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铁路机车铸钢轮心管理办法20070405

铁路机车铸钢轮心管理办法20070405

铁路机车用铸钢轮心管理办法
(讨论稿·20070406)
铁路机车用铸钢轮心是保证机车安全运行的最关键的部件之一,其质量直接关系到铁路行车安全。

为确保行车安全,统一机车轮心的管理,明确铸钢轮心新造、运用与维修的管理与责任权限,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 组织机构及职责分工
机车用铸钢轮心由铁道部运输局装备部统一管理;轮心技术标准制订单位负责技术咨询;铁科院金化所负责质量争议的仲裁。

第二条 轮心设计管理
1. 铸钢轮心的设计须按标准进行计算分析,图样及采购技术条件须经机车制造厂(公司)主管总工程师批准并通过部级审查。

2.机车制造厂对轮心设计负责,轮心设计更改须经主机厂(公司)主管总工程师批准,并报部备案。

第三条 轮心制造
轮心的制造必须贯彻质量第一的方针,建立健全的质量保证体系,要有专人负责管理。

1. 制造单位必须具有铁道部认可的轮心制造资质。

2. 制造单位须建立相应的工艺流程管理办法,并建立质量控制卡,确保在制造过程中轮心原始标记及过程记录正确传递,保
证制造全过程可溯源。

3. 质量控制卡应反映出制造过程、操作者等信息。

轮心出厂后质量控制卡由制造单位统一归口管理,保存期限20年。

4. 新制铸钢轮心的铸造缺陷须按TB/T1400《机车用铸钢轮心技术条件》进行焊修处理。

新制轮心的轮毂与辐板、辐板与轮辋圆弧过渡部位不允许焊补,其它部位焊补按相关标准执行,并在焊补处作明显标识,在质量跟踪卡中详细记录。

5.铸钢轮心应在非加工面上标出铸造标识:铸造工厂代号、铸造年份、铸造月份、顺序号。

6.成品轮心不再涂抹腻子和油漆,轮辋与轮箍内外侧面均做黄色弛缓标记。

7.铸钢轮心由部驻厂验收室负责验收,并签发合格证。

8.使用期内超出TB/T1400《机车用铸钢轮心技术条件》的轮心铸造缺陷应由铸钢轮心铸造单位负责。

9.铸钢轮心在出厂前必须经过全表面(除箱形辐板轮心的两辐板内表面外)磁粉探伤,不允许存在裂纹,其它类型的缺陷按TB/T2983-2000《铁道车轮磁粉检验》执行。

10. 铸钢轮心实行寿命管理,新造轮心设计寿命为20年。

在役的轮心应在轮对大修时按使用年限进行更换。

大修机车使用的轮心服役年限不超过15年。

11.为适应铁路机车高速重载运输条件的需要,内燃、电力机车铸钢轮心应由各车型主机厂进行优化设计,并报部
审批。

在内燃、电力机车大修及轮对大修时,采用改进型铸钢轮心。

第四条 轮心的运用及检修
1.机务段应对到段后的新造机车、大修机车及大修轮对的轮心认真核对铸钢轮心标识,记录与实物不相符的轮心不得接收。

2.铸钢轮心大修时,允许对轮毂内径面、长轮毂外径面、轮毂内端面、轮辋侧面,采用气体保护焊按规范进行堆焊,以恢复装配尺寸。

轮辋外圆周面不得采取堆焊的方法恢复尺寸,加工后发现原铸造缺陷允许按TB/T1400《机车用铸钢轮心技术条件》的相关规定进行补焊。

其它部位缺陷禁止焊修。

焊后应进行消除应力处理。

3.铸钢轮心表面(除箱形辐板轮心的两辐板内表面外)须进行磁粉探伤,不许有裂纹。

4.机车中修的轮对和轮对落修时必须对轮心进行表面探伤,轮心的轮毂与辐板、辐板与轮辋圆弧过渡部位不允许存在疲劳裂纹。

其它部位长度≤30mm、深度≤3mm的缺陷允许打磨消除,但数量不能超过2处。

缺陷之间的间隔距离≤25mm时视为同一缺陷,此时缺陷长度以缺陷本身的长度与间隔距离之和计算。

缺陷打磨处与辐板母材应作圆滑过渡,并作出明显标记,跟踪使用。

5.带辐板孔的在役机车轮心在中修期内应进行一次辐板探伤检查,探伤方法各局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

第五条 履历管理
加工和使用单位应将铸钢轮心标识、探伤结果、焊修部位等信息纳入轮对履历簿中。

对没有履历簿的轮对不得修理和使用。

第六条 轮心管理应逐步实现信息化的管理,保证数据的准确。

轮箍:
1. 中国铁路物资总公司(以下称物资总公司)负责轮箍的采
购供应及售后服务。

2. 每批轮箍应附有制造厂质量检验部门开具的质量证明书。

内容包括:a) 制造厂名称;b) 轮箍规格和型号;c) 轮箍钢代号:d) 轮箍数目;e) 熔炼炉罐号;f) 轮箍顺序号;
g) 本标准规定的各项检验结果;h) 出厂日期。

3. 在轮箍外侧面刻打如下标记:熔炼炉罐号、轮箍顺序号。

轮箍标记应记录在轮对履历簿中。

4. 轮箍表面进行磁粉探伤,不许有裂纹。

新制及检修轮箍按TB/T2995《铁道车轮和轮箍超声波检验》进行超声波探伤,符合标准要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