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3华南农业大学研究生动物营养学期末考试真题

2013华南农业大学研究生动物营养学期末考试真题

1 .以一种动物为例评述能量在动物体内的转化过程答:动物摄入的饲料能量伴随着养分的消化代谢过程,发生一系列转化,饲料能量可相应划分成若干部分,如图所示。

每部分的能值可根据能量守衡和转化定律进行测定和计算。

一、总能( Gross Energy,缩写GE)总能:是指饲料中有机物质完全氧化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水和其他氧化物时释放的全部能量,主要为碳水化合物、粗蛋白质和粗脂肪能量的总和。

饲料的总能取决于其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含量。

二、消化能(Digestible Energy,缩写为DE)消化能:是饲料可消化养分所含的能量,即动物摄入饲料的总能与粪能之差。

即: DE = GE - FE 按上式计算的消化能称为表观消化能(缩写为ADE)。

粪能FE:为粪中养分所含的总能,称为粪能。

正常情况下,动物粪便主要包括以下能够产生能量的物质:(1)未被消化吸收的饲料养分(2)消化道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3)消化道分泌物和经消化道排泄的代谢产物。

(4)消化道粘膜脱落细胞。

代谢粪能FmE:后三者称为粪代谢物,所含能量为代谢粪能(缩写为FmE,m代表代谢来源)。

真消化能:FE中扣除FmE后计算的消化能称为真消化能(缩写为TDE),即:TDE = GE - ( FE - FmE ) 用TDE反映饲料的能值比ADE准确,但测定较难。

三、代谢能(Metabolizable Energy,缩写为ME)代谢能ME:指饲料消化能减去尿能(缩写UE)及消化道可燃气体的能量(缩写Eg)后剩余的能量。

ME = DE -( UE + Eg )= GE – FE – UE - Eg尿能UE:是尿中有机物所含的总能,主要来自于蛋白质的代谢产物,如尿素、尿酸、肌酐等。

消化道气体能Eg:来自动物消化道微生物发酵产生的气体,主要是甲烷。

内源尿能UeE:尿中能量除来自饲料养分吸收后在体内代谢分解的产物外,还有部分来自于体内蛋白质动员分解的产物,后者称为内源氮,所含能量称为内源尿能(缩写为UeE)。

真代谢能TME : TME = TDE - [ ( UE - UeE) + Eg ]四、净能(Net Energy,缩写为NE)净能NE:是饲料中用于动物维持生命和生产产品的能量, 即饲料的代谢能扣去饲料在体内的热增耗(缩写为HI)后剩余的那部分能量。

NE = ME – HI = GE – DE – UE – Eg – HI热增耗HI:是指绝食动物在采食饲料后短时间内,体内产热高于绝食代谢产热的那部分热能。

热增耗以热的形式散失。

分类:维持净能(NEm):指饲料能量用于维持生命活动、适度随意运动和维持体温恒定部分。

这部分能量最终以热的形式散失掉。

生产净能(NEp):指饲料能量用于沉积到产品中的部分, 也包括用于劳役做功的能量。

2 。

动物蛋白周转代谢的涵义及其影响因素述评答:蛋白质周转是蛋白质合成与降解的双向调节过程,这个循环中合成与降解的互相协调对维持细胞内酶和结构蛋白的稳定状态、细胞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及调节蛋白质在组织中的沉积都十分重要。

蛋白质周转是动物体蛋白质积累、形成动物产品的唯一生物学途径和基本生物学机制,是动物适应性内平衡调节机制和同态碎片调节机制的基本分子化学基础,是生命表现过程的基本化学基础,也是体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动力学基础。

同时,蛋白质周转也是动物能量及蛋白质营养况的直接反应,它不但反应了能量及蛋白质营养代谢与营养源供给的关系,而且反应营养源进入体内的定量变化过程。

蛋白周转代谢对于动物适应内外环境变化有着极其重要的生理意义,是动物生命维持、生产和功能得以实现的根本所在。

动物机体各组织器官的蛋白质周转代谢速率不同,外周组织蛋白质周转速率低但沉积量高,内脏器官周转速率高但沉积量低。

蛋白质周转代谢影响因素:1 能量和蛋白摄入水平:日粮能量摄入水平显著影响畜禽蛋白质周转代谢率。

在满足动物能量需要的前提下,增加日粮蛋白质水平则明显增加蛋白质周转代谢速率,使代谢表现出高周转和沉积的特点。

2 日粮氨基酸水平和种类:日粮氨基酸水平对动物蛋白质周转代谢影响显著。

:不同的日粮氨基酸供应模式对机体组织蛋白质合成率(FSR)和蛋白质降解率(FDR)影响程度不同。

3 采食方式与采食水平:动物采食量对动物蛋白质周转代谢有重要影响。

采食水平与蛋白质周转率成正相关。

4 激素和环境:胰岛素和生长激素对蛋白质合成有促进作用。

3 。

论述饲料蛋白质和氨基酸营养价值评定方法答:饲料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可简单定义为单位饲料蛋白质满足动物需要的一种程度或度量。

饲料蛋白质的营养价值与动物种类有关,也与其消化率有关。

早期对饲料蛋白质营养价值的评定均以粗蛋白质为基础,其评定方法大体可以分为3个层次,分别为消化代谢率、氮沉积率即蛋白质的生物学效价和生产性能表现;相应的评定方法分别为消化代谢试验、氮平衡试验和生长试验法:1.消化代谢试验法:评定饲料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可获得相应的饲料蛋白质的消化或代谢率。

虽然反映了蛋白质的整体消化特性亦即可以获得可消化蛋白质的数量,但却未能反映饲料蛋白质的质量因素即氨基酸平衡性,因而也就不能够反映饲料蛋白质转化为畜产品蛋白质的利用情况。

2.氮平衡试验法:则是在可消化成分基础上,从总体上进一步评定相应的饲料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比例满足畜禽需要的程度,其饲料蛋白质营养价值的评定与动物种类、生理状况等密切相关。

能够比较客观地反映饲料蛋白质转化为畜产品蛋白质的利用情况,该方法长期以来是评定饲料蛋白质营养价值的经典方法,也经常做为标准去评定其它评定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生长试验法:是用动物的增重来评定饲料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这种评定除综合考虑了饲料蛋白质的消化代谢率、氨基酸的平衡性外,还包括了饲料蛋白质与其它成分、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关系等综合影响。

因此,用生长试验法评定饲料蛋白质营养价值因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作为评定手段灵敏度差。

4 。

仔猪营养研究为什么会成为研究和开发的热点答:在养猪生产中,仔猪是生长发育最强、饲料利用率最高、开发潜力最大的一个阶段。

合理的营养是保证仔猪正常生长发育、提高生产能力、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特别是在商品生产条件下,仔猪在生理上面临着巨大挑战,尤其是仔猪的消化机能不健全而对饲料的要求特别高。

如何使仔猪从母乳平稳过渡到干粉料,满足这一生长阶段仔猪的特殊营养需要,对猪群以后的生长至关重要。

因此,仔猪营养成为养猪生产中最受关注以及研究最广泛和深入的一个领域。

仔猪有巨大的生长潜力,体重50kg 以下的仔猪由于食欲和营养问题其生长发育总是受到很大限制。

在试验条件下,10~50 日龄自由采食牛乳的仔猪生长速度最快。

30 日龄时,体重15kg 仔猪的生长速度几乎可以达到600g/d。

在商品生产条件下,断奶仔猪需要努力适应断奶后的日粮,即使在最好的情况下,仔猪的体重也不会超过9~10kg。

在一项研究中,50 日龄时仔猪达到了惊人的32kg,总生长速度达到700g/d。

在不限制饲养的条件下,虽然3 周龄的仔猪体重容易达10kg,但在大多数商品饲养场,仔猪体重却很少能超过7kg。

所以仔猪营养研究会成为研究和开发的热点5 。

谈谈你对分子营养的理解和看法(含发展趋势)答:分子营养学是营养学与现代分子生物学原理和技术有机结合而产生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 它在阐述营养素与基因如何相互作用, 导致营养相关疾病生发展方面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

分子营养学主要是研究营养素与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

一方面研究营养素对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另一方面研究遗传因素对营养素消化、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决定作用。

在此基础上, 探讨二者相互作用对生物体表型特征(如营养充足、营养缺乏、营养相关疾病、先天代谢性缺陷) 影响的规律, 从而针对不同基因型及其变异、营养素对基因表达的特异调节, 制订出营养素需要量、供给量标准和膳食指南, 或制定特殊膳食平衡计划, 为促进健康, 预防和控制营养缺乏病、营养相关疾病和先天代谢性缺陷提供真实、可靠的科学依据。

发展趋势:纪末至21世纪初, 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之后相继提出了环境基因组计划和食物基因组计划。

食物基因组计划主要是找出那些能对膳食成分做出应答的基因及其多态性, 和那些与营养素代谢有关的突变基因。

基因多态性决定了个体对营养素的敏感性不同, 从而决定了个体之间对营养素需要量存在很大差异。

随着关于特异营养素如何影响基因表达, 及特异基因或基因型如何决定营养素的需要量和营养素的利用等方面知识的层出不穷, 就像知道人体的血型一样, 每个人也可以知道其营养素需要类型。

可设计出一种遗传筛选实验, 根据不同基因型对营养素需要和耐受程度的不同, 针对每一种基因型制订相应的推荐摄入量( RN I)。

这种RN I与过去的推荐供给量( RDA )不同, 不仅考虑了年龄和性别的差异, 更主要是考虑了基因型, 即个体在营养素需要量上的特殊性。

随着食物基因组计划的完成, 我们最终会制订出这样一个RN I, 即它将能促进那些对健康有利基因的表达, 而对退行性疾病和死亡有关基因的表达有抑制作用。

这就是分子营养学研究的重要意义和最终目的。

6。

谈谈你对维生素营养的理解和看法(含发展趋势)答:维生素是一类动物代谢所必需而需要量极少的低分子有机化合物, 目前已确定的维生素有14种, 按其溶解特性可分为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两大类。

因其在动物日粮中所占比重极少, 其作用往往被忽视, 尤其在对种畜的繁殖性能影响方面。

但是, 国内外的研发现, 几乎所有维生素都对种猪繁殖性能有某种程度的影响。

发展趋势:维生素在种猪饲粮中所占的比重微乎其微, 然而对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是很大的。

长期饲喂品种单一的饲粮易造成某种或多种维生素不足, 从而降低母猪的繁殖水平。

饲粮中维生素的补充只占混合饲料成本的2% ~ 3% , 但却可以获得很好的经济效益。

为避免维生素缺乏影响母猪生产性能, 可在母猪空怀、配种、怀孕期间在母猪饲料中适量添加维生素。

7 。

谈谈你对微量元素营养的理解和看法(含发展趋势)答:大多数用户认为有机微量元素只是价格昂贵的微量元素产品,事实上我们应该将它看成是经济的天然生长促进剂,尤其对断奶仔猪而言,简而言之就是有机微量元素是抗生素生长促进剂的替代品。

欧盟于1970 年首次公布了允许使用的饲料添加剂产品注册目录,其中包括微量元素钴(Co)、铜(Cu)、铁(Fe)、碘(I)、锰(Mn)、钼(Mo)、硒(Se)和锌(Zn)。

这些微量元素大多以无机盐的形式添加到动物饲料中。

自1970 年以来,有关微量元素营养的研究推动了具有更高生物活性的有机微量元素的研究与产品开发;已有多种有机微量元素产品通过欧盟审批,并在欧盟使用。

这些产品包括铜、铁、锰和锌的螯合物,以及由特定酵母菌株生产的酵母硒有机硒产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