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题汇编11、(2017苏州)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1)图甲中,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侧调节. (2)图乙中,杠杆恰好处于水平平衡状态,若在A 处下方再挂一个钩码,则B 处所挂钩码须向右移动________格,可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再次平衡.(3)杠杆处于图甲所示位置时,小李同学就在杠杆上挂钩码进行实验,小明认为这样操作会对实验产生如下影响:①杠杆自身重力可能会对实验产生影响 ②可能不便于测量力臂或出现力臂测量错误 ③无法得出杠杆平衡条件 你认为正确的是_______.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2、(2017莱芜)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采用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1)实验前,小明同学发现实验装置处于如图甲所示的状态,使用时,首先应将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一实验小组在正确操作过程中,得出的实验数据如下表.小明同学分析实验数据后认为杠杆平衡的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小华同学分析实验数据后认为杠杆平衡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两个同学都认为自己是对的,对方是错误的.那.(3)把图乙中A 点的钩码取下,在A 点用弹簧测力计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拉力F 时,杠杆仍能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图丙所示.当拉力F 向左倾斜时,要保持杠杆仍在水平位置平衡,则拉力F 将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4)小红同学采用了图丁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发现当杠杆水平平衡时,与其他同学得出的正确的杠杆平衡条件下不相符,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 乙3、(2017襄阳市)小明利用刻度均匀的匀质杠杆做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1)实验前,将杠杆的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发现杠杆右端下沉,这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填“左”或“右”)端调节,直到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2)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臂”后,小明又进一步探究杠杆平衡时动力和动力臂的关系.实验过程中,保持阻力和阻力臂不变,在杠杆水平平衡时,测出多组动力F 1和动力臂L 1的数据,并绘制了F 1与L 1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请根据图象推算,当L 1为0.1m 时,F 1为________N .4、(2017攀枝花)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1)如图甲所示,杠杆左端下沉,则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直到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便于测量_______________。
(2)如图乙所示,杠杆上的刻度均匀,在A 点挂4个钩码,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在B 点挂_________个相同的钩码;当杠杆平衡后,将A 、B 两点下方所挂的钩码同时朝远离支点O 的方向各移动一小格,则杠杆的________(选填“左”或“右”)端将下沉。
(3)如图丙所示,在A 点挂一定数量的钩码,用弹簧测力计在C 点斜向上拉(与水平方向成30°角)杠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已知每个钩码重0.4N ,则在A 点应挂_________个钩码。
5、(2017衢州)如图为小柯制作的“杠杆力臂演示仪”,杠杆AOB 可绕O 点(螺母)转动,OA =0.2m ,OB =0.1m ,G 1=2N ,杠杆自身重力和摩擦不计,固定装置未画出。
(1)当杠杆处于甲图所示水平位置平衡时,G 2的重力为________N 。
(2)松开螺母保持OA 不动,使OB 向下折一个角度后,再拧紧螺母形成一根可绕O 点转动的杠杆AOB ′(B ′点对应B 点),保持G 1位置不变,要使杠杆在图乙位置保持平衡,则G 2应该移动到_________.A .B ′点处 B .①点处C .②点处D .③点处甲O·乙O ·BA丙O·ACF30°L 1/m F 1/N 12 3 5 4 6 0.6 0.2 0.4 06、(2017牡丹江)小明和同学们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以小组为单位分别进行实验。
(1)将杠杆支在铁架上,杠杆静止时如图甲所示,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端调节。
①如图乙,第一组同学分别在杠杆两侧挂钩码,移动钩码,使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完成两次实验,记录的数据如表所示。
②如图丙,第二组同学在杠杆左侧挂钩码,右侧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下拉杠杆,使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完成两次实验,记录的数据如表所示。
③如图丁,第三组同学在杠杆右侧挂钩码,并用弹簧测力计在另一位置竖直向上拉杠杆,使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
完成两次实验,记录的数据如表所示。
组别 次数 动力F 1/N动力臂l 1/cm阻力F 2/N阻力臂l 2/cm第一组 第一次 1 8 1 8 第二次 0.5 14 1 7 第二组 第一次 1.5 10 0.75 15 第二次 1 20 0.75 10 第三组第一次 1.5 10 1 15 第二次260.524(2)第一、三组同学归纳分析数据后得到相同的结论:F 1l 1=F 2l 2,第二组同学的数据有一点差异,分析其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找出原因后,第二组同学也得到了同样的结论,通过不同方法得到同样结论,这种做法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一组的数据中有一次动力臂与阻力臂相等,这类杠杆是__________杠杆,此类杠杆的应用有______________(请举一例)。
12G 2甲乙7、(2017贵港)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1)如图甲所示,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该向_______移动右端的螺母(选填“左”或“右”)。
(2)实验时只有10个相同的钩码,杠杆上每格等距,当在A点挂3个钩码时,如图乙所示,则怎样挂钩码可以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请设计两种方案)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可得出结论:杠杆平衡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
8、(2017遵义)小锦小组用刻度均匀的匀质杠杆进行“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每个钩码质量相等。
(1)将杠杆的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发现杠杆左端下沉,他将杠杆左端平衡螺母向右调节到最大限度后,杠杆左端仍有轻微下沉,这时他应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_端调节,才能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2)如图甲所示,是他在探究过程中的一个情境,接下来他在两边钩码的下方各加一个相同的钩码,并将左端钩码移到左端离支点第三格处,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他应将右端钩码移动到右端离支点第_________格处。
(3)通过不断改变两端所挂钩码的个数和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并记录各次实验数据,通过对数据分析后得出结论: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
与其他小组交流后,他们又做了如图乙、丙、丁三次实验,其中_________图所示实验能直接说明该结论是错误的。
9、(2017长春)如图所示,是“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1)实验前,杠杆右端偏高,应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2)杠杆平衡后,在左侧挂两个钩码,每个钩码重1N,在右端竖直向下拉着弹簧测力计,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图所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________N;(3)当弹簧测力计处于图中的虚线(斜拉)位置时,若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且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仍等于F,应将钩码向________移动适当的距离.甲乙丙丁10、(2017衡阳)小张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中,给他提供的实验器材有:杠杆、支架、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和质量相同的钩码若干个。
(1)实验前,将杠杆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如图所示,此时应把杠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2表格中空缺的实验数据“▲”是_________;(3)小张在实验中多次改变力和力臂的大小主要是为了______(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选填答案序号)①减小摩擦 ②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③使每组数据更准确 ④获取多组实验数据归纳出物理规律11、(2017成都)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每个钩码重力相等,杠杆刻度均匀.(1)平衡时,应该让杠杆静止在___________位置.(2)小周同学所在实验小组完成某次操作后,实验现象如图甲所示,他们记录的数据为:动力F 1=1.5N ,动力臂L 1=0.1m ,阻力F 2=1N ,则阻力臂L 2=__________m .(3)下列四个因素中,不会带来实验误差的是( ).A .铁架台自身的重力足够大B .单个钩码的重力不完全相等C .悬挂钩码的绳套重力偏大D .杠杆与转轴之间的摩擦偏大(4)小周同学所在实验小组在完成规定实验后,他们进一步探究,如果杠杆受到F 2、F 3两个阻力,结果会怎样?通知实验,他们得到了图乙所示的结果.根据这个结果,可以初步得到,在这种情况下杠杆的平衡条件为:F 1L 1=_______________.(F 1、F 2、F 3的力臂分别用L 1、L 2、L 3表示) 12、(2017黔东南)利用下图的实验装置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实验前应先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若出现图(甲)所示情况,应将杠杆的螺母向_________(选填“左”或“右”)调。
(2)如图(乙)所示,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记录数据。
根据这一次实验数据,小明立即分析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他这种做法的不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老师提醒后,小明继续进行实验,如图(乙),若将A 、B 两点下方挂的钩码同时朝远离支点O 方向移动一小格,则杠杆_______(选填“仍保持平衡”、“左端下沉”或“右端下沉”)。
(3)如图(丙)所示,若不在B 点挂钩码,可改用弹簧测力计在B 点向下拉杠杆,当甲 乙 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