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分析实验习题解答(第二版)
实验3---1 分析天平称量练习
1.称量结果应记录至几位有效数字?为什么?j
小数点后4位.因称量误差≦0.1%
2.称量时,应每次将砝码和物体放在天平盘的中央,为什么?
因为是等臂天平.放在天平盘的中央,才能保证等臂,使称量准确.
3.本实验中要求称量偏差不大于0.4m g,为什么?
因为称量一次,允许产生±0.2 mg的偏差, 用递减称量法称量一份试样时,需要连续两次称取容器+试样的质量,故允许产生±0.4 mg的偏差
实验3---2 滴定分析基本操作练习
1.配制NaOH溶液时,应选用何种天平称取试剂?为什么?
感量为0.1g的台秤.因为是粗配溶液
2.HCI和NaOH溶液能直接配制准确浓度吗?为什么?
不能.因浓HCI易挥发,浓度不确定. NaOH易吸收空气中的CO2和水分.
3.在滴定分析实验中,滴定管和移液管为何需用滴定剂和待移取的溶液润洗几次?锥形瓶是否也要用滴定剂润洗?
(1)防止待移取的溶液浓度被稀释(2)不能.相当于多加了滴定剂,在滴定之前,
这部分滴定剂已和待测物质发生了反应,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度. 4.HCI和NaOH溶液定量反应完全后,生成NaCI和水,为什么用HCI滴定NaOH时,采用甲基橙指示剂,而用NaOH滴定HCI时,使用酚酞或其它合适的指示剂?
因为用HCI→NaOH 指示剂:甲基橙黄→橙
突跃范围PH=4..3-9.7 PH=4.4 4.0
摇动锥形瓶中的NaOH时, CO2影响大(PH≥5时),用甲基橙可有效消除CO2的影响.用酚酞指示剂,会多消耗NaOH,产生较大误差.
用NaOH →HCI, CO2影响小(滴定管液面与空气接触少),
指示剂:酚酞由无色→红色,易观察;而甲基橙,由红色→黄色,难观察.
实验4---1.食用白醋中醋酸含量的测定
1.与其他基准物质比较,邻苯二甲酸氢钾有什么优点?
邻苯二甲酸氢钾易制得纯品,在空气中不吸水,易保存,摩尔质量大,与NaOH 反应的计量比为1:1
2.称取NaOH及邻苯二甲酸氢钾各用什么天平?为什么?
称取NaOH用台秤.因为是粗配NaOH,且称样量较大.
称取邻苯二甲酸氢钾用分析天平.因为需要准确称量, 且称样量小.
3.已标定的NaOH溶液在保存中吸收了二氧化碳,用它来测定HCI的浓度,若以酚酞为指示剂对测定结果有何影响?改用甲基橙,又如何?
测定C HCI,用酚酞指示剂,偏高(多消耗NaOH)
用甲基橙指示剂,无影响
2NaOH→Na2CO3
酚酞指示剂: NaOH +HCI= NaCI+H2O
Na2CO3+HCI= NaHCO3+NaCI 2NaOH - 1 HCI
甲基橙指示剂: NaOH +HCI= NaCI+H2O
Na2CO3+2HCI= CO2+H2O+2NaCI 1NaOH - 1 HCI
4.测定食用白醋时,为什么用酚酞指示剂?能否用甲基橙或甲基红?
因为用0.1mol·L-1NaOH滴定HAC的突跃范围约为pH=7.7~9.7, 酚酞的变色范围部分落在突跃范围之内,故可用作指示剂.而用甲基橙和甲基红的变
色范围没有落在突跃范围之内,故不能用来指示终点.
5. 酚酞指示剂使溶液变红后,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又变为无色,原因是什么?
溶液吸收了空气中的CO2后,酸度增加, pH值降低.
实验5---1 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1.络合滴定中为什么加入缓冲溶液?
2. 用Na2CO3为基准物。
以钙指示剂为指示剂标定EDTA浓度时,应控制溶液的酸度为多大?为什么?如何控制?
3.以二甲酚橙为指示剂,用Zn2+标定EDTA浓度的实验中,溶液的pH为多少?
4.络合滴定法与酸碱滴定法相比,有那些不同点?操作中应注意那些问题?
实验5---2 水的总硬度的测定1.什么叫水的总硬度?怎样计算水的总硬度?
2.为什么滴定Ca2+、Mg2+总量时要控制pH≈10,而滴定Ca2+分量时要控制pH 为12~13?若pH>13时测Ca2+对结果有何影响?
3.如果只有铬黑T指示剂,能否测定Ca2+的含量?如何测定?
实验6---3 SnCl2-TiCl3-K2Cr2O7法测定铁矿石中铁的含量(无汞法)
5.本实验中二甲酚橙其什么作用?
氧化还远指示剂。
实验7-1 可溶性氯化物中氯含量的测定
1.莫尔法测氯时,为什么溶液的pH值须控制在6.5~10.5?
答:422722
4CrO Ag ,O Cr CrO ]H [不易形成太大,--+→
,结果偏高。
测太小,-++↓−−→−-
Cl ,O Ag Ag ]H [2OH 2.以K 2Cr 2O 7作指示剂时,指示剂浓度过大或过小对测定结果有何影响? 答:为使测定结果更准确.K 2Cr 2O 7的浓度必须合适,若太大将会引起终点提前,且24CrO -本身的黄色会影响终点的观察;若太小又会使终点滞后,都会影响滴定
的准确度。
根据计算,终点时24CrO -的浓度约为5×10-3 mol/L 为宜。
3.用莫尔法测定“酸性光亮镀铜液”(主要成分为CuSO4和H2SO4)中氯含量时,试液应作哪些预处理? 实验7-2 二水合氯化钡中钡含量的测定
1.沉淀BaSO 4时为什么要在稀溶液中进行?不断搅拌的目的是什么?
答:沉淀BaSO 4时要在稀溶液中进行,溶液的相对饱和度不至太大,产生的晶核也不至太多,这样有利于生成粗大的结晶颗粒。
不断搅拌的目的是降低过饱和度,避免局部浓度过高的现象,同时也减少杂质的吸附现象。
2.为什么沉淀BaSO 4时要在热溶液中进行,而在自然冷却后进行过滤?趁热过滤或强制冷却好不好?
答:沉淀要在热溶液中进行,使沉淀的溶解度略有增加,这样可以降低溶液的过饱和度,以利于生成粗大的结晶颗粒,同时可以减少沉淀对杂质的吸附。
为了防止沉淀在热溶液中的损失,应当在沉淀作用完毕后,将溶液冷却至室温,然后再进行过滤。
3.洗涤沉淀时,为什么用洗涤液要少量、多次?为保证BaSO 4沉淀的溶解损失不超过0.1%,洗涤沉淀用水量最多不超过多少毫升/
答:为了洗去沉淀表面所吸附的杂质和残留的母液,获得纯净的沉淀,但洗涤有不可避免的要造成部分沉淀的溶解。
因此,洗涤沉淀要采用适当的方法以提高洗涤效率,尽可能地减少沉淀地溶解损失。
所以同体积的洗涤液应分多次洗涤,每次用15-20mL 洗涤液。
4.本实验中为什么称取0.4-0.6g BaCl 2·2H 2O 试样?称样过多或过少有什么影响?
答:如果称取试样过多,沉淀量就大,杂质和残留母液难洗涤;称取试样过少,沉淀量就少,洗涤造成的损失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