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景观生态学

第二章景观生态学


第二节 景观生态学
一、概念
景观生态学(Landscape Ecology)是研究景 观的结构、功能和变化,以及景观的科学规 划和有效管理的一门生态学新分支(属于宏 观生态科学)。
二、景观生态学的产生与发展
1、景观生态学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从19世纪初到20世纪30年代,是学科综 合思想的萌芽期。
洪堡的综合景观概念与思想的形成,为景观 生态学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A、C、D、E 具有同样的 空间粒度。
A、B、E具有 同样的空间 幅度。
• 空间粒度和空间幅度
在生态学中,尺度的用法往往不同于地理学 或地图学中的比例尺(Scale),并且表现为 相反的含义。
3 景观生态学的尺度研究
人类尺度
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基本对应着中尺度范围,即从 几十公里到几百公里,从几年到几百年。
尺度可分为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
2 尺度的表达
尺度往往以粒度(grain)和幅度(extent) 来表达。
空间粒度指景观中最小可辩识单元所代表的 特征长度、面积或体积。 时间粒度指某一现象或某一干扰事件发生的 频率。
幅度是指研究对象在空间或时间上的持续范围 或长度。 空间幅度:所研究区域的总面积。 时间幅度:研究项目持续的时间。
2 干扰类型
按干扰产生的来源分:自然干扰和人为干扰
依据干扰的功能分:内部干扰和外部干扰 依据干扰的形成机制分:物理干扰、化学干扰和 生物干扰
3 几种常见的干扰现象 火干扰 放牧 土壤物理干扰 土壤施肥 践踏 外来物种入侵 人类干扰
4 干扰的性质
干扰具有多重性,对生态系统影响表现为多方面
干扰具有较大的相对性 干扰具有明显的尺度性 干扰可以看作是对生态系统演替过程的再调节 干扰经常是不协调的
干扰在时空尺度上具有广泛性
5 干扰的生态学意义
(1)干扰与景观异质性
一方面,干扰对景观的影响决定于干扰的性质。 一般认为,低强度的干扰可以增加景观的异质 性,但在极强干扰下,将会导致更低的景观异 质性。
1 定义 景观多样性:指由不同类型的景观要素或生态系统构成的 景观在空间结构、功能机制和时间动态方面的多样性或变 异性。
2 景观多样性类型
斑块多样性:指景观中斑块的数量、大小和斑块形 状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类型多样性:景观中类型的丰富度和复杂度。
格局多样性:指景观类型空间分布的多样性及各类 型之间以及斑块与斑块之间的空间关系和功能联系。
赵羿,李月辉编著的《 实用景观生态学》(2001)
肖笃宁, 李秀珍,高 峻等编著。《景观生态学》,科学出版社, 2003
主要会议
1989年10月,首届景观生态学学术讨论会,出版论文集《景观生态 学—理论、方法与应用》
1996年5月,第二届景观生态学学术讨论会,北京,成立“国际景观生 态学会中国分会” 1998年,亚洲及太平洋地区景观生态学国际会议 沈阳 2001年9月23~ 25日,第二届亚太地区景观生态学国际研讨会 兰州
景观是由地球表面气候、土壤、地 貌、生物各种自然要素以及文化现 象组成的地理综合体。
“自然地域综合体”的代名 词
三、景观生态学对景观的理解
20世纪30年代, c.Troll 将景观的概念引人 生态学,是希望将地理学家采用的表示空间的 “水平”分析方法和生态学家使用的表示功能 的“垂直”分析方法结合起来研究景观整体的
3 景观多样性的意义 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保障景观功能的正常发挥,保证景观稳定性的前 提。
保护物种多样性与遗传多样性的基础。
四 干扰
1.干扰的定义
干扰(disturbance):是一个偶然发生的不可预 知的事件,是发生在一定地理位置上,对生态系 统结构造成直接损伤的、非连续性的物理作用或 事件。
常见的宏观景观举例
A.桂林山水景观; B.位于美国亚利桑那洲 大峡谷景观; C.美国威斯康辛大学 Curtis草地景观; D.内蒙古草原景观; E.北美的Sonoran 荒漠景观; F.亚洲温带 荒漠景观一角
二、地理学上的理解 景观作为科学名词被引人地理学,具有地表可见景象的 综合与某个限定性区域的双重含义。
另一方面,干扰对景观的影响在较大程度上还 与景观的性质有关。对干扰敏感的景观结构, 在受到干扰时,受到的影响较大,而对干扰不 敏感的景观结构,可能受到的影响较小。
(2)干扰与景观破碎化
A、一些规模较小的干扰可以导致景观破碎化。
B、大规模的干扰可能导致景观的均质化,而不 是进一步的破碎化;但也可能导致更强的破碎 化。
景观生态流与空间再分配原理
景观结构镶嵌性原理 景观的文化性原理 景观演化的人类主导性原理 景观多重价值原理
第四节 景观生态学中的几个重要概念 一、尺度 二、景观异质性 三、景观多样性 四、干扰
一、尺度 1 尺度的概念
尺度(scale):通常指在观察或研究某一物体或现 象时所采用的空间或时间单位,同时又可指某一现 象或过程在空间和时间上所涉及到的范围。
二、地理学上的理解
三、景观生态学对景观的理解
一、美学上的意义 景观(Landscape)一词的使用最早见于希伯来语 “圣经”旧约全书,原意是自然风光、地表形态 和风景画面。 汉语中的“景观”一词涵义丰富,反映“风景、 景色、景致”之意。 景观没有明确的空间界限,主要突出一种综合直 观的视觉感受。
景观的一般理解
结构、功能和变化。
景观的定义:景观是一个由不同土地单元镶嵌组 成,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它处于生态 系统之上,大地理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兼具经 济、生态和文化的多重价值。
人类与自然共同作用影响下的不同景观
过度利用造成严重退化的草地景观
黄土高原梯田景观
第二节 景观生态学 概念 景观生态学的产生与发展 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观的美化格局、优化结构、合理利用和保护。
2、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内容 1)、景观结构:斑块大小、形状、类型、异质性、 连接性,斑块间的空间关系 2)、景观功能:空间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如动物移 动、水分移动等。 3)、景观变化:结构和功能随时间的改变。
4)、景观规划与管理:制定景观恢复、保护、建设 和管理的计划和规划,确定相应的目标、措施与对策。
(3)干扰与物种多样性

适度干扰下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
在较低和较高频率的干扰作用下,生态系统中
的物种多样性均趋于下降。
一、名词解释 景观、景观生态学、尺度、景观异质性、景观多样 性 二、简答题 景观生态学的特点 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
二、景观异质性

异质性:景观内部事物或者其属性在时间或空间分布上的 不均匀性或非随机性特征。
侧重于三方面:

空间异质性:景观结构在空间分布的复杂性 时间异质性:景观空间结构在不同时段的差异性,景观动 态变化 功能异质性:景观结构的功能指标,如物质、能量和物种 流等空间分布的差异性。

三、景观多样性
一是研究和教学活动普遍化。
二是国际学术活动频繁。
三是出版物大量涌现。
2、我国的景观生态学研究 80年代:起步阶段,侧重于国外文献的介绍
90年代:迅速发展阶段

景观生态学的专著: 郭晋平,周志翔主编。《景观生态学》,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

许慧、王家骥编著的《景观生态学的理论与应用》 董雅文编著的《城市景观生态》 宗跃光编著的《城市景观规划的理论与方法》 徐化成主编的《景观生态学》教材(1995) 傅伯杰, 陈利顶, 马克明, 王仰麟等编著的《景观生态学原理及 应用》(2001) 邬建国编著的《 景观生态学——格局、过程、尺度与等级》 (2000)
3、景观生态学的特点 整体观和系统观
异质性和尺度性
综合性和宏观性 目的性和实践性
第三节 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基础 一 景观生态学的基本理论
二 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
一、景观生态学的基本理论 每一门学科都有自身的理论体系与方法论 景观生态学的基本理论与原则来自于: 来自母体学科,特别是生态学与地理学 来自相关学科,特别是系统科学与信息科学 景观生态学领域具有普遍意义的研究成果的抽象和 提高。
(2)景观生态学的整合 3个研究方向的整合 时空尺度的匹配 多学科的整合 三者的结合
三、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1、研究对象:作为复合生态系统的景观单元。
把地理学家研究自然现象的空间相互作用的横向 研究和生态学家研究一个生态区的机能相互作用 的纵向研究结合为一体,通过物质流、能量流、 信息流及价值流在地球表层的传输和交换,通过 生物与非生物以及人类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转化, 运用生态系统原理和系统方法研究景观结构和功 能、景观动态变化以及相互作用的机理、研究景
基本理论:
耗散结构和自组织理论
等级系统理论
空间异质性与景观格局
时空尺度 空间镶嵌与生态交错带 景观连接度与渗透理论 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
复合种群理论与源—汇模型
问题 1、景观 2、景观生态学 3、景观生态学的特点
二、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
景观的系统整体性原理
景观生态研究的尺度性原理
第二章
景观生态学
Landscape Ecology
上 海 宝 山 绿 龙 公 园 景 观 规 划 设 计
园 景 观 规 划 设 计
上 海 宝 山 绿 龙 公
泰山医学院新校区规划设计
内容提要 景观的概念
景观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基础 景观生态学中的几个重要概念
第一节 景观的含义
一、美学上的意义
2003年12月,全国第四届景观生态学学术研讨会“中国的景观生态学: 问题· 机遇· 发展” 北京大学
2005年12月,全国城市景观生态学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 院召开 2007年11月,第五届全国景观生态学学术研讨会,北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