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传染病学 病 毒 性 肝 炎
传染病学 病 毒 性 肝 炎
1.传染源 主要为急、慢性乙肝患者或病毒携带者。 2. 传播途径
• 母婴传播 • 血液体液传播 • 其他
流行病学
3.人群易感性
•人对HBV普遍易感。 •人感染HBV后可获得持续性免疫力,其标志是血
清中出现抗-HBs,免疫力的大小和持续性与抗HBs滴度成正比。
流行病学
4.流行病学特征
• 地区差异 • 性别差异 • 无明显的季节性 • 以散发为主 • 有家庭聚集现象 • 婴幼儿感染多见
小球形颗粒
管形颗粒
Dane颗粒(完整的病毒)形态
HBsAg
(外膜蛋白)
HBcAg
(核衣壳蛋白)
HBV DNA
DNAP
pre-s2 S
pre-s1
PHale Waihona Puke HBV DNA 3.2 kb C
pre-c X
2.HBV基因组结构
编码
pre-S1 pre-S2 S pre-C C P X
pre-S1蛋白 pre-S2蛋白 HBsAg HBeAg HBcAg DNAP HBxAg
病毒性肝炎
主要内容
• 概述 • 各型病毒性肝炎病原学及病理特点 • 流行病学 • 临床表现 • 实验室检查 • 诊断与鉴别诊断 • 治疗 • 预防
概述
概述
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一 组传染病。
包括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 型肝炎。
概述
病毒性肝炎在我国危害极大
• 病毒性肝炎在我国各类传染病中发病率最 高 • 我国乙肝病毒感染者逾1.2亿 ~10%
2. 传播途径:粪—口传播
散发流行:以日常生活接触为主或偶经输血与 注射感染。
暴发流行:水源或食物污染,尤其是生食毛 蚶、 蛤蛎、牡蛎等水产品最易引 起。
流行病学
3. 易感人群 抗HAV阴性者。 六个月以下的婴儿不易感。
我国40岁以上成人90%~98%抗HAV-IgG阳性。
流行病学
(二)乙型病毒性肝炎
HBeAg持续阳性---疾病预后不良,易发展成慢性。
• 抗-HBe阳性---HBV在体内复制减少或终止,传染性
减弱或消失,病情开始恢复。
各型病毒性肝炎病原学及病理
HBV DNA 是病毒复制和有传染性最直接的证据
DNAP(DNA多聚酶):是逆转录酶
也是直接反应病毒复制的指标之一。 HBxAg:也可作为病毒复制的标志。
• HBcAg阳性---存在病毒颗粒,具有传染性。 • 抗-HBc持续阳性
抗HBc-IgM:是HBV近期感染或慢性感染者病 毒活动的标志。
抗HBc-IgG:凡“有过” HBV感染者均可阳性。
各型病毒性肝炎病原学及病理
e抗原抗体系统(HBeAg和抗-HBe)
• HBeAg阳性---感染早期,HBV在体内复制,传染性大。
各型病毒性肝炎病原学及病理
3. HBV血清标志物及其临床意义
表面抗原抗体系统(HBsAg和抗-HBs) HBsAg阳性---HBV感染的一个指标, 抗HBs阳性
--- 感染恢复、病毒清除、传染性 消失和免疫力产生。
--- 考核乙肝疫苗免疫效果的指标。
各型病毒性肝炎病原学及病理
核心抗原抗体系统(HBcAg和抗-HBc)
各型病毒性肝炎病原学及病理 3.抵抗力
HEV碱性情况下较稳定,对高热、氯仿、氯化 铯敏感。
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
(一)甲型病毒性肝炎
1. 传染源:主要为急性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粪便排毒期始于发病前2周,至ALT 高峰后一周,当血清抗HAV出现时基本停 止。
急性黄疸型患者,黄疸前期传染性最强。
流行病学
各型病毒性肝炎病原学及病理
常见概念
① “两对半”,“大三阳”,“小 三阳” ② 血清转换:HBeAg 抗-HBe ③ “转 阴”
常用指标:血清HBeAg抗原—抗体转换 HBV DNA 阴转
各型病毒性肝炎病原学及病理
急性乙型肝炎病程中各种血清学标志动态变化
各型病毒性肝炎病原学及病理
4.抵抗力
HBV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较强
3.病毒分型和抗原抗体系统
• 仅有一个血清型和一个抗原抗体系统 • 抗HAV-IgM:是诊断HAV急性感染的指标
抗HAV-IgG:是保护性抗体
各型病毒性肝炎病原学及病理
4.动物模型和体外培养
黑猩猩、狨猴和恒河猴等灵长类动物。
各型病毒性肝炎病原学及病理
(二)乙型病毒性肝炎
1. HBV形态结构
大球形颗粒(Dane颗粒)
3. 抵抗力 抵抗力较强,耐热,对氯仿敏感。
各型病毒性肝炎病原学及病理
(四)丁型病毒性肝炎
1.形态结构
HDV是单股负链RNA缺陷病毒,其自身不能复制。
各型病毒性肝炎病原学及病理 2. HDAg和抗-HDV
• HDAg和HDV RNA均是HDV感染的直接标志。
• 抗HDV-IgM:是HDV早期感染标志。 抗HDV-IgG:是HDV既往感染的标志。
流行病学
(三) 丙型病毒性肝炎
1. 传染源 主要为急、慢性丙肝患者和慢性HCV携带者。 2. 传播途径
血液、体液传播 性传播 垂直传播 3. 易感人群 普遍易感。
流行病学
(四)丁型病毒性肝炎
1. 传染源 急、慢性丁肝病人及慢性HBV/HDV
携带者。
2. 传播途径 同 HBV
3. 易感人群
5.动物模型和组织培养
动物模型---黑猩猩和长臂猿等
各型病毒性肝炎病原学及病理
(三) 丙型病毒性肝炎
1.形态结构
HCV为单股正链RNA病毒,
可能属黄病毒属
含 C区
三
个 编
M区
码
区
E区 (易变)
基因型:>10个,我国主要为1b型
各型病毒性肝炎病原学及病理
2. 抗原抗体系统
目前尚无法检测HCV的抗原成份。 抗-HCV为非保护性抗体,阳性为病毒感染标志。 HCV RNA是HCV感染和有传染性的直接证据。
各型病毒性肝炎病原学及病理
(五) 戊型病毒性肝炎
1.形态结构
为无包膜球形颗粒 HEV为单股正链RNA病毒
图 HEV电镜图, 球状无包膜,呈晶格状排列
各型病毒性肝炎病原学及病理
2.抗原抗体系统
抗HEV-IgM:是近期内HEV感染的标志,有早期 诊断价值。
抗HEV-IgG:HEV感染后可长期存在,可用于流 行病学调查。
乙型肝炎患者近3千万
• 每年近 30万 人死于肝炎或肝癌
各型病毒性肝炎病原学及病理
各型病毒性肝炎病原学及病理
(一)甲型病毒性肝炎
1. 形态结构
●为20面对称体
种颗粒
●电镜下可见实心和空心两
●单股正链 RNA 病毒
●可分为7个基因型
各型病毒性肝炎病原学及病理
2. 抵抗力
•耐酸、耐碱、耐乙醚。 •对热和紫外线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