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建设项目(XXX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方案公司logo编制人:审核人:审批人:XXX有限公司XXX项目部二O一六年十一月目录第一章编制依据11.1编制依据1第二章工程概况12.1工程地点及规模12.2地层岩性32.3路面结构组成4第三章施工进度计划5第四章施工准备及资源配置64.1项目管理人员配置64.2劳动力配置74.3机械配备74.4材料准备8第五章施工工艺和措施105.1施工工艺流程105.2施工工艺及方法11第六章质量保证体系及措施156.1 工程质量目标156.2 工程质量保证措施156.3 施工质量检测检验196.4质量控制点及控制措施20第七章安全施工措施217.1 安全方针及目标217.2 安全管理体系227.3 安全保证措施237.4 应急救援预案26第八章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措施368.1文明施工措施368.2环境保护措施39第一章第一章编制依据1.1编制依据1、本子项合同文件2、本子项地勘报告3、施工设计图纸及施工图设计技术交底报告4、本项目总体施工组织设计和总体施工进度计划5、《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6、《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7、《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8、《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9、《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 E60—2008)第二章工程概况2.1工程地点及规模本项目位于XXX,区内共3条道路,分别是二纵、二横、三横,道路总长1155m,道路等级均为城市支路,红线宽度12m,各条道路具体情况详见表2.1-1。
2.1-1二横、三横、二纵道路一览表本项目线位示意图2.2地层岩性本次勘察钻探深度范围内,揭露的地层自上而下为第四系全新统填土层(Q4ml)、第四系冲洪积层(Q4al+pl)。
现对各地层特征描述如下:(1)人工填土①(Q4ml):杂色,主要成分为粉质粘土,局部夹碎石和植物根茎,松散,厚度0.2~0.4m,广泛分布。
(2)含块石粉质粘土②:灰褐色,稍湿,可塑,主要成分为粉质粘土,局部为块石,块石块径20-30cm,含量约30%。
(3)第四系冲洪积块石层③(Q4al+pl):杂色,湿,稍密~密实,呈次圆形,磨圆度一般,一般粒径20~40mm,最大粒径60cm,块石含量约80%,充填物为粉质粘土。
2.3路面结构组成拟定路面结构层如下:行车道:4CM细粒式SBS改性沥青混合料AC-10C5CM中粒式普通沥青混合料AC-16C0.6CM乳化沥青稀浆下封层20CM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5%)20CM 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4%)15CM级配碎石垫层路面结构图第三章施工进度计划三横两纵基层计划施工日期:2017年3月25日~2017年4月23日。
第四章施工准备及资源配置4.1项目管理人员配置施工前已对各种机械设备、施工用具,加强维修保养,并经调试处于良好的性能状态。
并在施工期间加强检查,及时维修保养。
4.4材料准备(1)水泥:要求使用低标号普通硅酸盐水泥,为减少裂缝的发生,宜采用缓凝型,终凝时间宜大于6小时,初凝时间应大于4小时。
散装水泥进场后存放时间应不小于7天且每罐车水泥经安定性检验合格方可使用。
(2)粗集料:采用石灰岩片石或洁净、坚硬的卵石(卵石粒径不得小于5cm)用大型联合碎石机(反击破或冲击破)轧制成的碎石,压碎值不得大于30%,针片状颗粒的含量应不超过20%。
卵碎石具有破碎面颗粒的含量,一个破碎面不小于70%,两个或两个以上破碎面不小于50%。
(3)细集料:采用碎石加工过程中的石屑,有机质含量不宜超过1%,水洗0.075通过率不得大于15%。
(4)混合料:施工时应根据具体材料和试验确定施工配合比。
上基层混合料建议水泥掺量为5%,七天龄期的浸水无侧限抗压强度3~4MPa;下基层混合料建议水泥掺量为4%,七天龄期的浸水无侧限抗压强度应不低于2.0MPa。
室内强度试验混合料试件须采用振动法成型。
上基层集料级配采用骨架密实型,下基层集料级配采用悬浮密实型,混合料中集料的级配范围要求见表3-16:表3-16 上基层和下基层混合料中集料的级配范围水泥稳定碎石上基层和下基层压实度及7天抗压强度要求见下表:表3-17 水泥稳定碎石上基层和下基层压实度及7天抗压强度施工前应根据现场所备材料,进行配合比设计,在满足设计强度的基础上,通过采取限制水泥用量及适当增加粗集料和控制细集料用量调整混合料级配来尽量减少半刚性材料裂缝的产生。
第五章施工工艺和措施5.1施工工艺流程路面基层为40cm(20cm厚5%水泥稳定碎石上基层+20cm厚4%水泥稳定碎石下基层)水泥稳定碎石层,根据规范要求二层铺筑,施工方法采用混合料场拌、自卸车运输、摊铺机摊铺、压路机压实的全过程机械化施工。
工艺流程为:施工放样→上料拌和→运输→混合料摊铺→碾压→养护→封闭交通。
5.2施工工艺及方法5.2.1施工放样基层施工前首先对下层进行验收,表面清扫干净,并严格整形压实,使其符合规范要求。
放样采用人工挂钢丝绳控制高程:每10m左右两边各钉一钢钎,进行高程控制,钢丝绳张紧度应以两桩间(10m)挠度不超过2mm(水准仪进行检测)。
5.2.2 混合料最佳含水量控制在正式拌制混合料之前,必须先调试所用的厂拌设备,使混合料的颗粒组成和含水量都达到规定的要求。
在生产过程中,拌和时含水量略大于最佳含水量1%~2%,使混合料运到现场摊铺碾压时,接近最佳含水量。
同时根据集料的含水量及时调整拌和料中的加水量,以免出现过干过湿的现象。
5.2.3 拌和拌和场设在路侧,拌合设备采用一台WCQ-250型稳定土拌和机,工地试验室配合拌和场做好质量控制工作,主要控制混合料的配合比,既通过调整料斗下面的电机转速和斗门高低来控制各种材料的流量。
同时还要控制好水泥剂量和拌和时的含水量。
拌和场根据施工情况将拌和设备调整到最佳配置,确保运转连续、拌合均匀,设计水泥剂量分别为5%、4%。
5.2.4 运输根据拌和场的生产能力和作业的要求,组织足够的运输车辆,为了防止运输过程的离析现象的发生,运输车在料斗下装料时,可以先装车斗靠前部分,再装车斗靠后部分,最后装中间部分。
5.2.5 混合料摊铺施工时对下承层进行整理,将表面的浮土杂物全部清除。
先洒水,保证垫层表面5~10cm范围内含水量达到5%以上,以免混合料水分散失。
基层摊铺时,高程控制采取摊铺机传感器自动找平装置,即在摊铺机两侧挂钢丝,测量高程作为基准平面,采取这种方法时应用紧线器拉紧钢丝,减少钢丝挠度而造成高程不准确。
具体摊铺时,摊铺机外侧均以钢丝绳为基准控制高程,摊铺机后面应设专人消除粗细集料离析现象,特别是局部粗集料窝应该铲除,并且用新拌混合料填补。
当铺筑长度有60—80m时,用压路机开始碾压。
一作业段以60~80m为宜,太长则受到水泥凝结时间的影响,太短则压路机的碾压接头太多,影响平整度。
5.2.6 混合料的碾压(1)18吨及以上的重型单钢轮振动压路机3台,25吨以上的轮胎压路机2台),压路机的振幅和频率应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和底基层应采用钢轮压路机稳压(遍数适中,压实度约90%)、轻振动碾压、重振动碾压,最后用胶轮压路机收压的碾压模式。
压路机在路基全宽内进行碾压。
直线段,由两侧路肩向路中心碾压;平曲线段,由内侧向外侧路肩进行碾压。
碾压时,应重叠1/2轮宽;后轮必须超过两段的接缝处,后轮压完路面全宽时,既为一遍。
应在规定的时间内碾压到要求的密实度。
碾压过程中,水泥稳定土的表面应始终保持潮湿,如表层水蒸发得快,应及时补洒少量的水。
碾压过程中,试验检测员要跟班作业,同时记录每一次碾压后的压实度的数据和碾压遍数,一直进行到设计要求的压实度为止。
上基层的压实度不应低于98%,下基层的压实度不应低于97%。
碾压结束后,人工把两边按设计坡度1:1进行整修。
碾压成型后立即采用节水保湿养生膜覆盖养生,并根据天气情况洒水,使水泥稳定碎石表面应始终保持湿润。
(2)碾压过程的注意事项:1)碾压段的前端应呈阶梯状,各段间应重叠5~8m,为避免漏压、少压,应在碾压区间插小彩旗予以标示。
2)碾压时的含水量宜控制在最佳含水量±0.5%。
若施工时风大、气温高,拌合站拌合用水较配合比用水增加1%。
3)碾压时不要过振,稳压要充分,振压不起浪、不推移,在第一遍静压时,倒车后尽量原路返回,换档位置应在已压好的路段上,在未碾压的一头,换档倒车位置应错开,呈阶梯状,每碾压段终点的个别拥起用人工铲平,确保平整度。
4)混合料摊铺后应及时碾压,一般以30~80米为一个碾压段。
碾压过程中,表面始终保持湿润,如遇高温和大风天气,水分蒸发过快,应及时通知拌合站,适当提高混合料拌合的含水量或减少碾压段的长度。
5)压路机倒车换档要轻且平顺,不要拉动铺筑层,在未碾压的一头换档倒车位置应错开、呈齿状;碾压时,应及时对压路机的光轮进行清洁,以免混合料粘连后影响基层的表观。
压路机应停在已压好的底基层上,严禁在未完成或正在碾压的工作面上“调头”和急刹车,保证其表面不受破坏。
6)压实后的表面应平整密实,无轮迹或隆起,不出现高低不同的压实面、隆起、裂缝或松散材料,且断面正确,高程、坡度符合要求。
任何混合料离析处均在碾压前挖除,用合格的材料替换。
发现含水量过大或过小的混合料立即废除,不进行摊铺碾压。
7)所有压路机倒车换档要轻且平顺,施工时按“轻启动(5-10m后)--开振--振动碾压--停振--(5-10m后)停机—重起”的顺序进行,不要拉动铺筑层。
严禁在起动或停车时打开振动。
5.2.7 接缝的处理横缝处理:施工最后,人工整平末端,进行碾压至要求的压实度。
再次施工前用3米直尺靠量挖除不合格部分,切除面应是一条直线并及线路保持垂直,且无松散离析现象,重新架设摊铺机进行摊铺。
碾压接头可进行横压和斜压,并安排专人用3米直尺进行靠量处理,保证接头处的平整度。
纵缝处理:在施工中两台摊铺机在工作结束时应保持里程一致,尽量不留纵缝。
在不能避免纵缝时,必须垂直相接严禁斜接。
5.2.8 养生压实度检测合格后,采用节水保湿养生膜覆盖养生,并根据天气情况洒水,使水泥稳定碎石表面应始终保持湿润,养生膜上用砂粒压好以免被风吹掉。
5.2.9 交通管制从施工准备阶段到施工完成,在附近有车辆、人员通行的路口、施工现场,放安全标示牌,确保施工安全。
为保证施工后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免受来往车辆的碾压损坏,施工完成后,进行交通管制,禁止车辆通行。
5.2.10 注意事项(1)路面基层施工时技术人员、试验室、拌和厂、运输组、摊铺组、碾压组和质检人员的联合作业。
施工时一定要紧密配合,切实搞好机械人员的调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