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氟比洛芬酯注射液用于术后镇痛的研究进展

氟比洛芬酯注射液用于术后镇痛的研究进展

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是近年来被广泛应用的术后 镇痛方法,它改变了传统的间断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镇痛药的 方法。PCEA 药物用量小,止痛效果确切,作用时间持久且对全 身影响较少。较常使用的阿片类药物在发挥镇痛作用的同时能 产生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头晕、嗜睡、便秘、尿潴留及皮肤瘙 痒等不良反应,而 NSAIDs 没有阿片类药物的副作用[15];局麻 药硬膜外镇痛可能会导致低血压、心动过缓、运动受限和感觉 障碍。有研究结果[16]显示采用氟比洛芬酯复合芬太尼用于腹部 手术术后自控镇痛,镇痛效果与单用芬太尼相似,但芬太尼用 量大为减少,过度镇静和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单用芬太 尼组,避免了大剂量应用阿片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李琼灿等[17] 的临床观察表明氟比洛芬酯镇痛效果好、起效 年第 23 卷第 11 期
可缓解下肢闭合性骨折手术患者术后疼痛,且有一定的预先镇 痛作用。术后疼痛的减轻有利于病人早期活动和迅速康复,并 减少心血管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 4 氟比洛芬酯用于术后平衡镇痛
平衡镇痛(balanced analgesia)是不同种类的药物联合应用 起到相加和协同止痛作用,从而达到充分的镇痛效果。单一药 物或方法不可能达到最佳或完全的疼痛缓解并使其不良反应 显著增加。患者自控镇痛是目前常用的术后镇痛方法。应用自 控静脉镇痛(PCIA)可维持血药浓度持续接近最低有效血药浓 度,在临床上表现为满意的镇痛而不会出现过量中毒。这种药 理学特征使得这种治疗方法能够根据患者的需要维持较平稳 的最低有效血药浓度,避免剂量不足和用药过量的危险。芬 太 尼 和 吗 啡 等 阿 片 类 药 物 起 效 快 、镇 痛 作 用 强 ,目 前 是 自 控 镇痛的主要药物,但由于其有呼吸抑制和过度镇静等严重不 良 反 应 ,限 制 了 其 在 临 床 上 的 广 泛 使 用[18],而 氟 比 洛 芬 静 脉 注射后可聚集在手术伤口从而改变药物的体内分布达到靶 向 治 疗 的 作 用 并 且 起 效 快 、消 化 道 损 伤 发 生 少 、无 中 枢 作 用 。 Broome 等[19]研究表明,曲马多、芬太尼与 NSAIDs 联合用于术 后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且不增加镇静的几率。有研究 报道采用氟比洛芬复合芬太尼术后 PCIA 效果与单用芬太尼 相似,但是芬太尼用量大为减少,过度镇静和恶心、呕吐发生 率明显低于单用芬太尼组。利用药物的相互作用,使麻醉更 加迅速、平稳,最大程度地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使病人迅速 清醒,减少麻醉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除此 之 外 ,有 报 道[20]表 明 氟 比 洛 芬 酯 与 异 丙 酚 联 合 用 于 无 痛 人 工 流产手术,不但有良好的麻醉效果并可减少手术后并发症的发 生及腹部疼痛。氟比洛芬酯还可有效降低异丙酚静脉注射引起 的疼痛[21]。 5 展望
作 者 单 位 :510010 广 州 军 区 广 州 总 医 院 全 军 临 床 麻 醉 中 心 (丁 冬,南方医科大学在读麻醉学硕士研究生)
通讯作者:屠伟峰 E-mail:wftuyx02@163.com
2 氟比洛芬酯的超前镇痛作用 有学者[8]提出中枢的敏感化可对疼痛产生不利影响,主张
在手术开始前就采取措施,以阻滞伤害性感受器,从而可达到 防止中枢敏感化、减轻术后疼痛的目的。这种方法被称为“超前 镇痛”[9- 10]。氟比洛芬酯注射液 50 mg 静脉给药后,LM 释放氟 比洛芬酯,后者被迅速水解成其活性代谢产物氟比洛芬,通过 降低外周环氧化酶和 PG 合成酶敏感性,从而减少痛觉神经对 内源性炎性因子的反应,抑制外周敏感化,从而达到超前镇痛 的作用。此外,氟比洛芬酯还有维持细胞膜稳定性的特点。有研 究指出,NSAIDs 对已产生的 PG 样致痛物质无拮抗作用,故应 在手术刺激之前预先使用氟比洛芬酯,从而消除外周或中枢敏 感化,达到超前镇痛的效果。曾健等[11]报道氟比洛芬酯用于腹 腔镜下胆囊切除的超前镇痛表明,在手术刺激前使用氟比洛芬 酯 50 mg 作为超前镇痛,结果提示氟比洛芬酯能有效减轻患者 术后的疼痛。Tian 等[12]报道使用氟比洛芬酯进行前处理对腹 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后疼痛具有明显缓减作用。马欣等[13]报道 在骨科手术前 5 min 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 50 mg 可以在减少 曲马多用量的情况下达到良好的术后镇痛目的,使术后镇痛不 良反应减少。Yamashita 等[14]研究表明在椎体融合手术前静脉 氟比洛芬酯注射液能明显缓解术后病人的疼痛,利于患者的康 复。但氟比洛芬酯在临床超前镇痛中应用剂量、时机等仍有待 于大量的研究进一步验证。 3 氟比洛芬酯用于术后硬膜外镇痛
实用医学杂志 2007 年第 23 卷第 11 期
1603
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多中心对照临床初步研究[J]. 中华消 化杂志,2004,24(4):230- 234. [18] Seta T, Noquchi Y, Shimmada T, et al. Treatment of acute pancreatitis with protease inhibitors:a meta-analysis [J]. Gasteroenterol,2005,128(7):2172- 2174. [19] Han X C,Zhang Y C,Wang Y,et al. Clinical evaluation of serum interleukin-10 in patients with acute pancreatitis[J]. Hepatobiliary Pancreatic Dis Int,2003,2(1):135- 138. [20] Oruc N, Ozutemiz A O, Yukselen V, et al. Infliximab: a new therapeutic agent in acute pancreatitis[J]? Pancreas,2004,28(1): 1- 8. [21] Leveau P,Wang X,Sun Z,et al. Severity of pancreatitis-associated
(收稿:2007- 01- 31)
氟比洛芬酯注射液用于术后镇痛的研究进展
丁 冬 屠伟峰
氟比洛芬酯注射液是临床广泛使用的非甾体抗炎、镇痛 药。其到达炎症部位后通过抑制前列腺素(PG)合成,并降低脊 髓、中枢的敏感性,从而减少痛觉冲动,发挥镇痛效应[1]。可用 于骨科、普外科、妇产科患者术后的止痛及癌痛患者[2],与其他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相比,氟比洛芬酯注射液可以避免局 部胃黏膜刺激等不良反应并且起效更快。日本学者 Ohmukai[3] 研究表明氟比洛芬酯注射液可以显著改善术后患者的疼痛程 度并且作用时间更长,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现将氟比洛芬酯注 射液用于术后镇痛的研究进展报告如下。 1 药理作用
术后疼痛应激不亚于手术刺激,可显著影响神经、免疫、 内 分 泌 系 统 之 间 的 双 向 调 控 ,抑 制 机 体 免 疫 功 能 ,影 响 疾 病 的转归。采用持续硬外自控镇痛泵止痛,消除了因疼痛而产 生 的 心 理 负 担 和 精 神 紧 张 ,保 证 了 病 人 充 足 的 睡 眠 ,从 而 提 高了病人休息的质量。氟比洛芬酯注射液是以 LM 为载体制 成 的 注 射 液 ,它 可 以 选 择 性 地 聚 集 在 手 术 切 口 、肿 瘤 部 位 和 血 管 损 伤 部 位 ,从 而 改 变 药 物 的 体 内 分 布 ,具 有 靶 向 治 疗 作 用。氟比洛芬酯注射液静脉给药后,LM 释放氟比洛芬酯,后 者被迅速水解成其活性代谢产物氟比洛芬,抑制 PG 合成,发 挥镇痛效应。氟比洛芬酯注射液是 NSAIDs 中作用较强、不良 反应较小的一种药物,起效快,作用时间较长,可用于缓解各 种手术后引起的急性中等程度疼痛。其用于术后镇痛,优点 在于没有中枢抑制作用,不影响处于麻醉状态患者的苏醒, 可在术后立即使用[22];还可以与阿片类镇痛药联合使用 PCIA 或 PCEA,在不增加阿片类药物的用量和不良反应的情况下, 增加镇痛效果。氟比洛芬酯注射液用于合理的平衡镇痛,联 合用药或预先镇痛可望提高自控镇痛效果,其可以作为多模 式镇痛的一种很好的药物选择。 6 参考文献 [1] Romsing J,Moiniche S,Ostergaard D,et al. Local infiltration with
NSAIDs for postoperative analgesia:evidence for a peripheral analgesticaction[J]. Acta Anaesthesiol Scand,2000,44(6):672- 683. [2] Mizuno J,Sugimoto S,Kaneko A,et al. Convulsion following the combination of single preoperative oral administration of enoxacine
氟比洛芬酯注射液由脂微球(lipid microspheres,LM)及其 所包裹的氟比洛芬酯组成[4]。LM 是一种以脂肪油为软基质并 被磷脂膜包封的微粒体分散系,是一种新型药物载体系统,它 通过以下 3 个途径发挥药效作用:(1)靶向治疗,使包裹药物 聚集在手术切口、肿瘤部位及血管损伤部位,改变药物体内分 布,提高痛阈,具有靶向治疗作用[5];(2)控制包裹药物的释放, 使药效持续时间更长;(3)易于跨越细胞膜,从而促进包裹药 物的吸收 , 进 一 步 缩 短 起 效 时 间 。 本 品 同 布 洛 芬 一 样 ,是 NSAIDs,静脉给药后以活性体氟比洛芬起作用,其镇痛作用经 动物实验表明,与注射用镇痛、消炎药阿司匹林- DL- 赖氨酸、 酮洛芬、中枢镇痛药镇痛新比较,本品疗效与镇痛新相同或者 更强,比阿司匹林- DL- 赖氨酸、酮替芬强,且持续时间更长。 其主要药效作用机制为 LM 释放氟比洛芬酯,后者被迅速水 解成其活性代谢产物氟比洛芬,抑制 PG 的生物合成,减少感 觉神经纤维对伤害性刺激的敏感性,从而产生镇痛效应。此 外,与其他 NSAIDs 不同,因其对创伤及肿瘤部位的靶向作用 不会向口服药那样对胃黏膜产生直接的刺激作用,所以会减 轻 胃 黏 膜 的 损 害 作 用[3,6],氟 比 洛 芬 酯 起 效 快 、消 化 道 损 伤 发 生少[7]、无中枢镇痛作用,不影响麻醉后患者的苏醒,可安全用 于手术后患者的镇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