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七章生产计划_2

第七章生产计划_2


第一节 生产计划概述
六、三种主要的生产计划 1、综合计划(生产大纲)
又称为生产大纲。是对企业 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的产出内容 和产出量所作的大致性描述。
产品:以系列为单位 时间跨度:年、几年 计划时间单位:月、双月、季 通常由总经办或调度部门制定。
第一节 生产计划概述
六、三种主要的生产计划
2、主生产计划(MPS) Master Production Schedule(MPS)。
②用户的直接订货; ③市场需求预测 (2)资源分析 (3)能力分析 2、统筹安排,初步提出计划指标 内容:品种的选择和搭配;产量指标的选优和确定; 产品出产进度的合理安排;车间之间的选择等。
第一节 生产计划概述
(二)滚动计划的编制
1、滚动计划的特点 将整个计划分为几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执行计划,后几 个阶段为预定计划。执行计划具体详细,要求按计划完成; 预定计划比较粗略,允许调整。经过一段时间,计划向前推 进一个阶段,原预定计划中的第一阶段经调整修改后变为执 行计划,而预定计划也向后延一个阶段。 2、滚动期和计划期 (1)滚动期:是修订计划的间隔时期,它通常等于执 行计划的计划期限。年度计划一般以一季为一个滚动期;五 年或五年以上计划以一年为一个滚动期。 (2)计划期:滚动计划所包括的时间长度。
(3)工业增加值
概念:工业增加值,是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以 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企业 生产过程中新增加的价值。
计算方法: ①生产法: 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出-工业中间投入+本期应交 增值税 。 ②收入法: 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折旧+劳动报酬+生产税净 值+营业盈亏
一般以现行价格计算
三种制订策略:追赶策略、平衡策略与混合策略
➢追赶策略:在计划时间内调节生产速率或人员水平来适应 市场需求。如增减员工,加班,外协等。 ➢平衡策略:在计划期内保持生产速率及人员水平不变,采 用调节库存或部分开工来适应市场需求。 ➢混合策略:根据不同的情况,在不同的时期混合采用以上 两种策略。
第七章 生产计划
企业各种计划之间的关系
用户订货 市场需求预测
综合生产计划
企业长远发展规划
技术发展计划
销售计划
物 料 供 应 计 划
生产运作计划
劳生 设 生 动产 备 产 工技 维 安 资术 修 排 计准 计 计 划备 划 划

市 场 营 销 计 划
职 工 需 求 与 培 训 计 划
职 工 福 利 计 划
财 务 成 本 计 划
一个工段往往要包括几个设备组,而设备组的生产能力又往
往不相等,这就要进行综合平衡工作。
4、企业生产能力的确定
第二节 生产能力
120 100
80 60 40 20
0 钻床组
车床组
镗床组
刨床组
铣床组
磨床组
1、以铣代刨 2、以车代镗 3、钻床组则技术革新或加班加点
第二节 生产能力
第二节 生产能力
?生产能力的度量
产出度量(output)
制造业 产品导向流程
投入度量 (input)
服务业 工艺导向流程
第二节 生产能力
2、生产能力的种类
(1)设计能力。是指工业企业基本建设时,设计任务书与 设计文件中所规定的生产能力。它是企业新建、改建和扩建后 应该达到的最大年产量。
(2)查定能力 。是指企业生产了一段时间以后,重新调查 核定的生产能力。企业的产品方向、固定资产、协作关系、资 源条件、劳动状况等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在这种新的条件下 可能实现的最大生产能力。
第一节 生产计划概述
3、滚动计划的优点 (1)使计划的严肃性和应变性更好的结合。 (2)计划的连续性强,为组织均衡生产创 造了良好的条件使两相邻年度的计划相衔接; 长期计划与中短期计划以及年度计划内的季、 月度计划相衔接。
第一节 生产计划概述
六、三种主要的生产计划
综合计划 主生产计划 物料需求计划
确定每一具体的最终产品在每一具体的时 间段内的生产数量。通常由生产部门制定。
最终产品:本企业最终完成、要出厂的完成品 计划时间单位:周(旬、日、月)
第一节 生产计划概述
六、三种主要的生产计划
3、物料需求计划(MRP)
Material Requirement Planning又称为 MRP。是相关需求物料的采购与生产计划。 通常由主管部门或物料部门制订。
相关需求物料:生产最终产品所需要的原材料 和零部件
某自行车厂的综合计划
1月
2月
3月
24型产量(辆) 10000 28型产量(辆) 30000
15000 30000
20000 30000
某自行车厂的主生产计划
1月
周次
1
2
3
C型产量(辆)
1600
D型产量(辆) 1500 1500 1500
R型产量(辆) 400
1、保证交货日期与生产量; 2、使企业维持同其生产能力相称的工作量
(负荷)及适当开工率; 3、作为物料需求计划的依据; 4、将重要的产品或物料的库存量维持在适当
水平; 5、作人员与机械设备补充的安排。 6、其他相关计划的制订依据。
第一节 生产计划概述
三、计划的层次和种类
1、战略层计划;战术层计划;作业层计划 2、长期计划;中期计划;短期计划
(4)净产值
企业在计划期内通过生产活动新创造的价值。
工业增加值与净产值的区别
工业增加值主要包括:折旧、大修理基金和非物质 生产部门的劳务费,工业净产值则不包括;
工业增加值不包括企业对非物质生产部门的支付如 利息支出等,而工业净产值是包括的。
工业增加值=工业净产值-支付给非物质生产的费 用-利息支出+固定资产折旧+大修理基金
1、产品品种指标
品名、规格、型号、种类数等。 考核指标:
2、质量指标
概念:指企业在计划期内产品质量方面 应达到的水平。
考核指标: 产品质量指标:反映产品内在质量的指标。
工作质量指标:损失率、废品率、返修品率、
一次交验合格率等。
3、产品产量指标
概念:指企业在计划期内生产的合格(符合 质量标准)的产品(或劳务)的实物数量。 考核指标:
研 究 与 开 发 计 划
生产进度计划
设基 备本 配建 置设 计计 划划

第一节 生产计划概述
四、生产计划的主要指标
1、产品品种指标 2、产品质量指标 3、产品产量指标 4、产值指标 5、出产期 -------------------------------------------------------------
第二节 生产能力
一、企业生产能力的概念和种类
1、生产能力的定义 生产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企业的全
部生产性固定资产,在先进合理的技术组织条件下,经过 综合平衡后,所能生产的一定种类和一定质量的产品的最 大数量,或者能够加工处理的一定原材料的最大数量。 (1)企业的生产性固定资产。 (2)生产能力是在企业可能达到的技术组织条件下确定, 不考虑劳动力不足和物质供应中断等不正常现象。 (3)以实物指标为计量单位。 (4)综合平衡的结果。 (5)一般以最大产品数量来表示,有时也以加工的原材 料的最大数量表示。
第一节 生产计划概述
三种产值对照表
商净
外单位来料加工产品的加工价值
品产 总产值 产值 值
对外承做的工业性作业价值 企业产品中新创造的价值 企业产品中原材料的价值
外单位来料加工产品的原材料价值
企业在制品、自制工具、模具等期末期初结存量差额价值
第一节 生产计划概述
五、生产计划的编制步骤和滚动式计划
(一)计划的编制步骤 1、调查研究、收集资料,确定目标 (1)需求分析与预测 三个途径:①上级下达的计划任务、建议数字;
商品产值= 料生产的可供销+加工的产品+的工业性
售的成品、半成 加工价值 劳务价值 品价值
商品产值按现行价格计算
(2)总产值
概念:企业在计划期内完成的工业生产活动总成 果的价值。它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的生产规模及水平, 是计算劳动生产率、产值利润率等指标的依据。
组成: ①全部商品产值; ②外单位来料加工的来料价值和对外承作工业性 劳务对象价值; ③企业自制半成品、在制品、自制工夹模具的期 末与期初结存量差额的价值、已构成固定资产并转入 财务帐目的企业自制设备的价值。 一般以不变价格计算
2、对于生产面积来说,是指单位产品占用生产面积的大 小及占用时间的长短。
第二节 生产能力
三、生产能力的核定
(一)意义 1、是一项基础性工作; 2、是企业经营决策的前提; 3、是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基础; 4、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5、有利于发现生产中的薄弱环节、富余环
节,做到心中有数。
第二节 生产能力
(3)计划能力(现实能力)。是指企业在计划年度内依据 现有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实际能够达到的生产能力。它是以 现有生产条件,并考虑到在计划年度内能够实现的各种技术的、 组织的措施的效果来确定的。
第二节 生产能力
二、生产能力的影响因素
产品的品种、数量构成、产品结构的复杂程度、质量要 求、零部件的标准化、通用化水平、设备的数量、性能及成 套性、工艺加工方法、生产面积的大小、工厂的专业化组织 水平、生产组织及劳动组织形式、工人的劳动熟练程度及劳 动积极性等。 (一)生产中的固定资产的数量
注:①实际完成产量可计算计划外产品产量和超计 划产量;②产量计划完成率可大于100%。
4、产值指标
概念:产值指标是用货币表示的产量指标。 分类:(1)商品产值
(2)工业总产值 (3)工业净产值 (4)工业增加值
(1)商品产值
概念:指企业在计划期内生产的可供销售的工业产品 (或工业劳务)价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