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生理培训资料

电生理培训资料


7.6 OPS振荡电位视网膜电流图操作
7.6 OPS振荡电位视网膜电流图操作
7.7影响ERG结果的因素
刺激参数: 刺激光强度 刺激光持续时间 刺激光的光谱成分 视网膜光照面积和光照区域 单次刺激和参重复刺激 与图形视网膜电图有关的
7.7影响ERG结果的因素
眼的生理因素: 眼的暗适应和明适应状态 瞳孔大小 年龄和性别 屈光影响 双眼间及眼与高级中枢间的相互作 视网膜的循环和血液供应 视网膜色素 屈光间质 缺氧

属客观检查法,对于不适合作心理物理检查者,提供 有效的检测手段。 可以分层定位从视网膜至视皮质的病变部位。 采用不同的刺激条件,分离视网膜的视锥细胞和视杆 细胞的功能。 选择适当的刺激光强,可以克服屈光间质混浊的障碍。 了解视功能状态。
3.视觉电生理的原理及特点
排除仪器、检查方法和病理等外界情况, 正常视觉电生理与地域差异性有一定的关系, 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环境的改变;二是, 人为因素的不同
7.6 OPS振荡电位视网膜电流图操作
适用检查的病人:有光感的病人,适用于视网膜中央 动脉阻塞﹑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等
刺激参数默认设置:刺激次数10次;刺激频率:0.2 Hz;刺激模式:单刺激;放大倍数:10K;刺激方式: 闪光;闪光强度:10档可调;背景强度:0级;低通 频率:300 Hz高通频率:75Hz
不使用电极时,将电极放在电极盒中 电极表面如果发黑,可用牙膏清洁 手不能接触到电极片上,应放在电极橡胶处
视觉电生理包括
视网膜电图生理(ERG) 图形ERG、闪光ERG、视网膜震荡电位OPS 眼电图生理(EOG)
视诱发电位生理(VEP) 图形视诱发电位(PVEP)、闪光视诱发电 位(FVEP)、护目镜(HVEP)
7.5闪光ERG(FERG)操作
7.5闪光ERG(FERG)操作
明视FERG 至少10分钟的明适应,提供明适应时的背景光 主要反映视锥细胞的功能 刺激参数默认设置:刺激次数小于等于5次;刺激频率: 0.2-0.5 Hz;刺激模式:单刺激;放大倍数:10K; 刺激方式:闪光;闪光强度:10档可调;背景强度: 2级;低通频率:75 Hz高通频率:0.1Hz
7.8异常ERG的分类
操作事项: 受检者把头放在闪光刺激器的腮托架上, 平视正前方,眼睛睁大
7.5闪光ERG(FERG)操作
电极贴法
7.5闪光ERG(FERG)操作
暗视FERG 至少20分钟暗适应、无背景光、闪光刺激 主要反映视杆细胞的功能 刺激参数默认设置:刺激次数:1次;刺激 频率:0.2-0.5Hz;刺激模式:单刺激;放大 倍数:10K;刺激方式:闪光;闪光强度:10 档可调;背景强度:0级;低通频率:75 Hz高 通频率:0.1Hz。
1.视觉产生过程
光信号
光照物体
反射光线
眼球屈光 介质
视网膜
视神经
视交叉
视束
外侧膝 状体
视放射
枕叶皮层
生物电信号
1.视觉产生过程
2.视网膜结构及功能
视网膜分为十层
2.视网膜结构及功能
视网膜是与外界有直接联系的部分
反馈 反馈 水平细胞层(外网状层) 信号 输出 化学突触

感受器细胞
化学突触
双极细胞 反馈
7.4 图形ERG(PERG)操作
原理:采用图形刺激器产生的的翻转图形对人 眼视网膜黄斑部进行刺激通过钩状电极采集出 诱发的中央视网膜生物电信号 适用检查的病人:矫正视力大于0.1并且能看 清图形翻转的病人 刺激参数默认设置:刺激次数100次;刺激频 率:0.5-2 Hz;刺激模式:单刺激;放大倍数: 10K;刺激图形:棋盘格;低通频率:75 Hz; 高通频率:0.1Hz
7.4图形ERG(PERG)操作
电极贴法
7.4 图形ERG(PERG)操作
操作事项 受检者距离图形显示器1米 眼睛注视红十字架
眼睛睁大
7.4 图形ERG(PERG)操作
7.5闪光ERG(FERG)操作
原理:使用闪光刺激器产生的闪光对整个视网膜 进行刺激诱发产生视网膜生物电信号 适用检查的病人:有光感的病人
7.1 视网膜电图(ERG)生理的定义
用一个电极放在眼球前部,另一个电极放 在眼球后的组织上,或者将这两个电极分别放 在视网膜的前、后面,在处于暗的或一定光照 的背景光下,再给予一定光强的刺激下,则静 息电位发生改变,此时记录到视网膜对光综合 反应的动作电位,即称为ERG。
7.1视网膜电图(ERG)生理的定义
6.3 电极贴法
③然后在对照相应的贴位图把电极贴在相应部 位(要求:不要直接按电极片背后,而是按边 上的胶布,原则是先贴好贴的,后贴不好贴的
要求:电极与皮肤可靠接触(电极与皮肤不可 靠接触的坏处:做不出波形,幅值低或重复性 差),贴的电极尽量朝后注意不要影响病人的 视野观察。
6.4电极保养
在使用电极前后,用95%酒精清洁
视觉电生理理论及操作
重庆康华瑞明科技有限公司
内容概要
1.
2.
3. 4. 5. 6. 7. 8.
9.
10.
视觉产生过程 视网膜结构及功能 视觉电生理的原理 视觉电生理的作用及临床 电生理硬件设备、工作环境及操作事项 电极贴法及保养 视网膜电图生理(ERG) 眼电图(EOG) 视诱发电位(VEP) 电生理维修
请问ERG是检测眼球哪个部位的功能?
7.2视网膜电图的Granite三导程分析
7.2视网膜电图的Granite三导程分析
ERG分别由PI、PII和PIII三个导程构成 PI是一个缓慢向上偏转的阳性导程,代表ERG的c波。 PI与视杆细胞的活动有关。PI对PII可能有一种激活的 作用。 PII是一个向上的阳性导程,反应非常迅速,代表 ERG的b波。PII起源于光感受器与神经节细胞之间的 神经通路中的一种电兴奋活动,很可能来自双极细胞。
4.视觉电生理的作用及临床
视觉电生理是对视网膜至视中枢功能的系 统检查法。它能用客观无损的方法测量人类视 觉功能
临床视觉电生理是眼科临床视觉功能测试 的常规手段,它不同于心理物理的测定方法, 具有客观性、无创性和对病变从视网膜各层至 视皮层进行分层定位等特点
4.视觉电生理的作用及临床
视觉电生理检查有特殊功能,它可以提高 到生物分子水平来认识眼病的发生、发展和发 病机制;它可以探索视功能障碍的发生和发展, 用以指导治疗和预后;也可用于幼儿视觉功能 的判断及诈盲的鉴别诊断等。因此,不能为其 他方法所代替
5.6 注意事项
要得到准确的检查结果,须注意以下几点: 1.良好电极 2.无外界干扰 3.准确操作 4.排除人为、仪器因素 5.波形的筛选: 做任何一个检查项目,必须重复做,直到最 后几次检查波形基本一致,去掉很不相同的波 形
6.电极的贴法及保养
电极是否正常工作将直接影响检查结果的 准确性。正确贴好电极是做好电生理的基本要 求
3.视觉电生理的原理及特点
视 觉 电 生 理 工 作 原 理
刺激器
标准刺激
视网膜
视神经 生物电信号
视觉中枢
电极
放大器
主机
图形
3.视觉电生理的原理及特点
电生理的关键: 对人眼的标准刺激 可靠接触的电极 工作正常的放大器和计算机 标准的检查方法
3.视觉电生理的原理及特点
视觉电生理检查特点:


5.1电生理硬件设备
计算机主机: 将放大器、键盘、鼠标、输入的信号进入分析、保 存,并输出至打印机及显示屏 显示器: 提供视觉电生理检查系统的工作界面 打印机: 打印报告单 配电盒: 连接总电源输入并对总电源进行开关控制,提供五 个辅助网电源输出给图形刺激器、放大器、计算机主 机、打印机、显示器提供电源
5.5短路示波
方法:将短路示波头插好,项目选择Perg, 通道为第1和第2通道,然后点击示波: 1.如波形振伏在2uv。并无提示音(嘀嘀 声),无正弦波(波形应杂乱无章,无规律可 寻),采集后波形逐渐变为一条直线 2.改变放大倍数看波形是否发生改变 3.改变高低通看波形是否发生改变
5.5短路示波
5.4 电生理操作流程
打开放大器 打开主副 显示器 打开主机 打开软件 短路示波
病人情况
检查前的准备
贴电极
选择检 查项目
参数设置 病人信息
示波
采集
标定
分析保存
5.4 电生理操作流程
5.4 电生理操作流程
5.4 电生理操作流程
5.5短路示波
短路示波是初步判断生物放大器和计算机 工作是否正常的方法。 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如发现有异常,在排除 电极贴的好坏、地线是否良好、有无电磁波的 干扰后,就可以使用短路示波法对设备进行检 测
7.8异常ERG的分类
各种不同类型的ERG反应,由于来源于不 同细胞而反映了视网膜不同层次的功能,其正 常的ERG波形相互间就有较大的差异,临床应 用中异常ERG的波形改变更是多种多样,但总 的来说,根据A波和B波的振幅和潜伏期改变, 可以将ERG异常波形归纳以下5种类型
7.8异常ERG的分类
负波形 正常的ERG波形是a波较小而b波较大;若a波 相对变大而b波相对变小或消失,b/a波振幅比值 降低。 过高型 b波高于正常,即表现为b波增加的程度大于对 侧健眼的25%,a波正常或者与b波成比例地增加。 降低型 a波和b波均降低
7.2视网膜电图的Granite三导程分析
PIII代表向下偏转的负性a波和d波。PIII与 ERG的抑制作用有关,当人为地选择性减弱 PIII的活动时,抑制作用也跟着减弱。PIII的潜 伏期与ERG的a波一致。由于它在明视下较强, 故认为它的产生主要与视锥细胞有关。
7.3视网膜电图的分类
按适应状态: 暗适应ERG 明适应ERG 按刺激形式 : 闪光ERG 闪烁光ERG 图形ERG 给和撤反应 按刺激范围: 全视野ERG 局部ERG 多焦ERG 按刺激光的颜色 :白光ERG 红光ERG 蓝光ERG 激光ERG 荧光ERG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