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建筑设计手法
建筑设计手法的基本内容
• 立意性手法:通过素材和手法,表现意境和思想。解决心 理需求、情态和审美的内涵。
• 布局性手法:将立意具体化,把形式转化为形象。 • 单体处理手法:布局完成后要研究具体形象的细节安排。 • 细部处理手法:细部即细小处、局部,室内装饰视距近、
对象具体,细部很重要,尤其材质、色泽、转折、过渡、 收头更为重要。
建筑天际线
城市的实体形态由大量的建筑物及特定的地貌组成。当 人们远观察时,往往只能注意到它们的轮廓,这种以天空为背景 的城市剪影即被称作天际轮廓线。
勒·柯布西耶在《走向新建筑》一书中写道:“轮廓线是纯 粹精神的制造。”它需要“建筑师用形式的排列组合,实现了 一个纯粹的精神创造的程式”。
建筑天际线
几何分析
• 把建筑抽象为最简单的基本形体,研究其形式关系,这就 是几何分析法。是一种从大处着眼的方法。
• 黄金分割:直角三角形直角边比2/1,以短边长截钭边, 钭边剩下长度截长直角边,交点两侧比为黄金比。此比构 成的矩形最和谐。
• 古典主义三段式:檐部、柱廊、基座之比为1/3/2。
• 三原形、五原基体
建筑设计手法
1. 建筑设计手法 2. 几何分析 3. 建筑天际线 4. 建筑轴线
① 轴线暗示 ② 轴线转折手法 ③ 界定轴线元素的纵向转换—分离、脱离 ④ 界定轴线元素的横向转换—断开 1. 轴线本身的转换 2. 轴线的关联构成 5. 建筑的虚实处理 1. 建筑立面的虚实法则 ① 建筑虚实——空间和实体的关系 ① 建筑层次的运用 ② 建筑的收头方法 ③ 建筑的尺度 1. 空间的组织
建筑设计手法
建筑设计手法
1. 建筑设计手法 2. 几何分析 3. 建筑天际线 4. 建筑轴线
① 轴线暗示 ② 轴线转折手法 ③ 界定轴线元素的纵向转换—分离、脱离 ④ 界定轴线元素的横向转换—断开 1. 轴线本身的转换 2. 轴线的关联构成 5. 建筑的虚实处理 1. 建筑立面的虚实法则 ① 建筑虚实——空间和实体的关系 ① 建筑层次的运用 ② 建筑的收头方法 ③ 建筑的尺度 1. 空间的组织
几何分析实例——加法变态
建筑设计手法
1. 建筑设计手法 2. 几何分析 3. 建筑天际线 4. 建筑轴线
① 轴线暗示 ② 轴线转折手法 ③ 界定轴线元素的纵向转换—分离、脱离 ④ 界定轴线元素的横向转换—断开 1. 轴线本身的转换 2. 轴线的关联构成 5. 建筑的虚实处理 1. 建筑立面的虚实法则 ① 建筑虚实——空间和实体的关系 ① 建筑层次的运用 ② 建筑的收头方法 ③ 建筑的尺度 1. 空间的组织
建筑的轴线
• 中轴线或视觉重心线。把握轴线是很有用的设计手法。 • 对称轴线:庄重、雄伟、空间方向明确,有规则。
➢ 性质1:左右物对于对称轴线的对称性越强,轴向强 度越强。
➢ 性质2:限定物的自对称性越强,轴向强度反而减弱。 • 非对称轴线:一般与建筑形象的重心相一致。
轴线的暗示
• 1、用功能性的墙体、坡道。 • 2、用形的有序排列,如柱列、窗。 • 3、线型连续的点列。 • 4、墙面漏窗。 • 5、形的轴向暗示。
几何分析
• 三原形和五原基体是一切形式的母体,通过它们自身的变 态可以衍生出多种形式,特别是产生出一些不那么规则的 形式,这类变化为建筑的形式构图提供了更广阔的途径。 我们可以把它们归纳为三种变化情况:量度变态、减法变态 和加法变态。
几何分析实例——减法变态
美国芝加哥西尔斯大厦 九宫母题,渐次减少方柱体
际线
月洞门
建筑天际线
上海外滩建筑群
建筑天际线
上海外滩建筑群
建筑天际线
遵循比例、尺度、对比、韵律、均衡等美学法则的佳作
巴黎埃菲尔铁塔
人民英雄纪念碑
阿尔及尔英雄纪念碑
建筑天际线
遵循比例、尺度、对比、韵律、均衡等美学法则的佳作
西安小雁塔
印度泰姬陵 胡玛雍陵
建筑造型设计手法实例
利华大厦 垂直与水平裙房的比例、高层下端内缩 收头、高层顶端的收头
建筑造型设计手法实例
利华大厦 垂直与水平裙房的比例、高层下端内缩 收头、高层顶端的收头
建筑造型设计手法实例
科罗拉多州空军士官学院中的教堂 尖三角隐喻飞机,群体的秩序感、 单元重复形成的韵律感
建筑设计手法
1. 建筑设计手法 2. 几何分析 3. 建筑天际线 4. 建筑轴线
建筑设计手法
• 手法的涵义:
– 建筑形象的构图、建筑形象的气质、以及通过什么方法达到形态 的和谐性。
– 手法比技巧抽象和有情趣,它贯穿于立意构思到细部处理。 – 然而建筑作为一种艺术文化有别于绘画、雕塑、音乐、小说等艺
术文化。 – 总起来说,建筑设计的手法包括从构思、总体布局,一直到单体
、细部处理。
几何分析实例——减法变态
美国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 位于国会前广场三角地,贝聿铭大胆把它安排成两个平面为三角形的建筑, 用块体的切割、挖补、移位的手法设计立面
几何分析实例——减法变态
美国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 位于国会前广场三角地,
贝聿铭大胆把它安排成两个 平面为三角形的建筑,用块 体的切割、挖补、移位的手 法设计立面
几何分析——三原形
“三原形” :圆、三角形和正方形。任何一种复杂的形状,都可 以看作是由它们分别演变而来,或者是由它们间相互组合的结果及其 近似形。因此,对三原形的分析必然成为研究形体构图的起点。
几何分析——三原形
体育馆
林肯纪念堂
几何分析——五原基体
• 勒柯布西埃指出:“……立方体、圆锥体、球体、圆柱或金 字塔式棱锥体,都是伟大的基本形式,它们明确地反映了 这些形状的优越性。这些形状对我们是鲜明的、实在的、 毫不含糊的。由于这个原因,这些形式是美的,而且是最 美的形式。”
① 轴线暗示 ② 轴线转折手法 ③ 界定轴线元素的纵向转换—分离、脱离 ④ 界定轴线元素的横向转换—断开 1. 轴线本身的转换 2. 轴线的关联构成 5. 建筑的虚实处理 1. 建筑立面的虚实法则 ① 建筑虚实——空间和实体的关系 ① 建筑层次的运用 ② 建筑的收头方法 ③ 建筑的尺度 1. 空间的组织
轴线的转折手法
• 轴线的交叉、转折、过渡较难。 • 处理方法为: • 1、作暗示性的饰物,起指路标作用。 • 2、加强主要轴线的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