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申请书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申请书

1.2.3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模式的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
1.2.4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模式的基本原则;
1.2.5目前国内高校几种典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模式研究。
1.3拟解决的有关问题:
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更好地发挥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与自觉性,改变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灌输为主的单向信息传递模式。
研究意义:我国社会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等各个领域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突出表现在社会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多样化日趋明显。在这一背景下,大学生的思想品格呈现出多元化态势,表现为强烈的个性化发展倾向。这一变化向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相应的挑战。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模式,在理论上,有助于我们丰富和创新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思维模式,在实践上,有助于我们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更好地发挥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与自觉性,从而更好地因材施教,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
编 号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领导小组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
中共湖南省委教育工委
湖南省教育厅
申 请 书
项目名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模式研究
申 请 者:
单位部门:
邮政编码:
联系电话:(宅)
(手机)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办公室

中共湖南省委教育工委宣传部
填表说明
一、本表用计算机打印填写。
二、封面上方的编码框申请人不填。
从事过的思想政治教育岗位及时间
学生辅导员18年






姓 名
年 龄
技术职务
已获学位
专 业
现工作岗位
周 展
46
副教授
学士
高校管理
分党委副书记
邱国良
32
讲师
硕士
思想政治教育
学工部
周 巍
31
讲师
硕士
法学
主任辅导员
贺佐杰
28
研究实习员
硕士
政治经济学
学生辅导员
李芳瑾
27
助教
硕士
思想政治教育
学生辅导员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国内越来越多的学者正在突破过去长期只谈“全面发展”、片面理解“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了对个性化教育的研究;不再局限于笼统地谈论素质教育和人的全面发展,开始将更多的目光转移到人的个性化培养或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上来,且形成了一定的共识。但这些研究仍然是比较分散的、非系统的,而且研究者多限于基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国内高校比较典型的成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缺乏系统的整理和理论升华;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如何适应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方面,也没有得到足够的、全面的重视。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模式的内涵;
(二)构建大学生教育个性化模式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三)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模式的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
(四)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模式的基本原则;
(五)目前国内高校几种典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模式研究。
二、选题依据(项目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三、研究方案
1、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有关问题
1.1研究目标:通过本项目的研究,提出比较系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模式的构建体系,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1.2研究内容:
1.2.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模式的内涵;
1.2.2构建大学生教育个性化模式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本项目研究旨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拟以国内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功经验为参考,以深入广泛的调研、访谈为依据,结合项目组成员长期从事学生工作的典型经验,综合国内外有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模式的研究成果,积极探索我国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模式构建的孕育与实践。主要内容包括:
三、表中所列“项目负责人”应为课题研究和课题管理的主要实际负责人,只能填写一人。
四、申请书复印请用A4纸,于左侧装订成册。
一、简表
项目名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模式研究
研究期限
2010年10月至2011年9月
项目负责人
姓名
吴文斌
年龄
42
技术职务
讲师
已获学位
硕士
所学专业
思想政治教育
现从事专业
思想政治教育
2、拟采取的研究方法及可行性分析
2.1拟采取的研究方法:
2.1.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已有文献资料,充分把握已有研究成果;
2.1.2经验总结法:对国内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典型材料和项目组成员工作经验的总结分析,掌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模式的基本规律;
2.1.3调查访问法:通过意味着调查、座谈、访谈等方式,全面了解相关人士和大学生对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认识与意见、建议。
2.1.4分析归纳法:通过对各方面材料的分析归纳,形成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模式的系统认识。
欧美等发达国家一直秉承人文主义或人本主义的思想传统,即尊重个性、鼓励人们发展个性、走个性化发展的成才之路。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也借鉴了其经验,使其国民教育上到一个新台阶。比如在美国的“公民教育”理念中,贯穿着这样的思想:“学校教育的重要责任就是促使青年个性自由、个性发展、自我完善……从根本上讲是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教育几乎涉及到学校课程的所有领域。”英国鉴于“当代的学生已不必无条件地服从校方,而大学已不能干预和压抑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和独立人格了。”鼓励学生自组社团、俱乐部,自主开展活动,并由熟悉学生的思想、时尚、生活和社团的学生代表组成“学联”(Student Uion)。“学联”既是联系大学和学生的重要纽带,也是学生工作的主要负责者。
北京师范大学刘宝存博士认为,世界高等教育个性化大趋势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①多样化的教育体系;②办学自主权的扩大;③个性化的通才教育培养模式;④个性化的课程体系;⑤个性化的教学模式;⑥多样化的学校评价办法。同时也包括通过法律保障个性化与社会化的平衡和统一。有人又将这些国家高校德育的特点及发展趋势概括为四个方面,即坚持教育的连续性和统一性,注重教育的实用性和实效性,强调内容的多样性与层次性,讲究教育方式的灵活性,而且学校德育更注重科学化,内容日益扩大,形式也朝着综合化、网络化和实践化的方向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