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 杨永顺 第五章浇注系统设计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 杨永顺 第五章浇注系统设计

3.排气结构的设计原则
排气及进气结构设计
3.排气结构的设计原则
表4-14 常用塑料排气槽深度 塑料名称 聚乙烯(PE) 聚丙烯(PP) 聚苯乙烯(PS) 苯乙烯-丁二烯( SB) ABS AS 排气槽深度 0.02 0.01~0.02 0.02 0.03 0.03 0.03 塑料名称 苯乙烯-丙烯腈 (SAN) 聚甲醛(POM) 聚酰胺(PA) 聚酰胺(含玻璃纤 维)(PA) 聚碳酸酯(PC) 聚碳酸酯(含玻璃 纤维)(PC) 排气槽深度 0.03 0.01~0.03 0.01 0.01~0.03 0.01~0.03 0.05~0.07
注射模具浇注系统设计
(5)减少塑件熔接痕增加熔接强度
增加流道, 成型后切除
注射模具浇注系统设计
(5)减少塑件熔接痕增加熔接强度
注射模具浇注系统设计
(6)防止料流将型芯或嵌件挤压变形
注射模具浇注系统设计
(7)高分子取向对塑件性能的影响
注射模具浇注系统设计
(8)保证流动比在允许范围内
Li K i 1 t i
排气及进气结构设计
2) 尤其整体结构1.镶拼式侧隙引气
排气及进气结构设计3.气阀式引气Fra bibliotek分流道
作 用:
〈1〉输送流体 〈2〉传递压力
注射模具浇注系统设计
二、浇注系统的组成及设计原则 组成 普通浇注系统一般由主流道、分流道、浇口和冷料井 四部分组成。 主流道 (一次)分流道
二次分流道 (支流道)
浇口
注射模具浇注系统设计
浇注系统的设计原则
〈1〉 考虑塑料的流动性,保证流体流动顺利、快、不紊乱。 〈2〉 避免熔体正面冲击小直径型芯或脆弱的金属镶件。 〈3〉 一模多腔时,防止大小相差悬殊的制件放一模内。
下级分流道的当量半径可 取相邻的上级分流道当量
半径的80%~90% 。
注射模具浇注系统设计
5. 分流道长度的确定 分流道的长度与塑件的大小,型腔的布置、排列有关。 6. 分流道表面粗糙度
分流道的表面不必很光滑,表面粗糙度可设为Ra1.25~2.5 。
注射模具浇注系统设计
7. 分流道与浇口的连接
注射模具浇注系统设计
8. 分流道的布置
(1)平衡式分流道
★ 辐射式
★单排列式
注射模具浇注系统设计
六、浇口的设计
1. 浇口的作用:浇口是连接分流道与型腔之间的一段细短 通道,浇口的作用是使从流道流过来的塑料熔体以较快 的速度进入并充满型腔,型腔充满后,浇口部分的熔体 能迅速的凝固而封闭浇口,防止型腔内的熔体倒流。
2. 浇口的类型及特点 (1)直接浇口
200~280 100~240
120~180 90~130
注射模具浇注系统设计
4. 浇口位置选择实例
注射模具浇注系统设计
4. 浇口位置选择实例
注射模具浇注系统设计
4. 浇口位置选择实例
排气及进气结构设计
1.型腔内气体的来源及危害
型腔内气体的来源: (1)原有的空气 (2)树脂中释放的挥发性物质及水汽 型腔内气体的危害:
注射模具浇注系统设计
(2)公式计算
对于质量小于200g,壁厚在3mm以下的塑件,可用下 列经验公式确定分流道的当量直径。
D 0.2654 m 4 L
D: 是流道的当量直径(mm); m: 是流经分流道的速率熔体的质量(g)
L: 分流道的长度(mm)
注射模具浇注系统设计
(3)公式法2
D (0.8 ~ 0.9)D
主流道尺寸设计
SR1=SR+1~2
总是浇口套大!
d1=d+0.5~1
r=1~3
D1比D小 10~20%

浇口的截面积取分流道 截面积的3~9%
锥度2°~6°, 对流动性差的塑 料可取大一些
注射模具浇注系统设计
主流道衬套(浇口套)的结构
主流道衬套与定位圈的装配方式
注射模具浇注系统设计
主流道的两种形式
球头拉料杆分析
注射模具浇注系统设计
球头拉料杆分析
注射模具浇注系统设计
(3)菌头拉料杆
注射模具浇注系统设计
(4)圆锥形拉料杆
圆锥 头形
复式圆 锥头形
注射模具浇注系统设计
圆锥形拉料杆分析
平头锥形 拉料杆
注射模具浇注系统设计
2. 起拉料作用的冷料井
(1)带推杆推出的冷料穴
倒扣深度 (D-d)/2
塑料名称
硬聚氯乙烯 硬聚氯乙烯 硬聚氯乙烯
注射压力 (MPa) 130 90 70
L/t
130~170 100~140 70~110
聚丙烯 聚苯乙烯
聚酰胺 聚甲醛
70 90
90 100
200~240 280~300
200~360 110~210
软聚氯乙烯 软聚氯乙烯
聚碳酸酯 聚碳酸酯
90 70
130 90
有机玻璃
ABS 聚甲醛 聚碳酸脂
<1.5
1.5-3 >3 <1.5
简单
复杂 简单 复杂 简单 复杂 简单
0.6-0.8
0.5-0.8 1.2-1.4 0.8-1.2 1.2-1.5 1.0-1.4 0.8-1.2 中、小型塑件(3-10)h 大型塑件>10h 0.7~2
注射模具浇注系统设计
★ 扇形侧浇口
注射模具浇注系统设计
五、分流道设计
1. 影响分流道的设计因素 (1)制品的几何形状、壁厚、尺寸大小及尺寸的稳定性、 内在质量及外观质量要求。 (2)塑料的种类,亦即塑料的流动性、熔融温度与熔融
温度区间、固化温度以及收缩率。
(3)注射机的压力、加热温度及注射速度。 (4)主流道及分流道的脱落方式。 (5)型腔的布置、浇口位置及浇口形式的选择。
注射模具浇注系统设计
缩短主流道的方法
注射模具浇注系统设计
四、冷料井设计 冷料穴也称冷料井,冷料井一般设在主流道和分流道 的末端,其作用就是存放两次注射间隔而产生的冷料和料 流前锋的“冷料”,防止“冷料”进入型腔而形成各种缺 陷。 分流道冷料井 L=1.5D
主流道冷料井 分流道冷料井
注射模具浇注系统设计
冷料井的设计
根据冷料井不同,其构成主流道冷料井底部的零件 也不同,常见的有拉料杆、推杆。 1. 主流道冷料井 (1)钩形(Z形)拉料杆
注射模具浇注系统设计
钩形(Z形)拉料杆
图 与推杆匹配的冷料穴
注射模具浇注系统设计
(2)球头拉料杆
图 与推杆匹配的冷料穴
注射模具浇注系统设计
球头拉料杆分析
注射模具浇注系统设计
注射模具浇注系统设计
★ 薄片式侧浇口
注射模具浇注系统设计
(5)潜伏式浇口
注射模具浇注系统设计
(6)护耳形浇口
注射模具浇注系统设计
侧浇口和点浇口的推荐值
塑件壁厚 (mm) <0.8 0.8~2.4
侧浇口横截面尺寸(mm) d(mm) l(mm)
深度 h
~0.5 0.5~1.5
宽度 b
~1.0 0.8~2.4 0.8~1.3 1.0
第五章 浇注系统与排气系统设计
一、 浇注系统的概念 二、 浇注系统的组成及设计原则 三、 主流道设计
四、冷料井设计
五、 分流道设计
六、 浇口的类型和设计
七、排气及进气结构设计
注射模具浇注系统设计
一、 浇注系统的概念
浇注系统是指模具
中从注射机喷嘴接触处
到型腔为止的塑料熔体 的流动通道。
主流道 浇口
注射模具浇注系统设计
(2)中心浇口 ★ 盘形浇口
注射模具浇注系统设计
★ 环形浇口
注射模具浇注系统设计
★ 轮辐式浇口
注射模具浇注系统设计
★ 爪形浇口
注射模具浇注系统设计
(3)点浇口
注射模具浇注系统设计
(3)点浇口
注射模具浇注系统设计
(4)侧浇口
★ 矩形侧浇口
注射模具浇注系统设计
矩形侧浇口的基本尺寸
k S l a
注射模具浇注系统设计
3. 浇口的设计原则
(1)避免引起熔体破裂现象
注射模具浇注系统设计
(2)有利于塑料熔体补缩
注射模具浇注系统设计
(3)有利于熔体流动
注射模具浇注系统设计
(4)有利于型腔内气体的排出
注射模具浇注系统设计
(5)减少塑件熔接痕增加熔接强度
注射模具浇注系统设计
(5)减少塑件熔接痕增加熔接强度
排气及进气结构设计
2.排气的几种方式
1) .利用模具分型面或配合间隙排气
排气及进气结构设计
2). 开设排气槽排气
排气及进气结构设计
3). 当型腔最后充填部位不在分型面上,其附近又无可供 排气的推杆或可活动的型芯时,可在型腔相应部位镶嵌 经烧结的金属块(多孔性合金块)以供排气 。
排气及进气结构设计
r
H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3.5
4
(4.5)
5
6
(6.5 )
7
8
注射模具浇注系统设计
4. 分流道横截面尺寸的确定方法 (1)部分塑料常用分流道横截面尺寸推荐范围
塑料名称 ABS、AS 分流道横截面直径 (mm) 4.8~9.5 塑料名称 聚苯乙烯 分流道横截面直径 (mm) 3.5~10
n
L1 L2 L3 L4 L5 L1 L2 L3 K1 2 K1 t1 t 2 t3 t 4 t5 t1 t2
注射模具浇注系统设计
(8)保证流动比在允许范围内
常用塑料的允许流动比范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