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年A%月#B;0-(6(C;8,+5D(:0,-D:02+:26$E2:>F" />
!"淮北煤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卷第&期’()*+,-(./),01203(,-4+5)67*892,:;2*63(--2<2=(->%%?(>&%@@A 年A%月#B;0-(6(C;8,+5D(:0,-D:02+:26$E2:>F %@@A时间指示语的信息结构与翻译刘玉敏(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外语系,安徽淮北%GH@@@)摘要:分析了时间指示语的信息结构,探讨了各种相关因素对时间指示语所承载的信息的影响,指出在翻译中传达时间指示信息必须考虑的诸要素。
关键词:时间指示;信息结构;翻译中图分类号:/GAI>G文献标识码:J文章编号:A@@G K %AGI (%@@A )@&K @@!"K @%————————————————收稿日期:%@@A —@!—@G作者简介:刘玉敏(A!&A —),女,淮北煤师院外语系讲师。
时间指示系指交际双方传递语用信息时涉及到的时间。
传递这种信息的时间指示语主要有两种:发出信息的时间(:(50+<70L2F 缩略为39);接收信息的时间(*2:20M0+<70L2F 缩略为N9)。
发出信息的时间立足于说话者传递信息的话语时间基点,亦称中心时间(7;2:2+7*,-70L2)。
这两种时间指示语所蕴含的信息结构对话语语境的依赖性很强,语境中的许多因素,如交际的场合、动词的时态,历法时间单位与非历法时间单位等,对话语信息会产生直接影响。
译者对原文中时间指示语所承载的信息的接受通常是间接的,因此,译文要准确表达原文时间指示语所承载的信息,译者就必须特别关注其时态,时间度量单位和中心时间等重要因素。
说话者发出信息的时间与受话者接受信息的时间之间通常有时间间隔,或称时间跨度(70L26C,+)。
时间跨度可长可短:如果这种时间间隔非常短,而且伴随着手势用法(<267)*,-)6,<2),如军队指挥官发出的开火、操练命令等,则接受信息的时间可以视为与发出信息的时间同步,称之为时间指示同步(520:70:60L)-7,+2078),如例A 。
在这种情况下,时态的影响及作用明显,译者无需特别关注时态。
但在通常情况下,译者需要考虑时态对话语信息结构的影响。
请看以下例句:A>B)--7;27*0<<2*+(OP %>4Q L +(O O(*R0+<(+,B;E>G>/2-2.76:;((-0+A!G@S +(O ;2O,6,1-27(<(,+5-0M20+T(+5(+>I>4O,6U)67,R057;2+>H>9;28O0--;,M2<*,5),725.*(L :(--2<27;2+>&>9(L Q 6+2O U(167,*72582672*5,8O22R>如果没有特定的上下文,“+(O ”,“7;2+”和“82672*5,8O22R ”的语义是不确定的:“+(O ”可以指“,77;270L2U)67.(-V -(O0+<7;2C*262+7”或“,7(+:2”#即刻,马上$,也可以指“,77;0670L2”或“,7C*262+7”(现在,目前),同时也具有“,77;0670L20+7;2C,67”(那时;当时)之意;“7;2+”既可表示“,77;270L20+7;2C,67”(那时,当时),亦可表示“,77;270L20+7;2.)7)*2”(到那时);“82672*5,8O22R ”既可指“"5,86,<(”(八天前,即上星期今天的前一天),亦可指“0+&5,86”(六天后,即下星期今天的前一天)。
这类词语一旦被用作时间指示语置入特定的语境,其语义不确定性(62L,+70:0+5272*L0+,:8)便可排除。
对于译者,排除时间指示语语义不确定性的重要依据是其所处上下文的时态。
分析上述各例句的不同时态可知:例A 是一祈使句,话语信息是一种“命令”,时间指示语“+(O ”表达的信息发出时间可视为与信息接收时间同步(因39与N9间隔愈短暂愈好),因此译成“开火”可以准确地传达语源的信息。
例%中的动词是现在进行时;众所周知,攻读B;E 不是一日之功,显然“+(O ”表达的不是“,C(0+7(.70L2”,而是“,C2*0(5(.70L2”,译成“目前”能准确地传达源语信息。
例G 中的动词是过去时,因此“+(O ”的语义受到严格制约,只能指“过去的某时”;根据上下文,“+(O ”是指前面的“A!G@”,属于前照应用法(,+,C;(*0:)6,<2)。
但“+(O ”本身在此句中又是个时间指示语,所以它兼有前照应词和时间指示词双重身份,基本用法也就兼有前照应用法和语用指示用法两种。
例I 和例H 的时间指示语虽然相同,但其时态各不相同,故其指示信息也各不相同;前者指“当时”,“那时”;后者指“到那时”,“届时”。
例&中的“67,*725”则明白无误地排除了“六天以后”的可能性,“82672*5,8O22R ”的所指只能是“八天之前”。
时态固然是排除语义不确定性的重要因素,但并非唯一因素。
有时除了时态之外,尚需考虑其它因素,如中心时间,才能确定时间指示语的确切含义。
请看以下例句。
W>9;2;(L2O(*R L)6712;,+5250++2X79;)*65,8>">9;2C*(U2:7O0--12:(LC-2725+2X7J)<)67>!>Y8-,72671((R O,6C)1-06;25-,676)LL2*>上述三例中的时态虽然明确,但仅依据时态,语义模糊性无法排除,至少无法完全排除。
因为英语中的“+2X79;)*6V 5,8”可以指“下周的星期四”(7;29;)*65,8(.7;2O22R 7;,7"#$$%%&"’(%)%%*’(+’,-$.#&%"/0),亦可指“下一个星期四”(’(%0(#1"&+2’(+’3,1"’34..4)"/0);同样“-%5’6#7#"’”可以指“明年八月”(’(%6#7#"’43-%5’2%+1),也可以指“下一个八月”(’(%6#7#"’’(+’3,1"’34..4)"/0);“"#88%1”可以指“去年夏季”(’(%"#88%143.+"’2%+1),也可以指“刚刚过去的夏季”(’(%"#88%191%$%&%"’(%"%+"4-’(+’,-$.#&%"/0)。
如若作出正确的选择,译者需要明确的是话语的时间(即信息发出的时间);这种时间有时需要明确到年份、季节、月份,有时甚至需要具体到某日、某时。
时间指示语的翻译,总是以说话者发出信息的时间为参照点(1%3%1%-$%8+1*),从而确定时间指示语的确切信息。
例:的说话时间如果是星期一,或星期二,则“-%5’0(#1"&+2”译成“星期四”或“本周四”;如果说话时间是星期五,或星期六,“-%5’0(#1"&+2”毫无疑问应译成“下星期四”;但如果说话时间是星期三,或是星期四,则“-%5’0(#1"; &+2”通常译成“下星期四”,因为对说话者而言,如果其说话时间是星期三,“本星期四”的时间概念通常用“’484114)”;如果其说话时间是星期四当天,则以“’4&+2”代之。
这种用法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基本相同,即在“今天”之前用“昨天”,“前天”;在“今天”之后用“明天”,“后天”。
前天#昨天#<今天<!明天!后天’(%&+2=%341%2%"’%1&+2#2%"’%1&+2#<’4&+2<!’4841;14)!’(%&+2+3’%1’484114)相比之下,英语中的“’(%&+2=%341%2%"’%1&+2”和“’(% &+2+3’%1’484114)”则不如汉语中的“前天”和“后天”用得经常;汉语中有时还会出现“大前天”和“大后天”的用法,英语中则无对应的语用指示语。
同理可以推断出例>中的“-%5’6#7#"’”以及例!的“.+"’"#88%1”的确切信息。
需要指出的是:如果例>的话说时间是在?#.2,则话语中的“-%5’6#7#"’”通常以“-%5’84-’(”代之;如果例!的说话时间是在秋季开始后至年底之前某个月份的某天,则说话者很可能以“’(,""#88%1”替代“.+"’"#88%1”,因为’(,""#88%1用于一年中任何季节,语义都是明确的;在春季说“’(,""#88%1”,英语动词时态应是将来时,在秋季冬季说“’(%"#88%1”英语时态应是过去时。
对书面语言的读者来说,“’(,""#88%1”可以排除“.+"’"#88%1”的语义不确定性。
因此可以认为,例!中的时间指示语指“去年夏季”的可能较大。
历法时间单位($+.%-&1,$’,8%#-,’")和非历法时间单位(-4-@$+.%-&1,$’,8%#-,’")是译者在翻译时间指示语时必须关注的另一重要因素。
这里所说的历法指国际通用的历法———公历。
它给每个时间段冠以名称,大的时间段由一定数量的小的时间段组成。
如一个历法年份(+$+.%-&%12%+1)由AB 个历法月份($+.%-&%184-’(":?+-#+12C D%=1#+12C E+1$(,691,.C E+2C?#.2C6#7#"’C F%9’%8=%1C G$’4=%1C H4I%8=%1 +-&J%$%8=%1)组成。
(学年———’(%+$+&%8,$2%+1和财政年度———’(%3,"$+.2%+1除外);历法月份由日($+.%-&%1&+2")组成。
每个历法时间单位的起点和终点基本是固定的,如每年始于?+-#+12A,终于J%$%8=%1KA;每个历法星期始于F#-; &+2,终于F+’#1&+2;每个历法日始于午夜后的零点,终于BL 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