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有色金属冶炼业分析

有色金属冶炼业分析

2012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重点行业分析报告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业
为进一步提高我市所得税行业管理质量和水平,市局针对我市所得税管理工作实际,选取了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业作为重点行业开展了行业分析,现将有关行业情况及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一、行业特点
(一)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业按照最新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2012年版),属于C类“制造业”的子行业,其主要包括常用有色金属冶炼、贵金属冶炼、稀有稀土金属冶炼、有色金属合金制造、有色金属压延加工等。

(二)该行业属于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动力、燃料消耗量较大,动力、燃料价格的市场变化,对企业盈利能力造成较大的影响。

(三)产品工艺简单,产品的合格率和质量受机器设备、生产工人技术水平和熟练程度影响较大,比较精密的产品其合格成品率相对较低。

(四)生产成本较固定,主要为原材料、动力(电力燃料)、人工等;
二、行业基本情况
2012年度,全市共有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业65户,同比增长2户,占全部所得税税源3626户的1.8%;累计入库企业所得税1.66亿元,同比下降56.6%,占所得税收入总额7.51亿元的
22.4%,同比减收2.2亿元,下降27.2个百分点。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业2012年度所得税有关情况统计表
单位:万元
三、存在问题分析
(一)收入增长与利润总额增长不同步。

2012年度,该行业共计实现营业收入604.7亿元,同比增长3.44%;发生营业成本596.7亿元,同比增长5.72%;实现主营业务利润-4.21亿元,同比下降228.3%。

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与主营业务利润变动率弹性系数为-0.02。

正常情况下,二者应基本保持同步增长,若出现增长不同步的现象,可能存在企业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等问题。

对指标异常企业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分析:结合“主营业务利润率”指标进行分析,了解企业历年主营业务利润率的变动情况;对“主营业务利润率”指标也异常的企业,应通过年度申报表及附表分析企业收入构成情况,以判断是否存在少计收入问题;结合《资产负债表》中“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和“其他应付款”等科目的期初、期末数进行分析,如出现“应付账款”
和“其他应付账款”红字和“预收账款”期末大幅度增长等情况,应判断存在少计收入问题(见附表一)。

(二)应纳所得税额大幅下降。

该行业共实现应纳所得税额1.66亿元,同比减少2.53亿元,下降60.33%。

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开曼铝业、东方希望2户重点税源企业入库1.48亿元,同比减收2.32亿元,下降61.2%。

据进一步分析,该行业共有26户企业应纳所得税额同比减收,其中有10户企业收入同比增长,但应纳所得税额同比下降,二者增长不同步,出现这种问题的企业可能存在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等(见附表二)。

(三)税负率同比有所提高。

2012年度,该行业盈利企业税负率29.47%,同比增长2.91个百分点。

(税负率=应纳所得税额÷利润总额×100%)。

但是该行业有7户企业,税负率低于行业平均值且同比呈下降趋势,这类企业可能存在销售未计收入、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等问题,应作进一步分析(见附表三)。

(四)亏损户增加但亏损额减少。

2012年度,该行业共19户亏损,亏损率29.2%,高于全市平均亏损率23.9%的5.3个百分点,同比增长2.3个百分点。

19户企业共发生亏损额8.58亿元,同比减少0.96亿元,下降10.06%;其中:3户企业连续2年亏损,7户企业连续3年亏损。

(五)所得税贡献率下降明显。

2012年度该行业的所得税
贡献率为0.27%,同比下降0.45个百分点。

(所得税贡献率=应纳所得税额÷主营业务收入×100%)据分析,该行业有15户企业的所得税贡献率低于行业平均值且同比下降,可能存在不计或少计销售(营业)收入、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等问题,应运用所得税变动率等相关指标作进一步评估分析(见附表五)。

四、下一步工作要求
(一)进一步深入开展案头分析。

市局下发的指标异常企业,是在初步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的结果,各单位要根据市局分析的结果,以此为切入点,充分利用第三方信息,运用多种分析、评估方法开展更深入的分析,
(二)辅导企业开展自查。

各单位要及时将分析结果反馈给有关企业的同时,要帮助和辅导企业开展分析和自查,并限期要求企业及时根据反馈问题开展自查或情况说明。

(三)税务机关核查评估。

对市局本次下发的各类异常,各单位要在认真开展案头分析的基础上,有重点地选择3-5户企业开展重点评估,并于9月20日前将评估重点报市局所得税科,其中属于市控重点税源企业要全部评估。

重点评估一下内容:
1.收入方面。

企业是否存在未计收入或迟计收入等行为;是否存在取得政府补助未计入收入总额的问题;是否存在取得其他收入与税法处理规定不一致的问题。

2.成本费用方面。

企业成本费用计算是否准确合理;是否存
在未按配比原则的规定,违规结转成本费用的问题;固定资产是否存在多提折旧;是否存在其他不得在税前扣除的成本、费用等问题。

3.企业投入产出率情况。

测算企业最近三年的投入产出情况,对企业投入产出率发生较大波动的,应对重点对企业的成本构成进行深入分析,掌握产生波动的原因,判断企业扣除的成本是否正常,是否符合税法的有关规定?
4.税前扣除方面。

企业税前扣除项目是否符合税法的有关规定;发生的资产损失是否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扣除。

5.税收优惠方面。

企业申报享受的各类税收优惠是否履行备案义务,是否符合税法规定的条件;申报与备案信息是否一致。

(四)工作总结
本项工作原则上在11月底之前结束。

为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从9月份开始,至11月份,建立工作上报制度,每月30日前报送阶段性工作总结。

11月底工作结束后,各单位应于2013年12月10日前对此项工作进行认真总结并报送总结报告。

报告除了要总结在工作开展情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办法,还要认真分析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以及今后如何加强该行业的征管、提高行业管理质效提出科学、合理的征管建议和意见。

工作中遇到问题请及时向市局(所得税科)反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