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度曲线专项训练(必考,2~7分)(限时:45分钟分值:39分)考向1 一条曲线1.(2017泸州)溴酸银(AgBrO3)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第1题图A. 升高温度溴酸银的溶解度增大B. 40 ℃时溴酸银易溶于水C. 90 ℃时溴酸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小于%D. 溴酸银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从溶液中析出2. (2017北京改编)依据实验和溶解度曲线回答。
25 ℃时,向下列4只盛有100 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不同质量的KCl固体,充分溶解。
第2题图(1)①中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g。
(2)上述溶液为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填序号)。
(3)能将不饱和KCl溶液变为饱和KCl溶液的方法是________。
A. 升高温度B. 加水C. 加KCl固体D. 倒出部分溶液(4)④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约为________。
考向2 两条曲线3.(2017连云港)如图是甲、乙固体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第3题图A. 图中P点所表示的溶液是t3℃时甲的饱和溶液B. 可用t1℃时20%的甲溶液配制10%的甲溶液C. 若甲中含有少量乙,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D. 分别将t3℃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降温至t2℃,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4. (2017重庆A改编)两个烧杯中分别盛装X、Y的饱和溶液,两支试管中分别装有NaOH和NH4NO3固体,向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适量水,现象如图一所示,结合图二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第4题图A. Y的溶解度曲线为a曲线B. 降温可使X的饱和溶液变浑浊C. X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D. t3℃时,若X、Y的饱和溶液质量相等,则溶剂质量X____Y(填“>”、“<”或“=”)5. (2017兰州)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问题:(1)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甲________乙(填“<”、“>”或“=”)。
(2)P点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t2℃时,把20 g固体甲放入50 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是________g。
第5题图(4)欲将t2℃时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可采取的一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甲物质中含有少量乙物质,若要提纯甲,一般采用____________的方法。
6. (2017绥化)图1为甲、乙两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1图2第6题图(1)在10 ℃时,甲的溶解度________乙的溶解度。
(选填“>”、“<”或“=”)(2)在20 ℃时,向盛有50 g水的烧杯中加入25 g甲物质,充分搅拌后溶液质量是________g。
(3)取乙进行如图2实验,属于饱和溶液的是______,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________。
(选填字母序号)7. (2017安顺)(1)以下是有关CO2气体溶解度的几组数据:CO2在水中的溶解度(单位:mL)请根据数据分析:①根据CO2在水中的溶解度表,叙述外界条件是如何影响气体溶解度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打开可乐瓶有气体溢出,说明原瓶中的压强________(填:“小于”、“等于”或“大于”)瓶外大气压强。
(2)如图是无结晶水合物的固体甲和乙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请根据该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第7题图① 20 ℃时,150 g水中溶解________g甲物质恰好形成饱和溶液;②现有60 ℃的乙的饱和溶液,与该溶液有关的量有:A.水的质量B.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C. 溶液的质量D. 乙的质量分数E. 60 ℃时乙的溶解度保持温度不变,将该饱和溶液稀释,不变的量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如果将该饱和溶液降温至20 ℃,不变的量是________。
考向3 三条曲线8. (2017江西样卷三)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第8题图A. 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B. t1℃时,把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80 ℃,溶质质量分数大小为:乙>甲>丙C. 若乙物质中混有少量的甲,应采取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乙D. t2℃时,把15 g乙物质加到50 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________g第9题图9. (2017黔东南州)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据图回答问题:(1)温度为______℃时,A与C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t2℃时,把A、B物质各30 g分别加到50 g水中,不能形成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填字母代号)。
(3)t2℃时,将等质量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
所得的三种溶液中,溶剂质量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用字母代号和“>”、“<”或“=”填写)。
10. (2017贺州节选)如图1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
请回答:第10题图1 第10题图2①t1℃时,溶解度相等的两种物质是________。
②B的饱和溶液中混有少量的物质A,要除去A得到较纯的B物质,可采用的结晶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如图2所示,在大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铵固体后,甲试管内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乙试管内的溶液为_______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11. (2017十堰)如图所示是KNO3、NaCl、Ca(OH)2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完成下列问题。
第11题图(1)P点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氯化钠溶液中混有少量的硝酸钾时,提纯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3)若满足Q点指标的Ca(OH)2溶液中加入少量生石灰,则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将__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10 ℃时,这三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NaCl>KNO3>Ca(OH)2② 20 ℃时,KNO3和NaCl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③30 ℃时,将等质量的KNO3和NaCl两种物质分别配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NaCl>KNO3答案1. B 【解析】2. (1)110 (2)④(3)C (4)26%3.C 【解析】P点位于甲的溶解度曲线下方,是甲t3℃的不饱和溶液,A错误;t1℃时甲的溶解度为20 g,其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最大为20 g120 g×100%≈%,所以该温度下不可能有20%的甲溶液,B错误;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提纯甲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C正确;t3℃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降温到t2℃,甲析出晶体多,所以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甲<乙,D错误。
4. A >【解析】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温度升高,X的饱和溶液变浑浊,说明X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随温度降低而增大;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Y的饱和溶液变浑浊,说明Y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随温度降低而减小。
据此可知:X的溶解度曲线为b曲线,Y的溶解度曲线为a曲线,A正确;X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升温可使X的饱和溶液变浑浊,B错误;根据b曲线可知,X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没有晶体析出,则溶质质量分数不变,C错误;t3℃时,X的溶解度小于Y的溶解度,此时X、Y的等质量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关系为X<Y,则溶剂质量关系为X>Y。
5. (1)< (2)t3℃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3)(4)增加溶质(或蒸发溶剂) (5)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解析】(1)从图像可以看出在t1℃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
(2)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温度下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3)在t2℃时甲的溶解度为25 g,即100 g 水中最多溶解25 g甲,则该温度下50 g水中最多溶解 g甲,故所得溶液质量为 g。
(4)将t2℃时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可选择增加溶质、蒸发溶剂等方法。
(5)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比较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则提纯甲物质可采用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
6. (1)>(2)70 (3)AC B【解析】(1)在10 ℃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2)根据溶解度的意义可知,50 g 水中最多溶解20 g甲,故加入25 g甲完全溶解形成70 g溶液。
(3)10 ℃时,乙的溶解度为20 g,因此图2中A烧杯内形成的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升温至30 ℃时再加入30 g乙物质,30 ℃时乙的溶解度为60 g,因此B烧杯内溶液是不饱和溶液,降温到20 ℃时析出晶体,故C烧杯溶液为饱和溶液,比较三个烧杯内溶解溶质质量发现,B烧杯溶解得最多,故其溶质质量分数最大。
7.(1)①相同温度下,压强越大气体物质溶解度越大相同压强下,温度越高气体物质溶解度越小②大于(2)①45②BE AE【解析】(1)比较同一压强,不同温度下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可知,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比较同一温度,不同压强下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可知,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增大而增大;可乐中溶解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将可乐瓶的瓶盖打开有气体溢出,说明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减小了,而该过程中温度不变,由此可推断,打开瓶盖后,瓶内压强变小了,即原瓶中的压强较瓶外压强大。
(2)20 ℃时甲的溶解度为30 g,所以该温度下150 g水中溶解45 g甲时恰好形成饱和溶液;温度不变,60 ℃时乙的饱和溶液,稀释该溶液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变,60 ℃时乙的溶解度不变,水的质量增加,溶液的质量增加,乙的质量分数变小;将饱和溶液降温至20 ℃时,有晶体析出,所以该过程中水的质量不变,60 ℃时乙的溶解度不变,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减小,溶液的质量减小,乙的质量分数减小。
8. B【解析】根据溶解度曲线图可知,甲、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A错误;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关系为乙>甲=丙,该温度时三种物质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乙>甲=丙,升温至80 ℃,只有丙析出晶体,溶质质量分数减小,甲、乙没有析出晶体,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此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乙>甲>丙,B正确;甲、乙的溶解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且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不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乙,C错误;t2℃时,乙的溶解度是25 g,此时将15 g乙加到50 g水中,只能溶解 g,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g+50 g=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