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醉酒驾车,害人害己

醉酒驾车,害人害己


公安部专项行动
• 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将调集优势警力,针对高发区域 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将调集优势警力, 和高发时段,高密度部署勤务,提高拦查频率, 和高发时段,高密度部署勤务,提高拦查频率,对 有酒后驾驶嫌疑的车辆和驾驶人严格检查。 有酒后驾驶嫌疑的车辆和驾驶人严格检查。对酒后 驾驶的, 驾驶的,将严格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从严处 坚决做到“四个一律” 罚,坚决做到“四个一律”:对饮酒后驾驶机动车 一律暂扣驾驶证3个月;对醉酒驾驶机动车的, 的,一律暂扣驾驶证3个月;对醉酒驾驶机动车的, 一律拘留15 15日 暂扣驾驶证6个月;对一年内2 一律拘留15日,暂扣驾驶证6个月;对一年内2次醉 酒驾驶的,一律吊销驾驶证, 酒驾驶的,一律吊销驾驶证,2年内不得重新取得 驾驶证,属营运驾驶员的, 驾驶证,属营运驾驶员的,5年内不得驾驶营运车 法律法规规定有罚款处罚的, 辆;法律法规规定有罚款处罚的,一律从重处罚。
• 第二,驾驶者在思想方面认识不足。 第二,驾驶者在思想方面认识不足。 一是对酒后驾驶的危害性认识不到位。 一是对酒后驾驶的危害性认识不到位。驾 驶人饮酒后判断操作能力降低。对声、 驶人饮酒后判断操作能力降低。对声、光刺激的反 应时间延长,触觉会比平时迟钝, 应时间延长,触觉会比平时迟钝,不能及时准确地 判断行车的距离和速度,不能正常控制油门、 判断行车的距离和速度,不能正常控制油门、刹车 和方向盘,不能正确地处置突发情况。 和方向盘,不能正确地处置突发情况。 二是安全意识不强,并自恃酒量大、 二是安全意识不强,并自恃酒量大、驾驶 技术高超,认为少喝点酒不碍事, 技术高超,认为少喝点酒不碍事,往往酒后驾车来 炫耀自己,常常酿成大祸。 炫耀自己,常常酿成大祸。 三是存在侥幸心理。 三是存在侥幸心理。自认为以前饮酒驾车 从来没有发生过事故,也没有被交警抓到和处罚过, 从来没有发生过事故,也没有被交警抓到和处罚过, 于是便酒后驾车,往往酿成车祸。 于是便酒后驾车,往往酿成车祸。
以上事件仅仅是在两三天之内发生的事情, 以上事件仅仅是在两三天之内发生的事情,那 仅仅是一的缩影。 仅仅是一的缩影。像上面一样的醉驾事件每天 层出不穷,数不胜数。它们给我们的生活造成 层出不穷,数不胜数。 了巨大的危害。 了巨大的危害。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数据统计图
1978年至2008年交通事故及死亡人数一览表
• 公安部表示,对酒后驾驶,无论涉及什么人,不 公安部表示,对酒后驾驶,无论涉及什么人, 管什么理由,都要一视同仁,从严处罚, 管什么理由,都要一视同仁,从严处罚,绝不允 许开口子,绝不搞下不为例, 许开口子,绝不搞下不为例,让酒后驾驶成为不 能碰、不敢碰的高压线。 能碰、不敢碰的高压线。公安民警对酒后驾驶违 法行为不处罚、 法行为不处罚、从轻处罚或者为酒后驾驶违法人 说情的,要严肃追究有关责任。 说情的,要严肃追究有关责任。
800000 600000 人数 400000 200000 0
107251 19096 346129 265204 78067 109381 73484 773137
交通事故 死亡人数
1978年 1998年 2002年 2008年 时间
从表中可以看出,1978年至1998年,交通事故增长 222.73%,死亡人数增长308.81% 。而2002年达到了最高峰。 经过严格管制,自2003年以来,交通事故和死亡人数虽呈下 降趋势,但事故数和死亡人数仍然很大 。2008年与1978年相 比,交通事故增长147.27%,死亡人数增长284.81%。
为什么醉酒驾车案件数量一直 高居不下呢?这其 第一,我国对于酒后驾车的处罚规定过轻,同时对酒 第一,我国对于酒后驾车的处罚规定过轻, 后驾车的判定标准起点过高,是造成目前酒后驾车, 后驾车的判定标准起点过高,是造成目前酒后驾车, 并且引发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 并且引发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 • 我国认定酒后驾车标准的起点是0.2%,相比瑞典为 我国认定酒后驾车标准的起点是0.2% 0.2%, 0.02%,德国为0.03%,日本为0.05%,我国认定酒后驾 0.02%,德国为0.03%,日本为0.05%, 0.03% 0.05% 车标准的起点显然放得有些宽。我国的《 车标准的起点显然放得有些宽。我国的《道路交通安 全法》对酒后驾车者和醉酒驾车者的处罚较轻, 全法》对酒后驾车者和醉酒驾车者的处罚较轻,根本 就是形同虚设。而在国外,比如美国, 就是形同虚设。而在国外,比如美国,酒后驾车一经 查实,即上铐逮捕,并列入个人档案记录。 查实,即上铐逮捕,并列入个人档案记录。血液中的 酒精含量超过0.1% 则以醉酒驾车论处。 0.1%, 酒精含量超过0.1%,则以醉酒驾车论处。除了罚款之 还可判处坐牢。有的州将醉酒驾车视为“ 外,还可判处坐牢。有的州将醉酒驾车视为“蓄意谋 定罪。在瑞典、澳大利亚、日本、丹麦、法国、 杀”定罪。在瑞典、澳大利亚、日本、丹麦、法国、 瑞士等国,对于酒后驾车一般都是终身吊销驾照, 瑞士等国,对于酒后驾车一般都是终身吊销驾照,甚 至判处监禁。 至判处监禁。
危 害 影 响
• 饮酒后驾车,人的自控能力差,不易控制 饮酒后驾车,人的自控能力差, 自己的情绪,判断能力降低, 自己的情绪,判断能力降低,会不由自主 想踩油门, 想踩油门,对周围群众的安全造成巨大威 胁。 • 醉驾已成为重特大事故的主要诱因。 醉驾已成为重特大事故的主要诱因。
酒后和醉酒驾车肇事的情况,1998年, 全国共发生5075起,造成2363人死亡。 2009年1至8月,共发生3206起,造成1302人 死亡,其中,酒后驾车肇事2162起,造成 893人死亡;醉酒驾车肇事1044起,造成409 人死亡。
• 加强立法调研。配合有关部门,积极开 加强立法调研。配合有关部门, 展立法调研,借鉴国际通行做法, 展立法调研,借鉴国际通行做法,修订 酒后驾驶的认定标准, 酒后驾驶的认定标准,细化酒后驾驶的 处罚标准, 处罚标准,加大对酒后驾驶交通违法的 惩戒力度。 惩戒力度。一是酒后驾车判定标准要降 二是酒后驾驶并肇事本身定罪要重; 低;二是酒后驾驶并肇事本身定罪要重; 三是处罚要重,加大罚款力度, 三是处罚要重,加大罚款力度,坐牢期 引入终身禁驾制度; 限,引入终身禁驾制度;四是实行责任倒 查制度,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连带责任。 查制度,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连带责任。
醉酒驾车 害人害己
——电信学院通信09班
下面我们来看两个视频
下面我们来看两个视频
高晓松醉驾事件
杭州保时捷撞死人的地点就 在爱心斑马线附近
2011年 17日 46岁的四川司机王某被清远市 ● 2011年5月17日,46岁的四川司机王某被清远市 连南县人民检察院以危险驾驶罪起诉。 18日 连南县人民检察院以危险驾驶罪起诉。5月18日,清 远市连南县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此案, 远市连南县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此案,以危险驾 驶罪判处王某拘役2个月,并处罚金2000 2000元 驶罪判处王某拘役2个月,并处罚金2000元,这是刑 法修正案( 法修正案(八)5月1日起实施以来清远市审理判决 的首例“醉驾入刑”案件。 的首例“醉驾入刑”案件。 2011年 20日是全国大货车不按规定车道行驶 日是全国大货车不按规定车道行驶、 ● 2011年5月20日是全国大货车不按规定车道行驶、 违法占用应急车道集中统一行动日和全省道路客运 交警出动警力809 隐患集中整治统一行动日。济南交警出动警力809人 隐患集中整治统一行动日。济南交警出动警力809人, 警车146 146辆 设点74 74处 查处酒后驾驶9 其中醉酒3 警车146辆,设点74处;查处酒后驾驶9起,其中醉酒3 查处大货车违法195 195起 其他各类违法行为2300 起;查处大货车违法195起,其他各类违法行为2300 余起。 余起。


2011年 22日下午 日下午, ● 2011年5月22日下午,一男子醉酒后驾驶 摩托车在汉中城区天汉大道上, 摩托车在汉中城区天汉大道上,将5名站在 路边等公交车的市民撞伤。当晚, 路边等公交车的市民撞伤。当晚,这名叫付 勇(化名)的男子已被警方刑事拘留,其也成 化名)的男子已被警方刑事拘留, 为了汉中“醉驾入刑” 为了汉中“醉驾入刑”第一人 2011年 22日 ● 2011年5月22日,娱乐名人高晓松醉驾事 件在北京公开审理, 件在北京公开审理,高晓松被处以六个月拘 同时被吊销驾照, 役,同时被吊销驾照,这意味着高晓松五年 内不得自己驾车上路
而造成交通事故的原因有很多, 而造成交通事故的原因有很多, 有天气原因,也有道路原因。 有天气原因,也有道路原因。然 而这些都不是人为的, 而这些都不是人为的,是人们无 法改变的。除以上原因外, 法改变的。除以上原因外,还有 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
醉酒驾车
这个完全是人为的原因,是人们 这个完全是人为的原因, 可以完全避免的。 可以完全避免的。虽然经过多年 的努力,醉酒驾车有下降趋势, 的努力,醉酒驾车有下降趋势, 但依然是引起交通事故最主要的 原因
• 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充分利用电视、广播、 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充分利用电视、广播、 网络、手机短信等平台宣传酒后驾驶的危害性, 网络、手机短信等平台宣传酒后驾驶的危害性, 在重点区域, 在重点区域,如酒店和娱乐场所门口悬挂酒后 驾驶危害性宣传标语, 驾驶危害性宣传标语,在酒店餐桌上放置不酒 后驾驶的提示卡, 后驾驶的提示卡,号召全社会共同关注道路交 通安全, 通安全,使更多的群众自觉参与到抵制酒后驾 驶行动中来。最终在全社会形成“饮酒不驾车、 驶行动中来。最终在全社会形成“饮酒不驾车、 驾车不饮酒” 驾车不饮酒”的社会公德和反对酒后开车的社 会氛围。 会氛围。
然而,如何减少醉酒驾车,不仅仅是公 安交通管理部门的事,也是整个整个社会, 全体人民的事。为了我们的出行安全,我们 每个人都应该坚决抵制酒后驾车,做到酒后 不开车,开车不喝酒。 在此,我想向交通管理部门提出以下 建议:
• 第一,我国对于酒后驾车的处罚规定过轻,同时对酒 第一,我国对于酒后驾车的处罚规定过轻, 后驾车的判定标准起点过高,是造成目前酒后驾车, 后驾车的判定标准起点过高,是造成目前酒后驾车, 并且引发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 并且引发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 我国认定酒后驾车标准的起点是0.2%,相比瑞典为 我国认定酒后驾车标准的起点是0.2%, 0.2% 0.02%,德国为0.03% 日本为0.05% 0.03%, 0.05%, 0.02%,德国为0.03%,日本为0.05%,我国认定酒 后驾车标准的起点显然放得有些宽。我国的《 后驾车标准的起点显然放得有些宽。我国的《道路交 通安全法》对酒后驾车者和醉酒驾车者的处罚较轻, 通安全法》对酒后驾车者和醉酒驾车者的处罚较轻, 根本就是形同虚设。而在国外,比如美国, 根本就是形同虚设。而在国外,比如美国,酒后驾车 一经查实,即上铐逮捕,并列入个人档案记录。 一经查实,即上铐逮捕,并列入个人档案记录。血液 中的酒精含量超过0.1% 则以醉酒驾车论处。 0.1%, 中的酒精含量超过0.1%,则以醉酒驾车论处。除了罚 款之外,还可判处坐牢。有的州将醉酒驾车视为“ 款之外,还可判处坐牢。有的州将醉酒驾车视为“蓄 意谋杀”定罪。在瑞典、澳大利亚、日本、丹麦、 意谋杀”定罪。在瑞典、澳大利亚、日本、丹麦、法 瑞士等国,对于酒后驾车一般都是终身吊销驾照, 国、瑞士等国,对于酒后驾车一般都是终身吊销驾照, 甚至判处监禁。 甚至判处监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