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索绪尔的语言系统观【作者】骆峰【作者简介】骆峰,女,1964年出生,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博士。
主要从事语言学理论及其应用研究。
系统思想是由人们对客观世界的整体认识发展而来的。
最早的系统思想来自人们生产实践中对事物的经验认识,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对系统的哲学思考。
亚里士多德是历史上较早地从哲学上论述系统思想的思想家,其有关“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观点流传至今,在现代系统论中得到进一步发展。
语言学中现代系统思想发端于洪堡特。
19世纪初,德国语言学家洪堡特在他的语言理论代表作《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中指出:“我们可以把语言比作一幅巨大的织物,其中的每个部分都与其余部分、各个部分都与整体有着或多或少清晰可辨的内在联系。
”(注:[德]威廉·冯·洪堡特,姚小平译:《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82页。
)将系统思想理论化,并确立为语言学研究的重要原则的是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
本文将根据现代系统论的观点来探讨索绪尔的语言系统观,以深化我们对索绪尔语言学思想的认识。
一、索绪尔观察语言符号系统的视角将语言视为表达观念的符号系统,就是强调研究对象具有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部分容易被人认识,把握整体却并不容易。
索绪尔从言语活动中区分出语言和言语,把语言看作是存在于集体意识中的一套符号系统。
在索绪尔看来,语言符号系统属于社会的、心理的部分,这样的话,要认识这套系统就必须选取一个合适的观察点。
通过对其经典著作《普通语言学教程》的解读和分析,我们认为,索绪尔观察语言符号系统的角度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从语言的内在性质把握整个符号系统,注重系统的整合功能。
在言语交际活动中,人们直接观察到的是具体的言语行为,以及说出来的“话”和写下来的“文章”,这些言语活动事实很容易被人们视为“语言”。
从具体事实中观察语言的使用,我们能感受到语言在使用中丰富多样的变化和独特鲜明的个性色彩,但这并不是语言的内在本质特征。
语言最重要的社会功能就是充当媒介手段使人能够彼此交流,而言语活动中能够让人相互理解的社会部分才真正体现出语言的内在规定性。
为此,索绪尔在言语活动事实的混杂的总体中,将语言和言语区分开来,言语活动中社会的部分就是语言,语言是整个言语集团中交流双方必须共同遵守的一套符号系统,具体地存在于人们的集体意识中。
将语言视为一种社会心理现象一方面反映出语言的内在特征,另一方面也突出了语言符号系统的整合功能。
索绪尔认为语言的变化是从言语开始的,在个人的使用中萌发出来的某个形式一旦被更多的人熟悉,并一再重复使用,就有可能为社会所接受,成为语言的事实。
但是并不是任何的言语创新都能同样成功,因为语言系统中各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有自己内在的结构规律和运作规律,要素之间只有具有为社会认同的对立和差别才会作为不同的语言符号在系统中存在,并在组合中发挥作用。
因此,语言符号系统不仅在社会使用中具有规范和强制性的作用,而且对语言变异有种制约和引导作用,社会语言习惯规范着人们的言语行为,社会交际也在语言的稳定发展中得以顺畅进行。
其次,在相对静止的状态下考察整个符号系统,注重系统的稳定性和规律性。
语言是社会的产物,存在于社会的不断使用中,语言学家的研究工作因视角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索绪尔认为对于语言事实的研究可以从历时和共时两个方面来观察,历时研究关注语言发展变化的过程,研究各项不是同一个集体意识所感受到的相连续要素间的关系,这些要素一个代替一个,彼此间不构成系统;共时研究关注语言在某一时期相对稳定的状况,研究同一个集体意识感觉到的各项同时存在并构成系统的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心理关系。
他区分出这两种不同性质的研究,并把对语言符号系统的研究界定在共时平面上。
为了了解语言发展变化的规律,19世纪的语言学家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不过,在索绪尔看来,语言的历时事实研究固然重要,但是对于置身于某一具体时期的社会大众来说,语言共时方面的状态才是真正的、唯一的现实性。
在语言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共时事实是语言处于相对静止状态下的基本面貌,在相对静止状态下观察语言,可以暂时不考虑语言的变化及其相关因素,把研究重点放在语言符号本身的性质特点和组织规律上。
索绪尔将语言作为共时状态下言语活动中社会的部分、同质的部分来考察,目的是关注语言符号系统的稳定性,以揭示其内在的规律和普遍原则。
从思维活动的规律来说,事物历史发展过程是在经过全面认识之后,才能被理解,从而加以把握的,索绪尔把静态研究放在首位,强调语言符号系统的研究,有助于人们认识语言的本质属性,了解语言全面发展的过程。
再次从言说的角度分析语言符号系统,注重系统的线性结构关系。
语言符号系统相对稳定地存在于共时状态下同一集体的意识中,语言的表达诉诸听觉,但是对于语言符号系统稳定状况最直观的表现形式是文字记录。
文字作为语言的重要表现手段历来为语言学家们所重视,不过,索绪尔强调无论文字在人们的语言生活中占有多么重要的位置,文字问题与语言问题都不能混为一谈,因为不管是从语言的发展进程来看,还是从社会交际中人们对语言的具体使用来看,言说始终是第一性的,书写是第二性的。
索绪尔将语言符号定义为音响形象和概念的结合,在语流中,把线性特征作为语言符号区别于其他符号的一个重要特征,在此基础上,他考察了共时状态下语言符号在话语中的结构方式和内在联系,提出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语言符号系统中两种最根本的关系,组合原则和聚合原则是分析语言系统的两种基本原则。
由此可见,他所关注的是语言符号系统的线性结构关系。
总的说来,语言符号系统不是一个简单的封闭的系统,它的性质比较复杂,尽管静态只是语言发展中的一个暂时状态,但是对于一定时期的社会民众来说,它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
索绪尔认为语言学家以共时的观点来研究语言的状态,可以发现语言符号系统的一些内在的特点和组织规律,这些正是语言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二、索绪尔对语言符号系统的认识语言是一个复杂又特殊的符号系统,对这一系统的界定涉及诸多因素,如何处理诸多因素之间的关系,是语言符号系统理论得以确立的关键。
以下我们就从索绪尔对部分和整体、动态和静态、内部要素和外部要素之间关系的处理,来讨论他对语言符号系统的基本看法,最后从他对共时语言学的理论阐述及有关语法问题的认识中,具体分析其语言系统观的真正内涵。
第一,从索绪尔对部分和整体关系的看法来理解他所建构的语言符号系统。
“系统”这一概念是就部分和整体的关系而言的,过去人们通常理解的“系统”与分类原则有关,是处于同一范畴的部分的总和,具有“加和性”的特点,其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可以看作是一种类别意义上的量的关系。
索绪尔所理解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与传统的认识不同,他更倾向于一种结构意义上的质的关系,这样部分和整体之间就不是一种简单的加和关系,语言也就不能理解为一种分类命名集。
将语言视为一种分类命名集正是索绪尔所批评的一种看法。
索绪尔对部分与整体关系的讨论涉及语言符号的构成和语言符号系统的构成两个方面。
从语言符号的构成来看,能指和所指就是部分,语言符号就是整体。
尽管索绪尔把语言符号定义为概念和音响形象的结合,但是他同时又强调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是属于心理层面的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它们一经结合,性质就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如同化学中的化合物(例如水是氢和氧的结合,分开来考虑,氢和氧两个元素都没有任何水的特性)。
也就是说,无论观察语言符号的哪一部分都要把它作为符号整体中的一部分加以研究,因为,如果把语言符号的概念部分和音响部分剥离开来,概念部分就是纯粹的心理学研究的对象,而音响部分作为物质的东西,属于物理学的研究范畴,只有把它们作为语言实体的一部分,它们才处于语言学的研究范畴。
从语言符号系统的角度看,各个不同的符号就是部分,符号之间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中形成的体系就是整体。
在谈到语言符号系统问题时,索绪尔再次强调部分和整体之间不可分离的关系。
在他看来,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以及符号本身并不先验地存在,是相互间的对立和差别决定了彼此的不同,由此他认为“把一项要素简单地看作一定声音和一定概念的结合将是很大的错觉,这样规定会使它脱离它所从属的系统,仿佛从各项要素着手,把它们加在一起就可以构成系统。
实则与此相反,我们必须从有连带关系的整体出发,把它加以分析,得出它所包含的要素。
”(注:索绪尔:《教程》通行本,高名凯译本第159页,裴文译本第126页。
)这就是说,语言符号的存在取决于在系统中所获得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索绪尔有关部分与整体关系的认识突破了传统观点中的机械论,与现代系统论的观点非常契合,因此,我们认为他的语言系统观已经是现代意义上的系统观。
第二,从索绪尔对动态和静态关系的把握来理解他有关语言是一个价值系统的观点。
万事万物不变是相对的,变化是绝对的,人们对事物的研究就不能回避动态和静态的观点。
索绪尔认为对于使用语言的社会民众而言,语言的共时状态才具有真正的、唯一的现实性,他强调语言的共时研究的重要性,将语言的共时研究视为一种“静态”观察,并不意味着他把语言看成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相反,他认为语言在社会的连续使用中会逐渐变化发展,每个历史时期只是它连续发展的一个阶段,二者并没有一个截然分明的界限。
他多次强调系统永远只是暂时的,会从一个状态变化为另一个状态,同时也指出,由于语言符号特有的性质,以及语言用作社会交际手段的特殊功用,语言符号系统的变化比较缓慢,不会有突变和完全更替的现象发生,这样就使得语言在一定的时期保持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
语言共时状态下的稳定性,为研究者静态地观察其内在的结构规律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由此,他把共时语言学又表述为静态语言学。
基于对语言共时方面的研究和静态的观察,索绪尔提出语言不仅是一个表达观念的符号系统,而且是一个纯粹的价值系统,认为除它的各项要素的暂时状态以外,它不取决于任何其他东西。
在索绪尔的语言学理论中,语言价值理论是其极富创见的部分,也是其中比较难以理解的部分。
“价值”是个多义词,通常我们所说的“有参考价值”中指的是事物的用途、益处或积极作用。
索绪尔所用的“价值”概念来自于经济学。
19世纪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引起经济学家们极大的关注,有关商品的价值问题成为19世纪中叶学术界的热点问题之一。
索绪尔明确指出,价值总是由两个要素构成:(注:索绪尔:《教程》通行本,高名凯译本第161页,裴文译本第128页;第三期讲授本张绍杰译本第148页,屠友祥译本第155页。
)(1)一种能与价值有待确定的物交换的不同的物;(2)一些能与价值有待确定的物相比的类似的物。
这一陈述表明,他所用的“价值”这个概念,相当于经济学中的商品的交换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