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村污水管网设计说明

农村污水管网设计说明

设计总说明
第一章总论
1.1、前言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既是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也是永康市新农村建设最急需、最迫切、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永康市高度重视农村环境整治,大力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作,以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作出的“五水共治”决策为契机,逐步解决农村的水环境污染问题,更好地优化农村水环境,推进转型升级,改善农民生活品质。

通过领导重视、政策扶持、机制创新、督查推进等措施,加大工作力度,激发工作热情,深入开展村庄污水整治,不断夯实农村污水治理基础建设。

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治水攻坚的决策部署和《关于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扎实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意见》(浙委办发[2014]2号)文件精神,致力于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把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与保护饮用水源、“五水共治”改善水环境相结合,统筹城乡资源,一体化改善全市水环境,建设农村生态文明。

1.2、规划目标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稳步推进生态市和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村生活污水的收集处理率,实现庙口村地区水环境的基本改善,有效恢复农村河网的自净能力,改善该人居环境,提升村民生活质量。

本工程设计污水收集率达到85%以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户受益率达到85%以上,满足规划目标要求。

1.3、工程概况
永康市方岩镇庙口村共有村民46户,约133人。

该村处于偏远山区,常住人口极少,且多为老旧土坯房和木头房,所以该村尚没有污水收集和处理系统,仅有少量的几户人家有老旧的化粪池。

为了长远考虑,保护地下水,按照雨污分流原则拟对该村的污水管道进行设计并施工。

对于渗漏的化粪池,要求全部换成玻璃钢成品化粪池;新建化粪池的住宅,亦采用玻璃钢成品化粪池;排水管均采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双壁波纹管,接户管采用UPVC管,污水井采用砖砌检查井。

根据该村情况及要求,该村处理水排放标准需达到一级B标准。

终端处理池采用厌氧生物滤池+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艺,这个工艺投资及运行成本低,污水处理效果好。

因该村污水处理量较少,所以该村采用砖砌厌氧池。

1.4、化粪池及厨房排水改造说明及技术要求
a、经调查,该村村内现状化粪池部分采用自然渗漏形式;已建的化粪池未按照标准建设,三格式化粪池比例很低,且没做防渗处理,化粪池渗滤液直接渗入地下,导致地下水污染严重,为污水收集带来极大的难度;因此该村需重新设置成品玻璃钢化粪池;
b、本工程针对卫生间、厨房等排出口收集处理采取以下措施:(1)农户房屋间距较宽,有建设条件可单建1m³成品化粪池;(2)农户房屋间距较窄,建设条件简陋的则可采用2~3户合建1.5m³成品化粪池;4~5户合建2m³成品化粪池(3)若无建设条件的,则采用直接排入500×500格栅井,(4)卫生间、厨房出水立管设置“S”型存水弯。

若不能满足最小离地距离,可在埋地横管设置“P”型存水弯;(5)接户管安装一般应遵循横平竖直的原则;(6)户外裸露接户管应采取防冻防晒措施,一般
可用保温材料包扎管道,并用胶带捆扎;(7)农家乐、饭店等餐饮废水必须经隔油池(器)预处理后再接入管网系统;(8) 厨房污水和洗涤污水在出户后须设置300*300清扫井,清扫井内须设过滤网,在经过清扫井初滤后,再接入支管。

(9)化粪池排出污水可就近接入清扫井,如就近无清扫井,则直接接入支管,在与支管连接处应设置检查井。

(10)玻璃钢化粪池施工时要安装在坚实、均匀的基础上,就位后要及时回填,回填前罐体内要灌满水,以防位移。

c、砖砌化粪池四壁和池底应做防渗漏处理。

池底板施工时,先将素土夯实,再铺上10cm的碎砂石夯实,再用C20的混凝土浇筑,厚度10cm。

池壁施工时,砖砌结构的砖砌缝隙用砂浆填实,原浆勾缝后用1:2.5的防水砂浆抹面,厚度20mm,抹面要求密实、光滑,内外壁全抹;预制板池壁,应尺寸准确,外形规则,无缺棱少角。

建成后即加满水观察24小时,记录满水试验起始时间、终止时间和水位变化量,水位的升高或减少,不应超过10mm。

安装过粪管,应注意角度、方向和位置,过粪管位置应斜插安装在两堵隔墙上,与隔墙的水平夹角呈60度,管径为110mm。

其中第一池到第二池过粪管下端(粪液进口)位置在第一池的下1/3处,上端(粪液出口)低于进粪管下口;第二池到第三池过粪管下端(粪液进口)位置在第二池的下1/2处,上端(粪液出口)低于进粪管下口。

进出口水平高度合理,两根过粪管出水口应低于进粪管口,高于第三池的排污口。

第三池出水口位置和水平高低,应与污水收集管网标高设计相衔接,方便接管和向低处排放。

本工程中该村利用原有化粪池4座,需改造增设1m³成品化粪池26座,新建化粪池具体安放位置可按现场实际调整。

第二章设计标准
2.1、设计依据及标准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年5月修正)
(3)《城市污水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2000年5月)
(4)《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1987年11月29日)
(5)《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年3月)
(6)《污水处理设施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办法》(1988年5月)
(7)《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3版)
(8)《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
(9)《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
(10)《给水排水构筑物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2008)
(11)《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
(1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
(13)《浙江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规范》(DB33/T 868-2012)(14)《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 2005-2010)
2.2、设计指导思想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致力于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把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与保护饮用水源、“五水共治”改善水环境相结合,统筹城乡资源,一体化改善全市水环境,建设农村生态文明;
(2)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农村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3)以生态功能区划为基础,以保障饮水安全为重点,以生活污染治理为抓手,改善农村生活方式,从整体上提高农村人居环境质量;
(4)以“五水共治”水环境治理为引领,借鉴国内外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及治理模式,引入新的设计理念,健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运行管理机制;
(5)结合永康市新农村建设需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结构与空间布局保持一定的灵活性,并满足将来建设与管理的需要;
2.3、设计原则
(1)符合设计年限。

本工程管网设计使用年限不低于30年,终端处理设施设计使用年限不低于20年。

(2)符合建设规划。

管线布置要与农村建设规划相衔接,近期建设与远期规划相结合,使管网布置与敷设在满足近期建设要求的基础上,同事考虑远期规划。

(3)符合地形、地貌。

污水管网布置宜充分利用地形地势,尽可能采用重力流,避免或减少提升。

在整个排水区域较低的地方敷设污水主管道及干管,便于直接连接农户的支管污水靠重力自流。

另外根据污水管道现状及敷设条件,合理控制污水截污管的埋深。

(4)降低施工难度。

管道定线尽量减少与河道、山谷、铁路及各种地下构筑物交叉,并充分考虑地质条件的影响。

(5)减少工程量。

减少工程量是降低工程投资的有效途径。

管线管理尽量简洁顺直,避免绕弯,减少大管道的长度。

(6)经济安全。

污水管道设计结合污水处理站的地理位置,以就近接入、减少投资为原则。

2.4、项目范围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是指农村居住地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和公厕污水项目,包括农户化粪池污水,厨房污水、洗涤污水和公厕化粪池污水的汇集和科学治理。

2.5、设计水量
设计依据国家规定的标准用水量定额计算,用水定额取决于居民住宅内给排水设施、卫生设备及生活习惯等因素。

农民生活用水量受生活条件和日常习惯的影响,在具体确定用水量时,参照农村生活污水实用技术指南(2008年试行版),选取参考值见下表。

根据现场实际调查,该村排污量按0.6*80L/R/d计算,则该村排污量月为7吨/天。

2.6、设计进水水质
由于未提供排水点原污水水质,现参考张自杰主编的《环境工程手册•水污染防治卷》典型的生活污水水质,本项目的处理前污水水质,见下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