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微格教学

微格教学

第一章微格教学(一)概述1.概念: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利用现代的录音、录像设备,帮助被培训者训练某一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

2.发展历程:(1)形成于1963年即美国20世纪60年代的教育改革运动,由美国斯坦福大学爱伦和他的同事 A.Eve首先开发建立。

(2)20世纪70年代末,英国诺丁汉大学乔治·布朗,提出“备课、感知、执教”为微格教学三要素。

3.组成:微格教学系统=微格教室+控制室。

4.特点:(1)技能训练单一集中;(2)技能训练目标明确;(3)反馈及时全面。

实践与应用1.步骤:(1)事前学习研究(2)确定培训技能,提供示范(3)编写教案(4)组成微型课堂,微格教学实践(5)反馈评价,自我评价(6)重放录像,修改教案。

2.利用微格教学系统训练师范生技能的应用方式:(1)学生做好微格教学的充分准备(2)指导教师精心地安排【每组不超过10人,每人控制在15分钟内】(3)实习学生的应用实践(4)对微格教学效果的反馈评价【组内评价、组间评价、班级评价】(5)“2+2”教学评价法注:“2+2”教学评价法:两个表扬和两个建议“2+2”教学评价法的主要优点有哪些?1、实时、自评、合作2、安全、主动、肯定3、简便3.注意事项(1)主导作用与主体【实习学生】的关系,(2)创造一个模拟中学课堂的教学环境(3)选择未来实习中可能出现的重点与难点进行微格教学实验(4)大面积训练与个别训练的关系(5)教师点评与学生自评间的关系(6)样板的作用与个体的特点(二)理论依据1.以系统的思想为指导研究教学技能培训2.示范为被培训者提供模仿的样板和信息3.微格教学技能训练符合心理学原理4.反馈在教学技能训练中有重要作用5.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三)意义:(1)微格教学对教学论的贡献(2)微格教学中的科学方法促进了教育研究的科学化(3)微格教学促进了教师培训工作的发展(四)方法论:(1)原子论的分析思维模式(2)系统科学的综合思维模式(3)中国传统思维模式第二章教学技能(一)概述1.概念:教学技能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用教育理论、专业知识等,为促进学生学习,实现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教学行为方式。

2.分类原则:(1)必须遵循教育教学的基本原理,遵循课堂教学的基本规律,各个单项教学技能的综合要体现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

(2)每一种教学技能要有明确的培训目标和要求,并能提供构成要素或子技能类型。

(3)所确定的每一种技能要有明确的内涵和外延,揭示技能的本质及其适用范围。

(4)为技能的应用提供参考体系,对每项技能具体的要求或应用原则,及时给出恰如其分的评价。

(5)过程是双边过程,师生间相互交流信息,促进学生学习的。

(二)分类理论1.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教学技能【教学要素】112.英国的安特鲁特教学技能【学生学习角度】63.英国的加涅和布里斯等人的教学技能【学生学习过程+基本技能】9+84.日本长崎大学谷尚教学技能【教学行动{行为表现}+教学技能{与特定意图相关的行为}】5+3/4[目标和教学机能/教学过程]5.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教学技能106.我国的有关教学技能分类①北京教育学院温寒江6②首都师范大学郭友【以信息传播理论为依据】10③王维平【据爱伦理论】1996年8④太原师范基础部伟哥教研室【中学教学的教学活动方式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12基本教学技能总述基本教学技能总共包括12个技能。

分别是: 1. 导入技能2. 提问技能3. 板书技能4. 讲解技能5. 教学语言技能6. 演示技能7. 变化技能8. 反馈和强化技能9. 结课技能10. 课堂教学组织技能11. 组织探究式学习技能12. 多媒体辅助教学技能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重点:依据教学目标,在对教材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确定的最基本、最核心的教学内容,一般是一门学科所阐述的最重要的原理、规律,是学科思想或学科特色的集中表现。

难点:学生不易理解的只是或不易掌握的技能技巧。

1.导入技能概念:教师在一个新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开始的时候,运用一定的方式,让学生预见学习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做好心理准备和认知准备的一种教学行为。

作用:①集中注意力②激发兴趣③明确目的④铺垫准备构成要素:①内容要素②方法要素③目的要素类型:①据时机和途径分为5个范畴:a.直接导入;b.复习导入;c.背景导入;d.类比导入;e.随机导入。

②据方法和技巧分为20个范畴:故事导入法;经验导入法;形体导入法;演唱导入法;板书导入法;游戏导入法;朗读导入法;示范导入法;音乐导入法;情感导入法;谈话导入法;悬念导入法;标题导入法;陷阱导入法;冲突导入法;时事导入法;实验导入法;教具导入法;预习导入法;情境导入法。

实施要点/原则:①针对性原则(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规律、教材内容和教学实际)②启发性原则③趣味性原则④迁移性原则导入方法实践运用的总原则:从教学内容出发,从实际需求出发,从学生实际出发,不以“用方法”为目的,不以形式主义为目的,一切方法都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这一中心目的而服务的。

2.提问技能概念:教师运用提出问题和作出反馈的方式,唤起学生自觉地学习活动并给这种学习活动的指定方向,使之持续深入地发展下去的一种教学行为。

作用:(1)联系作用;(2)推进作用;(3)路标作用。

根据:(1)根据学生的情感倾向施问;(2)根据学生认知水平施问;(3)根据学生的学习心态施问;(4)根据学生信息反馈施问;(5)根据学生个别差异施问;模式:(1)教师提出问题点名让学生回答;(2)教师提出问题大家答;(3)教师提出问题自己答;(4)提出问题暂不答;(5)提出问题下次(课)答。

构成要素(共8个):(1)结构(2)措辞(3)突出问题中心(即焦点化)(4)提示(5)分布(6)停顿(7)反应(8)评价注:设计问题应注意的问题:①提问的目的要明确,意图要清楚;②主问题的设计要从中心内容出发,要考虑学生的实际;③问题设计的难易、深浅要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④问题排列的顺序要合理。

措辞准确、明白,包括两个方面:①要清楚学生中究竟存在哪些问题,课文中哪些地方应当设疑;②问题的表述要明白、确切,让学生明确思维定向。

焦点化包括两个方面:①教师要确定回答问题范围的大小。

②一个问题所包含的任务数量。

提示的内容有:①学生阅读中容易忽视的地方;②透过字面应该深入理解之处;③与理解课文有关的知识、资料;④某些重要词句;⑤语言表达形式;⑥分析的思路和方法。

分析学生的回答包括3种情况:①分析学生回答的正确程度(完全正确,基本正确,完全错误;答非所问,文不对题,回答与预想答案有距离,回答超前,学生对提问没有反应,等等);②分析学生回答的思路与误答的原因;③分析个别学生的回答与多数学生的理解是什么关系。

评价包括两个含义:①确认,②有分寸地肯定或否定,并予以纠正。

分类:(1)根据回答的不同要求,提问分为4种:①判别性提问;②描述性提问;③探索性提问;④发散性提问。

(2)根据布鲁姆教学提问模式,提问分为6种:①识记性提问;②理解性提问;③运用性提问;④分析性提问;⑤综合性提问;⑥评价性提问。

(3)根据提问运用的技巧,提问分为8种:①诱导性提问;②疏导性提问;③梯度式提问;④迂回式提问;⑤选择式提问;⑥填空式提问;⑦转换式提问;⑧连珠式提问。

实施要点(“八度”):(1)难度;(2)广度;(3)密度;(4)跨度;(5)坡度;(6)亮度;(7)精度;(8)角度。

3.板书技能概念:教师在课堂上利用黑板、白板、PowerPoint、幻灯片等载体,对授课提纲、教学要点和重点、补充资料和其他内容的呈现的一种教学技能。

作用:(1)板书可以体现教学目的,让学生明白自己要学到什么知识,受到什么教育,形成什么能力;(2)板书可以突出教学重点,让学生清楚学科或教材内容中的基础知识是什么、基本技能是什么;(3)板书可以揭示教材思路,让学生领悟教材设计和编写是从生活逻辑出发,还是从知识逻辑出发,抑或是从过程、技能出发;(4)板书可以强化直观形象,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氛围中投身学习、理解内容、参与操作、获得进步;(5)板书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费时较少,效果更好,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构成要素:(1)板书技能的内容(①教学重难点和逻辑关系;②对再现的教学重难点和逻辑关系的认识与评价及由此产生的思想感情,)(2)板书技能的形式(①板书的语言、字体、公式、符号、图像、表格、色彩等;②板书的组织结构、呈现模式、呈现时机、呈现处所和呈现方式等。

)板书技能内容要素与形式要素之间的关系:(1)板书内容决定板书形式;(2)板书形式反作用板书内容;(3)板书内容与形式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4)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性可以构成一幅优秀的板书。

分类:(1)常用的板书形式(7种)①提纲式;②词语式;③表格式④线索式;⑤图示式;⑥总分式;⑦版画式。

(2)根据教学板书的地位分类:①基本板书(教学目的、重难点、中心与关键、教学基本内容、基本思想、教学内容的结构及其表现形式)②辅助板书(有关字音、词义、例句、有关零散知识、据学生反馈随机出现)(3)根据教学板板书主体分类:①教师主导型板书;②学生主导型板书;③师生合作型板书。

(4)根据教学板书的时间与作用分类①课前预习板书;②课中讨论板书;③课后总结板书。

(5)根据教学板书的形成与呈现方式分类:①静态现成板书;②动态渐成板书。

(6)根据教学板书的具体表现形式分类:①关键语词式板书;②逻辑要点板书;③结构造型式板书(线索式板书、连环式板书、波浪式板书、回环式板书、辐射式板书、阶梯式板书,等等)④表图示意式板书(表解式板书、表格式板书、图示式板书、图画式板书)(7)根据教学板书的性质分类(30种)略实施要点:(1)熟悉大纲,统筹兼顾;(2)吃透教材,精雕细刻;(3)形式灵活,变化相宜;(4)配合讲解、示现适时;(5)师生合作、共同参与;(6)精美严实,新活强书。

板书设计的原则:简化内容少而精,抓住关键要点明,突出线索明思路,思维训练虚实中。

讲解技能概念:教师运用教学语言,辅以各种教学媒体,引导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并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形成概念,认识规律和掌握原理的教学行为方式。

特点:(1)在主客体信息传输过程,语言是唯一的媒体;(2)信息传输由主体传向客体,具有单向性。

局限性/缺点:(1)讲解常常把学生置于被动地位,长时间的讲解会限制学生的主动思维;(2)单纯的讲解不利于学生调动多种感官接收信息,有碍于记忆巩固;(3)学生一旦失去实践的机会和习惯就会减弱解决问题的兴趣与能力。

教学功能:(1)传授知识,强化认知;(2)展示思路,启发思维;(3)突出重点,突破难点;(4)节省时间,提高密度;(5)激发兴趣,激励学习。

构成要素:(1)严谨的知识构架;(2)规范的语言;(3)典型的例证;(4)科学的连接;(5)恰当的强调;(6)及时的反馈调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