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学验光在青少年验光配镜中的应用体会

医学验光在青少年验光配镜中的应用体会

医学验光在青少年验光配镜中的应用体会
【摘要】目的:探讨医学验光在青少年验光配镜中的应用。

方法:选取在笔者所在医院验光配镜的青少年近视患者74例,根据年龄及是否有戴镜史分别分为两组,且两种分组方式中两组患者各方面均有可比性。

对所有患者进行医学验光,统计其散瞳前后等效球镜差别;所有患者在试镜过程中一次降低双眼0.25 d后询问患者是否有不适感出现。

结果:不同年龄、不同戴镜习惯患者散瞳后验光度数与散瞳前相比均降低,且这种改变较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采用topcon自动综合验光仪进行验光,所有检查由同一名专业医生进行,以1.0为标准视力,对每一步检查结果进行准确记录,对于伴有散光的患者换算为等效球镜度数进行统计和比较。

初步检查患者的裸眼视力、眼位、集合功能、瞳距等[2],并对其眼前节和眼底进行检查,排除可能对视力造成影响的器质性病变,对患者的戴镜史进行询问并记录。

通过电脑验光、综合验光及主觉插片的方法对患者近视度数进行检查。

通过光盘法对患者的主导眼进行检查。

使用复方托吡卡胺对患者进行散瞳[3],并在此进行电脑验光、综合验光、他觉检影验光、主觉插片以及双眼调节平衡再次检查近视度数。

于次日进行复查,并根据复查结果试戴镜片,将度数调整为患者最适水平。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不同年龄、不同戴镜习惯散瞳前后验光度数变化。

观察主导眼及非主导眼降低度数以后的感受。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散瞳验光
不同年龄、不同戴镜习惯患者散瞳后验光度数与散瞳前相比均降低,且这种改变较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详见表1。

2.2 主导眼
所有患者在试镜过程中一次降低双眼0.25 d后询问患者是否有不适感出现,发现双眼均有反应者13例(17.57%),优势眼有反应而非优势眼无反应者40例(54.05%),优势眼无反应而非优势眼有反应者12例(16.22%),双眼均无反应者9例(12.16%)。

共有53例(71.62%)优势眼对于降低度数有反应,明显高于非优势眼25
例(33.78%)的比例。

3 讨论
近几年随着近视人群的增加及眼镜市场的繁荣,不科学的验光给近视患者带来的除了低廉的眼镜以外还有配镜不适、视疲劳及加速近视发展等。

验光是以正视眼为标准,对受检眼与正视眼的聚散差异程度进行测定的方式,根据患者的眼睛状况、眼位、调节能力、年龄、职业
等诸多因素为患者开具科学的配镜处方,从医学的角度讲,配戴眼镜的目的除了获得良好的矫正视力以外,还要达到舒适的目的,通过缓解视疲劳防止近视进一步发展。

青少年调节力较强,单纯通过传统的电脑验光及主觉插片的方式确定眼镜度数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4]。

本研究中医学验光中的散瞳验光及主导眼检查进行了研究。

通过复方托吡卡胺对睫状肌进行麻痹,在验光时完全放松调节,发现所有青少年患者且无论其戴镜习惯如何,屈光度与未散瞳相比均有所下降。

通常认为,对同一个体而言,主导眼与非主导眼相比其视线更短也更为精确,因此用眼强度也相对较大,当主导眼矫正不足时患者更容易出现主观上的视物不清等不适,与本研究结果相一致。

因此在为患者配置眼镜对度数进行调整的过程中,应尽量保持主导眼足量矫正,使其获得良好的舒适性。

总之,在对青少年进行验光配镜的过程中,笔者认为采取医学验光更能满足患者眼视光学方面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周红星,李俊宁,劳琨,等.医学验光和常规验光的对比研究[j].国际眼科杂志,2008,8(8):1705-1706.
[2]张丽敏,林安岭,韩晶岩.医学验光的临床应用[j].内蒙古医学杂志,2007,39(2):228-229.
[3]陈翔,林智,赖欣婕,等.托品酰胺滴眼液对眼睫状肌麻痹效果的客观观察[j].眼视光学杂志,2008,10(2):135.
[4]蓝方方,沈降,李琪瑶,等.医学验光在临床中的应用研究(附40例报告)[j].广西医学,2009,31(1):70-71.
(收稿日期:2012-12-12)(编辑:陈春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