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建筑初步设计总说明--内容资料

1建筑初步设计总说明--内容资料

第一篇总说明合肥工业学校、合肥经贸旅游学校三期工程初步设计总说明1.1 工程设计主要依据1.1.1国家有关规范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BG50352-2005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2006年版)3《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4《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125《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50099-20116《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2005年版)7《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20068《合肥市居住建筑节能65%设计标准实施细则》9《合肥市公共建筑节能65%设计标准实施细则》10《合肥市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技术管理若干补充规定》(合建设[2011]30号)11《宿舍建筑设计规范》JGJ- 36-200512《建筑结构可靠度统一标准》(GB50068-2001)13《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14《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9-2001)(2006版)1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16《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1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11)18《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19《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合肥工业学校、合肥经贸旅游学校三期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 2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B 50015—2003 2009年版22《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GB 50013—200623《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 50014—2006 2014年版24《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给水排水》(2009年版)25《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26《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27《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1)及局部修改条文(2011年版) 28《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3年版)29《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30《安徽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34/1467-2011)31《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32《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年版)33《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暖通空调.动力》34《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1.1.2工程设计有关文件1 关于调整合肥工业职业教育项目的复函2规划建设方案审查意见通知书3 关于《合肥工业学校新校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审批意见(2008)0059号4 新建民用建筑同步修建防空地下室设计要求通知书5 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6 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7 合肥市规划(单体)方案审定通知书(2007)439号8 关于同意合肥工业学校新校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有土地使用证(2009)134号10建设方所提的设计任务书11合肥工业学校、合肥经贸旅游学校二期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12合肥市教育局与我院签订的设计合同(文件号2008-362)13合肥工业学校、合肥经贸旅游学校规划中标方案1.2工程概况1.2.1场地概况及气象地质条件1、场地总体概况合肥工业学校、合肥经贸旅游学校(以下简称两校)工程为合肥市教育局新建职业学校新校区工程。

新校区地处合肥市职业教育基地,合肥市职教基地位于合肥市东北角磨店乡境内,距市区15公里,规划控制区域7平方公里。

用地范围:东西方向长约800m,南北方向长约700m,呈梯形。

东侧临大众路,西侧临职教三路,南侧临关井路,北侧临学林路。

职教四路南北向穿过校区,将校区分为东、西两区,东面为合肥工业学校,西面为合肥经贸旅游学校,两校规划总面积59.98公顷(含代征道路和公共绿地面积7.01公顷)。

基地内部较为平坦,地貌属江南波状平原的一级阶地,旱田为主,次为水稻田,分布有水塘和浅沟,高程多在34.0m—40.0m标高之间,地面最大高差约6m。

2、气象条件合肥市位于安徽省中部,江淮分水岭南侧面,巢湖北岸。

地理坐标北纬31°31′~32°37′、东经116°40′~117°52′。

总面积7266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458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74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448万人。

合肥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阳光充足。

年平均气温15.7℃,最冷1月,平均气温2.4℃,最热7月,平均气温28.4℃。

年均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春秋两季与夏季相交时期雨水较多。

年平均无霜期228天,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7%。

3、工程地质条件根据(合肥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编制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本工程场地类别为Ⅱ类,地貌属缓坡岗地次级,地基土分类○2粘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260 kpa,地下水位0.3~0.2 m,变化幅度 0.1 m,(无)侵蚀性。

抗震设防烈度 7 度。

1.2.2市政条件本工程现场本地块用地道路大众路、关井路、学林路及职教四路场地已建设完毕,市政设施完善。

在职教四路和大众路方向有DN300市政供水管各一支,职教四路方向有DN300市政污水管,职教四楼方向有DN400和DN400市政雨水管。

电力管网由(方向)引入学校中心变电所。

本校区地处合肥市职业教育基地内,周围市政设施正在逐步建设完善阶段。

1.3 总体建设规模及本期设计范围本项目总征地面积59.98公顷,代征市政总用地面积7.01公顷,规划总用地面积52.87公顷,根据市委市政府要求,市教育局结合各整合学校的具体情况,对合肥工业学校、合肥经贸旅游学校新校区进行一次性总体规划,总体设计,分期实施建设,一期二期已建设,。

项目设计规模按招生人数2.4万人设计,规划总建筑面积55.55万m2,包括七大部分:教学实训部分,包括:信息技术楼、服装楼、建设楼、钢结构加工实训大棚、物流楼、财经楼、旅游楼、电工电子楼2、机械楼2,公共实训基地;公共行政部分,包括:科技楼、图书馆、行政楼、;学生生活部分,包括:食堂、浴室、后勤服务中心、学生公寓、教师公寓;体育运动部分,包括:运动场看台、体育馆礼堂;辅助设施部分;室外总体部分。

现一二期已建成物流楼、财经楼、旅游楼、电工电子楼2、机械楼2、行政楼、食堂2、食堂3浴室2、后勤服务中心、学生公寓(1#2#3#4#5#6#)、运动场看台、体育馆礼堂;三期建设内容为:1、服装楼(6层,面积21660m2 ),2、信息技术楼(6层,21660 m2),3、建设楼(6层,21660 m2)4、钢结构加工实训大棚(5层,8000m2),5、科技楼、图书馆(18层,61200m2含人防地库17500m2),6、学生公寓7#8#9#10#11#12#宿舍楼(12层,每栋12550 m2,共75300m2),7、教师公寓(12层,5625.7 m2),8食堂1浴室1(4层,17366m2),9、室外总体,10、大门、配电房(1层,800m2)。

本次三期一次出图建筑包括:服装楼(6层,面积21660m2 )服装楼平面“回”字型布局,中间为内庭院,服装楼面积21660㎡,建筑基地面积4200㎡,南侧为6层,23.45m ,北侧为5层,23.45 m,共设置50人教室27个,70人教室9个,大阶梯教室3个。

信息技术楼(6层,21643 m2)信息技术楼平面“回”字型布局,中间为内庭院,信息技术楼总建筑面积21643㎡,建筑基地面积4100㎡,建筑地上南侧为5层,21.45 m,北侧为6层,23.9 m,共设置50人教室48个,70人教室15个,大阶梯教室3个建设楼(6层,21660 m2)建设楼,平面“E”字型布局,中间为两个内庭院,建设楼总建筑面积21660㎡,建筑基地面积4177㎡,建筑地上南侧为5层,21.45 m ,北侧为6层,23.90 m,共设置50人教室49个,70人教室4个,大阶梯教室3个食堂1浴室1(4层,17366m2),食堂1 浴室1占地面积为6403.9㎡,总建筑面积为17366㎡。

主要分为食堂和浴室后勤办公三部分。

食堂可同时容纳3500人同时就餐。

浴室可同时容纳530人同时洗浴.学生公寓7#8#9#10#11#12# 教师宿舍楼(12层,每栋12550 m2,共75300m2),男生公寓楼7#~ 12#平面,二类高层,12层,建筑总高43.5 m,建筑主入口面向北,入口在建筑西侧,一层主要为门厅、宿舍、盥洗室等,二至十二层为标准层宿舍。

男生公寓楼7#~ 12#每栋面积12250㎡,总面积75300㎡,建筑基地面积1083.6㎡,标准层每层设置6人宿舍20个,共240个;每层设立两个盥洗室2个,共24个,可以保障1425名学生入住。

教师公寓(12层,5625.7 m2),二类高层,12层,总建筑面积5625.7㎡,建筑基底面积475.8㎡,建筑,12层,建筑总高40.50 m,标准层每层设置2人宿标准间9间,共99间。

顶层设套间4间。

1.4设计指导思想和设计特点1.4.1总体本期建设完成后,以职教四路为界,其西面形成一个完整的校园。

西面校园形成公共教学区、文化活动区、学生生活服务区、体育运动区四大功能区,教学办公区与体育运动区和生活区之间由绿化带作为缓冲,一方面使教学区域环境避免受到体育运动区的噪音影响,同时满足不同区域人群对于体育设施的要求。

减少流线的过多交叉。

生活服务区由靠近一出入口方便生活出行,为校园的整体和谐使用提供了科学的布局设计。

1.4.2风格建筑风格采用“徽而新”的设计理念,将传统徽派的建筑语言符号精确抽象设计与单体上,现代新颖又诠释了地域历史。

建筑的形象设计反映了现代开发与时俱进的办学理念,同事表达了对地域特色和文化底蕴的尊重。

1.5总指标1.5.1三期建设主要经济指标及工程特征一览表主要经济指标1总用地面积27.94ha2总建筑面积322003 m2容积率 1.089建筑密度 19.42%绿化率 44.30%机动停车 350辆其中:(1)服装楼(6层,面积21660 m2 )(2)建设楼(6层,21660 m2)(3)信息技术楼(层,面积21643 m2)(4)科技楼、图书馆(18层,总面积43700 m2,地上42400 m2,地下1300 m2),(6)钢结构加工实训大棚(5层,8000 m2),(7)食堂1浴室1(4层,17366 m2)(8) 7#8#9#10#11#12#学生宿舍楼(12层,每栋12550 m2)(9)教师公寓(12层,5625.7 m2)(10)人防地库(1层,17500 m2)(11)大门、配电房(1层,800 m2)3用电设备安装总容量 10X1000+2X630 kW4日用水量1200m3/d工程特征一览表1.6 环境保护1.6.1 设计依据《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16927-199616.2 概述本项目为新建中等职业教育教学实训校园工程,其主要功能是满足学校教学、实训及生活,没有新的污染源及污染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