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船问题》说课稿
秦皇岛市抚宁区骊城学区王家湾小学徐丽莹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的第三节第二课时:《租船问题》。
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教学效果这五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首先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学过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基础上深入学习的。
教学内容通过“租船费用”最省钱的现实问题,渗透“余数取整”及优化思想,培养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为以后的应用题教学铺路奠基。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对“租船费用”问题的研究和讨论,掌握先假设再根据假设结果调整最后选取最佳方案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以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让同学们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数学应用的灵活性、广泛性和优化思想;使同学们通过合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成功的喜悦。
三、说教学重难点
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我确定了如下的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发展应用意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有余数除法及其商的“取”、“舍”的灵活应用;学会倾听,并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
四、说教学过程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我设计了以下五个教学环节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这一环节中,我用歌声和课件创设师生春游乘船的情境,让学生切实感受问题的现实性,激发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相应知识。
2、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在这个环节中,我没有最先呈现课本中的例题,而是选取了课本中练习三的租车问题,并且把题目中的“可坐40人”和“可坐20人”改为“限乘40人”和“限乘20人”。
在整理题目中的数学信息时,着重让学生理解“限乘”的意思。
请看视频。
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例题对于本班同学来说
难度较大,所以由简入繁,先用较为简单的题来渗透“假设-调整-选择”的方法。
把“可坐”改为“限乘”为了让学生能更好的理解“限乘”意义,为解决后面的租船问题做准备。
接下来学生小组讨论不同的租车方案,让学生以实物展台的方式汇报全租大客车、全租小客车和合租这三种方案。
请看视频。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学生小组讨论能够激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以实物展台的方式让学生汇报讨论结果,能够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激发学习动力。
(2)接下来引导学生自主比较三种方案的价格,学生很容易能够得出合租便宜。
再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大、小客车单个座位价格,得出“多租大客车便宜”,总结租车时应该多租单价便宜的车。
请看视屏。
通过学生自主列方案后,自己比较选择,这样学生能够完整的体验到“假设-调整-选择”的过程进而更好的掌握这种做题方法。
紧接着我引导学生自主计算单价,他们自己得出大客车的单价低,这样他们就收获了解决租船问题的其中一个策略:多租单价低的船。
3、自主思考,深入探究
在这个环节中我用较难的租船费用问题的研究,引导学生掌握“假设-调整-选择”的方法。
请看视频。
学生在有租车问题的经验后,完成本题时很容易想到在多租大船的基础上进行合租。
接下来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在现有方案上有无出现空位,能否重新调整方案,使租的船不留空位。
由于这是本课的难点,所以我用教具直观演示同学们乘船的方案,再让同学们在演示的基础上独立思考。
经过思考后有的同学能够正确调整方案,但是由于有些同学抽象思维较差,所以我请能够正确调整方案的同学讲解了调整方法,并且用教具演示了调整过程。
以此来突破“有余数除法及其商的“取”、“舍”的灵活应用”这一难点。
最后引导学生总结解决这类问题的又一个策略:租船时尽量不留空座。
4、巩固练习
由于本节课的租船方法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所以我选取了与例题相似的练习题,目的是来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利于学生解决问题,形成技能。
5、总结收获
通过设问:“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回顾和梳理所学知识,加深学生对本课重点知识记忆,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五、教学效果
本节课我注重让学生在练习中体验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表达能力。
在教学中,注意让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尝试等方法,经历最优方案的辨析过程,在各种方案的比较中,学生能够掌握租船问题的解题策略,并且能够运所学知识合理解决实际问题,这样学生们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后学习数学的信心也会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