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娥冤》导学案学生版高二语文备课组:李显清第一课时预习案[预习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戏曲的特点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了解并掌握元杂剧的结构及其特有的舞台语言。
3.初步感受作者和文章情节。
一、预习内容1、请阅读关于元杂剧的知识,用笔划出元杂剧的概念、常见结构形式、角色类型、剧本的具体构成等内容:元杂剧是用北曲(北方的曲调)演唱的一种戏曲形式。
金末元初产生于中国北方。
是在金院本基础上以及诸宫调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1).结构: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完整的故事,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
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
有的杂剧还有“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物。
(2).角色: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
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
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
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
如张飞、李逵。
丑:俗称“小花脸”,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
此外,还有孛(bó)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员)、徕儿(小厮)。
(3).剧本的构成:剧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构成。
唱词是按一定的宫调(乐调)、曲牌(曲谱)写成的韵文。
元杂剧规定,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其宫调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顺序都有惯例规定。
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其他角色只有说白),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
元杂剧的唱词按一定宫调写成。
共分五个宫(五个全音阶):正宫、中吕宫、南昌宫、仙吕宫、黄钟宫,分别相当于现在的C、D、E、G、A五个乐调(谱号);曲牌,相当于现在的调号和板号(如二黄散板、西皮快板等),也即简谱中的曲谱和节拍。
如第一折中的【赏花时】、第二折的【点绛唇】。
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
包括舞台的程式、武打和舞蹈。
白是“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部分。
宾白又分以下四种:对白:人物对话;独白:人物自叙;旁白:背过别的人物自叙心里话;带白:唱词中的插话。
宾白是元杂剧中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
所谓“曲白相生,方尽剧情之妙”,正说明这一点。
(4)题目正名:每本杂剧结尾处有两句或四句诗句,用以概括全剧思想,提出本剧剧名。
例如,“秉鉴持衡廉访法,感天动地窦娥冤”。
末句是戏的全名,“窦娥冤”则是简名。
2、阅读本色派元杂剧作家关汉卿介绍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北京)人。
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最伟大的戏剧作家。
他与郑光祖(字德辉。
其代表作有《倩女离魂》)、白朴(字太素,号兰谷。
其代表作有《墙头马上》)、马致远(字千里,号东篱。
其代表作有《汉宫秋》)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所谓本色派:指关汉卿不以仕途功名为念,保持生活与性格的真实,作品与生活性格的一致。
他在散曲《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自述“通五音六律滑熟”,“我也会吟诗,会篆籀,会弹丝,会品竹。
我也会唱鹧鸪,舞垂手,会打围,会蹴鞠,会围棋,会双陆”,“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可见他的才艺、生活和个性。
元代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关汉卿不满社会现实,借杂剧来揭露黑暗现实,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
他一生创作杂剧现仅存15部。
《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流传很广。
其中的《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
1958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3、通读文章,不理解的地方看注释或用笔勾画在书上。
二、自我检测1、根据预习填空《窦娥冤》的作者________,号_________,是_________末_________初大都人,________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同被称为“元曲四大家”,除《窦娥冤》外,其作品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注音楔子()盗跖()嗟怨()前合后偃()亲眷( ) 斟酌()罪愆()衔冤()湛湛青天()杳( )无音信浣纱()错勘()亢旱()鳏寡孤独()甘霖( )田畴()埋怨()尸骸()哥哥行()古陌( )荒阡( )3 、解释加粗字词语:①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②不提防遭刑宪()③错勘()贤愚枉()作天④待我嘱咐他几句话咱()⑤我窦娥向哥哥行()有句言⑥你去那受刑法尸骸上烈()些纸钱⑦只当把你亡化的孩儿荐()⑧官吏每()无心正法⑨断送()出古陌荒阡⑩兀的()不是我媳妇儿4、(任选一题完成)(1)试把窦娥的故事用白话形式讲述出来。
(2)试用漫画形式再现“窦娥行刑时的三桩誓愿”的场景。
教学案[教学目标]1.了解元杂剧的有关常识。
理解古白话跟现代汉语在词法上的一些异同。
2.通过讲述故事理清《窦娥冤》的情节结构,弄清杂剧内容。
【教学重点】1、通过诵读感知,把握本文的故事情节。
2、初步感知窦娥悲剧的一生。
【教学难点】体味本色语言的特色风格。
一、预习成果展示二、合作探究1、对照落实前面讲的元杂剧知识,跳读课文,找出本文的戏剧语言(唱、科、白)、宫调、曲牌、角色的表现样式,填空。
明确:括号里面的小字是_________,括号外的小字是_________,不带括号的大字是_________。
【正宫】是_________,如【端正好】、【滚绣球】等是_________。
本文第三折共出现_________个曲牌,都属于_________宫调。
本文出现的角色有卜儿(_________)、冲末(窦天章)、_________(窦娥)、_________(赛卢医)、副净(_________)、_________(张父)、外末(_________)2、小组活动:请同学们细读课本,模仿楔子的改编法将前三折改成白话故事,交流改编版故事,讲述的时候注意窦娥的年龄变化,推荐讲得有文采的同学全班交流。
楔子例文:窦娥家居楚州,她的父亲窦天章是一名秀才,自幼饱读诗书,但时运不济,屡试不中,妻子在女儿窦娥三岁时又不幸死去,,父女相依为命,家中十分贫困。
邻舍有位蔡婆,年轻守寡,只有一八岁儿子蔡昌宗与她一起生活,母子俩有丈夫留下的产业,靠放债取息过日子。
窦天章手头拮据,常向蔡婆借贷,曾借蔡婆婆文银二十两,连利息也就四十两了,不能归还。
又逢春试大比之年,窦天章有心进京应试,赚个好前程,却又无处安置女儿,蔡婆赶过来劝慰窦天章放心进京,自己想收养七岁的窦娥为媳,从此窦天章所欠债息一笔勾销。
窦天章虽然舍不得女儿,但这也是最好的安排了,也就答应下来。
蔡婆立即取过他的债据送还,还要另资助窦天章十两文银,作为他考试的盘缠,窦天章十分感动,并瞩咐窦娥日后要听蔡婆婆的话,而他,虽心如刀割,也只能与窦娥无奈分别。
3、讲述者交流时,听故事的亲们根据讲述,为窦娥制作一张简要的年谱,包括发生的主要事件和生活状况(不幸遭遇)三岁:七岁:17岁:约18岁:20岁:小结:由此可见,窦娥的一生,是的一生。
巩固案1.下列加粗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A.嗟(jiē)怨罪愆(yún)衔(xián)冤B.亢(kàng)旱刽(guì)子手提(dī)防C.湛湛(zhàn)阡陌(mò)偃(yàn)旗D.鼓三通(tōng)苌(cháng)弘盗跖(zhí)2.对加粗词语解释全对的一组是[]①怎不将天地也生(产生)埋怨②不提防遭刑宪(刑法,刑律)③错勘(分辨、判断)贤愚枉(徒然)作天④待我嘱咐他几句话咱(自己)⑤我窦娥向哥哥行(这里、那里)有句言⑥你去那受刑法尸骸上烈(烧)些纸钱⑦只当把你亡化的孩儿荐(推荐)⑧官吏每(每每、常常)无心正法⑨断送(丧失、毁灭)出古陌荒阡⑩兀的(这,与“兀那”意同)不是我媳妇儿A.①③⑤⑦B.②④⑥⑧C.②③⑤⑥D.⑦⑧⑨⑩3.选出不是两个错字的一项[]A.有日月朝暮旋,有鬼神掌着生死权。
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辩,可怎生胡突了盗跖、颜源?B.天地也,作得个怕硬欺软,确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C.地也,你不分好歹何谓地!D.天也,你错看贤愚枉作天!4.《窦娥冤》中有的词语其字形与现代汉语一样,但意义则不同。
请思辨各组中的加粗词,选出与现代汉语意义全不相同的一组[ ]A.鼓三通,锣三下,行动些,行动些;不提防遭刑宪B.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C.我窦娥向哥哥行有句言;休推辞路远;往后街里去,是甚么主意D.待我嘱咐他几句话咱;你还有甚的说话;断送出古陌荒阡5、完成《师说》P4页1-5题《窦娥冤》导学案第二课时预习案[预习目标]通过再读课文,抓住主要矛盾冲突分析主人公窦娥的形象。
[预习内容]1、有人将杜牧的《清明》改写成戏剧,请你也试着改写,要求不增减一字,但可改换标点符号。
清明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改写:2、一般来说,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阅读戏剧要把握剧中人物的关系,概括主要矛盾冲突,再读课文,思考一下课文的情节在哪些矛盾冲突中展开?简括在下面。
3、你认为哪些地方最能反映窦娥的形象特征,请在书上划下来,并在旁边做好性格特点的批注。
在你认为最突出的性格上打上▲号。
教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分析主人公窦娥的形象,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
通过窦娥冤这一历史冤案,认识元代社会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认识当时阶级矛盾的尖锐。
2、鉴赏剧作的超现实情节,把握其浪漫主义艺术特色。
【课时重点】理清本剧中主要的戏剧冲突;分析窦娥的形象,理解窦娥形象的社会意义。
【课时难点】通过窦娥冤这一历史冤案,认识元代社会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认识当时阶级矛盾的尖锐。
一、交流预习题1、2 二、合作探究探讨1、鲁迅:“悲剧就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撕碎给人看。
”那么,窦娥身上有哪些有价值的东西呢?(1)根据预习题3探讨交流。
(2)将交流的要点整理在书上。
探讨2、窦娥的冤死实在让人气愤难平,你认为谁应该为窦娥的死承担责任?请在文中找出凶手和帮凶们,找出他们的作恶证据。
探讨3、这些现象的存在,反映出当时是个什么样的社会?讨论:探讨4、如果窦娥不怕连累婆婆,不替婆婆认罪,冤案还会不会发生?三、训练操作:根据刚才所学,将本文的主旨概括在书上。
四、七嘴八舌,我也来说善良而坚强的窦娥就这样无辜地被送上了刑场,这样的结局着实让人痛心惋惜愤恨,我相信在座的每一位都希望窦娥能幸福地生活着。
这样的心愿终于在明代人叶宪祖那儿得到实现,叶宪祖把《窦娥冤》改编成《金锁记》。
窦娥的丈夫并没有夭折,而是在赴京赶考途中,落水黄河,被龙王招为驸马。
三年后又入京参加科举考试,一举状元及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