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文科)
论文题目:浅谈唐宋时期的“流行歌曲”
专业:音乐学班级: 06音乐1班
学科:理论
学生:朱金凤学号:200613010142 指导教师:梁灏职称:讲师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目的:了解唐宋时期“流行歌曲”广泛传播的原因以及唐宋时期“流行歌曲”对现代流行歌曲的影响及异同
意义:1、从现代流行音乐的角度出发,以唐宋诗词为基础,引出唐宋时期“流行歌曲”的词曲创作作者、传播场所、传播途径等,让人们
能结合现代实际,从各个不同角度更好的理解唐宋时期“流行歌曲”
广泛传播的原因。
2、通过唐宋时期“流行歌曲”和现代流行歌曲的对比,能够让人
们更好的借鉴和吸收唐宋时期“流行歌曲”的有益元素,促进现代
流行歌曲的发展。
二、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进入本世纪以来,我国唐宋史学界对唐宋时期历史展开了多角度、多层次、多学科、多专题的研究和探讨,除已经发表有相当数量的文章之外,还有关的研究课题、网络论坛、研究生专业课程等,例如2003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立项课题(法史相关类)中的历史类一般项目有上海师范大学戴建国先生的《唐宋变革时期的法律与社会》一书(学术专著);2004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征稿选题范围的历史学分论坛的主题是“中国三至九世纪历史发展与唐宋变革”;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研究生专业课程设置有“唐宋变革研究”等。
至于最能反映学术风气转移的学术研讨会,与唐宋历史相关理论有关的会议更是高密度频繁的召开。
近年来美国、日本学者也关注唐宋历史问题。
1910年内藤湖南在《概括的唐宋时代观》中初步提出了他的看法。
受他的影响,日本学者大都主张“唐宋之间的变革是一种社会变革——唐宋是中世和近世的分界线”。
与日本学者从君、臣、民的关系来建立自己的理论框架不同,美国学者更注重人口、地区、精英之间的关系模式来进行考察。
从这种角度看唐宋之间的变化,就不是社会性质的改变,而是看成一个长期发展过程的一个阶段。
关于唐宋时期的音乐文化,就笔者目前所接触到的材料来看,对唐代音乐的研究多集中在宫廷音乐繁盛的原因、表现及地位;宫廷音乐教育;与外来音乐元素的融合三大方面;对宋代音乐的研究则侧重了市民音乐的兴盛及其原因、表现;说唱艺术、戏曲艺术两大方面。
对于唐宋时期的诗词与“流行歌曲”结合的音乐研究,现阶段的资料很少。
三、拟研究的主要问题:
1、唐宋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个重要转型期。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物质生产和商品交换水平的不断提高,民众可享有更好的物质消费与更高水平的精神消费成为可能。
在城市中,生存性消费品的充裕和富足,精神及享乐性消费的多样化与大众化,发展性消费日益受到重视和社会化程度不断加深,其中又以各种消费的日益市场化为重要特征,反映出那一时代的变化。
于是勾栏瓦舍便应运而生了。
瓦舍,又名瓦肆、瓦子。
宋吴自牧《梦梁录》记载:瓦舍者,谓其来时瓦合,去时瓦解之义,易聚易散也。
“瓦舍”又可译作“瓦屋”。
勾栏,又作句阑、枸栏、钩栏、鉤栏等,在北宋以前的汉族文献中,是栏杆的意思。
意思是在瓦子中由不同专业艺人用栏杆等物组成一些演出场所。
2、唐宋时期的诗词成为当时流行的歌词,其中例如:诗人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意境: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唐诗人崔护有一首《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红依旧笑春风”等。
宋词有如〔满江红〕"暮雨初收",〔望远行〕"长空降瑞",〔雨霖铃〕"寒蝉凄切"都是一幅幅山水画卷,读之如置身大自然中。
至于他铺写都市风物之美,也可以使读者眼明神旺。
相传金主完颜亮因为读了柳永的〔望海潮〕而动南侵之念,妄想"
立马吴山第一峰"。
柳词〔望海潮〕称"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又称:"重湖叠□清嘉。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 等。
3、唐宋时期的歌词作家就是到那个时期的诗词作者,如:柳永,王维,苏轼、范仲淹等。
4、唐宋歌曲的广泛流传离不开歌妓,歌妓是当时流行歌曲的主要传播者,最早起源,可以上溯至先秦的女乐,也就是当时的歌舞女艺人。
唐、宋两代,是中国古代歌妓制度暈昌盛的时期,不仅人数多,而且艺术素质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唐宋诗词的发展。
正如武舟在《中国妓女文化史·修订贩后序》中所言,“作为妓女,正宗的艺妓曾对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发展做出过突出贡献。
”武舟所言的艺妓,也就是歌妓。
谢桃坊在《宋朝歌妓考略》中说:“宋朝词的成就与发展,当然归功于宋朝的词曲作家,但也不能忘记宋朝的“弹泪唱新词”的歌伎的贡献。
”②谢桃坊说的是宋朝,唐朝歌伎对民族声乐的发展更是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5、词体文学具有音乐文学的属性,因此和音乐的关系重大。
唐宋时期的流行歌曲的曲作者就是当时的乐工,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是唐宋词文传播过程中成立和繁荣的重要转捩点,当时流落到民间乐工有唐乐工李龟年、黄幡绰等。
通过以上几方面的探讨与研究让人们了解唐宋时期“流行歌曲”广泛传播的原因。
四、主要参考文献:
1、漆侠:《中国经济通史·宋代经济卷》,经济日报出版社, 1999。
2、宁可主编:《中国经济通史·隋唐五代经济卷》,经济日报出版社,北京,2000
3、杜兴海.中国古代音乐发展轨迹扫描[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报, 2002.
4、[新加坡]马凯硕:《亚洲人会思考吗?》,海南出版社,三环出版社,海口,
2005。
5、冯晓琦.冯会. 浅谈唐诗与音乐的内在联系[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
6、施议对《词与音乐关系研究》中华书局2008年出版
7、段曹林.唐诗句法修辞与音乐美的建构[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3 .
8、吴熊和.唐宋词通论[M].杭州:浙江古藉出版社,1999.
9、李剑亮《唐宋词与唐宋歌妓制度》,杭州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0、杨金忠.刘杨.浅谈唐诗的音乐美[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报),2003.
11、陈师道.后山诗话[M].何文焕,历代诗话[Z].北京:中华书局,2004.
12、段曹林.唐诗句法修辞与音乐美的建构[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3 .
13、许自强.歌词创作美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14、孟元老.东京梦华录[M],东京梦华录(外四种)[Z],北京:中国商业出版
社,1982.
15、网址:/doc/86/14801$5.html
16、《东京梦华录》(外四种),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
17、高锋.花间词研究[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
18、梁茂春.中国当代音乐[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3.
19、网址:/doc/86/14801$4.html
20、[/index.asp?boardid=55&page=
21、王栐《燕翼诒谋录》卷三,中华书局1981年版。
22、《中国剧场史序》,廖奔《中国剧场史》,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卷
23、廖奔.中华戏曲.瓦舍勾栏考.1994
24、宋·陈騤《南宋馆阁录》,张富祥校点本,中华书局1998年版
25、管林.中国民族声乐史.中国文联出版社,1997.
26、杨海明.唐宋词史[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8
27、周贻白《中国戏曲发展史纲要》,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五、拟采用的研究方法及进度:
1,自己对题目以及内容的认识
2,利用互联网文献检索工具,进行调查资料的收集工作;
3,查阅与论文题目相关的资料和文献。
4,整理筛选的资料和文献。
5,最后分篇、分层、分条地摘录、整理汇集资料
进度:
3月8日—18日根据论文题目查阅相关资料。
3月19日—24日对查阅到的资料进行整理、阅读。
3月25日—29日构思论文写出开题报告。
4月1日—4月15日去图书馆、网站搜集资料,对资料进行汇总,撰写提纲。
4月15日—4月20日完成论文初稿,与导师沟通,反复修改论文,直到导师通过
4月20日-5月31日完成论文.
六、学科审核论证意见
指导教师(签字):教研室主任(签字):
2010年5月 25 日
说明:1.本报告必须由承担毕业论文(设计)课题任务的学生在接到“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正式开始做毕业论文(设计)的第2周末之前独立撰写完成,并交指导教师审阅。
2.每个毕业论文(设计)课题撰写本报告一份,作为指导教师、毕业论文(设计)指导小组审查学生能否承担该毕业设计(论文)课题任务的依据,并存档。
3.项目可根据科类和本院实际情况有所增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