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拔火罐资料

拔火罐资料


❖ ③拔罐还具有增进人体内淋巴液的循环,促 进胃肠蠕动的作用。
❖ ④拔罐可以加快肌肉和各脏器对其代谢产物 的排除。
❖ ⑤拔罐可以通过刺激病人的皮肤感受器和血 管感受器,而起到调节神经系统功能的作用
三、罐的类别
❖ 玻璃火罐:是用耐热硬质玻璃烧制的。形似 笆斗,肚大口小,罐口边缘略突向外,分1、 2、3种号型,清晰透明,便于观察,罐口 光滑吸拔力好,因此,玻璃火罐,已被人们 广泛地使用起来了。
❖ 走罐法 ❖ 走罐是指在罐子捂上以后,用一只手或两只手抓住
罐子,微微上提,推拉罐体在患者的皮肤上移动。 可以向一个方向移动,也可以来回移动。这样就治 疗了数个部位。走罐时应注意在欲走罐的部位或罐 子口涂抹一些润滑剂,如甘油、石蜡油、刮痧油等, 以防止走罐时拉伤皮肤。 ❖ 临床应用 ❖ 此法适用于治疗肌肉丰厚,皮肤平坦部位的病症, 如脊背、腰臀、大腿等部位的酸痛、麻木、风湿痹 痛等病症。
主要临床作用
❖ 拔火罐是传统的中医外治方法,可以行气活 血、疏经活络、消肿止痛、祛除风湿,因为 操作简单易行,成了民间常用的防病治病方 法,常用于治疗腰背痛、颈肩痛、风湿痛、 落枕、感冒、消化不良、失眠、更年期综合 征以及部分皮肤病等。
二、原理
祖国医学角度
❖ 按中医理论讲,拔罐具有行气止痛、祛 风散寒、调理脏腑虚实、活血化瘀的作 用。
❖ 第五、留罐时间根据病情、部位决定。一般 留罐10-15分钟,大罐吸拔力强,可适当缩 短时间,否则可能会起泡。
❖ 第六、罐口应光滑无破损,也不要太薄,防 止割伤皮肤
❖ 第七、拔罐期间应密切观察患才的反应,若 出现头晕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冷汗、四 肢发凉等症状,甚至血压下降、呼吸因难等 情况,应及时取下罐具,将患者仰卧位平放, 垫高壮举部,轻者可给予少量温开水,重者 针刺人中、合谷
❖ 第三、 用火罐时应注意勿灼伤或烫伤皮肤。 若烫伤或留罐时间太长而皮肤起水泡时, 小的勿须处理,仅敷以消毒纱布,防止擦 破即可。水泡较大时,用消毒针将水放出, 涂以龙胆紫药水,或用消毒纱布包敷,以 防感染。
❖ 第四、皮肤有过敏、溃疡、水肿及大血管分 布部位,不宜拔罐。高热抽搐者,以及孕妇 的腹部、腰骶部位,亦不宜拔罐。
❖ 闪罐法
❖ 用镊子夹住酒精棉球,点燃后送入罐底,立 即抽出,将罐拔于病人患处,随即将罐立即 取出,反复如此操作,直至皮肤潮红发热为 止。
❖ 临床应用
❖ 此法适用于治疗局部皮肤麻木、疼痛等病症。
五、具体操作
❖ 在拔火罐前,应该先将罐洗净擦干,再让病人舒适 地躺好或坐好,露出要拔罐的部位,然后点火入罐。 点火时一般用一只手持罐,另一只手拿已点着火的 探子,操作要迅速,将着火的探子在罐中晃上几晃 后撤出,将罐迅速放在要治疗的部位;火还在燃烧 时就要将罐口捂紧在患处,不能等火熄,否则太松, 不利于吸出湿气,要有罐口紧紧吸在身上的感觉才 好。注意不要把罐口边缘烧热以防烫伤。
❖ 一般拔15—20分钟就可将罐取下,取时不 要强行扯罐,不要硬拉和转动,动作要领是 一手将罐向一面倾斜,另一手按压皮肤,使 空气经缝隙进入罐内,罐子自然就会与皮肤 脱开。拔罐之后皮肤上的紫斑一般两周能消 失
拔罐印色素反映如下:
❖ 1、紫黑而暗:--------------——行经不畅有血淤 ❖ 2、发紫并伴有斑块: ------------—— 寒凝血淤 ❖ 3、呈散在紫点状 ——————--——- 气滞血淤 ❖ 4、鲜红而艳: --——阴虚,气血两虚或阴虚火旺 ❖ 5、红而暗: -----——-------血脂高,且有热邪 ❖ 6、灰白,触而不温: ----——------ 虚寒或湿邪 ❖ 7、表面有皮纹或微痒:--——-------风邪或湿症 ❖ 8、罐体内壁有水气: —————————-有湿气 ❖ 9、出现水泡: ———— 体内湿气重,如果水泡内
❖ 陶瓷火罐 ❖ 抽气罐 ❖ 竹筒火罐
❖ 罐的种类

玻璃罐
陶罐

❖ 竹罐
抽气罐
四、注意事项
❖第一、 拔罐时要选择适当体位和肌肉丰 满的部位。若体位不当、移动、骨胳凸 凹不平,毛发较多的部位均不适用。
❖第二、 拔罐时要根据所拔部位的面积 大小而选择大小适宜的罐。操作时必 须迅速,才能使罐拔紧,吸附有力。
拔火罐
主要内容
❖ 1、拔火罐的简介 ❖ 2、拔火罐的原理 ❖ 3、拔火罐所用的罐的类别 ❖ 4、拔火罐的注意事项和禁忌 ❖ 5、拔种充血疗法,利用热力 排出罐内空气,形成负压,使罐紧 吸在施治部位,造成充血现象,从 而产生治疗作用,有人称它为郁血 疗法。
❖ 妇女月经期下腹部慎用,妊娠期下腹部、腰骶部、 乳房处禁用。
❖ 五官部位,前后二阴部位不宜用。
❖ 酒醉、过饱、过饥、过劳、大渴、大汗、大出血 等禁用。
常用的治疗罐法
❖ 留罐法 ❖ 指罐吸拔在皮肤后留置一段时间的拔罐法,
留罐时间一般为5到20分钟,夏季及皮肤薄 处留罐时间不宜过长。 ❖ 临床应用 ❖ 此法适用于治疗风湿痹症、感冒咳嗽、胃痛、 呕吐、腹痛、泄泻等病症。
现代医学角度
❖ 现代医学认为,拔罐治病的机理是: ❖ ①拔罐能使病人皮肤的毛细血管充血破裂,以至自
身溶血,从而产生一种组胺和类组胺的物质。这种 组胺和类组胺的物质可以被送往全身各处,刺激机 体的各个器官,增强各器官的功能,以起到提高机 体抗病能力的作用。 ❖ ②拔罐可使机体局部的血管扩张,起到促进细胞组 织的新陈代谢及血液循环的作用。
❖注意: 拔火罐不像针灸那样对穴位定位 要求十分准确,主要是点、线、面结 合的问题,通过中医的寒、热、虚、 实辨证,选择一些经络所过或经气聚 集的部位。
❖ 拔火罐是我国民间流传很久的一种独特的治 病方法,俗称“拔罐子”、“吸筒”,在 《本草纲目拾遗》中叫作“火罐气”,《外 科正宗》中又叫“拔筒法”。古代多用于外 科痈肿,起初并不是使罐,而是用磨有小孔 的牛角筒,罩在患部排吸脓血,所以一些古 籍中又取名为“角法”。关于拔火罐治疗疾 病最早的文字记载,是公元281~361年间, 晋代葛洪著的《肘后方》。
禁忌
❖ 拔罐过程中和拔罐后都要注意保暖,拔罐后不要 洗冷水澡。
❖ 拔得时间不是越长越好,拔火罐后不宜马上洗澡, 胸口、肚子不宜拔,不宜同一位置反复拔
❖ 有出血倾向的疾病禁用。如血小板减少症、白血 病、过敏性紫癜。
❖ 新伤骨折、瘢痕、恶性肿瘤、局部静脉曲张、体 表大血管处、局部皮肤弹性差者禁用。
❖ 心、肾、肝严重疾病及高热抽搐者禁用。 ❖ 皮肤过敏、外伤、溃疡处禁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