书.之▲2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3分)肃王视之,即取笔尽补其所阙,无遗者。

23、细读选文,说说肃王哪些方面让沈元用“骇服”。

(3分(六)永有某氏者,畏日①,拘忌异甚。

以为己生岁直子,鼠,子神也。

因爱鼠,不畜猫犬,禁僮勿击鼠。

仓廪庖厨,悉以恣鼠不问。

由是鼠相告,皆来某氏,饱食而无祸。

某氏室无完器,椸无完衣,饮食大率鼠之馀也。

昼累累与人兼行夜则窃啮斗暴其声万状不可以寝终不厌。

数岁,某氏徙居他州。

后人来居,鼠为态如故。

其人曰:“是阴类恶物也,盗暴尤甚,且何以至是乎哉?”假五六猫,阖门,撒瓦灌穴,购僮罗捕之。

杀鼠如丘,弃之隐处,臭数月乃已。

呜呼,彼以其饱食无祸为可恒也哉﹗①古人迷信,相信日子有吉凶,怕犯日讳而不敢随意举动,称为畏日。

5、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4分)生岁直子 ( ) 室无完器 ( )假五六猫 ( ) 购僮罗捕之 ( )6、用“/ ”为下面一个句子标出停顿。

(2分)昼累累与人兼行夜则窃啮斗暴其声万状不可以寝终不厌。

7、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4分)(1)仓廪庖厨,悉以恣鼠不问。

(2) 彼以其饱食无祸为可恒也哉﹗8、本文是柳宗元贬居永州期间写的寓言讽刺小品《三戒》中的一篇小寓言。

你认为本文寓意何在?(3分)(七)淳熙中,张说①颇用事,为都承旨②。

一日,奏欲置酒延众侍从。

上许之,且曰:“当致酒肴为汝助。

”说拜谢退而约客客至期毕集独兵部侍郎陈良祐不至说殊不平。

已而,中使以上樽珍膳至,说为表谢,因附奏:“臣尝奉旨而后敢集客,陈良祐独不至,是违圣意也。

”既奏,上忽顾小黄门言:“张说会未散否?”对曰:“彼既取旨召客,当必卜夜。

”乃命再赐。

说大喜,复附奏:“臣再三速良祐,迄不肯来。

”夜漏将止,忽报中批陈良祐除谏议大夫。

坐客方尽欢,闻之,怃然③而罢。

(选自周密《齐东野语》)[注]①张说(yuè):人名。

②都承旨:官名。

③怃然:怅然失意的样子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2分)(1)奏欲置酒延众侍从(2)臣再三速良祐,迄不肯来2.文中划线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

(2分)说拜谢退而约客客至期毕集独兵部侍郎陈良祐不至说殊不平。

3.张说“附奏”的目的是什么?(3分)4.结合本文内容说说陈良祐是个怎样的人。

(3分)5.(八)游太和山日记■徐霞客十一日,登仙猿岭……五里,越一小岭,仍为郧县境。

岭下有玉皇观、龙潭寺。

一溪滔滔自西南走东北,盖自郧中来者。

渡溪,南上九里冈,经其脊而下,为蟠桃岭,溯溪行坞中十里,为葛九沟。

又十里,登土地岭,岭南则均州境。

自此连逾①山岭桃李缤纷山花夹道幽艳异常。

山坞之中,居庐相望,沿流稻畦,高下鳞次,不似山、陕②间矣。

但途中蹊径狭,行人稀,且闻虎暴,日方下舂③,竟止坞中曹家店。

注解:①逾:跳过,越过。

②山、陕:山西省、陕西省的简称。

③“舂”通“冲”,下坠。

[乙文]庐山草堂记■白居易匡庐①奇秀,甲天下山。

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

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

元和十一年秋,白乐天见而爱之。

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

是居也,前有平地,中有平台,台南有方池。

环池多山竹野卉,池中生白莲、白鱼。

又南抵石涧,夹涧有古松、老杉,大仅十人围,高不知几百尺。

修柯戛②云,低枝拂潭,如幢(),如盖(),如龙蛇()……其四旁耳目、杖履可及者,春有锦绣谷花,夏有石门涧云,秋有虎溪月,冬有炉峰雪;阴晴显晦,昏旦含吐,千变万状,不可殚记,故云甲庐山者。

注解:①匡庐:指江西的庐山。

相传殷周之际有匡俗兄弟七人结庐于此,故称。

②戛(jiá):摩,摩娑。

7.“记”是我国古代一种比较常见的散文体裁。

初中阶段,我们曾经学过不少的同类文章,请你根据回忆和比对,从写作内容和行文风格上,分别为[甲] [乙]两文各找一篇最近似的课文。

将文题写在相应位置。

(2分)8.请用“/”线为下边的句子准确断句。

(2分)自此连逾山岭桃李缤纷山花夹道幽艳异常。

9.分别解释 [甲] [乙]两文中加点的“溯”、“蹊”、“及”、“旦”的意思。

(4分)10.根据文意,将“张”、“竖”、“走”三个字准确还原到[乙文]的括号里。

(2分)11.请用原文说出白居易的“庐山草堂”具体建在什么地方?(限四字)(2分)12.[乙文]中加横线的句子,描写了“庐山草堂”旁的四季之景,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也有一组描写四季之景的句子,请默写出这组句子。

(2分)13.翻译下边的句子。

(2分)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

(九)年羹尧①镇西安时,广求天下才士,厚养幕中。

蒋衡应聘而往,年甚爱其才……年征青海日,营次,忽传令云:“明日进兵,人各携板一片、草一束。

”军中不解其故。

比次日,遇塌子沟②,令各将束草掷入,上铺板片,师行无阻。

番③人方倚此险,不意大兵骤至也。

遂破贼巢。

又年征西藏时,一夜漏④三下,忽闻疾风西来,俄倾即寂。

年急呼某参将,领飞骑三百,往西南密林中搜贼,果尽歼焉。

人问其故,年曰:“一霎而绝,非风也,是飞鸟振羽声也。

夜半而鸟出,必有惊之者,此去西南十里,有丛林密树,宿鸟必多,意必贼来潜伏,故鸟群惊起也。

”(节选自《啸亭杂录》和《郎潜纪闻》。

有删改)【注释】①年羹尧:人名,清朝名将。

②塌子沟:淤泥深坑。

③番:我国古代西南少数民族的统称。

④漏:古代计时用的漏壶。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6分)(1)军中不解其故.(2)一霎而绝.(3)此去.西南十里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番人方倚此险,不意大兵骤至也。

9、下面对年羹尧事迹的概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A、重视人才,广招天下才士。

B、预备板、草,越沟攻破贼巢。

C、闻风而起,苦练夜战本领。

D、派骑三百,密林搜歼敌人。

10、年羹尧善于用兵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3分)(十)钟繇①魏钟繇,字元常。

少随刘胜入抱犊山②,学书三年,遂与魏太祖、邯郸淳、韦诞③等议用笔。

繇乃问蔡伯喈④笔法于韦诞,诞惜不与。

乃自捶胸呕血。

太祖以五灵丹救之,得活。

及诞死,繇令人盗掘其墓,遂得之。

由是繇笔更妙。

繇精思学书,卧画被穿过表⑤,如厕⑥终日忘归。

每见万类,皆书象之。

繇善三色书⑦,最妙者八分⑧。

(选自羊欣《笔阵图》)【注释】①钟繇(yóo):三国魏大臣,书法家。

书法与晋王羲之齐名,并称“钟王”。

②刘胜:行书首创者。

抱犊山:山名,在河南境内。

③魏太祖:曹操。

邯郸淳:魏文学家,对文字书法很有研究。

韦诞:魏书法家。

④蔡伯喈(jiē):东汉人,工书画。

⑤被穿过表:被子被手画穿了。

⑥如厕:到厕所去。

⑦三色书:楷书、行书、草书。

⑧八分:汉字书体名。

23.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⑴诞惜不与.(▲)⑵及.诞死(▲)⑶遂.得之(▲)⑷皆书.象之(▲)24.理列各项中“以”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分)例句:太祖以.五灵丹救之A、或以.钱币乞之B、皆以.美于徐公C、卷石底以.出D、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25.文章写了钟繇痴迷学书的哪些表现?请作简要概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