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名校长工作室规划

1名校长工作室规划

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第二十二小学
名校长工作室
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第二十二小学名校长工作室规划
(试行稿)
2012年10月22日
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第二十二小学名校长工作室周期工作规划
(2012年10月22日)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自治区中小学校十百千名优骨干校长队伍建设工程实施方案》、《自治区级中小学名校长工作室建设方案(试行)》文件精神,根据教育厅办公室文件《关于成立首批自治区中小学名校长工作室的通知》的要求,加快名校长培养工程建设,特成立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第二十二小学名校长工作室,作为打造知名校长和培养后备人才的重要措施。

充分发挥开放、便捷、高效的名校长工作室平台,实现名校长教育资源的共享,加快培养教育家型校长的步伐。

现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工作室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遵循中小学校长成长的规律,坚持因地制宜、学用结合,滚动发展的原则,以自治区区中小学名校长工作室建设方案为指导,立足地方需求,服务基层教育,充分发挥名校长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和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引领、示范与辐射作用,进一步提升我区教育教学管理水平,促进我区教育可持续、高水平的发展。

二、工作思路
第二十二小学名校长工作室以“与名校长共成长”为主题,实行特聘导师、指导教师共同指导的“双导师制”研究模式,走外援内联之路,牵手区内外名校、名校长。

邀请教育专家、名校长、名师开坛讲学。

通过自主探索、合作研究和开放交流等,开展有效的学术研究和办学实践探讨,实现工作室成员
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三、总体目标
1、培养理解教育、研究教育、实践教育、创新教育的高水平校长,形成一支胸怀教育理想,具有先进的办学理念、较强的研究和管理能力、鲜明办学风格的优秀名校长团队。

2、提升工作室成员所在学校的办学影响力,加快学校品牌建设步伐,致力于打造成一批富有特色的自治区级名优强校,凸显“一校一品,一校一特”。

3、充分发挥名校长工作室成员行业领军人才在校长队伍建设中的辐射、引领和示范作用,探索建立一套发现、培养小学后备领军人才以及优秀管理干部的新机制,使名校长工作室成为名校长和未来小学教育领军人才的摇篮。

四、阶段目标
五、具体措施
“第二十二小学名校长工作室”依托二十二小学的学习型组织开展活动,接受“自治区名校长工作室管理指导中心”的领导和经费资助,实行“工作室”主任负责制,设计新颖、高效的培养方案,创新活动方式,以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为主题,以校长的集体研讨、考察培训、观摩交流、自主研修、示范指导等为途径,以专题研究、科研课题为切入点,以校长的办学思想、办学特色和经验总结为重点,以提高校长队伍综合素质、带动学校全面发展为目的,全面提
高“工作室”的培养能力。

1、定期召开工作室例会,建言献策,集体讨论确定“工作室”校长培养目标,研究制定工作室周期工作规划,具体的年度、学期活动计划,落实日常学习和研修活动。

制定工作室工作制度、考评机制、监督机制等,为工作室正常开展活动保驾护航。

2、举行“第二十二小学名校长工作室”启动仪式,学习相关文件精神,统一思想,达成共识。

按照实际工作需要和入室成员的特长特点,明确工作室学习研修任务和成员分工,
确定各项学习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并抓好落实工作。

3、聘请特聘导师、指导教师,组成“第二十二小学名校长工作室”专家导师团,负责指导工作室建设。

4、深入工作室成员学校进行前期调研,通过调查、诊断、研究和评价等方式,了解各校基本情况、管理中重点、难点问题、学校的需求,帮助学校发现问题,理清思路,理顺关系,提高入室成员研究学校、管理学校、领导课程和发展学校等实践能力。

5、以第22小学为例,带领工作室成员梳理学校办学理念、学校文化,制定学校品牌建设规划,以此为例引领成员校确立正确的办学方向,提炼办学特色,明确办学定位,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学校发展规划。

6、组织工作室成员读书学习,既规定必读书目,又推荐选读书目,围绕工作室确立的研究主题,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有目的、有步骤、有计划地开展相关领域和学科个人自学。

7、开展学校管理工作实践探索活动,探讨校长工作中的难点、重点、热点问题,遵循学校管理的规律,对学校教师管理、学生管理、教育教学管理、
人事管理、校园管理等方面进行研究,利用科学的方法解决管理中的实际问题。

8、组织“工作室”成员进行专题学习,把握国内外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信息、前沿的教育理论动态和教育实践中的重大现实问题,提高成员的教育理论素养和感悟教育改革的勇气和信心。

申报研究课题,每个成员有子课题,就“教育国际化、学校组织变革、学生自我发展能力培养”三个层面,进行专题研讨,提高校长学校管理的影响力。

9、引进区内、外的教育智力资源,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学术活动,不断扩大校长的视野,激活他们的思维,增强大家进行教育改革的勇气和信心。

利用沙区对口资源--北京西城区优质教育资源,22小学联盟学校---北京百年老校黄城根小学有利资源,进行参观交流、挂职锻炼,实地感受知名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以及校纪、校风和校园文化。

10、开展学校管理案例研讨、名师导教、课例打磨、课题研究、在线研讨和经验交流等日常跟进研修活动,进行有效的学术研究和办学实践探讨,并通过“名校长网络平台”向全自治区开放,实现共享资源。

11、特聘导师以自己的办学思想和成果作为案例给校长们进行展示,指导教师将用最新研究成果指导校长们的主题研究,围绕主题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制定个人研究计划,并在此基础上指导形成工作室小组合作计划。

12、搭建“名校长网络交流”平台,建立名校长QQ群、博客、工作网站,启动“名校长共享工程”。

出版工作室《简报》,反应本工作室工作的动态、成效及困惑等情况。

13、培养先进典型,发现、挖掘、总结、提炼优秀校长、先进学校的办学特色、办学思想、成功经验,向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媒体推荐宣传,扩大
影响力。

14、从不同的视角,对工作室三年的研究,进行系统的、全面的总结,形成总结性材料、专题总结材料、特色活动总结、经验交流等文本材料,形成文字、影像、图片等物化成果资料。

15、通过参观交流、媒体宣传、出版文集、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对工作室取得的成效进行展示、分享和交流,扩大学校管理经验的影响力。

16、组织“工作室”成员深入本地教育部门和学校,发现挖掘需要专题研究的教育问题,特别是热点、难点和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设计成集体攻关的研究课题,合作开展课题研究,共同提高研究能力,提炼形成研究成果。

六、保障机制
1、经费保障。

自治区财政每年给予“工作室”专项经费10-20万元,用于办公设备购置、理论研讨、外聘专家教师开展日常工作等相关工作。

2、物质保障。

“工作室”在“主任”所在学校设立专门工作、活动场地,配备必要的办公设备,安排办公室、资料室和会议室,为开展工作提供方便。

3、时间保障。

科学安排活动时间,有效解决工学矛盾,通过多种方式开展经常性的活动和研讨交流,周密安排,以提高活动质量。

4、组织保障。

由“自治区名校长工作室管理指导中心”负责对“工作室”建设的全面领导、组织管理和宏观指导,乌市、沙区设有相应的组织机构给予工作室及时指导、管理。

“中心”下设办公室,主要负责“工作室”各项工作的指导、协调、服务、保障和落实。

5、技术保障。

“自治区名校长工作室管理指导中心”将根据需要,聘请在全国、自治区教育界享有较高声望、有较高教育理论修养和丰富教育管理实践经验的知名专家,作为工作室的特聘导师,对研究工作进行学术指导并对中
小学教育教学管理进行工作指导。

“管理中心”还根据需要,聘请自治区高校、“十百千”专家库专家和校长作为工作室定点指导教师,给予经常性指导。

特聘导师、指导教师组成专家指导团,共同担任名校长建设工程人选的培养指导和名校长工作室建设的指导工作。

6、服务保障。

有“工作室”所在学校选拔2名优责任心、有工作经验的教师担任工作室秘书,负责日常联络协调、服务保障、资料整理、档案保管、办公文秘等工作,保证活动正常开展。

乌鲁木齐市第二十二小学名校长工作室
2012年10月22
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