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课题申请书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与重点 研究目标: 1、通过不同的评价方式构建适合我校学情的历史课堂教学模式。 2、通过不同的评价方式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和学生认知过程。 3、通过不同的评价方式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及教学质量。 4、通过不同的评价方式引Hale Waihona Puke 师生共同走进新课程,在新课程的理念
下更好地成长。 研究内容: 1、评学生。了解学生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
方案。 2、评学案。结合学情,制定符合学生实际的导学案。 3、评课堂。结合课堂实际,不断完善导学案的评价标准及课堂教学
的。 4、以评促学,以评促教,评教相长。 预期创新点: 结合我校实际,找到一种更符合类似农村学校的有效历史课堂教学
模式。
(四)研究过程与方法(包括阶段任务和阶段成果)
研究方法: 1、文献法:文献搜集的渠道主要有图书馆、学术会和个人交往、计算机 互联网。 问卷调查法:包括问卷调查、访问调查等。了解事实情况、分析情况、认真研究,得
3.本表须经课题主持人所在单位课题管理 部门、单位领导审核,签署明确意见,并加盖 公章。
4.部分栏目填写说明: 课题主持人 系指真正承担课题研究和负 责课题组织、指导的研究者。 所在单位 系指主持人所在单位。 学科分类 如果是单学科(如语文学科 等),直接填学科名称(如语文);非单学科 参照县级课题指南填写。 预期成果 系指预期取得的最终研究成 果,可以是研究报告、研究论文;案例集、微 课集等。
(五)意义、价值及创新之处
研究意义: 导学式教学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依据导学案通过自导(预
习)、互导(学生课堂讨论)以及教师指导和共同操作下的一种师生互 动的新型教学方法。它的最大特点也是最大作用在于培养学生自主合作 学习的能力,并逐步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它是一种双赢的教学模式。 而对导学式课堂教学评价进行研究将反过来进一步促进这种高效的课堂 教学,真正达到双赢的效果。
叶云
肖金旺
教龄 工作单位
13 闽侯县第四中学
22 闽侯县第四中学
22 闽侯县第四中学
15
闽侯县第四
中学
10
闽侯县第四
中学
31
闽侯县第四
中学
职称 中学二级 中学一级 中学一级
学科 历史 历史 历史
中学二级 历史
中学二级 历史
中学高级 历史
签字
二、课题研究设计与论证报告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导学式的课堂教学是指在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前
提下,达到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程序。“导”是指教师的主导作用,“学”是 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开展自学和探究,逐渐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的能力。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观念,改变“一张嘴,一枝粉笔,从 头讲到尾”的教学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 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掌握“会学”“怎么 学”“终身学习”的技能。导学法的课堂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体现新课程理 念,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它立足知识基础,着眼提高能力,教为 主导,学为主体,以问题激起思维,以探究产生共鸣,以争辩掀起高 潮,以问题解决实现目标达成,高效地完成历史教学任务。
②“历史导学式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教学案例。 3.总结阶段(2016、9----2016、11) (1)各课题组成员整理材料,形成课题总结性成果 (2)撰写研究报告,成果展示,申请结题。
①“历史导学式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案例集 ②优秀论文(学生)汇编(校) 七、收集研究材料,分析研究材料,得出结论。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研究背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已经悄然发生变化,
教育教学行为也在日益更新,传统课堂教学教师的“一言堂”已经不能 适应学生的发展需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为主体,让教师成为教 学的组织者和参与者,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 核心。为此,我校顺应改革的潮流,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从2009年秋开 始全面实施课堂有效教学,而导学式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其中一种。
郑礼勇
“历史导学式课堂教学评价的研 研究报告 2016、11
究”后期总结
林秋娟
三、课题主持人所在教研组意见 1.申请书所填写的内容是否属实; 2.课题负责人和参加者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是否适合于主持和参与本课 题的研究; 3.所在教研室是否对本课题进行必要的管理,并提供完成课题所必须的 时间和条件。
(4)形成阶段性成果: ①课题阶段性研究材料。 了解和掌握课题具体实施情况,定期及时发布本课题研究的最新动
态,通过与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比较,说明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效果、学生 能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等方面的变化,形成初步研究结论和书面材料。 根据各阶段研究成果和实践情况,编写导学案优秀案例示范,撰写比较成 功的教学案例,选出较典型的作为阶段性成果,撰写课题研究的阶段总 结。
E-mail Linqiujuan368@
通讯地 址
闽侯县第四中学
邮政编码
350102
主持或参与课题完成情况
完成市、县级课题研究
课题联系人 姓 名 庄爱平 (选填)
联系电话 13905022329
课题组 成员 (不含 主持 人,限 填2 -13 人)
姓名 庄爱平 郑礼勇 潘永楠 陈天清
(2)积累课题研究过程资料 (3)定期开展活动 在学校范围内开设公开课,汇报本课题研究的实践情况,通过骨干 教师展示课、青年教师观摩课、新教师的汇报课等教研形式,全面深入地
开展实验,完成几节观摩课,并形成二到三节课堂实录,使我校教师能及 时了解课题研究进展情况。展示部分教师的教学体会、课例、论文、课件 等内容,实现资源共享。组织课题组成员参加各级的技能竞赛,从而推动 教师个人素质的进一步提高。
人签字:
教研组长签字:
四、闽侯县第四中学意见
教研室负责
年 月日
单位(盖章)
年
月日
1、 基本信息
课题名称 历史导学式课堂教学评 价的研究
起讫时间
2015、11— 2016、11
姓 林秋娟 性别 女 民族 汉 出生年 1968、5、9
名
月
课
行政职 教研组 专业技术职 中级历史 研究专 历史教学
务长
务
长
题 主
最后学 本科 最后学位 历
电 13675066302 话
持 人
工作单 位
闽侯县第四中学
1. 学校建有藏书甚丰的图书馆,各类教育教学用书、期刊资料应有尽 有。
2. 学校语音室、实验室、多功能教室俱全,每个教室均配有多媒体, 每位教师教学信息化,现代化水平高。
3. 校园网已经开通,查阅资料、信息传递方便、快捷。 4. 学校文化气氛非常浓郁。 5. 学校有充足的科研经费和科研成果奖励制度。
(七)预期研究成果(至少填报3项,其中必须包含研究报告和研究论 文)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完成时间 负责人
“历史导学式课堂教学评价的研 研究报告 2016、3
究”中期总结
林秋娟
“历史导学式课堂教学评价的研 究”案例集
论文 2016、6
庄爱平
有关“历史导学式课堂教学评价的 论文、著作 2016、9
研究”优秀成果汇编
调整学案的编写与修改,力求形成个性化的导学案;亦可进行问卷 调查或个别谈话调整学案的编写。
评学生。主要评价学生的自学态度与效果、评价学生的质疑能 力与效果。
评课堂。本部分分成两部分:第一是教师指导。评价指导内容 针对性、方法运用可行性与教师素质能力;第二,教学效果。评价学生 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发展与教学目标落实。本部分是最为重要的,一般 课前教师展示学生自学成果,并作出反馈;教学过程中通过观察学生与 学习小组在课堂上的表现,判断学案的适用性与教学的有效性,并作好 记录,课后小组成员集体讨论修改、总结。
研究价值和意义: 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关键是改变教
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应用导学式教学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 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 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
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 实践能力。 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要求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也必须发生 转变。教师将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必须不断地吸 纳新知识,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并建立新型的 师生关系。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具有分析、解决、判断、选择事物的能 力,初步具备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能力和方法。
研究价值: 本课题的研究有较强的科学性、现实性、和新颖性,其研究不仅能
够有效解决农村中学开展导学式课堂教学刻不容缓的问题:更新教师教 育理念,转变教学行为,提高育人质量
预期创新点: 结合我校实际,找到一种更符合类似农村学校的有效历史课堂教学
模式。
(六)研究的可行性分析(课题组成员的研究能力、课题前期准备工作、 完成研究任务的保障条件等)
一、查阅国内外农村中学开展研究性学习状况的材料。 二、草拟研究方案,建立课题组。 三、请专家对课题给与论证。 四、课题的申报、立项。 五、课题分三个学科实施。 六、课题分三个阶段实施。
1.准备阶段 2.实施阶段 3.总结阶段 1.准备阶段(2015.9——2015.10)
(1)问卷调查从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情况出发对导学 案进行分析与评价,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进行分析与评价,并提供策 略研究,建立档案。
(2)搜集课题资料,制订课题研究方案,具体分工落实到各成员。 (3)撰写课题、申请立项、制定课题计划及第一阶段研究计划。 (4)召开开题大会,聘请县专家指导 2.实施阶段 (2015、11----2016、6) (1) 各课题组成员制定第二阶段研究计划
①对确定好的课题,集体备课、磨课、反馈,建立学生与教师的 原始档案。同时根据教学实践反馈情况调整课堂策略,完善实施方案。 ②评学案。从课本和学生实际出发,编写导学案,结合导学案完成情况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