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单元测试卷张建尚 江苏省赣榆高级中学一、选择题1.右图为人体体液流动交换示意图,其中正确的叙述是 ( )A.A 、B 、C 依次为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B.在A 、B 、C 、D 中,含量最多的是AC.B 、C 、D 依次为组织液、细胞内液、淋巴D.B 中液体可以直接流入D 内C A 是血浆,B 是组织液,C 是细胞内液,D 是淋巴,A 项错误,C 项正确;细胞内液约占体液的2/3,B 项错误;B 中液体要通过毛细淋巴管壁渗透到D 内,D 项错误。
2.(改编)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 A.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氨基酸、血浆蛋白和激素等B.组织液和淋巴中的蛋白质含量很少,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较多C.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D.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具体内环境是血浆、组织液和淋巴D 水、氨基酸、血浆蛋白和激素等存在于血浆中,A 项正确;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血浆蛋白,而组织液和淋巴中的蛋白质含量很少,B 项正确;体内细胞只有通内过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C 项正确;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具体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D 项错误。
3.血液、组织液、淋巴三者关系示意图如图所示,指出图中哪个箭头表示是错误的( )A.①血浆B.②组织液C.③水D.④红细胞D 红细胞不能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
4.由于轻微创伤使小腿某处皮下青紫并且局部水肿,对这一现象合理的解释是 ( )A.毛细血管破裂,部分血液外流,使局部组织液渗透压增高B.毛细淋巴管破裂,淋巴外渗,使局部组织液回渗到血管C.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使局部组织液含量减少D.毛细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使局部组织液含量减少A 皮下青紫是毛细血管破裂出血,局部水肿是组织液增多。
5.(改编)右图是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示意图,⑤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
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③为组织细胞,物质交换过程是B.若③为脑细胞,⑤处的氧气浓度低于①处C.②中的CO 2有害无益D.④处阻塞可导致组织水肿D ③处的物质不能直接到达④处,A 项错误;⑤处是动脉端,含氧气多,①处是静脉端,含氧气少,B 项错误;①→②→③→④A B C D组织液中的CO 2对维持体液酸碱平衡有一定作用,C 项错误;毛细淋巴管阻塞可影响组织液回流,导致组织液增多,出现水肿现象,D 项正确。
6.(改编)下列过程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 ( ) A. B. C. D.唾液腺细胞合成和分泌唾液A 激素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发生在组织液中,组织液属于内环境。
葡萄糖脱氢分解产生丙酮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食物中的蛋白质经消化被分解成氨基酸发生在消化道内,唾液腺细胞合成唾液发生在细胞内,分泌唾液进入消化道,消化道、细胞及细胞质基质不属于内环境。
7.下列各项中,可以看作物质进入内环境的是 ( )A.喝牛奶,进入胃中B.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结合C.口服抗菌药物,进入小肠D.肌肉注射青霉素D 胃、小肠和输卵管都与外界环境相通,并没有进入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也就没有进入内环境。
8.右图是人体内环境示意图。
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降低,同时会增多的细胞外液是图中的 ( )A.a 液B.b 液C.c 液D.难以确定 C 血浆蛋白含量降低,渗透压降低,水分大量渗出,组织液增多。
9.下列人体不同种类的体液之间,电解质浓度差别最大的一组是 ( )A.血浆与组织液的HCO -3B.组织液与细胞内液的蛋白质C.血浆与组织液的CI -D.组织液与淋巴液的Na +B CI -、HCO -3能通过毛细血管壁在血浆与组织液之间交换;细胞是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需要多种酶共同参与,酶大多为蛋白质,因而细胞内液与组织液在蛋白质浓度上相差较大;组织液中的Na +能够进入淋巴液。
10.人体中内环境稳态所包含的内容不包括 ( )A.线粒体基质中pH 的相对稳定B.血浆中各种化学成分的相对稳定C.组织液温度的相对稳定D.血浆渗透压的相对稳定A 内环境稳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中的温度、渗透压和pH 的相对稳定,而A 为线粒体基质中的pH 的相对稳定,不属于内环境中的稳态。
11.(改编)关于动物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含量有关,与无机离子含量无关B.HCO 3-、HPO 42-等参与维持血浆pH 相对稳定C.免疫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D.运动后Na +、K +排出体外较多,但机体的内环境仍维持相对稳定状态A 决定血浆渗透压的主要物质是血浆中的蛋白质和无机盐,A 项错误;HCO 3-、HPO 42-是内环境中的缓冲物质,参与维持血浆pH 相对稳定,B 项正确;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免疫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C 项正确;运动后Na +、K +排出体外较多,但机体的内环境仍维持相对稳定状态是由于机体调节的结果,D 项正确。
12.人剧烈运动后,释放大量乳酸,但pH 变化不大,主要原因是 ( )A.乳酸在血浆中很快被分解生成CO 2和H 2O ,并排出CO 2B.NaHCO 3与乳酸反应,调节pHa 液b 液c 液 ③ ② ①C.H 2CO 3抑制乳酸的酸性,并通过呼吸系统排出CO 2D.乳酸酸性弱,不易引起酸中毒B 缓冲物质NaHCO 3与乳酸反应,形成乳酸钠和H 2CO 3,H 2CO 3很快被分解生成CO 2和H 2O ,并排出CO 2。
13.(原创)下表是各种液体的pH 比较表格,据表分析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尿液、胃液属于内环境B.静脉血、组织液中的CO 2浓度高于动脉血C.细胞内液的pH 变化范围大于细胞外液D.肾脏可以通过排出酸性尿或碱性尿调节内环境的pHA 尿液、胃液不属于内环境,A 项错误;静脉血、组织液中的CO 2来自细胞,浓度高于动脉血,所以pH 低于动脉血,B 项正确;从表中可以看出,细胞外液的pH 在7.35~7.40之间变化,而细胞内液是在6.00~7.40之间变化,C 项正确;尿液的pH 变化范围较大,是因为肾脏通过排出酸性尿或碱性尿调节内环境pH 时形成的,D 项正确。
14.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有3种以上的生理系统参与维持体内环境稳态B.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失调与外界环境无关C.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有限D.稳态有利于参与其调节的器官保持机能正常B 维持体内环境稳态,需要消化、呼吸 循环、泌尿系统直接参与,还需要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A 项正确;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与外界环境有关,当外界环境变化超出人体调节能力的时候,内环境稳态就处于失调状态,B 项错误,C 项正确;稳态有利于参与其调节的器官保持机能正常,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D 项正确。
15.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是健康的保障。
由于人体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变化而引起的病症是 ( ) ①小腿抽搐 ②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③尿毒症 ④营养不良性水肿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B 小腿抽搐是血浆中缺钙造成的,①符合;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属于遗传病,②不符合;尿毒症的直接原因是血浆中代谢废物积累所致,③符合;组织水肿的原因很多,其中营养不良性水肿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过少所致,④符合。
16.下表是某中年男子血液化验单中的部分数据:项目测定值 单位 参考范围 血清葡萄糖223 mg/dL 60~110 甘油三酯217 mg/dL 50~200 总胆固醇179 mg/dL 150~220 尿碘 45 μg/L 100~200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男子可能患有糖尿病,可服用胰岛素制剂进行治疗B.该男子可能患有高血脂,应不吃脂肪,多吃糖类食物C.该男子可能患有地方性甲状腺肿,细胞代谢速率偏低体液细胞外液 细胞内液 尿液 胃液 动脉血 静脉血 组织液 pH 7.40 7.35 7.35 6.00~7.40 4.50~8.00 0.80D.血浆的生化指标应保持不变,否则将引起代谢紊乱C 从表中可以看出,只有尿碘超出参考范围。
17.人体内环境必须保持相对稳定状态,才能保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
下列各项生理活动中,与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无直接关系的是()A.尿液和汗液的排出B.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使呼吸加快C.血液运输养料和废物D.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D 尿液和汗液的排出有利于维持内环境中水和无机盐的稳定;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使呼吸加快,有利于排出体内较多的二氧化碳,维持体内酸碱平衡;血液运输养料给细胞和排出细胞的代谢废物,能够维持内环境稳态;食物残渣根本就没有进入到内环境,它的排出与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有一定关系但无直接关系。
18.(改编)人体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下列现象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A.寒冷时出现寒颤B.从平原到高原,有的人出现肺水肿症状C.寒冷时尿液增多D.在困乏时打哈欠B 寒冷时出现寒颤是通过骨骼不自主的收缩产生热量维持体温恒定;出现肺水肿说明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从而导致组织细胞液含量增多,故说明内环境稳定被破坏;寒冷时汗液分泌减少,机体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饮水不足,内环境渗透压上升,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以维持渗透压平衡;在困乏时打哈欠可以排出体内较多的二氧化碳,维持体内酸碱平衡。
19.(多选,改编)右下图为动物的某组织,其中1一毛细血管壁、2一红细胞、3一血浆、4一细胞内液、5—组织液,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由4产生的代谢终产物可由3的运输而排放到体外B.图中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部位是5C.葡萄糖由3进入2是协助扩散,由5进入4是主动运输D.氧气由2通过3及l而运输到5被利用,需经过5层生物膜AC 细胞代谢终产物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泌尿系统排出,A项正确;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部位是组织细胞4,所以B项错误;葡萄糖红细胞是协助扩散,进入组织细胞是主动运输,C项正确;氧气由2到3经过1层生物膜,由2到5经过2层生物膜,由5到4经过1层生物膜,进入细胞内的线粒体要经过2层生物膜,共6层生物膜,D项错误。
20.(多选)下列关于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有关生理活动不.正确的是()A.炎热的夏天,人体通过增加排汗来维持体温恒定B.剧烈运动时血液中的乳酸含量急剧上升,pH大幅度下降C.人少量失血后,血量很快恢复正常D.干渴时尿量明显减少,剧烈运动后尿量明显增多BD 由于血液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在剧烈运动时血液中的乳酸含量并不会急剧上升,pH 也不会大幅度下降,所以B项错误;剧烈运动后由于出汗较多,所以尿量减少,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21.(改编)下图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此图表示细胞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其中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填标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