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1年自考00165劳动就业概论辅导资料共十九章

2021年自考00165劳动就业概论辅导资料共十九章

上篇就业第一章就业概论就业具备特殊规律性:1.就业是一种经济现象2.就业具备社会性3.就业既是劳动者个体微观行为,也是一种宏观层面问题第一节就业一、就业概念从理论上讲:就业是指具备劳动能力人,运用生产资料从事合法社会劳动,并获得相应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经济活动.在实际操作中,凡在年龄之内、具备下列状况之一都算是就业:1.在规定实际内从事有报报酬动2.有职业而由于疾病、事故、劳动争议、度假、旷工或气候不良、设备损坏暂时停工等因素而暂时没有工作3.自己当雇主或营业,涉及协助家庭经营公司或工厂,工作时间相称于正常工作时间1/3以上,没拿报酬国内就业者涉及:1.职工; 2.再就业离退休人员;3.私营业主;4.个体户; 5.私营公司和个体从业人员;6.乡镇公司从业人员;7.农村从业人员;8.其他从业人员,其中涉及现役军人二、就业形式1.按城乡划分就业形式2.按三次产业划分就业形式3.按行业划分就业形式4.按经济类型划分就业形式5.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6.充分就业与不充分就业第二节失业一、失业概念在国内,失业是指在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有就业规定但无职业劳动者.下岗职工:指在本公司无工作岗位、没有与原公司解除劳动关系和在社会上没找到新工作岗位“三无”人员.二、失业分类1.摩擦性失业:是由于劳动者在规定就业和获得工作岗位之间存在时间差而形成.导致摩擦性失业因素有:A. 劳动力市场动态属性B.信息不完善、不对称性,使求职者与拥有空缺岗位雇主之间互相寻找、洽谈需要时间.2.构造性失业:是由于劳动者技能构造与既有就业岗位技能构造错位,导致失业与岗位空缺并存一种失业现象. 构造性失业产生是A. 劳动力内部失衡.B. 产生于技术革命C. 产业构造调节D.产品构造调节时期.3.季节性失业:是由于季节性生产或市场季节性变化等因素而引起生产对劳动力需求除夕季节性波动,从而形成季节性失业.4.周期性失业:是由于经济运营总是处在周期性循环状态,从而对就业需求产生周期性波动而形成失业.5.隐性失业:是指经济部门中存在着边际劳动生产力等于或不大于零现象.6.自愿失业:是指虽然有就业愿望,但由于才干得不到发挥,或由于兴趣、兴趣、工资、保险福利及人际关系等因素自愿放弃就业机会而形成失业.三、失业度量对失业度量要用失业率概念.失业率是失业人数与就业人数和失业人数之和比例,它反映在所有经济活动人口中失业人员所占比重有多大,从而反映失业问题严重限度.失业率(﹪)=失业人数/就业人数+失业人数×100﹪年失业率=该年度有失业经历人数占劳动力总数比例*失业平均周数/52周四、失业影响1.经济资源挥霍和产出减少2.消费需求减少3.失业津贴和社会救济支出增长4.大量社会问题产生5.失业者精神损失和物质损失第三节历史沿革一、筹划经济体制下劳动就业制度筹划经济体制下劳动就业制度重要特点是:对劳动力筹划配备、统包就业、行政调配、城乡分割.1.国家对城乡劳动力实行统一筹划2.国家对城乡劳动力实行统包就业3.国家对单位用人实行统一招收4.国家对劳动力调剂实行统一调配5.城乡是国家劳动就业工作重心二、对老式就业制度改革1.把公司和劳动者推向市场2.从市场角度重新结识劳动就业工作3.建立就业服务体系并发挥积极作用第四节就业现状与问题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总体形势就业构造方面,从1980年到1998年,从事第一产业人员比重由68.9﹪下降为49.8﹪,第二产业由18.5﹪增长到23.5﹪,第三产业由12.6﹪上升为26.7﹪.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面临重要问题1.劳动力数量供不不大于求矛盾非常突出2.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并且存在构造性问题,严重影响就业质量3.经济构造和就业构造不合理,导致就业不充分和同经济发展不协调同步并存4.就业能力较弱特殊困难群体就业难度加大5.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压力日益明显6.市场导向就业机制尚未完善第五节改革方向一、国内新时期就业方针以充分开发运用劳动力资源、统筹安排城乡劳动力为出发点,依托社会各方面力量,拓宽就业门路,增进再就业,实行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增进就业方针,保持就业局势稳定.劳动者自主择业,是指劳动者进入劳动力市场,通过各种渠道自谋职业市场调节就业,指通过哺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以市场机制为配备劳动力资源基本性调节手段,实现用人单位和劳动这双向选取.政府增进就业,是指政府增进宏观经济与就业协调发展,通过发展经济,增长就业岗位;制定积极就业政策,健全和发展就业服务体系;采用必要办法,协助失业人员、下岗职工和其他就业困难群体实现就业.二、就业体制改革方向与道路1.确立主体2.更新机制3.建立规则4.宏观调控5.载体建设第二章增进就业宏观政策第一节影响就业因素影响就业因素重要是来自劳动力供应、劳动力需求和劳动力资源配备方式三个方面.一、人口人口是供应方面影响就业重要因素.人口因素从桑方面影响就业,即人口规模、构造和劳动力参加率.1.人口规模和构造人口构造:增长型、老龄型和均衡型人口基数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决定人口自然增长.人口自然增长率等于出生率减去死亡率.人口迁移对就业产生即时影响,使就业压力在不同地区之间发生转移.2.劳动力参加率劳动力参加率是衡量和测度人口参加社会劳动限度指标,是指劳动力在一定范畴内人口中所占比率.A.总人口劳动力参加率偏高B.女性劳动力参加率较高,且不受婚姻、生育等影响C.青年劳动力参加率偏高二、教诲培训教诲和培训是提高劳动力素质重要途径.教诲按教学目可分为:普通教诲和职业教诲按教学层次分:基本教诲、初等教诲、中档教诲和高等教诲职业教诲是以职业为导向,培养技术员或技术工人类操作型人才教诲职业培训按目可分为:就业前培训、在职培训和转岗培训就业前培训:是为了新成长劳动力提高必要观念、技能准备,使之可以顺利地实现由就学向就业身份转变;在职培训是为了提高在职人员素质而进行培训转岗培训是指劳动这为转换职业或工作岗位而进行培训三、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是决定劳动力需求主线因素.经济发展体系在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方面.经济增长对就业影响体当前总量和构造上.1.就业弹性:是衡量经济总量对就业影响指标.就业弹性=就业增长率(﹪)/经济增长率(﹪)2.经济周期波动与就业:经济发展是不断波动,投资和经济构造调节是波动重要因素.失业率成为市场经济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好坏一种鉴别原则.3.经济构造:A.就业构造普通变动趋势 B.调节经济构造,扩大就业空间四、技术进步技术进步从两个方面影响就业:推动生产力迅速发展,增长就业总量;变化就业构造五、经济体制1.经济体制及其类型经济体制是一系列经济制度有机集合,通过在这一体制中活动人详细行为体现出来,因而是权利构造、运营机制和经济行为人行为目的三者有机统一体.经济体制分为:商品经济体制(与之相适应是市场经济体制)、产品经济体制(与之相适应是行政筹划就业体制).2.经济体制对就业决定作用A.在产品经济体制下,涉及劳动力在内所有资源都掌握在政府手中B.在商品经济体制下,权利构造必要是一种产权构造,运营机制必要是市场机制,所有经济行为人行为目的都是在其所拥有资源限度以内追求利益最大化.第二节增进就业宏观政策增进就业宏观政策:指通过制定详细宏观经济政策,如财政、金融政策等,刺激投资和进出口贸易,扩大公司劳动力需求,实现增长就业岗位目.一、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政策是中央政府制定用来调节经济增长速度、经济规模、经济构造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政策是其中重要内容。

1.货币政策:是政府运用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量控制,来调节总需求从而调节货币收入水平,以影响投资和整个经济活动,增进就业。

2.财政政策:是运用政府预算(税率和支出)来调节总需求水平,增进充分就业和控制通货膨胀。

3.收入政策:一是通过控制工资来制止通货膨胀政策,二是政府通过税收和社会福利政策调节社会成员收入,实现社会收入公平政策。

4.人力政策:是政府通过对劳动力重新训练与教诲,把非纯熟工人训练成有一定技术纯熟限度工人,把不适合职位空缺规定失业者训练成可以满足公司需要工人,以缓和因劳动力市场技术构造不适应而导致失业问题。

5.产业政策: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6.制度创新:在国家政策指引下,劳动这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增进就业。

二、劳动力市场政策内涵:在宏观经济社会政策局限性以解决就业问题时,通过采用补偿性劳动力市场办法,缓和就业压力,增进就业和社会稳定。

积极劳动力市场政策,是指工业化市场经济国家普通实行为积极协助失业者重新就业或为在职人员提供职业培训以提高其就业适应能力而采用政策和办法。

第三章劳动力市场第一节概述一、劳动力市场概述劳动力市场是生产要是市场重要构成某些,是在价值规律和竞争规律作用下,通过劳动力供求双方自愿进行劳动力使用权转让和购买活动,实现劳动力资源合理配备机制。

劳动力与其她生产要素有着共性一面:均有需求方、供应方;在所有权发生转移时,均有需求方向供应方支付费用问题。

区别:劳动力是一种特殊鳝片,它具备不能脱离劳动者自身而单独存在特点。

劳动力市场特性:1.作为劳动互换当事人劳动力供应者与劳动力需求者双方,都是理性,有共同行为特性和行为准则2.劳动力供应和需求双方有互相选取自由,劳动力可以在各地区、部门、行业和公司之间自由流动3.劳动力市场价格(工资率)由市场上劳动供求对比状况决定,是既有劳动力在各部门、行业、地区和公司之间供求状况显示信号二、劳动力市场功能基本功能:通过劳动力使用权转让与购买,实现劳动力资源合理配备第二节劳动力市场运营机制所谓劳动力市场运营机制,涉及劳动力供求机制、劳动力流动机制、工资决定机制一、劳动力供求机制1.劳动力供应A.劳动力供应曲线:劳动力供应量都取决于工资B.劳动力供应弹性=工作小时增量/工作小时/工资增量/工资C.劳动力工作时间选取和劳动力供应a.劳动者在多工作和少工作间选取,这取决于工资水平和非劳动收入两个因素b.家庭在一人工作还是几人工作之间选取,重要涉及妇女劳动力供应变化2.劳动力需求:主体涉及公司、政府部门、家庭等。

A.竞争性公司短期劳动力需求B.竞争性公司长期劳动力需求C.劳动力需求弹性:对某类劳动力需求弹性=该类劳动力雇用量变化比例/该类劳动力工资率变动比例需求弹性受4个因素影响。

D.劳动力需求动态变化:a.经济周期波动会对劳动力需求产生影响 b.公司组织形式也对劳动力需求存在影响c.经济构造变化对劳动力需求变化影响二、劳动力流动机制劳动力流动方式:跨区域流动、城乡流动、跨产业(行业)流动、跨国流动流动条件:劳动力个人所有权;劳动力就业通过市场实现,而不是靠行政配备;社会上存在着各种形式经济福利差别;社会分工发展带来劳动者劳动能力专业化和社会对劳动力需求专门化流动原则:是本着利益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原则来进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