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企业诚信建设及其伦理意义

企业诚信建设及其伦理意义

-154-金卡项目·经济与法2009年05期企业诚信建设及其伦理意义□陶海柱摘要:诚信问题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伦理问题,它既关系到企业自身的发展,又与国家的建设、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

在我国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当前,企业诚信缺失的问题也已成为一个具有普遍性的大问题。

本文着重阐述企业诚信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分析企业失信行为产生的原因和措施以及加企业强诚信建设的伦理意义,力图全面而深入地论述企业的失信问题和企业诚信建设。

关键词:诚信企业诚信伦理意义<江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07级伦理学研究生江西南昌330000)企业诚信,亦即企业道德信誉,是指企业作为市场中最重要的经济主体,应该在其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中坚持诚实守信的原则,做到以诚为本。

企业是否坚守诚信,既关系到企业自身的发展,又与国家的建设、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

众所周知,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企业信誉已经成为企业的一种无形资本,是否讲求诚信已经成为判断企业是否具备较强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企业生产产品的质量及其售后服务也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活质量,同时,企业是否遵循诚信原则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也关系到市场经济秩序的稳定与否。

一、企业诚信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企业诚信问题已逐步成为是一个公众广泛关心的、具有普遍性的大问题,企业诚信建设不但必要而且紧迫。

企业诚信缺失的表现多种多样,而且颇为严重,在消费领域尤为突出。

具体来说,主要表现为三类:其一,对消费者失信行为。

比如说,制假售假、价格欺诈、降低服务标准等行为。

企业生产质量不合格的产品,并以各种方式和名义销售给消费者,从中获取巨额利润。

而当消费者的权益受到侵害以后,则设法逃避其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既给消费者造成了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有危害了社会公共利益,破坏了社会秩序。

其二,对其他经济单位的失信。

主要表现为合同违约和合同欺诈。

我国《合同法》明确规定,合同订立后,"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

"①然而许多企业并没有认真履行合同,既没有按事先约定的数量和质量向购买方提供产品和劳务,也没有采取任何积极有效的措施来弥补,甚至有些企业根本就没有遵守合同的约定。

这就导致了企业之间合作效率下降,合作成本增加,并阻碍了企业之间开展多种多样的合作活动。

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每年订立的经济合同约有40亿份左右,但合同履约率只有60%左右。

另外,企业在订立合同时故意隐瞒有关的事实或者提供虚假情况,利用合同进行欺诈的行为也时有发生。

其三,对国家的失信。

这主要表现为部分企业偷税、逃税、欠税、骗税的行为。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最主要的来源,也是国家实现各项职能的重要条件,更是经济建设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然而,许多企业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极尽偷税漏税之能事,给国家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企业诚信缺失无论对国家、社会、人民,还是对企业自身的发展都将产生巨大的危害。

首先,诚信理念的缺失大大增加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尤其是增加了企业的交易成本,从而削弱了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企业的信誉本身就是无形资产,也是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面。

一个企业不守诚信规范,损害的是自身的竞争力,必将付出沉重的代价。

"②其次,企业诚信的缺失对国家和社会也产生了巨大的负面作用: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既侵害了人民的合法权益,又扰乱了经济秩序;偷逃税款减少了国家财政收入,影响政府职能的发挥,制约了国家宏观调控的能力;企业的失信行为还损害了公平竞争的市场氛围,损害了其他经济单位的权益。

二、企业诚信缺失的原因及措施思考企业诚信的缺失既有客观的原因,又有主观的原因。

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首先,经济利益的驱动是企业诚信缺失的最根本原因。

市场的竞争性特点决定了市场主体的自利性行为,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并发展,企业必须要以追逐经济利益为最终目的。

其结果,一方面推动了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在一定意义上对道德的沦丧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正如著名学者万俊人所说那样,"经济理性的泛化和市场经济对社会生活的宰制性影响导致了现代人道德理性的严重弱化,并最终导致现代人道义感的衰退。

"③其次,法律制度的不健全和执法水平的低层次是企业诚信缺失的重要原因。

尽管我国多年来制定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法律法规,但经济生活中的违法行为仍然层出不穷,而且在执行法律的过程中,因为制度缺陷,执法人员的素质不高等原因,导致管理部门之间无法形成强大的合力来构筑严密的监督体系,甚至出现管理层面上的"内耗"现象,最终导致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使得这些法律对各种失信行为规范力和约束力大幅度下降。

再次,诚信制度的落后和社会诚信环境的缺失是发生企业失信行为发生的外部环境因素。

客观地讲,我国目前的诚信制度仍然处于较低的层次,这当然是由我国具体国情决定的,然而,这种诚信制度的缺失却在很大程度上致使了市场主体对诚信观念的淡漠。

另外,社会诚信环境的缺失也是发生企业失信行为的重要原因,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发布的《2008·中国企业家队伍成长与发展十五年调查综合报告<上)》披露,2006年的调查显示,48.8%的企业经营者认为社会诚信环境的缺失本身就是导致企业不履行社会责任的主要原因之一。

由此可见,企业失信行为的发生与这种诚信缺失的大环境密切相关。

通过上述原因分析,笔者认为,加大以下几方面的努力将有助于企业的诚信建设:第一,加强立法工作,不断健全和完善法律,并利用法律的国家强制性和普遍约束力的特点,鼓励诚实守信、合法经营的行为,打击制假售假、虚假广告、违反合同、偷税漏税等违法犯罪行为。

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对所有遵守诚实守信原则的经济主体都要给予平等地保护,对所有违背诚信行为都要依法追究、严惩不待。

第二,建立完整、高效的诚信监督体系。

促使政府的监管、社会的监督和企业的自律形成的三位一体的网络监管系统,并进一步营造良好的讲求诚信的社会大环境。

一方面,相关行政执法部门要切实履行监管职责,完善监管制度,理顺监管程序,促进市场有序运行,另一方面要加强社会舆论监督,充分发挥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以及社会大众的监督作用,对失信行为施予强大的外部压力。

此外,要教育和引导企业建立健全自身的监督约束机制,把诚实守信真正看作是一种无形资产,从而加强道德自律,进行有效的自我监督。

第三,改善信息不对称现象,进一步建立健全诚信制度。

所谓信息不对称现象,是指政府、民众就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是否遵循诚实守信原则的信息掌握不及时、不全面,因而不能及时有效地采取措施监管企业行为。

信息的不对称需要"政府各部门特别是国有银行系统、工商、税务、计量、电信等职能部门,对市场中企业的信用行为进行动态监管,并将有关信息快速反馈到统一的信用信息数据库,形成强大的政府监控力。

"④只有这样,才能完善诚信制度,也才能更有效地规范企业经济行为。

三、企业诚信建设的伦理意义企业诚信问题归根结底是义利观问题,即在经济活动中处理利己和利他关系的问题。

所谓利己,是指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所谓利他,是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为社会提供生产、生活资料,为他人的利益服务,为集体的利益服务。

"现代经济理性根本上说是现代'经济人'的算计理性。

"⑤这种算计理性把一切的一切当成实现其实质性价值--利益的手段。

然而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不能任凭经济理性全权主宰,还需要一系列客观力量加以引导和规范,道德理性就是这种客观力量之一,在道德理性的作用下,实现利己和利他的统一,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的统一,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个体利益和集体利益的统一。

企业诚信作为道德理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调节企业利己和利他的矛盾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稳定有序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伦理意义。

第一,企业诚信建设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顺利进行。

企业诚信是诚信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诚信建设有利于诚信在更广的范围内推广,进而推动全民道德风尚,改善社会道德环境,为市场经济的发展营造一个和谐、有序的外部环境。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但是法制经济,也是道德经济,因此,所有的管理世界-155-2009年05期金卡项目·经济与法管理世界浅析南京市特殊岗位公务员招聘现象□张灵知摘要:近年来,政府雇员制成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热门词汇之一,从2002年7月吉林市实行政府雇员制以满足政府特殊人才需求,接下来辽宁,长沙,北京海淀区,深圳市相继试水政府雇员制,其中高薪是政府雇员制中的代名词。

2005年南京市也开始思索多方面的途径来提高政府效率,广泛吸纳四方人才,本文主要以南京市特殊岗位公务员招聘现象为背景进行分析,依据人力资源招聘相关理论进行分析此现象所产生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南京市特殊公务员招聘<华东师范大学上海200000)一、背景简介近年来,政府雇员制成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热门词汇之一,从2002年7月吉林市实行政府雇员制以满足政府特殊人才需求,接下来辽宁,长沙,北京海淀区,深圳市相继试水政府雇员制,其中高薪是政府雇员制中的代名词,尤其以2003年江苏无锡市首席招商代表严斌为代表,以50万的年薪服务于无锡市政府,成为当时政府雇员最为突出的案例。

2005年南京市也开始思索多方面的途径来提高政府效率,广泛吸纳四方人才,以"15万元-50万元"的年薪想全球招聘特殊岗位公务员,并在2004年12月12日出台了《南京市政府特殊公务员岗位聘任暂行办法》。

所谓政府特殊公务员岗位<以下简称"特岗"),即指政府部门专业性强,技术要求高、需通过特别设置的岗位。

特岗受聘人员根据政府工作的特殊需要,在一定期限内,专事特定政府工作部门某项专业技术工作。

特岗聘任人员专业条件应符合下列情况之一:<1)具有博士学位或高级专业技术职称:<2)近5年内获省部级以上优秀人才奖项或获得科技进步与专业学术方面的奖项,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业内认可度;<3)近5年内在专业技术岗位上作出突出业绩和特别贡献。

依着以上标准,南京市政府在2005年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上,正式发布招聘特岗公务员的信息。

主要招聘单位及岗位集中在四家,即南京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招聘首席法律专家,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招聘重大项目策划评估首席顾问,南京市规划局招聘副总项目师<城市规划信息化方向),南京市科技局招聘软件产业首席顾问。

这四个特岗职位具体职位要求分别如下所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