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分析化学试题(初稿)

分析化学试题(初稿)

中南大学考试试卷(A 卷)2009 -- 2010 学年 上 学期 时间120分钟分析化学 课程 64 学时 4.0 学分 考试形式: 闭卷专业年级: 化工、应化、制药、八年制2008级 总分100分占总评成绩 %注:此页不作答题纸,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否则无效。

一.选择题 (每题1分,共20分。

)C1.A 物质与B 物质反应的摩尔比是1/2,B 物质与C 物质反应的摩尔比是3/2,则物质A 与物质C 的摩尔比是A .5/4B .4/5C .3/4D .4/3C2.对某试样进行多次平行测定获得其中硫的平均含量为3.25%,则其中某个测定值3.15%与平均值之差为该测定值的A .绝对误差B .相对误差C .绝对偏差D .相对偏差C3. 0.1000 mol •L -1HCl 滴定0.1000 mol •L -1B( K b =10-3) 溶液的pH 突跃范围是8.0~4.3,用0.01000 mol •L -1HCl 滴定0.01000 mol •L -1 K b =10-4的B 的突跃范围是A .8.0~5.3B .9.0~5.3C .7.0~5.3D .7.0~4.3B4.某二元酸H 2B 的21100.1-⨯=Ka ,52100.5-⨯=Ka ,若以0.2000mol •L -1的NaOH 溶液滴定同浓度的这种酸的试液,突跃情况是A . 能滴至HA -,一个突跃B . 能滴至A 2-,一个突跃C . 能滴至A 2-,两个突跃D . 不能滴定9C5.lgK MY =20.0,lg αY(H)=7.0,lg αY(N)=5.0,lg αM =4.0,='lg MY K A .4.0 B .8.0 C .9.0 D .11.06. 以EDTA 滴定M 、N 共存溶液中的M ,加入掩蔽剂L 掩蔽N 时,0.4lg )(=L N α,已知1010.0,0.12lg ,0.16lg -⋅===L mol C K K N NY MY ,则'lg MY K 的最大值为 A .2.0 B .6.0 C .8.0 D . 10.07.已知V A A 80.0'/3=Θ++ϕ,V B B 40.0'/24=Θ++ϕ,以A 3+滴定B 2+的电位突跃范围是 A .0.49V ~0.71V B .0.58V ~0.62V C .0.71V ~0.58V D .0.71V ~0.49V B8.已知半反应为 Ox 1+2e==Red 1 Ox 2+e==Red 2 ,若用Ox 1滴定Red 2时,两电对的条件电位差至少为A . 0.09VB . 0.18VC . 0.27VD . 0.36V9.考虑Ca 2+、F -的副反应, CaF 2在c mol ·L -1NaF 溶液中的溶解度计算式为A .22F F Ca sp c K S αα= B . F F Ca sp c K S αα=C .324F F Ca sp c K S αα= D .32F F Ca sp c K S αα=10.沉淀中不能通过洗涤和重结晶而有效去除的杂质是由哪种途径引进的A .表面吸附共沉淀B .混晶共沉淀C .包藏共沉淀D . 后沉淀C11.用分配柱色谱法分离A 、B 、C 三组分的混合样品,已知它们的分配系数K A >K B >K C ,则其保留时间的大小顺序是A .A<C<B B .B<A<C C .A>B>CD .A<B<CC12. HPLC 与GC 比较,可以忽略纵向扩散项,原因是HPLC 比GC 的A .柱前压力大B .流动相黏度大C .流动相流速大D .柱温低A13. 发射光谱分析中,根据在一定实验条件下,分析元素含量降低时,该元素的谱线数目逐渐减少的原理进行半定量分析,这种方法叫A. 谱线呈现法B. 谱线强度比较法C. 均称线对法D. 内标法D14. 下列哪种方法不能用来校正原子吸收光谱法中的背景吸收A. 邻近线校正法B. 用与试样组成相似的标准溶液校正法C. 塞曼效应校正法D. 试样稀释法D15.下列化合物的紫外吸收波长最长的是A.B.C. D. A16. 某化合物在正已烷中的λmax =329nm ,在水中的λmax =305nm ,该吸收跃适类型为A .n →π*B .n →π*C .σ→σ*D .π→π*A17.电负性:C 为2.6,N 为3.0,O 为3.5。

三种振动σC =O ,σC =N ,σC =C 的频率大小顺序是A. σC =O >σC =N >σC =CB. σC =C >σC =O >σC =NC . σC =N >σC =C >σC =O D. σC =N >σC =O >σC =CD18.已知CO 2的结构为O =C =O ,基本振动数为A . 4个B .3个C .2个D .1个C19.测定溶液pH 时,用标准缓冲溶液进行校正的主要目的是消除A .不对称电位B .液接电位C .不对称电位和液接电位D .温度B20.极谱分析的底液中加入电解质的作用是A .消除电容电流B .消除迁移电流C .消除极谱极大D .消除氧波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对的用T 表示,错的用F 表示。

)T1. 平均值的置信区间是指在一定置信度下测定的平均值所在的范围。

H 2N --N O 22.空白试验可以检验试剂误差的存在。

T3.HA-A 缓冲体系的β最大=0.575c HA 。

T4.0.1mol/L 的甲酸钠(Ka 甲酸=1.8×10-4)可以用HCl 标准溶液准确滴定。

T5.已知00.6lg =M α,当00.6'=pM 时,00.12=pM 。

6.均匀沉淀法之所以优于溶液混合沉淀法,是因为避免了局部过浓。

7.直接碘量法只能在酸性、中性或弱碱性溶液中进行。

F8.色谱分析中,固定液越多,允许的进样量越大,因此固定液越多越好。

9.正向色谱的流动相极性小于固定相极性。

10.有效塔板数n 有效的大小是判断色谱柱对混合物有、无实现分离可能的依据。

11.直接电位法测定高价离子比低价离子的准确度高。

12.pH 玻璃电极产生的不对称电位来源于内、外玻璃膜的表面特性不同。

13.单扫描示波极谱法记录的是每个汞滴周期的i -U de 曲线。

14.在直接电位法加入在标准溶液和样品溶液中加入TISAB 的目的是维持溶液具有相同的活动系数和副反应系数。

15.空心阴极灯发射的谱线轮廓宽度大于原子吸收线轮廓宽度。

16.火焰原子化法比石墨炉法的原子化效率高。

17.丙酮同时具有σ→σ*,n →π*,π→π*跃迁,因此丙酮在紫外区会出现三个吸收带。

18. 中C =O中C =O 的振动频率低。

19.吸光光度法测定某组分时,若显色剂和所加入的试剂都有吸收,样品中共存离子不吸收、不显色,应选用试剂空白做参比溶液。

20.在光度分析中,为了使浓度测定的相对误差较小,应使吸光度A 落在0.2-0.8范围内。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20分)1.某物料的最大颗粒直径为1mm ,若K 取0.2,则采样量至少为 KD2 克。

2.对某样品进行4次测定得平均值为25.48%,标准偏差S =0.10%。

已知t 0.05,3=3.18,则95%置信度的置信区间为 。

3.检验两组测定值x 1、x 2、…、x n 和y 1、y 2、…、y m 的平均值之间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的程序是 T 检验法 。

4.-242PO H δ的计算公式是 。

5.(NH 4)2CO 3水溶液的质子条件式为 。

6.用EDTA 准确滴定金属离子M 的判别式为6lg '≥M MY c K ,它所对应的前提是 。

7.条件电极电位是指 特定条件下,氧化态与还原态的分析浓度都为1摩尔每升的实际电势 。

8.碘量法的主要误差来源是 和 。

9.晶形沉淀的沉淀条件是 。

10. 气相色谱分析中,分离非极性混合物选用非极性固定液,出峰顺序是 。

R -C -R || O11. 用保留指数I 作为色谱定性分析的指标,重现性较好,可以根据所用固定相和柱温直接与文献值对照而不需要标准试样。

12. 要使两组分的色谱峰完全分离,其分离度R 至少应为 1.5 。

13.用气相色谱法测定粮食中“六六六”的残留量,宜选用 电子俘获检测器 检测器。

14. 用pH 玻璃电极测定pH >9的溶液时,测出的pH 值会偏低,原因是 碱金属离子的浓度增大,膜对碱金属离子也会产生响应 。

15.干扰离子j 对欲测离子i 的选择性系数j i n n j i j i a a K =,的意义是 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提供相同电位的欲测离子活度和干扰离子的活度的比值 。

16.溶出伏安法的灵敏度很高,其原因 长时间的预先电解,将被测物质富集浓缩的原因 。

17.Cr 在高温时易形成氧化物,用火焰原子化法测定Cr 时,应采用 火焰。

18. R -CH =CH -R(顺式)和R -CH =CH -R(反式)中C =C 的红外吸收强度大的是 顺 。

19. 一般不饱和C -H 键伸缩振动峰出现在 3030?? cm -1以下。

20. 在吸光光度法中,一般选择物质的最大吸收波长作测定波长,其好处是 灵敏度高 减小或消除由非单色光引起的朗伯比尔定率的偏离 。

四.计算题(每题6分,共30分)1.已知甲酸的K a =1.8×10-4,若用0.1000 mol •L -1NaOH 溶液滴定同浓度的甲酸溶液,计算:(1) 滴定前溶液的pH 值; (2) 滴定至化学计量点时溶液的pH 值。

2.在pH =10.0的NH 3-NH 4Cl 缓冲溶液中,以铬黑T 为指示剂,用0.02000mol·L -1 EDTA 滴定20.00ml 0.02000mol·L -1 Ca 2+ 溶液,计算终点误差。

已知45.10lg =CaY K ,pH=10.0时:45.0lg )(=H Y α,指示剂的变色点为pCa=5.0。

3.用氯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果汁中氯化物含量,在100mL 果汁中测得电动势为-26.8mV ,加入1.00mL 0.500mol ·L -1的NaCl 溶液,测得电动势为-54.2mV 。

计算果汁中氯化物的浓度。

(假定加入NaCl 前后离子强度不变,忽略加入NaCl 溶液的体积变化。

)4.一试样中含对、邻、间甲基苯甲酸及苯甲酸并且全部在色谱图上出峰,各组分相对质量校正因子和峰面积如下表,用归一化法求出试样中各组分的质量分数。

组 分苯甲酸 对甲基苯甲酸 邻甲基苯甲酸 间甲基苯甲酸 峰面积A80.0 300.0 140.0 90.0 相对校正因子f i1.20 1.50 1.30 1.405.浓度为25.5μg/50mL 的Cu 2+溶液,用双环已酮草酰二腙光度法进行测定,于波长600nm处用2cm比色皿进行测量,测得T=50.5%,求摩尔吸光系数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