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学》期末复习提纲(全)△考试题型:、选择题(单选与多选)10二、辨析题三、论述题四、案例分析△复习章节:第一章绪论第一节行政管理学的对象内容特点第二节行政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第三节建设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学第二章行政管理环境第一节行政环境的涵义和理论依据第二节行政管理的社会环境第三节行政管理的自然环境第四节行政环境和行政管理的相互作用第三章行政职能第四章行政组织行政组织概念、特点、结构,行政组织与环境第五章行政领导行政领导的概念、基本素质、职位职权职责、制度、方式与艺术第六章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制公务员管理公务员制度概述、管理体制、权利与义务、职位与级别、录用考核培训、职务任免与升降、交流与回避、处分第一章绪论1、广义的行政: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乃至私人组织中的计划、决策、协调、人事、后勤等管理活动,称为行政。
狭义的行政:政府机关执行的任务和进行的活动(政府管理)。
2、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主体:国家行政机关客体:公共事务,包括:(1)国家事务;(2)社会公共事务;(3)行政机关的内部事务管理原则:依法管理3、行政管理学的创始人美国•威尔逊1887 年发表《行政研究》4、西方国家公共行政学的三个阶段(1)传统的行政管理阶段(1887 年至20世纪30年代),又称为形成阶段——传统管理阶段;研究方法:科学管理(2)人性的行政管理阶段(20世纪30 年代到20 世纪60 年代),又称为成长阶段——科学阶段;研究方法:行为科学(3)系统权变的行政管理阶段(20世纪60 年代以后),又称为科学化阶段——现代化管理时期。
研究方法:系统分析5、中国行政体制改革三大主题( 1 )1978-1987 年中共十三大,简政放权、冲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2)1987 年中共十三大后,转变政府职能(3) 1 992 年中共十四大后,建立宏观调控体系6、中国行政体制改革四条主线一是机构改革;二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三是调整中央和地方的管理权限;四是加强行政法制建设。
第二章行政管理环境1、行政管理特征( 5 个)广泛性。
复杂性。
差异性。
变化性。
互动性。
2、(行政生态学)把生态学引入行政管理研究领域美・约翰高斯3、行政生态学研究的特点( 5 个)(1)跳出行政自身圈子研究行政,研究范围扩大; (2)使行政学研究的视野更广,角度更高; (3)从封闭式研究走向开放式研究;(4)突出了行政管理与行政环境的关系; (5)强调行政的权变管理。
4、行政环境和行政管理的关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行政环境决定制约行政管理(1)环境是行政系统的生存空间和发展空间(2)环境影响甚至决定行政功能的内容和实现程度(3)环境影响着行政管理活动的方向、行为过程乃至方式方法(4)环境影响行政体制和机构设施,特别是政治环境行政管理要适应和反作用于行政环境(1)行政管理对行政环境的利用和改造(2)行政管理对行政环境的促进作用具体表现A、利用环境条件,积极制定政策,达到改造环境的目的B按照环境的变化经常调整自身的组织机构和行政管理方式C对环境的再认识制定出符合实际的新政策第三章行政职能1、行政职能的特点(6个)(1)执行性必须执行人民代表大会的决定和决议。
(2)多样性行政管理范围涉及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3)动态性随国家社会生活和行政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4)强制性以国家司法机关为后盾,代表国家行使行政权力(5)公共性(6)差异性不同类型的国家、同一类型的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2、行政职能的分类(1)政府职责的领域:政治职能、经济职能、文化职能、社会职能(2)政府职责所起作用的属性:保卫功能、扶持功能、管理功能、服务功能等(3)职能结构的角度:政治统治、社会管理、社会服务和社会平衡(4)管理过程的角度:决策性功能、执行性功能、控制性功能、辅助性功能等△当代政府的基本职能:概括为政治职能、经济职能、文化职能和一般社会职能、政治职能(1)保护产权(一方面维护明晰产权,另一方面干预产权不易界定的领域以尽可能减少交易费用)(2)制定公共政策(3)调节各种利益关系二、经济职能(微观经济重点是高效率,宏观经济管理重点是稳定和在经济目标的实现上)微观经济管理(1)为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提供必要的制度、规划安排(2)价格管制(例:政府处理过剩农产品的方法)(3)维护公平的竞争秩序(4)质量管制(防止假冒劣质产品的出现)宏观经济管理(1)财政政策(政府通过财政收支总量与结构的变化调控宏观经济)税收和政府开支是财政政策两大基本部分累进税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是财政政策发挥作用的两大基本支点(2)货币政策(调整和控制货币供应量)货币政策发挥作用的主要政策工具有:A法定准备金;B贴现率;C公开市场业务(政府出售或回收债券)(当经济高涨,需求旺盛,中央政府提高法定准备金、提高贴现率,以及向商业银行发放债券。
但总的原则应当是:尽可能货币政策,必要时财政政策。
)(3)产业政策(能够对供给结构的变化发挥迅速的调解作用和引导作用)(4)提供经济基础设施(经济发展的基本环境条件)三、文化职能(政府指导和管理文化事业的职能)政府通过对文化事业的的管理,维护和弘扬一种意识形态,用以说明和论证统治与治理的合法性。
四、社会职能(政府承担的社会服务和社会保障职能)(1)提供社会保障(社会保险体系、社会救济体系、社会福利、社会优抚)(2)人口政策(3)保护自然环境3、西方国家关于政府职能的理论与实践( 3 个阶段)(1)“守夜人”的政府职能论理论来自于洛克的自由主义政府观,政府的主要任务是保护个人的自由和财产,为市场经济的发育扫清了道路。
(2)干预主义的政府职能论(代表:凯恩斯)政府的经济职能是全面的,不仅市场失败的方面需要政府干预,市场成功的地方也要政府保护。
(3)有选择地干预“市场失败”的政府职能论(代表:科斯的产权理论和布坎南的公共选择理论)A、市场有失灵,政府也有失败。
B、政府只能干预市场的长久性失败,不能干预市场的暂时性失败;C政府要利用市场去干预经济。
中国目前正致力于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行政改革,改革的起点与关键是转变职能,政府职能的定位、职能的结构和职能的方式是核心的问题。
第四章行政组织1、中央与地方行政管理体系(多项选择为主)中央行政机关体系:国务院。
国务院各部、委。
国务院直属机构。
国务院各部、委员会管理的国家局。
国务院的办公和办事机构地方国家行政机关:省(自治区、直辖市)。
市(自治州、直辖市的区)县。
乡(镇)。
地方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2、行政组织的特点(1)行政组织是无须参与竞争的社会组织(2)行政组织是依法进行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社会组织。
(3)行政组织是不能创造自身运行所需经济收入的组织(4)行政组织是具有合法强制性公共权力的社会组织(5)行政组织有其特有的运作规律(6)行政组织规模呈扩大趋势3、行政组织结构(1)纵向结构——层级制(上下级政府与上下级部门)(金字塔形的垂直领导关系)A、层级越高,管辖范围越大,职责与权力越大,组织数量也越少;B、层级越低,管辖范围越窄,组织数量愈多。
C、层级制适用于社会分工粗糙,行政管理要承担的任务较少时运用。
(2)横向结构——职能制(各功能单元间以协同与制约关系为内容)(按专业化原则设置职能系统)(3)部门设置(宜粗不宜细)直线式。
职能式。
直线职能式。
矩阵式。
事业部制。
委员会管理4、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反比关系)按管理者层次分类高层管理者:战略、计划、分配资源中层管理着:执行组织政策,指挥一线管理人员或操作人员工作第一线管理者(基层管理者):一般只限于督导操作人员的工作,不会指挥其他管理人员管理幅度(指一个层级的行政机构或一位行政首长直接控制的下级机构或人员的数目)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在组织结构中呈反比关系,两者间是一种制约关系第一,幅度小而层次多,行政组织的外部形态呈“尖三角形” ,这种结构集权优势比较突出。
第二,幅度大而层次少,行政组织的外部形态呈“扁三角形”第五章行政领导1、领导:指领导者在一定的环境下,为实现即定目标,对被领导者进行统御和指引的行为过程。
领导的特点:(1)领导是一个社会组织系统(2)领导是一个动态的行为过程。
(3)权威性(4)领导是高层次的管理2、行政领导:在行政组织中,经选举或任命而享有法定权威的领导者;为实现一定行政目标,所进行的组织、协调、管理、决策、指挥等社会活动。
行政领导的特点:(1)政治性。
(2)权威性。
(3)等级性。
(4)综合性。
(5)依法性。
(6)服务性。
(7)变革性。
行政领导的基本素质:(1)政治素质:较高的政治敏锐性;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较高的政治鉴别力(2)道德素质:责任感;宽容、真诚、信赖他人;严于律已(3)知识素质:领导理论;综合性知识;法律基础知识(4)领导力:决策力、沟通力、执行力(5)心理素质:前瞻性;积极与乐观的个性;充分的自信与顽强的意志;丰富的相象力和创造性思维(6)身体素质3、职位、职权、职责的关系(1)职位:权力机关或人事行政部门根据法律与行政规程,按规范化程序选举或任命行政领导者担任的职务和承担的责任。
职位特点:A以“事”为中心确定下来的;B职位的设置有一定的数量规定性,按最低数量原则;C具有相对的稳定性: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⑵ 职权:人权;事权;财权职位与职权的关系:A与行政领导职位相当的法定的行政权力;B职权与职位是联系在一起的,职权由职位派生;C职权与职位有对称关系; D职权是法律认可与确证的权力(3)职责:政治责任;法律责任;工作责任4、职位性权威与人格权威的差别5、职位权力与非职位权力(权力与职位)6、我国的领导体制类型(1)按上下级的权限划分A集权制(一体制)(独断专行,滥用职权):一切重大问题的决策权都集中上级机关, 下级机关没有或很少有自主权, 只能按上级机关的决定、命令和指示办事。
B分权制(分立制)(本位主义,互相推诿):上级机关只在法定权限内行使职权,下级在管辖范围内,有独立行使权力的自由。
(2)按组织系统的决策方式划分A首长负责制(组织的发展受领导个人的限制):法定的决策权都集中于最高领导者一人手中,重大决策在集体讨论的基础上由行政首长定夺,具体的日常行政事物由行政首长决定,行政首长独立承担行政责任。
B委员会制(合议制)(折中方案):决策权掌握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领导者组成的领导集体手中,对重大问题,由领导集体讨论,作出决策和决定。
遵循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7、行政领导的方式(8 种)(1)强制方式(2)说服方式(3)激励方式(4)示范方式(5)教练方式:对下属给予更多的指导,给予下属支持、赞扬以及参与决策的机会,以提高员工的自我激励和对工作的积极性及创新性。
(6)自由放任式(7)专制型(只注意工作目标,关心工作和效率)(8)民主型: A 注重对组织成员的鼓励协助,关心满足成员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