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试卷
姓名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明代中后期,棉纺织业的中心是()
A.苏州B.杭州C.松江D.广州
2.明朝丝织业中出现的机器房被认为是资本主义萌芽的标志,其主要设依据是()
A.使用机器生产且具有天下一定规模
B.“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时受值”
C.生产的目的是为了用于商品
D.分工精细,生产有序
3.最早产生资本主义萌芽的行业是()
A.纺织业B.采铜业C.井盐业D.制糖业
4.历代封建王朝都推行重农抑商根本目的是()
A.限制甚至打击工商业B.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
C.确保赋役和地租的征收D.巩固封建统治
5.明朝时,首次下令实行海禁的皇帝是()
A.明太祖B.明成祖C.建文帝D.崇祯帝
6.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缺乏资本原始积累
B.落后腐朽的封建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
C.劳苦人民购买力低
D.商人力量弱小
7.对明清时期闭关政策共同占的比较,不正确的是()
A.其主观目的都是维护封建统治B.都是自然经济的产物
C.都禁止一切对外交往D.都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8.清朝统一台湾后,一度开放海禁,设立了四个港口作为通商口岸,其中不包括()
A.澳门B.香港C.宁波D.云台山
9.明清的“重农抑商”政策()
A.强化了自然经济,使之迟迟难以瓦解
B.推动了工商业的发展
C.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
D.其根本目的是减轻农民的负担
10.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从根本上讲是由()
A.经济基础决定的B.统治者的心态决定的
C.中外关系决定的D.阶级关系决定的
11.下列关于机户和机工的关系,说法不正确的是()
A.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B.两者已无人身依附关系
C.两者基本上是纯经济关系D.师傅和学徒的关系
12.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主要标志是()
A.出现不少工商业繁荣的城市
B.统治者重新开放海禁
C.手工业部门的分工愈来愈细
D.纺织行业中出现“机户”开设的机房
13.下列关于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B.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C.有利于封建社会的稳定
D.有利于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
14.明朝中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地区和行业有:①苏州、杭州的丝织业②棉纺织中心松江的暑袜店③广东佛山的铁器制造业④景德镇的制瓷业()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5.我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①形成于战国时期②长期保持了社会的稳定③是封建社会传统的经济政策④在封建社会中始终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16.对于清朝闭关自守的表述,确切的是()
A.严格控制对外贸易
B.禁绝一切对外贸易
C.对涉外贸易实行严格规范的管理
D.坚决反对外来侵略,维护国家经济利益
17.历史上清朝的“十三行”指的是()
A.外商对华贸易的商行
B.官府特许经营对外贸易的商行
C.最早建立的外国十三家银行
D.明间经营对外贸易的商行
18.中国历史上封建社会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始于()
A.春秋时期的改革B.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
C.西汉王朝的晁错的经济措施D.明太祖朱元璋的政策
19.历史资料记载,一些工场主与雇工之间“彼此平等相称”,“同桌共食,并无主仆名分”,这说明()
A.机户是早期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
B.早期资本家有伪善的一面
C.工场主和雇佣工人之间没有人身依附关系
D.早期资本家尊重爱护工人
20.中国历史上封建统治者抑商政策措施有①专卖制度②多设关卡③歧视商人的规定④征收重税推行⑤闭关自守政策()
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D.②③④⑤
二、非选择题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
(免除徭役)事末利(经商)及怠而贫者,举以为孥(没收其妻子为官奴婢)。
摘自《史记。
商君列传》
材料二:(战国以前)四海之内,分为万国。
城虽大,无过三百丈者,人虽众,无过三千家者……(战国时)千丈之城,万家之邑相望……(齐都临淄)甚富而实,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
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蹋鞠。
摘自《战国策》材料三:“农为天下之本分,而工贾皆其末也……工贾取其利,而失之义,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
”
摘自《雍正王朝》请回答:
(1)简述材料一所反映的思想及其影响。
(2)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对比,说明了什么问题?
(3)材料三所反映的是什么思想?对中国社会的发展有何影响?
24、材料一《苏州风俗考》记载明代苏州丝织业情况是“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
…若机户工作减。
此辈衣食无所矣”。
材料二《吴县志》记载清代苏州情况是“各帐房除自行设机督织外,大都以经纬交与织工,各就织工居处雇匠织造,谓之机户。
”
《清类钞稗》记载“(帐房)散放丝经,给予机户,按绸匹计工资”。
《风麓小志》记载“小机户无甚资本,往往恃帐房为生”。
材料三《康熙松江府志》记载“农暇之时,(松江)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
材料四清雍正帝说:“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本也……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
”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出苏州织业的哪些社会现象,这些现象表明的本质是什么?
(2)材料二同材料一相比,有何异同之处?说明什么问题?
(3)材料三反映出的现象与材料一二反映的现象是否相同,为什么?它对材料一、二反映出的社会现象会造成什么影响?
(4)材料四的观点对前面材料所反映出的历史现象会产生什么作用?
21.我历代封建王朝都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⑴历代封建王朝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共同目的是什么?
⑵明清两代是怎样抵制民营工商业发展的?
⑶明清的“重农抑商”政策产生了什么消极影响?
22.明清时期,中国产生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萌芽,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⑴明代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在哪些地区的哪些部门出现了?
⑵清代,资本主义萌芽继续发展,试加以概括说明。
⑶明清时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具有哪些鲜明的特点?
参考答案
21.(1)反映了重农抑商的思想。
在战国时期这一思想对发展封建经济起了很大作用,
对封建制度的确立奠定了经济基础,
(2)材料二看似是违背了材料一的思想,前者限制商业的发展,而后者是反映由于商业发展所出现的状况,这正说明了人为地抑制商业的发展是违背客观经
济发展规律的。
经济的发展必然导致商业的发展,从而引起城市发展的显著
变化。
(3)清朝时仍然是重农抑商的思想。
这种思想对农业的发展起的一定的作用,但严重地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致使整个社会经济日益迟滞,导致中国
外于落后的经济地位。
22.(1)丝织业发达,工匠与机户之间存在着雇佣关系,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2)相同点:都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存在。
不同点:表现在早期资本家身份的变化,清朝时商人打入生产领域,成为早期资本家。
(3)不同。
材料三反映的是自然经济下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不是资本主义萌芽。
起阻碍的作用。
23.(1)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巩固封建统治。
(2)明清两代都继承传统的专卖,独占专利;对民营商业不断加税;官府还有许多歧视商人的规定。
明清两代都组建庞大的官营手工业,限制民营手工业的
发展空间;采取征收重税、压价收购等种种手段,压制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3)不仅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而且强化了自然经济,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24.(1)苏州杭州的丝织业、松江的棉纺织业、广东佛山的铁器制造业。
(2)手工广场的进一步扩大,分工更加细密,雇工数量更多,具有资本主义萌芽的部门和地区业增多。
(3)它是中国封建社会内部出现的新事物,代表了中国社会进步发展的总趋势;但只有在少数地区的少数行业出现,稀疏而又微弱,在封建制度束缚暇发展非常缓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