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米精深加工行业分析报告目录一、行业管理体制和主要政策法规 (5)1、行业主管部门和监管体制 (5)2、主要法规及政策 (6)(1)行业主要法律法规 (6)(2)行业主要产业政策 (7)二、稻米精深加工行业基本情况 (9)1、行业简介 (9)(1)稻米精深加工 (9)(2)国外稻米精深加工行业发展现状 (11)(3)国稻米精深加工行业发展现状 (13)2、行业产品介绍 (14)(1)食用大米产品简介 (14)(2)淀粉糖类产品简介 (16)(3)蛋白粉类产品简介 (18)(4)米糠类产品简介 (20)3、市场需求状况 (21)(1)食用大米市场需求 (22)(2)淀粉糖市场需求 (23)(3)蛋白粉市场需求 (28)(4)米糠油市场需求 (32)4、行业竞争格局 (33)(1)稻米加工行业总体竞争情况 (33)(2)稻米精深加工行业竞争格局 (35)5、行业进入障碍 (37)(1)技术要求的多样性、全面性壁垒 (37)(2)产业化能力构建的壁垒 (38)(3)自主知识产权保护和限制 (39)(4)资金壁垒 (39)(5)稻米收购及仓储能力壁垒 (39)(6)地域壁垒 (40)(7)质量标准壁垒 (40)6、行业利润水平的变动原因及变动趋势 (41)(1)原材料价格走势有利于本行业成本控制 (41)(2)本行业主要产品价格稳中有升 (42)(3)企业经营模式不同将导致其利润水平变动趋势差异 (43)三、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44)1、有利因素 (44)(1)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市场需求不断扩大 (44)(2)国家产业政策支持 (45)(3)营养健康消费观念渐入人心,消费升级的需求增长迅速 (46)(4)原材料供应充足 (47)(5)原材料价格温和上涨 (48)2、不利因素 (48)(1)国际贸易的绿色壁垒 (48)(2)技术和工艺相对落后 (48)(3)行业集中度低,缺少大型龙头企业 (49)四、行业的技术水平及行业特点 (49)1、行业技术水平和技术特点 (49)(1)生物技术 (49)(2)膜分离技术 (50)(3)离子交换技术 (50)(4)喷射液化技术 (50)(5)压榨技术、浸出技术 (51)(6)沼气池水处理技术 (51)2、行业的周期性、区域性和季节性特征 (52)(1)行业的周期性特征 (52)(2)行业的区域性特征 (52)(3)行业的季节性特征 (53)五、稻米精深加工行业与上下游行业之间的关联性 (53)1、上游行业发展对本行业的影响 (53)2、下游行业发展对本行业的影响 (54)(1)下游食品饮料行业发展对本行业的影响 (54)(2)医药、保健品行业发展对本行业的影响 (56)(3)下游饲料行业发展对本行业的影响 (56)(4)食用油行业的发展对本行业的影响 (58)六、行业主要企业概要 (58)1、鲁洲集团 (59)2、佳宝 (59)3、德安府 (59)4、郸城财鑫糖业 (59)5、恒天 (60)6、金健米业 (60)7、万福生科 (60)稻米精深加工行业属于新兴行业,目前尚无行业专一主管部门和专门的产业发展政策。
总体来讲,国家发改委负责产业政策的研究制定、政策指导、项目审批等管理工作。
国务院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围负责卫生监督、质量监督等相关管理工作。
作为一个新兴的、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的产业,该行业的发展对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的升级、推动食品工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因此受到各方面政策的支持。
一、行业管理体制和主要政策法规1、行业主管部门和监管体制我国对稻米精深加工行业的监管采取国家宏观调控和行业自律相结合的方式。
国家通过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农业部、国家粮食局等主管部门规行业发展,中国发酵工业协会、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大米分会等组织进行行业自律管理。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产业政策的研究制定、政策指导、项目审批等管理工作。
国务院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围负责粮食生产管理、卫生监督、质量监督等相关管理工作。
中国发酵工业协会是由应用生物技术的发酵工业生产企业及为其服务的科研、大专院校等单位所组成的社会团体,是跨地区、跨部门,不受所有制性质限制的全行业组织及非盈利性社会组织。
协会下设七个分支机构,分别是氨基酸分会、柠檬酸分会、淀粉糖分会、多元醇分会、酶制剂分会、酵母分会、中国发酵工程技术中心。
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由国从事食品添加剂和配料生产、流通、应用、科研、教学、管理以及设备制造等相关企、事业单位共同组成。
协会设有秘书处和七个专业委员会,即天然提取物专业委员会、着色剂专业委员会、甜味剂专业委员会、食用香精香料专业委员会、防腐-抗氧-保鲜剂专业委员会、增稠-乳化-品质改良剂专业委员会、营养强化剂和特种营养食品专业委员会、应用技术专业委员会。
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大米分会由中国粮食行业会员中从事大米生产、贸易、加工、储藏、科研、机械设备制造以及相关业务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专业人员组成,是中国粮食行业协会下设的分支机构。
2、主要法规及政策(1)行业主要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循环经济法》对循环经济作出了基本的定义,对循环经济的基本管理制度,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的要求,以及激励措施和法律责任作出了规。
该法于2009年1月1日起实施。
《中华人民国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规定国务院设立食品安全委员会,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承担食品安全综合协调职责,国务院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照本法和国务院规定的职责,分别对食品生产、食品流通、餐饮服务活动实施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统一负责、领导、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国家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制度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对食品生产经营实行许可制度。
该法于2009年6月1日起实施。
《中华人民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规定,国家对生产重要工业产品实行生产许可证制度。
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组织企业的申报工作。
《新资源食品管理办法》《新资源食品管理办法》规定:卫生部对批准的新资源食品以形式公告;国家鼓励对新资源食品的科学研究和开发;新资源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向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卫生许可证,取得卫生许可证后方可生产。
该办法自2007年12月1日起实施。
(2)行业主要产业政策序号名称生效时间发布单位主要容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2010年中央1号文件)2010-01 中共中央/国务院……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支持符合条件的涉农企业上市、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发展循环农业和生态农业、推进乡镇企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扶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支持龙头企业提高辐射带动能力,增加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扶持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建立农业产业化示区。
2 《国务院关于当前稳定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意见》2009-05 国务院……扶持壮大龙头企业。
结合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安排中央预算投资,支持农产品深加工企业技术进步,推动农产品加工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
现有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专项资金(基金)要向农产品加工企业适当倾斜,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鼓励农产品加工和纺织企业巩固和开拓国外市场。
3 《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2009-06 国务院……加快推进生物基高分子新材料、生物基绿色化学品、糖工程产品规模化发展。
支持农产品精深加工和食品生物制造技术、装备、工艺流程的研发及规模化生产。
……加快生物制造技术推广应用,降低物耗、能耗和污染。
4 《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2008-11 发改委完善粮食加工体系,保障粮食安全。
……大力发展粮油食品加工业。
引导粮油食品加工业向规模化和集约化方向发展。
按照“安全、优质、营养、方便”的要求,推进传统主食食品工业化生产,提高优、新、特产品的比重。
推进粮油食品加工副产品的综合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增值效益。
5 《农业科技发展规划(2006-2020)》2007-06 农业部该规划提出了“十一五”期间目标之一是主要农产品深加工比例提高到40%,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提高到1.5:1。
并规划农产品采后处理及精深加工为重点任务,以及提出一系列的保障措施来发展建设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6 《食品工业“十一五”发展纲要》2006-10 发改委、科技部、农业部“十一五”期间要重点发展粮食加工业,继续改进粮食加工业企业规模小、粗加工能力过剩、深加工产品少、技术装备相对落后的问题。
……重点抓好稻谷、小麦、玉米、大豆和薯类的精深加工与综合利用。
……在东北、华东、华南、华中、西南等稻谷主产区,主要发展稻米的深加工企业,构建稻谷加工产业群,推进米糠、稻壳、碎米等综合利用,建设年处理稻谷15万吨~30万吨的加工企业。
7 《农产品加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2006-06 农业部“十一五”期间稻米加工是粮油加工业发展重点,开发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发芽糙米、留胚米、蒸谷米,高纯度米蛋白、米淀粉脂肪替代物、米糠多糖、米糠油、稻壳可降解环保餐盒等高附加值产品。
……建立健全稻谷加工标准体系、全程质量控制体系和快速检测体系。
使日处理稻谷100吨以上碾米企业加工量占总加工量的比例提高到45%以上。
……在东北三省和、、等省培育年处理30万吨的加工龙头企业,并形成相应规模的碎米、米糠、稻壳综合开发利用能力。
二、稻米精深加工行业基本情况1、行业简介(1)稻米精深加工稻谷属于禾本科稻属,是水稻脱粒后得到的带有不可食的颖壳的籽粒;经砻谷处理,脱去颖壳,得到的籽粒称为糙米;再经过碾米加工得到大米。
这里所说的稻米指的是稻谷、糙米及大米的合称。
一般100KG稻谷进行加工,大约能产生65-70KG大米主产品,剩余的30-35KG稻壳、碎米、米糠等为副产品,稻谷与大米之间的转换过程简单示意如下:稻谷的产后利用,从系统工程学来看,它包含初加工和深加工两个大层面。
稻米初加工是指通过对稻谷进行清理、脱壳、碾米(或不碾米)、烘干、分级、包装等简单加工处理,制成的成品粮及其初制品,具体包括大米、蒸谷米等食用米产品,并产生稻壳、碎米、米糠等副产物。
稻米的深加工是以大米、糙米、碎米、米糠、米胚、稻壳等为原料,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技术,特别诸如生物工程、高压、微波、低温、超微粉碎、分子蒸馏、膜技术、超临界萃取等高新技术的应用,生产出米制品食品和精深加工产品两大类。
其中,精深加工类产品包括多种功能性淀粉、淀粉糖、淀粉基脂肪替代物、低过敏性功能性蛋白、米糠营养素、米糠营养纤维、多糖、功能性多肽、白碳黑、活性碳、高模数硅酸钾、戊聚糖等产品,被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保健品、医药、化工、日用等行业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