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肖最早出现在什么朝代?其顺序是什么?十二生肖最早出现在先秦时代。
顺序是: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简述“国际汉语教师中国志愿者计划”的宗旨。
通过有一定汉语教学水平的中国公民发扬奉献精神,在世界有需要的地方承担汉语教学的任务,支持当地汉语教学,介绍中国文化,加深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发展友谊,促进交流。
志愿者在国外服务期间应遵守怎样的纪律?作为一名肩负汉语传播使命的志愿者,要发扬吃苦耐劳、敬业奉献的精神,按照《汉语教师志愿者出国任教协议书》履行支援教师的责任与义务。
严格遵守所在国法律,尊重当地风俗习惯。
遵守外事纪律,在对外交往中不卑不亢,维护国家民族的尊严。
不参与所在国的政治活动,不从事第二职业和任何以营利为目的、违背社会公德的活动。
保持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认真学习,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遵守任教学校纪律制度,服从任教学校安排,尊重领导、热爱学生。
恪守法律,自尊自爱,作风严谨。
遇到突发事件,及时求助于任教学校,并向汉办和中国驻所在地大使馆。
请谈谈你对志愿者精神的理解?如何做到:奉献、友爱、互助、进步?我国对志愿者精神的表述是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精神强调的是非血缘关系的责任。
在团队指挥过程中,我们必须要注意有效的沟通交流。
要做到奉献、友爱、互助、进步,首先必须具备良好的政治和业务素质,其次还应当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具备较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外语沟通能力。
在严格履行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增强团队意识,注意有效的沟通交流。
当把志愿服务的承诺作为挑战自我的动力,进而从履行承诺中感受志愿服务的意义、获得自我完善、提升及进步。
你怎样理解国际上对“志愿者”定义的三个方面——自愿、不计报酬、利他?自愿是志愿者参加志愿工作的前提。
志愿工作是志愿者基于道义、信念、良知、同情心和责任,在非强制性要求下主观自觉选择的。
不计报酬是志愿工作的特点。
志愿者的判断标准不是看有没有报酬,而是看目的。
志愿者是为个人和集体服务的,动机上不追求物质报酬。
但不否定开展志愿服务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
利他是志愿者参加志愿工作的根本动机。
志愿者的目的是为改善社会服务,促进社会进步而提供的服务,具有志愿性、无偿性、公益性等特征,对服务对象和社会都具有许多积极的意义,同时志愿者自身精神和心灵也得到满足。
因此,参与志愿工作既是“助人”,亦是“自助”,既是“乐人”,同时也“乐己”。
判断正误:国际教师要在各种场合显示出自己的亲和力、责任感、合作精神与策略性。
志愿者应具备的三感是“光荣感、使命感、责任感”,三情是“热情、感情、激情”。
请评述:在世博会上的志愿者、奔赴汶川灾区的志愿者以及在国外服务的汉语教师志愿者,他们之间的异同。
作为志愿者,他们之间有相同之处:(1)无私奉献,个人自愿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2)禀承志愿精神,服务于人类社会;(3)都代表国家社会发展进步的形象;(4)不为物质报酬。
志愿服务已成为整个世界文明的一部分。
原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国际志愿者年大会上说:“志愿精神的核心是服务、团结的理想和共同使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的信念。
从这个意义上说,志愿精神是联合国精神的最终体现。
”这些话指出了志愿精神的本质,也表达了人们对志愿服务的由衷赞美。
无论是在世博会上的志愿者,还是奔赴汶川灾区的志愿者以及在国外服务的汉语教师志愿者,他们都以实际行动诠释了这一共识。
也就是说,他们的志愿服务的精神都包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
与世博会、汶川地震志愿者相比,汉语教师志愿者有自己的特点。
(1)地位重要。
汉语教师志愿者是国家对外关系的一项行动计划,直接服务于我国的外交政策和外交关系,是近年来我国外交关系特别是与发展中国家外交关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作用重大。
中国正在崛起,但是,我们“不称霸”,坚持和平外交理念。
“十二五”期间,我国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提升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为此,进一步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活动,把更多体现中华文明魅力的精品介绍给世界是应有之义。
从这个角度看,承担文化输出任务的汉语教师是树立大国和平外交的重要媒介。
(3)使命艰巨:宣扬中国传统文化。
汉语教师志愿者服务承担的主要任务是传播汉语知识和中国文化。
在世界有需要的地方承担汉语教学的任务,支持当地汉语教学,介绍中国文化,加深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发展友谊,促进交流。
(4)要求全面:汉语教师志愿者要求具有人格素养和专业素养。
也就是,要具有健全的人格,同时还要具有语言素养、教育素养、文化素养等,和一定的组织、管理、交际的能力。
(5)对象特殊:汉语教师志愿者服务环境多为世界各地,服务对象为非汉语人员。
做一名合格的国际汉语教师志愿者应具备哪些素质?一、人格素养。
作为一名汉语教师志愿者,首先应具备健全的人格。
要需要积极适应国外生活,能随着环境的变化而调试和完善自己;能够既认识自己、肯定自己,也能尊重别人、欣赏别人,获得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其他人际关系;能够潜心研学、善于尝新,逐步胜任教学工作并不断取得进步;要德才兼修,努力塑造自身的健全人格,不断提升人格素养。
尤其要能够将其志愿行为及教育行为根植于爱中,只有爱才能赢得爱,才能超越人的自然属性,而达到完美的境界。
二、专业素养。
1、语言素养(1)普通话标准;(2)比较系统地掌握汉语言知识,并具有智慧、灵活、生动地应用语言的能力;(3)会一门以上外语,最好能掌握所在国家或地区的语言,能与学习者有基本的交流,能借助学习者的母语帮助课堂教学。
2.教育素养(1)教育理论。
掌握教育学、心理学、教育论、课程论等基本原理、规律和方法,并能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2)熟悉教材教法,掌握课堂教学的基本技巧、方法和技能,尤其要具备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基本技能。
3.文化素养:了解一定的中外文化常识(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了解一定的国际礼仪常识,掌握一些中华才艺等。
4.情感素养:能用积极友爱的情感态度掌控情绪,使自己与他人及环境和谐相处。
5.其他素养与能力,如学习能力、协调沟通能力、组织能力、管理能力、交际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等。
不定项选择题志愿者赴任后发现当地生活方式、工作风格、风俗习惯等与自己的预期相差很大,心理上产生了很大的落差。
针对这一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 A 这是正常的现象,每个人在这样的环境下多多少少都会有些落差 B 接受现状,调整心态,积极投入到工作中 C 熟识身边的人,先努力适应当地人生活,再以自己的行动来宣扬自己的文化 D 鄙视所赴国居民的生活、工作方式和民族习惯,自以为是、自高自大、我行我素志愿者赴任后排遣孤独、寂寞等心理压力的措施不包括(D) A 积极的与亲朋好友交流沟通,适当的把自己孤独寂寞的感受表达出来、 B 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安排好自己的独处时间 C 融入当地生活 D 躲在房间里一个人伤心、难过赴任后工作或者生活中,被误会、受委屈,情绪非常激动时,下列所说的正确做法有(A/B/C/D) A 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不做出冲动、过激行为 B 在对方情绪平稳下来后,再选择恰当的时机与对方沟通 C 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释放情绪 D 客观、坦诚地向相关领导说明情况赴任后由于环境的改变会引起多方面的不适应,不包括(C/D) A 情绪表现:焦虑、抑郁等 B 生理表现:睡眠质量下降,饮食规律紊乱 C 人格障碍 D 身心疾病,如胃溃疡、慢性头疼等处理人际关系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B/C) A 与人相处要注意深度 B 与人相处要注意广度 C 与人相处要考虑对方的生活背景和风俗习惯 D 与人相处以自我为中心、绝不吃亏 1当你感到身边有领导或者同事对你的工作不认同或者对你有意见时,下列所说的哪些是合适的处理方法?(B/C/D) A 与领导、同事针锋相对 B 了解别人对自己意见可能存在的原因都有哪些 C 积极主动的做好自己的工作 D 在适当的时候可以真诚地请教领导、同事帮助自己如何更好的开展自己的工作志愿者王华赴任后,总觉得无精打采,对什么事情都没有兴趣,感到自己思维迟缓、工作效率下降,也不愿意参加各种社交活动。
针对这一情况,下列所说的哪些是合适的处理方法?(A/B/C/D) A坚持工作B按时吃饭、睡觉 C 每天坚持一项室外运动 D 这一情况如何持续一月以上,需要主动寻求专业心理咨询赴任后身边发生了重大突发事件,你总是莫名的感到不安或焦虑,这时你该如何处理?我们赴任后有可能遇到重大突发事件,如瘟疫、自然灾害、政治动乱等。
这类突发性事件有可能会引起焦虑和不安。
这种焦虑是状态性焦虑,它由某一种情境而引起,情境改变时,焦虑随之消失。
但有时某种情境很特殊,产生的焦虑十分强烈,有可能产生短暂的人格变化。
因此,我们需要给予重视,积极求治。
首先,我会进行自我精神疗法。
主动感知自己的情绪,分析情绪产生的原因,相信自己通过合理的方式可以消除不安和焦虑。
如果可行的话,我会查找有关的医疗资料,科学地调节自己。
同时,积极地和国内的家人、朋友以及赴任国的朋友们(如果有的话)交流,倾诉自己内心的不安,争取他们的帮助。
其次,在进行自我精神疗法的同时,进行自我松弛疗法。
在工作之余,练习太极拳、听音乐、练习书法、写作、画画、唱歌、跳舞等有益心身健康的活动,有意识、有步骤地控制自我生理活动和情绪体验。
最后,如果上述方法还不能明显改善自己的情况,我会主动地向心理医生寻求帮助,通过使用药物、接受心理治疗,尽快地消除自己的心理问题,以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投入新的工作,迎接新的生活。
缓解心理压力的方法包括哪些?1)改变生活方式2)确定一个“放松时段”融入到日常生活里。
试着养成放松的习惯。
3)尽可能多做令你感到愉快的事情。
4)不要让压力积起来。
5)记住自己的成绩和进步,并表扬自己。
6)做到劳逸结合。
7)承认压力的存在、问题的存在,正视它们,接受它们,然后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国外,保持心理健康的关键有哪些?参考资料:王登峰《驻外人员心理健康讲座》视频1)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国外孔院汉语课堂的教学中。
2)积极地参与当地的社区活动。
3)寻找与自己志同道合的志愿者同伴,共分享同分担。
在赴任国的工作学习生活中,如何面对其宗教、文化、民俗、民风等问题?首先要在赴任国的环境中努力提高自己跨文化的交际敏感性,了解国外文化的特点,对所在国的地域文化、风俗、民俗和宗教状况有一定的认识,了解并且尊重别国的文化传统,避免和所在国人民的情感对立。
其次,要树立对他人积极期望,努力调整自我的内部认识。
当我们看在所在国文化和自己文化程度不一致时,既不能应为所在国文化程度高而自卑,也不能因为赴任国文化的落后而产生某种国种的优越感。
不管他人多糟糕,我们都要对他人信任,对所在地的文化持有尊重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