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舞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读读记记“风度、不解之缘、暗无天日、为所欲为”等词语。
2.用比较快的速度读懂课文,感受“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体会作者学艺的艰辛以及不一般的勇气和毅力。
3.感受戏剧表演艺术的神奇魅力。
教学重难点:体会在艺术之路上人们多付出的心血和汗水,以及练就的勇气和毅力,同时也感受我国戏剧艺术的魅力。
教学过程:课前活动:1.自我介绍。
2.听歌曲《我的舞台》。
听到过这首歌吗?喜欢吗?一、谈话揭题《高山流水》、《月光曲》抚慰我们的心灵,《蒙娜丽莎》带给我们“神秘的微笑”,这就是艺术的魅力。
同样舞台艺术也有着神奇的吸引力。
究竟舞台的魅力有多大呢?今天,我们要来读一读我国当代著名的花腔女高音歌唱家、剧作家吴霜写的一篇回忆录《我的舞台》,读了她的成长故事,也许,我们会有所启发。
(板书课题,读一读)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们先读读阅读提示,它给我们提出了什么学习建议?课件:(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看看哪些描写体现了“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
)2.请同学们快速轻声地读课文,寻访吴霜走过的一段艺术之路。
文章你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请用横线画出来。
概括地说说作者从哪几方面描写“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学生读课文)指名读句子,出示句子,齐读一遍。
生活就是一个大舞台,同学们心中也有一个大舞台吧!作者围绕心中神奇的舞台,写了一些什么事呢?概括小标题:说能说说作者从哪几方面描写“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前两个老师概括为小标题,看看老师是怎么概括的?(“舞台”上干什么?)请你也试着概括。
(板书:娘胎“唱”戏床上仿戏幕后看戏毯上学戏家中演戏)小节:作者围绕“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通过这几个生动的小故事向我们回忆了从小学戏的经历。
三、再读课文,体会“神奇的吸引力”(一)就是这样一个小女孩,从小爱着她的舞台,深深地被她的舞台吸引着。
她的舞台无处不在,你觉得哪些描写体现了“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读一读相关的段落,划一划、圈一圈、写写批注。
(学生读课文)(二)交流:1、我还没有出生,便和舞台结下了不解之缘。
(1)你从哪里看出舞台和“我”结下了不解之缘?(2)读了句子,你感受到什么?1.预设一:娘胎“唱”戏是啊,在娘胎时,“我”就“登台唱戏”;一出世,就亮开嗓门唱;这些精彩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我”的艺术天分。
2.预设二:床上仿戏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我”?“我”刚会走路,就在小床上模仿母亲“演戏”,“我”的观众无处不在,奶奶、爷爷,就连小花猫也成了“我”的观众。
一个活泼可爱、热爱艺术的孩童形象活生生地出现在读者面前,“我”的家里是多么热闹,作者笔下的场景是多么生动有趣。
谁能读出有趣?指导朗读。
3.预设三:幕后看戏每次演出,我一定要到台上去看,即使被挤在厚厚的幕布里,憋闷的满头是汗,也兴趣盎然。
“兴趣盎然”指我看戏的兴趣很浓,“憋闷”一词写出了“我”热得难受。
我们看到了一个孩子对评剧的钟爱,不难看出“我”的成功离不开艺术的熏陶,母亲对艺术的执着和热爱深深地影响了“我”,小小年纪就随母亲到处奔波,艺术的种子早已埋在了“我”的心里,这是多么让人感动的一幕。
导读:(1)无论多么远的剧场,无论演出到多晚,我是——场场必到,直至演出结束。
无论严寒酷暑,无论刮风下雨,我是——场场必到,直至演出结束。
(2)即使被挤在厚厚的幕布里,憋闷得满头是汗,——也兴味盎然。
即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兴趣盎然。
是什么让我场场必到、让我兴趣盎然?——舞台对我有神奇的吸引力。
小结过渡:是啊!作者的舞台无处不在,正如人所说的: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我的观众无处不在,体现出我对艺术的指着追求和舞台对我的神奇的吸引力。
从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孩子对评剧的钟爱,也不难看出她的成功离不开艺术的熏陶,家庭的影响,尤其是她的的母亲对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深深地感染着她,想听一听她的母亲新凤霞唱的《花为媒》吗?播放评剧《花为媒》音乐。
过渡:刚才我们一起欣赏了具有北方地方特色的评剧,感受到了我国戏剧艺术的魅力。
同学们你们想过没有,在这美妙的音乐和成功之后,艺术家们他们所付出的艰辛和心血吗?请默读课文,找出表现我学艺艰辛、吃苦耐劳的句子,批画感悟。
六、品析重点句,深入理解课文1、学生默读批画。
2、交流感悟:六岁的小女孩柔弱的身体成了黑脸大汉手中的一块生面团,翻过来、过去、立起来、横过去,抻、拉、压、拽,为所欲为,奶奶看不过我被整得满脸的泪水和汗水,每次都目不忍视地躲到里屋。
“抻”,从一侧或一端托起沉重的物体,课文指师傅从“我”身体的一侧托起我。
“抻”,拉;扯。
课文指师傅像拉面条一样地拉“我”的身体。
“目不忍视”,眼睛不忍看,形容“我”练功的样子很可怜。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的成功除了家庭的熏陶,更离不开“我”常年不懈的努力。
“黑脸大汉”指的是师傅给人以威严的感觉;“生面团”写出了“我”身体的柔弱。
“为所欲为”的意思是想怎样干就怎样干,大多指干坏事,这里反映了师傅对“我”的严格要求。
作者抓住这几个动作,写出了“我”学艺的艰辛。
满脸的泪水和汗水,使奶奶心疼,但是奶奶并没有阻止师傅的“为所欲为”,而是“目不忍视地躲到里屋”,这并不是奶奶对“我”的无情,而是饱含着奶奶对“我”的厚望。
在这里,我们体会到了作者的用词是多么的精妙,更深刻地体会到了“我”这个被宠坏的小公主的勇气和毅力以及对艺术的执着追求。
过渡: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作者抓住这几个动作,写出了“我”学艺的艰辛。
满脸的泪水和汗水,使奶奶心疼,但是奶奶并没有阻止师傅的“为所欲为”,而是“目不忍视地躲到里屋”,这并不是奶奶对“我”的无情,而是饱含着奶奶对“我”的厚望。
在这里,我们体会到了作者的用词是多么的精妙,更深刻地体会到了“我”这个被宠坏的小公主的勇气和毅力以及对艺术的执着追求。
这说明作者对舞台的独特感情--对艺术的追求。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读出感情来。
作者在舞台上慢慢长大,凭着他的执着坚定,吃苦耐劳,师傅严格要求,母亲的一反娇宠的常态和奶奶无情地躲进里屋,炼就了她的无比的勇气和顽强的毅力。
一起读最后的一句话。
出示句子:我在舞台上慢慢长大,舞台如一炉火,炼就了我无比的勇气和毅力。
4.预设四:毯上练功(1)动作:“”,指师傅从“我”身体的一侧托起我。
“抻”,拉;扯。
指师傅像拉面条一样拉我的身体。
同学们,这一个个是怎样的动作啊?仅仅只有这些动作吗?再读读这句话。
抓住“为所欲为”谈感受。
同学们,我们看着这些动作,听着刚才同学们的描述,你觉得这样的训练苦不苦啊?疼不疼啊?可作者却说——我自己倒从没叫过苦、喊过疼——让观众看我哭哭啼(tí)啼地演戏,像什么话呀?(2)生面团:只有生面团才能——翻过来、扌周(zhōu)过去、立起来、横过去,抻(chēn)、拉、压、拽,为所欲为。
可这不是生面团啊?这是——六岁的小姑娘的柔弱的身体、被宠坏了的小公主的身体。
这样柔弱的身体,要经受——翻过来、扌周(zhōu)过去、立起来、横过去,抻(chēn)、拉、压、拽,为所欲为。
可我却说——我自己倒从没叫过苦、喊过疼——让观众看我哭哭啼(tí)啼地演戏,像什么话呀?(3)看图片。
看着这些图片,你什么感受?你对这些素不相识的人都如此,更何况是奶奶面对亲孙女啊?读。
可我却说——我自己倒从没叫过苦、喊过疼——让观众看我哭哭啼(tí)啼地演戏,像什么话呀?(4)这样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苦训练,作者却用这么轻松的笔调,你读出了什么?(坚强、勇敢、有毅力、舞台对她有神奇的吸引力……)一、结语:从艺之道伯牙、贝多芬、达〃芬奇、吴霜,虽然他们从艺的类别不同,但是艺术是相通的,发现美、创造美,给人以美的享受,是一切艺术所共有的。
虽然他们成长的时代不同,所处的环境不同,但是他们都有着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热爱;虽然他们的生活故事不同,但是他们都有着为艺术献身的勇气和毅力。
这篇课文中有一句非常朴素的话语,八个字,这八个字道出了他们能够成为艺术家、成为艺术大师的原因。
请同学们找出来。
这八个字告诉我们,学艺与做人是紧密相连的,一名真正的艺术家,要有良好的人品和艺德。
请同学们把这八个字在心里默念三遍。
老师做人,认真演戏。
(三)小结:就这样,舞台深深地吸引着我,我在小小的舞台上慢慢长大,逐渐走向艺术和人生的大舞台,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请看:四、拓展延伸,升华主题1.吴霜在她的艺术和人生舞台上尽情演绎着精彩,这精彩离不开父母的熏陶和“老实做人,认真演戏”的教育,离不开师傅的严格训练,更离不开她在这舞台上承受的疼和苦。
这舞台呀,这令我魂牵梦萦的舞台呀,它如一炉火,炼就了我的勇气和毅力。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舞台,也许你的舞台在田径场,也许课堂就是你的舞台,舞台还如什么呢?(交流)2.四人小组合作完成这首小诗,并采用合适的方式朗诵。
(预设:我在舞台上慢慢长大,舞台如一盏航标灯,指引我走向成功的彼岸。
我在舞台上慢慢长大,舞台如一颗启明星,赶走黎明前的黑暗。
我在舞台上慢慢长大,舞台如一杯多味茶,让我品尝到人生的酸甜苦辣。
我在舞台上慢慢长大,舞台如一把锋利的剑,斩断我的软弱与娇气。
我在舞台上慢慢长大,舞台如一场雨,洗净我身上的污点。
)3.总结:同学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大舞台。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衷心祝愿同学们的舞台越来越宽广,祝同学们的人生越来越精彩!【板书设计】28、我的舞台神奇的吸引力浓厚的兴趣吃苦耐劳炼就勇气和毅力《我的舞台》教学设计—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28课汤河学校曹莹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