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T∕CECA-G 0042-2020 “领跑者”标准评价要求 转速可控型房间空气调节器

T∕CECA-G 0042-2020 “领跑者”标准评价要求 转速可控型房间空气调节器

ICS 97.030CCS Y 61团体标准T/CECA-G 0042—2020“领跑者”标准评价要求转速可控型房间空气调节器Assessment requirements for forerunner standard-Variable speed room air conditioners2020-07-10 发布2020-07-13 实施中国节能协会发布前言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节能协会绿色高效用能产品专业委员会、企业标准“领跑者”工作委员会提出。

本文件由中国节能协会归口。

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领跑者”标准评价要求转速可控型房间空气调节器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转速可控型房间空气调节器“领跑者”标准评价的术语和定义、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采用空气冷却器、全封闭转速可控型电动压缩机,额定制冷量不大于14000W、气候类型为T1 的转速可控型房间空气调节器(以下简称空调器)产品企业标准水平评价,不适用于定速式空调器、移动式空调器、多联式空调机组、风管送风式空调器产品企业标准水平评价。

相关机构在制定企业标准“领跑者”评估方案时可参考使用本文件,企业在制定企业标准时也可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343.1 电磁兼容家用电器、电动工具和类似用途器具的要求第1 部分:发射GB 4706.1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第1 部分:通用要求GB 4706.32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热泵、空调器和除湿机的特殊要求GB/T 7725 房间空气调节器GB 17625.1 电磁兼容限值谐波电流发射限值(设备每相输入电流≤16A)GB 19606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噪声限值GB 21455 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 21551.2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抗菌、除菌、净化功能抗菌材料的特殊要求GB 21551.6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抗菌、除菌、净化功能空调器的特殊要求GB/T 26125 电子电气产品六种限用物质(铅、汞、镉、六价铬、多溴联苯和多溴二苯醚)的测定GB/T 26572 电子电气产品中限用物质的限量要求T/CAQP 015 T/ESF 0001 “领跑者”标准编制通则T/CAS 287 家用电冰箱智能水平评价技术规范T/CPQS E0003.1 《消费类电器产品卫生健康技术要求第1 部分:家用及类似用途房间空气调节器》3术语定义GB 4706.1、GB 4706.32、GB/T 7725、GB 21455、GB/T 26572、GB/T 26125 和T/CAQP015 T/ESF 0001 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评价指标体系4.1基本要求4.1.1近三年,企业无较大环境、安全、质量事故。

4.1.2企业未列入国家信用信息严重失信主体相关名录。

4.1.3企业应建立并运行符合产品和服务的管理体系。

4.1.4企业具备一定的科研实力。

4.1.5产品应为量产产品,销售数量应不低于1000台,多型号的每种型号的销售数量均不低于1000台,并应提供销售记录证明。

4.1.6产品应符合GB/T 7725的相关要求。

4.2 评价指标分类4.2.1 空调器“领跑者”标准的评价指标包括基础指标、核心指标和创新性指标。

4.2.2 基础指标包括GB/T 7725、GB 21455、GB 4706.1、GB 4706.32、GB 17625.1、GB 4343.1 涉及的相关要求;产品有毒有害物质应符合GB/T 26572、GB/T 26125 和工信部2018 年第15 号公告《达标管理目录限用物质应用例外清单》的要求,并应提供相关证明文件(检测报告或RoHS认证证书);4.2.3核心指标包括全年能源消耗效率(APF)(适用于热泵型房间空气调节器)/制冷季节能源消耗效率(SEER)(适用于单冷式房间空气调节器)、最大制冷量、最大热泵制热量(适用于热泵型房间空气调节器)。

4.2.4创新性指标为室内机噪声(声压级),鼓励根据条件成熟情况适时增加与产品性能和消费者关注的相关创新性指标。

4.2.5核心指标和创新性指标分为先进水平、平均水平和基准水平共三个等级,先进水平相当于企业标准排行榜中5 星级水平;平均水平相当于企业标准排行榜中4 星级水平;基准水平相当于企业标准排行榜中3 星级水平。

鼓励根据条件成熟情况适时增加与产品性能和消费者关注的相关创新性指标。

4.3 评价指标体系框架4.3.1 空调器“领跑者”标准的评价指标体系框架见表1。

表1 评价指标体系框架5评价方法评价结果划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各等级所对应的划分依据见表2。

达到三级要求及以上的企业标准并按照有关要求进行自我声明公开后均可进入空调器企业标准排行榜。

达到一级要求的企业标准,且按照有关要求进行自我声明公开后,其标准和符合标准的产品可以直接进入空调器的企业标准“领跑者”候选名单。

表2 指标评价要求等级划分A.1 术语和定义附录 A (规范性附录) 无风感制冷评价方法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附录。

A.1.1 无风感制冷当普通制冷模式使室内温度达到舒适的温度区间后,开启无风感制冷模式,室内机出风口 的摆叶随即闭合,冷风从室内机面板或摆叶上无数的微孔缓慢渗透出来,以不大于0.2m/s 的风 速在空调器前方的居住空间中形成的舒适的无风感制冷。

A.1.2 居住空间室内人居住行动的范围,具体指距离地面高度不高于 1.8m ,距离外墙以及空调器不小于 1m ,或者距离内墙不小于 0.3m 的区域。

如图 A.1 所示:A.1 居住空间示意图A.2 总体要求A.2.1 无风感制冷量机组在表 1 规定的制冷能力试验条件下(如为多联机组,则室内机为单工工作状态),无风感制冷的制冷量不应小于其额定制冷量的 40%。

A.2.2 无风感风速在居住空间内,空调器出风口前方距离地面高度大于等于 0.6m ,水平距离大于等于 1.0m 的区域中,风速不应大于 0.2m/s 。

如图 A.2 所示的无风感状态区域:图 A.2 无风感状态区域图A.2.3无风感制冷噪声无风感制冷噪声应不高于额定制冷的噪声水平。

A.3试验方法A.3.1工况条件无风感制冷的工况条件见表A.1 。

试验条件室外侧入口空气状态室内侧状态干球温度湿球温度干球温度湿球温度无风感制冷35.0 24.0 27.0 19.0注:1.出风静压为0Pa;2.允差条件依据GB./T 7725-2004。

A.3.2.1无风感制冷试验在表A.1 的无风感制冷工况下,按GB/T 7725 中 6.3.2 规定进行制冷量的试验。

A.3.2.2无风感风速试验空调器无风感制冷运行时,测试空调器前方的风速。

试验装置如图A.2 所示。

图A.2 风速试验A.3.3噪声试验按GB/T 18837 中6.4.16 中的规定进行噪声试验。

附录 B(规范性附录)超高温制冷和超低温制热评价方法B.1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附录。

B.1.1 超高温制冷机组按 B.3 的试验方法进行测试,满足 B.2.1 的要求。

B A.1.2 超高温制冷能力在规定的超高温工况和条件下,空调器实测的制冷量与其额定标称制冷量的比值。

B.1.3超低温制热机组按 B.3 的试验方法进行测试,满足 B.2.2 的要求。

B.1.4超低温制热能力在规定的超低温工况和条件下,空调器实测的制热量与其额定标称制热量的比值。

B.2总体要求B.2.1超高温制冷a)按B.3.2.3 方法试验时,空调器的实测超高温制冷能力不应小于30%;b)按B.3.2.3 方法试验时,机组在连续运行期间,其电机过载器不应跳开,各部件不应损坏,机组应能正常运转;B.2.2超低温制热a)按B.3.2.4 方法试验时,空调器的实测超低温制热能力不应小于30%;注:若测试过程空调器出现除霜动作,则制热量的计算需包含 3 个完整除霜周期b)按B.3.2.4 方法试验时,安全装置不应跳开,各部件不应损坏,机组应能正常运转。

注:试验中的除霜运行,其启动控制的保护器动作不视为安全装置。

B.3试验方法B.3.1工况条件超高温制冷的工况条件见表A.1 。

B.3.2.1试验工况读数允差应符合GB/T7725-2004 表6 的相关规定。

B.3.2.2试验用仪器仪表应符合GB/T 7725-2004 的规定。

B.3.2.3超高温制冷试验a)按GB/T 7725-2004 中附录A《制冷量和热泵制热量的试验及计算方法》和表A.1 规定的额定制冷工况进行试验。

b)将空调器室内、室外空气进行交换的通风门和排风门(如果有)完全关闭,其设定温度、风扇风速、导向格栅等调到最大制冷状态,按标准电压,按表B.1 规定的工况运行稳定后连续运转1 小时,然后停机3 分钟,再启动运行1 小时。

B.3.2.4超低温制热试验a)按GB/T 7725-2004 中附录A 给定的方法和表B.2 规定的额定制热工况进行试验。

b) 将空调器室内、室外空气进行交换的通风门和排风门(如果有)完全关闭,其设定温度、风扇风速、导向格栅等调到最大制热状态,如果带电辅热装置,应处于关闭状态,按标准电压,按表2 规定的工况运行稳定后连续运转4 小时。

T/CECA-G 0042—2020附录 C(规范性附录)自清洁评价方法C.1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附录。

C.1.1自清洁指空调器通过遥控器的“自清洁”按键,可进入自清洁模式,在该模式下,可以强制空调器室内换热器依次进行快速结霜、化霜、结霜、化霜,通过霜层融化带动空调器室内换热器上的附着物脱落,然后经由空调器排水管路排出,实现自清洁。

C.2总体要求C.2.1自清洁按C.3 方法试验时,空调器应自动进行两次自清洁过程,每次自清洁过程室内换热器表面应有明显的结霜现象,随后自动进行化霜,且化霜干净。

C.3试验方法C.3.1工况条件C.3.2.1空调器的自清洁试验装置按GB/T 7725-2004 附录A 的规定。

C.3.2.2试验工况见表C .1,试验工况读数允差应符合表C.2 的规定。

C.3.2.3试验用仪器仪表应符合GB/T 7725-2004 附录C 的规定。

C .3.2.4 自清洁试验在表C.1 的自清洁工况下,按下空调机遥控器的“自清洁”按键,进入自清洁模式。

1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