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传染病学细菌性痢疾

传染病学细菌性痢疾

用)、人体抵抗力
B、志贺菌进入消化道 不发病的原因
1、胃酸杀死。2、正常菌 群的拮抗作用。3、肠粘膜 的分泌型IgA阻止对肠粘膜 上皮细胞的吸附。
C、志贺菌进入消化道 *肠粘膜上皮细胞和固有层繁
引少起菌发血病症的败机血制症 殖,肠粘膜炎症、固有层小 原因:细菌被呑噬 血管循环障碍,肠粘膜炎症
细胞呑噬;少侵入 坏死溃疡,腹痛腹泻脓血便。
3、中毒型
皮肤花斑、四肢厥冷及紫绀, 早期血压正常,但亦可降低甚
A、休克型
至测不出,脉搏细速甚至触不
B、脑型
到,亦可少尿或无尿及轻重不
C、混合型
等的意识障碍。此型常见。
二、慢性菌痢
29
潜伏期
严重脑症状为主,脑血管痉
临床表现
挛引起脑缺血、缺氧、脑水
一、急性菌痢 肿及颅内压升高,严重者可
1、普通型(典型) 发生脑疝。表现为烦躁不安、
假膜(由大量纤维素、坏死 物、中性粒细胞、红细胞、 细菌、浆液等形成),呈糠 皮状,灰白/灰绿/暗红。
2、慢性期
3、中毒型
19
病理
肠粘膜的基本病变
1、急性期 ● 卡他性炎
● 假膜性炎 (特征性改变) ● 溃疡形成 (病程约1w后出现) 2、慢性期 3、中毒型
浅表,呈大小形状不一的“ 地图状”,溃疡间粘膜披覆 有假膜
用基因探针或PCR法 检测,目前未广泛 应用。
优点:1、能缩短检测时间。2、 不受抗生素的影响。3、细菌培 养阴性的患者也能使用。
38
并发症及后遗症
1、*志贺菌败血症——
志贺菌侵入血流 繁殖产生毒素引
重要并发症, *死亡原因是感 染性休克及溶血性尿毒综合
起临床综合征
征,确诊血培养出志贺菌。*
2、关节炎
1、普通型(典型) 迅速发生循环及呼吸衰竭, 2、轻型(非典型) 故以严重毒血症、休克和
3、中毒型 A、休克型
(或)中毒性脑病为主要表 现。
B、脑型
5. *肠道症状轻甚至无腹痛及腹
C、混合型
泻症状。
二、慢性菌痢
28
潜伏期
临床表现
一、急性菌痢
1、普通型(典型)
2、轻型(非典型) 表现感染性休克,面色苍白、
33
临床表现
潜伏期 临床表现 一、急性菌痢 二、慢性菌痢 1、慢性迁延型 2、急性发作型 3、慢性隐匿型
有急性菌痢史,近期(2个月 以上)临床无明显腹痛、腹泻 症状,但大便培养有志贺菌, 乙状结肠镜检有炎症甚至溃疡 等病变。
34
实验室检查
一、血象 二、粪便检查 1、外观,镜检 2、病原学检查 3、免疫学检查 4、志贺菌核酸检测
20
21
22
病理Βιβλιοθήκη 粘膜的基本病变1、急性期 ● 卡他性炎 ● 假膜性炎 (特征性改变) ● 溃疡形成 (病程约1w后出现) 2、慢性期 3、中毒型
慢性期:肠粘膜水肿 及肠壁增厚,溃疡 不断形成及修复, 引起息肉样增生及 疤痕形成,导致肠 腔狭窄。
23
病理
肠粘膜的基本病变
1、急性期 ● 卡他性炎 ● 假膜性炎 (特征性改变) ● 溃疡形成 (病程约1w后出现) 2、慢性期 3、中毒型
急性阿米巴痢疾
1、病原及流 志贺菌,流行性 行病学
阿米巴原虫,散 发性
2、全身症状 多有发热及毒血症 症状
3、胃肠道症 腹痛重,有里急后

重,腹泻每日10数
次至数10次,多为
左下腹压痛
多不发热,少有 毒血症症状
腹痛轻,无里急 后重,腹泻每日 数次,多为右下 腹压痛
43
急性菌痢与急性阿米巴痢疾鉴别
鉴别要点 4、粪便 检查
由于该病好发在战时,曾被 称为“战争伴随病”。
2
人类什么时候开始有痢疾的记载?为什么称痢疾杆菌 为志贺氏痢疾杆茵?
痢疾是一种古老的疾病。我国医学书籍中,周朝 (公元前11世纪后)即有本病的记载。
国外有关痢疾的记述始于古希腊希波克拉底时代 (公元前5世纪)。
1899年,日本人志贺氏首先发现菌痢由痢疾杆菌 引起。
结肠局部病变轻(卡他 性肠炎、滤泡性肠炎)
仅有充血水肿,少有溃 疡。但可见多数脏器 微血管痉挛及通透性 增加;大脑、脑干水 肿,神经细胞变性、 点状出血;肾小管上 皮细胞变性坏死,肾 上腺皮质出血和萎缩。
24
临床表现
潜伏期:1-2天(数小时至7天)
临床表现
1、痢疾志贺菌感染重 2、宋内志贺菌感染轻 3、福氏志贺菌感染处于两
35
实验室检查
一、血象 二、粪便检查 1、外观,镜检 2、病原学检查 3、免疫学检查 4、志贺菌核酸检测
急性期血白细胞轻至中度 增高,多在(10-20)
*10^9/L,中性粒细胞增
高。慢性期可有贫血。
36
实验室检查
一、血象 二、粪便检查 1、外观,镜检
粘液脓血便,无粪质,镜 检有大量脓细胞或白细胞 及红细胞。
3、小儿脑型中毒型菌痢 4、赖特尔(Reiter)综合征
耳聋、失语、 急性心肌炎、 肢体瘫痪。
40
诊断
流行病学史 典型临床表现 确诊依据:
发病多在夏秋季,有进食 不洁食物或与菌痢病人接 触史。
大便培养出志贺 菌
值得注意的是中毒性痢疾胃肠 道症状轻微甚至无腹痛、腹泻, *应及时用直肠拭子采便或盐水 灌肠取便送检。
A、休克型 B、脑型 C、混合型
全身毒血症状和肠道症状 较轻,不发热或低热,腹 泻每日数次,稀便有粘液 无脓血,轻微腹痛无明显 里急后重,3-7天痊愈。
二、慢性菌痢
27
临床表现
潜伏期
1. 儿童多见。 2. 起病急,凶险。
3. 高热。
临床表现
4. 全身严重毒血症状,精神萎
一、急性菌痢
靡、嗜睡、昏迷及抽搐,可
特点:1、发生率0.4%-7.5%。
34、、小赖儿 特脑 尔型 (R中e毒iter性)菌综痢2志、贺多菌发为生主于要儿病童原。菌3、。福氏
合征
39
并发症及后遗症
1、*志贺菌败血症——
志贺菌侵入血流繁殖 产生毒素引起临床综 合征 2、关节炎
急性期或恢复期偶并发大 关节的渗出性关节炎,为 变态反应所致,与疾病的 严重程度无明显关系。
5、乙状 结肠镜检 查
急性菌痢
急性阿米巴痢疾
量少,粘液脓血 量多,暗红色果酱样
便,镜检有多数 便,有腥臭,镜检白
白细胞及红细胞, 细胞少,红细胞多, 可见吞噬细胞, 有夏-雷晶体,有溶组 粪便培养有志贺 织阿米巴滋养体 菌
肠粘膜弥漫性充
血、水肿及浅表 溃疡
肠粘膜大多正常,有
散在溃疡,边缘深切, 周围有红晕
2、病原学检查 3、免疫学检查 4、志贺菌核酸检测
早期快速诊断, 但粪便抗原成分 复杂,易假阳性
大便培养出志贺菌确诊。* 注意:抗菌药前取样;标本 新鲜;取脓血部分及时送检; 早期多次送检培养阳性率高; 同时做药敏。
37
实验室检查
一、血象 二、粪便检查 1、外观,镜检 2、病原学检查 3、免疫学检查 4、志贺菌核酸检测
流行情况 免有疫交,叉有抗交药叉性抗。药*是性易。复发和重复
感染原因。
全年发生,但有明显季节性, 夏秋季多发。儿童多见, 其次为中青年。
12
发病机理
A、是否发病的取决因素 B、志贺菌进入消化道不发病的原因 C、志贺菌进入消化道引起发病的机制 D、中毒型菌痢的发病机制
13
发病机理
细菌数量、致病力 A、是否发病的取决因素 (*重要侵袭作
原因:1、气温条件适合志 贺菌生长繁殖 2、苍蝇多, 传播媒介多3、天热易感者 喜冷饮及生食瓜果蔬菜等 食品 4、胃肠道防御功能 降低
11
流行病学(小结)
传染源
菌痢病人及带菌者,非典型、 慢性病人、带菌者意义大。
传播途径 消化道传播
人群易感性
普普遍遍易易感感,,病病后后有有一一定定免免疫疫力力; ;不 不同同菌菌群群、、血血清清型型之之间间无无交交叉叉免疫,
1、普通型(典型)时诊断及抗菌治疗不彻底者。B、
2、轻型(非典型) 耐药菌株感染。C、原有营养不
3、中毒型
良及免疫功能低下。D、原有慢
A、休克型
性疾病:胃肠道疾病,慢性胆囊
B、脑型 C、混合型
二、慢性菌痢
炎,肠寄生虫病。 3、分型:慢性迁延型;急性发
作型;慢性隐匿型。
31
临床表现
潜伏期 临床表现 一、急性菌痢 二、慢性菌痢 1、慢性迁延型 2、急性发作型 3、慢性隐匿型
长期反复出现的腹痛腹泻,大 便常有粘液及脓血,伴有乏力、 营养不良及贫血,亦可腹泻与 便秘交替出现。部分病人可扪 及增生呈条索状的乙状结肠。
32
临床表现
潜伏期 临床表现 一、急性菌痢 二、慢性菌痢 1、慢性迁延型 2、急性发作型 3、慢性隐匿型
有慢性菌痢史,因进食生冷食 物、劳累或受凉等诱因引起急 性发作,出现腹痛腹泻及脓血 便,但发热及全身毒血症状多 不明显。
消化道传播
9
流行病学
传染源 传播途径 人群易感性 流行情况
普遍易感 *病后有一定免疫力,但短暂 而不稳定,不同菌群、血清 型之间无交叉免疫,有交叉 抗药性,易复发和重复感染
10
流行病学
传染源 传播途径 人群易感性 流行情况
全年发生,但有明显 季节性,夏秋季多发。 儿童多见,其次为中 青年。
之,A群菌最弱。
6
流行病学
传染源 传播途径 人群易感性 流行情况
7
流行病学
传染源 传播途径 人群易感性
菌痢病人和带菌者。其中以 非典型病人与慢性病人及带 菌者由于症状不典型且管理 困难,在流行病学中具有重 要的意义。
流行情况
8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