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托物言志诗歌集锦

托物言志诗歌集锦

1、石灰吟
于谦(明)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译文:(石头)只有经过多次撞击才能从山上开采出来。

它把烈火焚烧看成平平常常的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主旨: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

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2、咏蝉
虞世南(唐)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译文:我喝的是清冽的露水,悦耳的叫声自梧桐林向外远播。

声音传的远是因为我站的高,并不是借助了的秋风。

主旨: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借助外力,自能声名远播。

3、早梅
柳宗元(唐)
早梅发高树,回映楚天碧。

朔吹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译文:腊梅在高高的树上早早地绽放,花朵儿映着碧蓝的南国天空。

夜晚北风吹来缕缕清香,清晨严霜滋润花朵洁白的华容。

想将花儿赠给万里外的亲友,路途遥远重重山水阻隔。

寒风中花朵就要凋落,又能用什么来抚慰远客?
.主旨:..借对梅花在严霜寒风中早早开放的风姿的描写,表现了自己孤傲高洁的品格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4、早梅
张谓(唐)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林村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春雪未销。

译文:有一树梅花凌寒早开,枝条洁白如玉。

它远离人来车往的村路,临近溪水桥边。

人们不知寒梅因靠近溪水而早发,以为那是经冬而未消融的白雪。

主旨:透过表面,写出了诗人与寒梅在精神上的契合。

5、不第后赋菊
黄巢(唐)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注解:九月八:古代九月九日为重阳节,有登高赏菊的风俗。

说“九月八”是为了押韵。

杀:凋谢。

香阵:阵阵香气。

黄金甲:金黄色的铠甲,此指菊花的颜色
主旨:此诗借咏菊来形容势不可挡的义军力量
6、菊花
元稹(唐)
秋丝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译文:一丛丛菊花围绕着房屋开放,好似到了陶渊明的家。

专心致志地绕篱观赏,以至于太阳西斜都不知道。

菊花在百花之中是最后凋谢的,一旦菊花谢尽,便无花景可赏,人们爱花之情自然都集中到菊花上来。

主旨:诗人从菊花在四季中谢得最晚这一自然现象,引出深微的道理,回答了爱菊的原因,表达了诗人特殊的爱菊之情。

这其中当然也含有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7、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译文:不要笑话农家腊月做的酒浑浊,丰收之年有丰足的佳肴款待客人。

一重重山,一道道水,怀疑会无路可行的时候,忽然看见柳色浓绿,花色明丽,又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

你吹着箫,我击着鼓,结队喜庆,春社祭日已经临近,布做成的衣衫,最普通的帽,简朴的古风仍然存在。

从今日起,如果可以乘着月光闲游,我这白发老翁也要随夜乘兴,拄着拐杖,敲开农家朋友柴门。

主旨: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

或船到桥头自然直。

8、竹石
郑板桥(清)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

主旨: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一幅傲然挺立、坚贞不屈的劲竹形象浮现在我们的脑海中。

立根破岩,咬定青山,千磨万击,屹立挺然。

这副铮铮傲骨也正是诗人所追求和向往的,他那种坚定的意志、顽强的精神和不向邪恶势力屈服的气节通过这首诗表现得淋漓尽致。

9、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赏析:前两句写春日之柳追逐东风,在繁花似锦的春日,在热闹非凡的乐游苑的舞筵上,与舞女翩翩起舞;后两句写秋日之柳,清秋斜阳,秋蝉哀鸣,何等萧条凄凉。

春日之柳的繁盛反衬出秋日之柳的衰落,表现出作者对秋日之柳,对自己身世的悲叹之情。

表达出作者壮志难酬、命途多舛的悲凉心境。

10、病牛
李纲(北宋)
耕田千亩实千箱,精疲力竭谁抚伤。

但求众生皆得饱,何辞羸病卧残阳?
赏析:“耕田千亩”、“精疲力竭”表明了牛的勤劳卖力,“实千箱”突出了牛劳动成果的丰硕和其对人类的贡献,然而尽管这样的居功至伟,牛却依然无怨无悔,任劳任怨:只要天下众生都能吃饱饭,何必计较自己年老体衰、病卧残阳之中呢?作者这首小诗既是对病牛的崇敬和礼赞,同时也是对像老牛一样勤劳朴实、无私奉献的广大劳动人民群众的讴歌和赞颂。

11、琴诗
苏轼
若言弦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赏析:这首诗表面上看是探索了琴声产生的根源,而实际上,作者是想通过这首诗揭示文学艺术作品创造产生的道理:在文艺作品创作中,素材与技巧同等重要,二者缺一不可。

就象弹琴一样,只有将“琴(素材)”与“指(技巧)”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可产生优美的琴声(优秀的文学作品)。

12、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赏析:断桥黄昏,风雨交加,寒泠荒凉。

梅却不与群芳争春,虽然粉身碎骨而芳香如故。

隐喻了作者虽遭不幸,前途坎坷,但决不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以虽使粉身碎骨而心志不渝的斗争精神。

13、画眉鸟
欧阳修
百转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赏析:前两句描绘了林间画眉自由自在的美好形象。

后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将笼中画眉和林间画眉对比,表达了作者
对自由的歌颂和追求。

14、夜坐
张耒(宋)
庭户无人秋月明,夜霜欲落气先清。

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

赏析:这首诗先交代了萧瑟清寒的秋景,然后写梧桐在秋风中不甘心凋零的刚强的生命力,从中看到作者内心的倔强和积极抗争的人生态度。

(张耒自幼有雄才,然而仕途却十分坎坷,晚年罢官后,投闲困苦,却口不言贫,表现出刚毅而超脱的性格。

这正
是他性格的写照。


15、咏柳
曾巩(宋)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赏析:通过对柳树“倚得东风势便狂”“飞花蒙日月”的描摹,写出了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小人;并用“天地清霜”警告他们必无好下场,难逃灭亡的命运。

16、白云泉
白居易(唐)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赏析:本诗抒情主人公是一个胸怀淡泊、精神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

运用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遥自在比喻恬淡的胸怀和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风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意深,理趣盎然。

小松
杜荀鹤(唐)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赏析:它讽刺的是社会对小人物的成长缺乏关注与培养,大人物往往不能慧眼识人,在小人物还胸怀凌云志的时候便将他选拔出来,感慨的是,为什么总是在小树长成参天大树后才能被人发觉与接纳,为什么不能有伯乐,在其弱小的时候便将它们挖掘出来呢?这首诗也是作者借用“小松”来哀叹自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