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危机]
1、成长危机 2、人际关系危机 3、就业危机 4、学业危机
5、经济危机
6、情感危机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反应形式]
1、事后震惊
2、责难
3、内疾和焦虑 4、抑郁 5、逃避和专注,并有假装适应的反应 6、“休克”
7、寻求改变
[心理危机的后果分析]
第一种:顺利度过危机,并学会处理危机的方法策略,提高了
[大学生就业受挫心理危机干预]
1、认清形势,调整就业期望值 当前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毕业生首先应该正视就业遇到的挫折,及时调整自己的就业 期望值。当理想暂时无法实现时,应该退而求其次,改变一次就业的传统观念,也不能一味的以稳定为标准, 先让心灵有个“归宿”,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在择业的标准上,不一定说留在大城市、进入大单位、赚 钱最多、级别能够更高就是最好的,毕业生应该结合实际,多关注广大基层单位、中小企业以及西部空缺职位, 抓住机遇。 2、分析职业自我,找到匹配职业 职业自我是个人谋求职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职业自我的深刻分析才可以也才可能找到与己匹配的职 业。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遭遇挫折后,首先要客观冷静地作一些自我分析,清楚自己的优势与特长、劣势与不 足,对自己有一个全面、客观、正确的评价。只有自我认知,才可以避免求职中的盲目性,不过高定位工作目 标,才能有的放矢地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只有通过自我认知,才可以避免因个人自负清高而遭到就业失败, 只有实事求是地对待自己,才能避免心理冲突,减缓择业受挫和焦虑带来的痛苦。 3、做好就业心理准备,正确对待就业挫折 在求职中遇到挫折要用冷静和坦然的态度待之,客观地分析自己失败的原因,进行正确的归因。在就业市场 化、需求形势不佳、就业竟争激烈的条件下,出现求职失败是在所难免的,不能期望自己每次求职都能成功, 要对可能出现的求职挫折有充分的心理准备。调整自我心态,提高自己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心理承受能力。正确 分析自己失败的原因,调整自己的求职策略,学会安慰自己,以便在下次的求职中获得成功。
[心理危机干预的技术]
一、自我支持技术 1、寻求滋养性的环境,搜集充分的信息;
2、积极调整情绪;
3、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4、面对现实、正视危机;
5、暂时避免作重大决定
[心理危机干预的技术]
二、专业协助 1、认知干预: 认知方面的偏差和失调为干预的对象和切入口; 2、行为干预: 实现特定行为的改变,降低或者清除大学生在危机 中的一些不良行为 (1)降低不良行为发生的频率 (2)提高良好行为发生的频率 (3)行为塑造
[心理危机的界定]
个体由于遭受灾难,重大生活事件或者精神压力,使 生活状况发生明显的变化,尤其是发生了凭现有的生活条 件和经验难以克服的困难时,当事人陷入痛苦、不安状态、 常伴有绝望、麻木不仁、焦虑以及产生植物神经症状和行 为障碍等一些精神疾患。 这一类精神疾患发展成为“破坏性行为”或者“破坏 性的行为倾向”时此个体就处于心理危机状态。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
四川工业管理职业学院思政部 吕 汗
2018/9/28
课程主要内容目录
1 2
树立危机意识
实施危机干预 大学生就业心理危机干预
3
4
珍 爱 生 命
一、树立危机意识
1 2
心理危机的界定 心理危机的分类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特征
3
4 4 4 5 4 6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危机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反应形式 心理危机的后果分析
4、完善就业指导体系,进行个性化就业指导 高校应该树立全程就业指导理念,把就业指导渗透到大学的整个学习过程中,从新生入学的时候开始,结合新 生入学教育和专业教育,进行职业指导,培养人的职业意识、职业品德和职业能力,并让学生充分了解本专业就 业前景以及市场需求情况。在大学生涯的不同阶段分别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做职业生涯规划,进行个性化就 业指导通过各种测试,帮助学生分析职业自我,及时调整个人职业价值观,为就业时找到匹配职业奠定基础。帮 助学生提高人际交往与处世的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以及受挫心理承受力等能力,做好就业心理准备,提高就 业竞争力。 5、开展职业心理教育,进行就业心理问题辅导 当前各高校都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就业压力和就业受挫心理日益严重之时,有必要添加一些关于 职业心理教育的内容,为大学生的就业提供心理学的帮助与辅导,以提高大学生的职业成熟度与心理承受能力, 帮助大学生准确地认识自我、调适自我,克服不健康的就业心态。同时专门开设就业心理咨询室,进行挫折心理 辅导,疏导毕业生就业焦虑、自卑、抑郁等心理症状。心理咨询老师应该帮助受挫学生正确认识就业挫折,通过 各种当时排解其心中压力,如到空旷无人的地方喊叫、哭泣,到运动场上做大运动量的活动,找朋友倾诉,到心 理咨询室倾倒苦恼等。 6、加强学校和学生家长的沟通 在大学生择业过程中,家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父母的价值观、择业观极大地影响着学生的择业观。因此, 应该把家庭的心理辅导,作为各个学校心理辅导的一个不可分割的心理辅导组成部分。在毕业生的择业中,学校 应主动与其家长保持联系,及时转达、宣传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有关政策、法规、形势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 家庭心理辅导同步,发挥各自的长处,形成教育的全力。家长配合学校共同做好学生的就业工作,共同帮助他们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缓解那些不必要的心理压力,促使他们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度过求
[大学生就业受挫心理危机干预]
四、珍 爱 生 命
1 2
自杀人群的基本特征 自杀的征兆 大学生自杀的原因分析
3
4 4
大学生自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危机干预
珍爱生命
4 5
[自杀人群的基本特征]
1、境遇特征
2、意动特征 3、情感特征 4、认知特征 5、人际关系特征 6、连续性特征
[自杀的征兆]
1、情绪反常 2、人格改变 3、行为改变 4、时常谈论生死问题 5、探望亲友 6、写遗书 7、孤立自己 8、饮食、睡眠习惯改变
对 内:个体对自身的破坏。 对 外:个体对他人的破坏
破坏性行为 破坏性行为倾向
[心理危机的分类]
1、情境性危机
2、发展性危机
3、内 心 危 机
4、存 在 危 机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特征]
1、普遍存在 2、症状复杂 3、无迅速解决办法
4、含有成长和改变的动力
5、危险与机遇并存 6、具有时代特征 “枯井里的驴子”
[大学生就业消极心理表现]
盲目心理。大学生在就业时产生浮躁、盲目的心理,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其对自身缺乏正确的认识。他们在 就业之前没有对自己的性格、兴趣、特长进行深入的分析,没有在这种分析的基础上考虑最适合于自己的行业 和岗位。在这种情况下,这类毕业生不可能充分兼顾整体与局部、长远利益与当前利益之间的关系,在遇到多 项选择机会或复杂情况时,不能够以坚定的意志按照既定目标一以贯之,从而在求职过程中往往面对机会却无 法把握,最终成为失败者。 自卑心理。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产生自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社会原因来看,自卑主要源于各用人单位 利用大学生就业竞争压力大的特点,在招聘人员的过程中随意抬高门槛,设立各种诸如地域歧视、性别歧视、 身高歧视等歧视性政策,在某种程度上打击了一部分心理承受能力不强的毕业生,使他们产生了己不如人、低 人一等的心理。从个人原因来看,具有自卑心态的毕业生也有其脆弱、心理承受能力不强、抗挫折能力不足等 先天缺陷。 冷漠心理。在就业过程中,冷漠型心理就是毕业生完全丧失了对求职择业的希望。心理学家认为,人有好 比较的天性,而一旦在比较过程中产生不平衡,则容易走向心理极端,从而造成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产生冷 漠型心理的主要原因在于这类毕业生平时知识积累不足,当大学生活结束时,在自己对专业知识一无所知与别 人有较强的知识功底之间,在自己对求职择业无从着手与别人很快找到工作的比较之间,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 所造成的。
[大学生自杀的危机干预]
2、自杀危机干预的具体措施 (1)随时提供及时的帮助 (2)确定问题 (3)避免当事人落单 (4)给予当事人以心理支持 (5)进行心理辅导 (6)帮助当事人制定计划 (7)签订不自残或不自杀契约
[大学生自杀的危机干预]
3、自杀危机干预的要求 (1)用心倾诉,适当反应 (2)信任对方 (3)说出当事人所拥有的积极方面 (4)诚实表露自己的情绪 (5)与其他朋友合作,建立支持系统 (6)确认自己协助当事人的意愿有多少 (7)确认对方自杀的迹象 (8)将想要自杀的事情告知相关可以保护他(她)的人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一般原则]
1、让当事人接受你的帮助 2、帮助当事人有所作为地正视和处理危机 3、为当事人提供有关信息 4、必须避免怂恿当事人责备他人
三、大学生就业心理危机干预
1
大学生就业消极心理表现 大学生就业受挫心理危机干预
2
[大学生就业消极心理表现]
畏惧心理。在就业过程中,大学生产生畏惧心理,主要源于对社会这个外部因素的不 完全或不正确的认识。一方面长期的校园生活使他们与社会接触较少,社会经验不足,即 将面对的社会对于他们是个比较陌生的对象,由此产生“想接触但又不敢接触”的心理。 另一方面,各类社会传媒对社会负面问题报道,在这类毕业生心中巩固了他们所谓的“社 会复杂论”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他们踏入社会的畏惧心理。 忧郁心理。现阶段,我国正处于各种改革全面展开时期,不但缩小了就业市场的范围, 同时也增加了求职择业的难度。与此同时,毕业生由于受“学而优则仕”等中国传统观念 的影响,就业期望值居高不下,始终把“当公家人,吃公家饭”作为求职择业的第一标准, 每年直线上升的求职大军都不无例外的向着国家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冲挤。一边是蛋糕 的缩小,一边是吃蛋糕人数的增加,这无疑加大了就业者的竞争难度,忧郁、压抑的心态 也就不可避免地产生出来。
[大学生自杀的原因分析]
1、贫穷——生命中难以承受之重 2、脆弱——无法面对这个世界
3、厌世——自杀的诱惑
4、失恋——情感的死胡同
5、氛围——对生命的漠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