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五章 概率及概率分布

第五章 概率及概率分布


三、正态分布
三、正态分布
①已知Z值求面积:
求z=0至某一z值之间的面积; 求两个z值之间的面积; 求某一z值以上或以下的面积;
②已知面积求z值:从附表中p值一列寻找与已
知面积最接近的值,然后在第一列寻找与之对应 的z值。
三、正态分布
(二)正态分布在测验记分方面的应用
1、将原始分数转化为标准分数
一、概率及概率分布的一般概念
离散型随机变 量的概率分布
连续型随机变 量的概率分布
二项 分布
泊松 分布
超几何 分布
均匀 分布
正态 分布
指数 分布
其他
一、概率及概率分布的一般概念
2)经验分布与理论分布
依分布函数的来源而划分。 经验分布:是指根据观察或实验所获得的数据而编制 的次数分布或相对频数分布。 理论分布:一是随机变量概率分布的函数——数学模 型,二是按某种数学模型计算出来的总体的次数分布。
P(A)=m/n
先验概率是在特定条件下直接计算出来的, 不是由频率估计出来的,当试验重复次数充分大 时,后验概率接近先验概率。
一、概率及概率分布的一般概念
3 概率的基本性质 1)概率的公理系统
任何随机事件A的概率都是在0与1之间的正数。 不可能事件的概率等于0,P(V)=0。 必然事件的概率等于1,P(U)=1。
二、二项分布
2)二项分布
二项分布(binomi distribution)是一种具有广泛用途 的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由贝努里创造,又叫贝努 里分布。 二项分布是指试验仅有两种不同性质结果的概率分布 ,即各个变量都可归为两个不同性质中的一个,两个观测 值是对立的,因而二项分布又可以说是两个对立事件的概 率分布。
三、正态分布
正态分布(normal distribution):也称常 态分布或者常态分配,是连续随机变量概 率分布的一种,学生成绩的好坏,能力的 高低,身高、体重等身体状态都属于正态 分布。 正态分布是由莫弗1733年发现的,拉普 拉斯,高斯对正态分布的研究也作出了贡 献,所以正态分布有时也称高斯分布。
一、概率及概率分布的一般概念
4 何谓概率分布?
概率分布(probability distribution)是指对随 机变量取值的概率分布情况用数学方法(函数) 进行描述。
一、概率及概率分布的一般概念
1)离散分布与连续分布
依随机变量是否具有连续性来划分的概率分布。 离散分布:当随机变量只取孤立的数值时,称为离散 随机变量,这种变量的概率分布称作离散分布。 连续分布:指连续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即测量数据 的概率分布。
在比较学生几门学科的总成绩时,可将各科原始分数转化成标准分数 ,求其总和,再比较其总分大小。 标准分数的优点:各科标准分数的单位是绝对等价的;标准分数的数 值大小和正负,可以反映某一考分在团体中所处的位置。
2、确定录取分数线
在选拔性考试中,若考分呈正态分布,可将录取人数比率作为正态分 布中分线右侧的面积,由此找出相应标准分数,已知Z值求原始分数X.
一、概率及概率分布的一般概念
3)基本随机变量分布与抽样分布
这是依概率分布所描述的数据特征而划分的概率分 布类型。 基本随机变量分布:二项分布、正态分布 抽样分布:样本统计量的理论分布,样本统计量有 平均数、方差、标准差、相关系数、回归系数等。
二、二项分布
1 二项试验与二项分布
1)二项试验(贝努里试验) 必须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任何一次实验恰好有两个结果(如由判断题组成的测验); 共有n次试验,并且n是预先给定的任一正整数; 每次试验各自独立,各次试验之间无相互影响; 某种结果出现的概率在任何一次试验中都是固定的。 (注意:第3、4点有时较难保证,必要时可假设相等。) 例如:某射击手的命中率为0.70,由于身心状态变化,并不 能保证每次都是0.70,但为了计算假设相等。
(6)在正态分布曲线下,标准差与概率有一定的数 量关系。
三、正态分布
3 正态曲线的面积
(1)正态曲线与基线之间某一区间的面积,相当 于能在该区间找到个体的概率。 (2)标准正态曲线下面积的求法: 先将原始变量X值转化成标准分数(Z),因此 标准正态分布也成Z分布。
X
X 为原始数据,X 为平均数,S 为标准差
三、正态分布
(一)正态分布特征 1 正态分布曲线函数(密度函数)
描述正态分布曲线的一般方程为:
Y
N

X

2
2

2
e
2
三、正态分布
Y 表示变量X的高度或纵坐 标 X表示连续变量的任何一点 μ表示平均数 N表示总频数 σ表示此分布的标准差 π表示常数,约为3.14159 e表示常数,即自然对数之 底,约为2.71828
二、二项分布
3)二项各次试验都是彼此独立的,每次试验 某事件出现的概率都是p,某事件不出现的概率都是q(1-p), 则对于某事件出现X次(0,1,2,…,n)的概率分布为:
b x n p C p q
x n x
n x
二、二项分布
2 二项分布图
P(A)≈m/n
当观测次数n无限增大时,计算出的概率估计 值越趋近真实的概率值。这种概率是由事件A出 现的次数决定,因此称为后验概率。
一、概率及概率分布的一般概念
3)概率的古典定义(先验概率)
如果某一随机试验的结果有限,而且各个结 果在每次试验中出现的可能性相同,若所有可能 结果的总数为n,随机事件A包括m个可能结果, 则事件A的概率为:
第五章 概率及概率分布
一、概率及概率分布的一般概念
1 引言:什么是概率?
在掷硬币、抛骰子、抽扑克牌的游戏,以及 许多日常生活问题中存在着许多随机现象,又称 随机事件,或简称事件。 随机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出现也可能不出 现,比如硬币掷起落下后,可能出现牡丹花,也 可能出现国徽图案。 表明随机事件出现可能性的客观指标就是概 率(probability)。
一、概率及概率分布的一般概念
例如:对学生进行考核,该生得优的概率为.10, 得良的概率为0.50,根据加法定理,该生考核成 绩为“优”或“良”的概率为: P(A+B)=P(A)+P(B) = 0.10+0.50 =0.60
一、概率及概率分布的一般概念
3)概率的乘法定理
两个独立事件同时出现的概率等于该两事件 概率的乘积。所谓独立事件指的是一个事件的出 现对另一个事件的出现不发生影响。 P(A· =P(A)P(B) B) 有限个独立事件积的概率,等于这些事件概 率的乘积。 P(A1·A2…An)=P(A1)P(A2)…P(An)
三、正态分布
(二)正态分布在测验记分方面的应用 3、确定等级评定的人数(见教材P79) 4、品质评定数量化
等级数量化分数是将两位老师所评定的各等级人数百分 比分别作为正态曲线下的面积,再以平分每块面积中的Z 值,作为各等级数量化的分数。
练习
• 课内完成本章练习题。
感谢各位的参与!
一、概率及概率分布的一般概念
2 概率的定义 1)频率(相对频数)
随机事件A在n次试验中出现m次,m与n的 比值,就是随机事件A出现的频率,用公式表示 为:W(A)=m/n
一、概率及概率分布的一般概念
2)概率的统计定义(后验概率)
随着试验次数n的无限增大,随机事件A的频 率稳定于一个常数P,这一常数P就是随机事件A 出现概率的近似值,可以表示为:
二、二项分布
4 二项分布的应用
除了用来求成功事件恰好出现X次的概率之外,在教育中 主要用来判断试验结果的真实性与机遇性的界限。
例:有10道正误题,问答题者答对几题才能认为他是真会,或者说答对 几题,才能认为不是出于猜测因素? 解:已知猜对与猜错的概率p=q=0.5,np=5,此二项分布接近正态分布, 故: μ=np=10 ×0.5=5 σ² =npq=10 ×0.5 ×0.5=2.5,σ=1.58 根据正态分布规律,当Z=1.645时,该点一下包含了全体的95%,原 始分数为μ+1.645Xσ=5+1.645 ×1.58=7.6=8。即完全凭猜测,10道题 中答对8道以下的可能性为95%。
三、正态分布
2 正态曲线的特点
1)曲线在Z=0(X=M d=Mo)处为最高点。 2)曲线以Z=0处为中心,双侧对称,无论Z是正是负, 平方后,Y值相等。 3)曲线从最高点向左右缓慢下降,并无限延伸,但 永不与基线相交。 4)标准正态分布上的平均数为0,标准差为1。
三、正态分布
(5)曲线从最高点向左右延伸时,在正负一个标准 差之内,既向下又向内弯。
从二项分布图可以看出: 当p=q,不管n多大,二项分 布呈对称形。 当n很大时,二项分布接 近于正态分布。 当n趋近与无限大时,正 态分布是二项分布的 极限。
二、二项分布
3 二项分布的平均数和标准差
当二项分布接近正态分布时,在n次二项试验中 成功事件出现次数的平均数为:
μ=np
方差为:
σ² =npq
一、概率及概率分布的一般概念
2)概率的加法定理
两个互不相容事件(互斥事件)A、B之和 的概率,等于两个事件概率之和。所谓不相容事 件是指在一次试验或调查中,若事件A发生,事 件B就一定不发生。
P(A+B)=P(A)+P(B)
有限个互不相容事件和的概率,等于这些事 件的概率之和。
P(A1+A2+…+An)=P(A1)+P(A2)+…+P(An)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