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消费性支出关系研究
李卓蔚梁希11-1
一、研究目的
本案例分析根据1980年~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性支出的基本数据,应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性支出之间数量关系的基本规律,并在预测2010年人均消费性支出的发展趋势。
从理论上说,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应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而提高。
随着消费更新换代的节奏加快,消费日益多样化,从追求物质消费向追求精神消费和服务消费转变。
因此,政府在制定当前的宏观经济政策时,考虑通过增加居民收入来鼓励消费,以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
二、模型设定
Expend = β0 +β1*income+ε
1、被解释变量: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Expend):指被调查的城镇居民家庭用于日常生活得全部支出,包括购买商品支出和文化生活、服务等非商品性支出。
不包括罚没、丢失款和缴纳得各种税款(如个人所得税、牌照税、房产税等),也不包括个体劳动者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
单位:元。
2、解释变量: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可支配收入(income): 指被调查的城镇居民家庭在支付个人所得税、财产税及其他经常性转移支付后所余下得实际收入。
单位:元。
三、数据来源
本模型选取了1980年~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性支出的基本数据。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表1 1980—2009年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性支出
四、
描述统计分析
4.1散点图
E x p e n d 4.2样本描述统计
五、回归结果
本结果使用Stata软件进行估计
六、回归分析
根据上面的结果,一元回归的方程为:
Expend = 184.5959 + 0.7806454 * income
t = (4.49) (182.34)
R2 =0.9992 F(1,28)=33247.99
1、检验结果分析
从F(1,28)=33247.99通过F检验,说明整体方程是显著的;
从t值看,收入系数和截距项都很显著,即显著不为零。
2、经济分析
此方程是消费方程,根据经济理论(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Expend =β0+β1*income+ε,式中β0 >0,0<β1 <1。
β1表示边际消费倾向,既每增加一单位的可支配收入所增加的消费的数额,β1=0.7806454说明每增加1元的可支配收入,有0.7806454元用于消费。
此方程同时也说明了消费者的储蓄行为,1-β1表示边际储蓄倾向,既每增加1元的可支配收入,其中用于增加的储蓄的数额,1-β1=0.2193546说明每增加1元的收入,有0.2193546元用于储蓄。
七、Stata原程序
scatter Expend income (画散点图)
sum (样本描述统计,包括样本数、均值、标准差、最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