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概论第5章
增加巷道的长度,因此,要根
据碰撞角的最大容许值,求出 允许的最小曲率半径。一般常
用的曲率半径为 8 ~ 10 至 15 ~
20米。
5.5.1轨道线路的弯曲
当车辆的两个轴都进入弯道后如
图5—11。由于轮轴的中心线与轨道的
中心线斜交,前轴的外轮挤压在外轨 的B点上,而后轮的内轮就排压在内轨
C点上。如果弯道轨距和直道轨距相同,
部用盲竖井开拓,则称竖
井盲竖井联合开拓法等等。
5.4.6主要开拓巷道位置的确定
主要开拓巷道是矿井的咽喉;井口附近是矿山生产的工业场地。 正确地确定它的位置,是矿山设计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1)陷落带和移动带
地下采矿的结果在地下形成采空区。由于采空区周围的岩石失
去平衡,引起周围岩层发生变形、破坏和崩落,致使地表发生移动 和陷落。地表产生陷落和移动的地带,分别叫做陷落带和移动带。
5.3.2矿山年产量
矿山年产量是矿山每年生产的产品量。一般以年采出矿石量计算。
若用日采出矿石量计算,则称矿山日产量。
经济上合理就是采出矿石成本最低的矿山年产量。根据这个原则, 制定了我国金属矿山经济上合理的矿山年产量和服务年限 。
铁、铬、锰以及它们的合金(主要指合金钢及钢铁)叫做黑色 金属,其他的金属,都算是有色金属。
5.4.6主要开拓巷道位置的确定
3)地面和地下因素 地面因素包括:井口附近要有足够的工业场地;选厂应尽量利 用山坡地形,以利自重运输;井口应选择安全可据的位置,与外部 运输联系方便;不占或少占农田等。 地下因素包括:要避免穿过流砂层,大的含水层、断层和破碎 带等不利的工程地质条件。
5.5轨道线路的弯曲与连接
成一个一个的矿块,矿块也叫做采区。它的上下以阶段平巷为界,左
右以天井为界,如图5—2中的6。
5.1.1开采单元的划分
图5-2阶段和矿块的划分
5.1.1开采单元的划分
3) 盘区和矿壁 在水平和微倾斜矿床的井田中,首先是在井田中掘进主要运输 平巷,然后在垂直于主要运输平巷的方向上向井田边界掘进盘区 平巷,将井田划分成一个一个矿段,这些矿段就叫做盘区。它的
5.4.3斜井开拓
斜井开拓法是利用
斜井开抹矿床的方法。下
盘开拓法、侧翼开拓法、 斜井在矿井中的开拓法。 在金属矿山中,矿体倾角 为20º 至45º ~50º 时,多采 用斜井开拓法。因为它与 竖井开拓法相比,石门短
得多。其中用得最多的是
下盘斜并开拓法。
5.4.4斜坡道开拓
斜坡道开拓法是利用斜坡道开拓矿床的方法。根据斜坡道线
采出矿石量与矿石的工业储量的百分比,叫做矿石的回收率。
5.3.1矿石的损失和贫化
贫化:采下的矿石中,是混入了废石的,因此,它的品位必然
要比末采下的矿石的品位有所降低,这就叫做贫化。 贫化的大小用贫化率表示。贫化率也有实际贫化率和视在贫比 率之分。实际贫化率也叫做废石混入率,就是混采下来的废石量与 采出矿石量(包括混入的废石在内)的百分比。视在贫化率就是原 生矿石的品位和采出矿石品位之差与原生矿石的品位的百分比。
5.2矿床开采步骤及三级矿量
5.2.1矿床开采的步骤 矿床开采的步骤:开拓、采准和切割、回采 。
1)开拓
矿床开拓:就是从地面掘进一系列巷道通达矿体,使地面与矿体之间构成 一个完整的运输、通风、排水、压气、供风、供水等线路,以便在矿体中
进行采准、切割和回采工作。
为开拓矿床而掘进的巷道,叫做开拓巷道。这些巷道是用来运输矿石、 废石、材料、设备以及通风、排水和行人的。属于开拓巷道的有:井筒(竖 井、斜井和斜坡道)、平硐、石门、井底车场、阶段平巷、主溜井和充填井 等。
第五章 金属矿床地下开采的基本原则及开拓
概要:
1、开采的单元划分及开采顺序 2、矿床的开采步骤及三级矿量 3、矿石的损失与贫化 4、矿床开拓 5、轨道线路的弯曲与连接
6、井底车场
重点难点及目的意义:
掌握矿床开采单元的划分原则,及矿床的开采顺序;掌握三级 矿量的确定。
掌握矿石的损失与贫化的概念,及矿床开拓的形式。
四周被主要运输平巷,盘区平巷和井田边界所包围,如图5 —3 中
的I。再沿盘区平巷,每隔一定距离掘进回采平巷,将盘区划分成 一个一个的矿段,这些矿段就叫做矿壁。它的四周被的划分
图5-3盘区和矿壁的划分
5.1.2开采顺序
1) 井田的开采顺序 当矿床划分为几个井田开采时,一般应优先开采矿石品位高,可选 性好,基建工程量少,运输、供水、供电等条件好的井田。 2) 阶段的开采顺序 井田中阶段的开采顺序有两种,即下行式和上行式。下行式开采是 由上而下逐个(或几个)阶段开采,上行式则相反。 生产实践中一般多采用下行式。
则车轮的轮缘就会挤压钢轨增大行车 阻力,严重时车轮挤死在轨道上,或 造成车辆脱轨事故。因此在弯道上必 须加宽轨距。加宽值的大小与轴距、 曲率半径有关。轴距愈大或弯道曲率 半径愈小,则弯道轨距的加宽值愈大。
5.5.1轨道线路的弯曲
4)外轨抬高
车辆在弯道上运行时,由于离
心力的作用,使外轨上的轮缘内外轨
5.2.3矿床开采步骤之间的关系
在矿床开采初期,三个步骤是依次进行的,在生产时期,必须遵循 开拓超前采准、切割,采准、切割超前回采的原则,并贯彻“采掘并举, 掘进先行”的方针,确保三级矿量的规定指标以保证矿山持续、稳定、 均衡地进行生产。 三级矿量的指标一般按可供生产的年限来表示。我国的规定是:
开拓储量应有三年以上 采准储量一年左右 备采储量半年左右
特征的,如图 5 — 9 。曲 率中心 O 、曲率半径 R 、 曲线对应的圆心角(又称 曲线转角)α 、曲线弧长 L 、切线长 T 、曲线的起 点和终点(即曲线的两个
切点Sd和Zd)。
5.5.1轨道线路的弯曲
2)弯道曲率半径
车辆在弯道上行驶时,由于车 辆运行的惯性作用,它有保持原来运 行方向的趋势;而弯道却迫使车辆不
采空区底部与地表陷落带或移动带边界的连线与水平面的夹角叫做
岩石的陷落角或移动角。其大小与岩石的性质等有关。
5.4.6主要开拓巷道位置的确定
主要开拓巷道应布置在岩石移动带10一20米范围以外,否则, 就要在其下部留一部分矿体作为保安矿柱。
5.4.6主要开拓巷道位置的确定
2)最小运输功 地面和地下运输费用,影响着主要开拓巷道的选择。运输量和 运输距离的乘积叫做运输功,单位为吨· 公里。运输费用与运输功成 正比。合理的主要开拓巷道位置,应该位于地面与地下运输功之和 为最小的位置。在金属矿山中,由于地表复杂,矿体的走向长度不 大,往往地形的影响超过了最小运输功的影响。因此,设计中对最 小运输功只作定性分析,不作定量计算。
了解轨道线路的弯曲与连接方法,掌握几种井底车场的形式。
5、金属矿床地下开采的基本原则及开拓
5.1 开采单元的划分及开采顺序
为了有计划、有步骤地开采矿床,首先应将矿床划分成一个一
个的开采单元。 缓倾斜、倾斜和急倾斜矿床中,通常是将矿床划分为井田,井
田划分为阶段,阶段再划分成矿块。
水平和微倾斜矿床中,将矿床划分为井田后,井田划分成盘区, 盘区划分成矿壁。
5.4.1平硐开拓
用平硐(水平巷道 ) 开拓矿床的方法称为平硐开拓法。这种开
拓法,矿石的转运一般是利用主溜井,再经平硐运出地面,人员、
材料和设备的运送,则利用辅助竖井或盲井提升。
5.4.1平硐开拓
平硐开拓法是一种最经济、基建时间短和安全可靠的开拓方
法。 凡埋藏于当地地平线以上的矿体,应优先采用平硐开拓法。
2) 阶段与矿块 缓倾斜、倾斜和急倾斜矿床的井田中,每隔一定垂直距离,掘进 与矿体走向一致的阶段平巷,将矿体沿垂直方向划分成一个一个矿段, 这就是阶段。它的范围,上下以两个阶段平巷为界,左右以矿体的边 界为界,如图5—2中的I、II、IV、VI。 在阶段平巷中,沿矿体走向每隔一定距离掘进天井,将阶段划分
5.3矿石的损失、贫化和矿山年产量
5.3.1矿石的损失和贫化 矿石的损失:在矿床开采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使矿体中一 部分矿石未采下或虽已采下而散失于采场或巷道中,叫做矿石的损 失。 矿石损失的大小用损失率表示。矿石的工业储量与采出矿石量 之差叫做矿石的损失量。矿石的损失量与矿石的工业储量的百分比, 叫做矿石的损失率。如果采出矿石量是纯净的矿石量,则矿石的损 失率叫做实际损失率;如果采出矿石量是包括混入的废石在内的矿 石量,则矿石的损失率叫做视在损失率。
5.2.1矿床开采的步骤
2)采准切割 矿床的采堆和切割就是在已经进行开拓的阶段或盘区中,掘进采准
和切割巷道。目的是为回采工作创造必要的条件。它包括掘进天井、漏
斗和拉底等。矿块中的采准、切割巷道,随采矿方法不同而异,在以后 介绍采矿方法时再评细叙述。 3)回采 在已经做好采准、切割工程的矿块或矿壁中,进行大量的采矿工程 叫做回采。它包括崩矿、矿石运搬和地压管理三项主要工作。
断改变方向。因此,在车辆前轴外轮
和外轨之间不断发生碰撞。也就是前 轴外轮会以Φ 角不断碰撞钢轨。Φ 角 称为碰撞角,即某点的行车方向与弯 道上相应碰撞点的切线所成的夹角。
5.5.1轨道线路的弯曲
弯道的弯度越大,碰撞 角也越大,行车阻力也随着增 大。为了减少行车阻力,曲率 半径应适当增大,但太大又会
5.1.2开采顺序
3) 矿块的回采顺序 阶段中矿块的回采顺序,按回采工作相对主要开拓巷道(主井,主 平硐)的位置,可分为三种 前进式 后退式 混和式 生产实践中后退式使用较多。 4)相邻矿体开采顺序
矿床中如果存在彼此相距很近的矿体,则应合理地确定它们的开采 顺序,否则在开采过程中将相互影响,对生产安全和资源回收都不利。 相邻矿体的开采顺序,一般是先开采位于上盘的矿体,后开采下盘的矿 体。
路的布置形式有直线式、螺旋式和折返式。这类开拓方法适用于
开采深度不大,年产量大等情况。由于自行式设备的广泛应用, 在国外利用斜坡道作为运送设备、人员等用途的辅助井的开拓法 发展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