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312国道路基专项施工方案

312国道路基专项施工方案

312国道苏州段分流线工程(新虞张~无锡段)G312--LQ04标段路基施工技术方案江苏常鑫路桥工程有限公司312国道苏州段分流线工程G312--LQ04标段项目部一、编制依据本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以下列规范和文件为依据:《312国道苏州段分流线工程(新苏虞张-无锡段)G312-LQ4标段施工合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 017-96)《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公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公路工程土工合成材料试验规程》(JTG E50-2006)《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土建)》(JTG F80/1-2004)《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苏州市一级公路标准化施工指南》《312国道苏州段分流线工程(新苏虞张-无锡段)施工项目招标文件》二、工程概况本标段为G312-LQ04标,标段范围:主桩号K102+910~K106+810全长3900m;辅道ZE4K0+000~ZE4K0+417.924,全长417.924m;地面辅道YF4桩号YF4K0+000~YF4K0+417.924,全长417.924m。

标段内主线望东路(太阳路)至终点望虞河大桥为原相城区机场路连接线老路线位,为利用既有望虞河大桥及老路资源,主线按拟合老路中线控制。

标段内规划金山路至望虞河大桥两侧设置辅道,其中规划金山路至望东路(太阳路)段辅道与主线以2m侧分带隔离,望东路(太阳路)至望虞河大桥段辅道与主线以2.5m侧分带隔离(原老路人行道宽)。

辅道在望虞河大桥两侧与主线分离,分为ZE与YF两条辅道沿望虞河大桥桥头坡脚线延至望虞河防洪堤。

本标段内主要构造物为绕城高速公路主线跨线桥,跨径22×30m;望东路主线跨线桥,跨径19×30m;观景路支线上跨,跨径8×30m;望北路支线上跨,跨径12×30m;均采用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结构;其它中小桥4座。

由于望东路(太阳路)地望虞河大桥段老路为近年按一级公路标准新建,实测弯沉指标尚可,本次仅对老路进行罩面处理,主线跨望虞河大桥维持老桥利用,对桥梁部分破损护栏进行修复处理,道路左侧规划新开景观河道结合本次工程一并实施,开挖河道土方经翻晒掺灰处理后用做道路路基。

原有河道驳岸经验算合格后维持利用,部分不合格驳岸经改造加固后利用。

主要工程量三、施工准备1.人员项目部为路基施工配备以下主要人员:主要管理人员2.机械设备项目部为路基施工准备以下主要机械:3.材料准备路基中使用的灰土、土工格栅、土源进行考查、试验,合格后报监理及业主同意后使用。

4.施工维护施工时间在施工区域设置围挡以保证施工安全,具体方案见《交通组织设计》。

5.图纸会审、技术交底组织技术交底,由项目部技术人员向施工班组交底。

组织班组技术人员熟悉施工技术规范,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和有关环保、文明施工、交通管制等文件。

各工序施工前均由现场技术负责人对施工班组进行技术交底。

四、施工方案总述1、场地清理及平整路基清表采用推土机及挖掘机配合进行,清表厚度不小于20cm,以清除路基范围内的耕植土和有机物,清除的废土集中堆置,用反铲挖掘机配合自卸车运至堆土场,自卸汽车车况性能良好,沿线不发生漏浆掉土等污染环境现象。

表层土集中堆放,用于竣工后地表的恢复。

2、基础开挖、回填路基处理路基处理分以下情况考虑:(1)、一般路基:为了保证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设计要求路基最小处理厚度为1.2m。

清除耕植土后,如填高不足则将原则将原地面开挖至设计要求的标高,首先对开挖后的析地面犁翻20㎝掺6%石灰进行处理,然后分层填筑≥80㎝厚6%灰土至路床顶以下40㎝,路床顶40㎝采用8%石灰土进行填筑。

(2)、沿(压)河、塘路基填筑前须将塘底淤泥清除干净,并将河(塘)堤岸挖成宽度≥1.0m向内倾斜4%的台阶,河塘清淤后,回填6%石灰处治土至原地面,压实度≥90%。

(3)、路基拼接新老路基拼接段,为了保证拼接路基与旧路基的良好衔接,使其成为一个较好的整体,在填筑路基前在原路基边部开挖台阶,台阶宽度不小于1.0m,高0.6m,向内倾斜度不小于4%。

为了协调拼接路基的变形,均化荷载,减少新老路基的不均匀沉降,考虑在开挖台阶后,在拼接处铺设TGSG50-50钢塑双向土工格栅,填高H≤1.70m路段铺设两层,填高H≥2.20m路段铺设三层,河塘段每隔60或120cm 深度铺设一层,至少保证三层。

每层格栅宽度为2m≥50KN/m。

(4)老路废料的利用为了减少工程投资,降低成本,对老路挖出的废料应尽量利量。

可利用的老路废料主要指老路二灰碎石和石灰土,可用于路基底部和填河、填塘处。

用于填河及填塘处时,层厚20~40cm;用于一般路基底部时,厚20cm左右,代替最下面一层20cm灰土。

老路废料应充分粉碎,粒径不得大于15cm,同时不大于层厚的2/3。

(5)、新建驳岸段:新老驳岸挡墙间先抽水并清理表层淤泥,然后回填素土至路面结构底下。

3、路基填筑根据设计要求,本工程的路基填筑为石灰土填筑,其土源以新开景观河道内挖取,对河道内的淤泥、沼泽土,有机地土耕植土及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的土将进行废弃,不用于路基填筑石灰,采购于粟阳,为三级石灰,运抵工地后,进行消解。

全线均为填方路基采用重型击实标准,分层压实。

路基高度大于1.7m的填方路基压实度基压实度指标要求见表路基压实度指标表上述表中均为灰土填筑的压实度,路基高度小于1.2m路基压实度指标表上述表中均为灰土填筑的压实度,路基高度小于1.7m五、路基施工方法及工艺1.石灰土路基施工1)、施工工艺流程石灰土路基施工工艺见图12)、施工准备选用符合规范及业主专用要求并试验合格的材料,严格按试验规程进行配合比设计,7天龄期抗压强度应>0.6Mpa。

符合规范要求后,及时确定最佳施工方案、人员、设备组织方式,并提交监理工程师批准。

做好技术交底、下承层的验收工作及机械设备的检修。

石灰:石灰质量应符合要求,并应尽量缩短石灰的存放时间。

石灰应在使用前7-10天充分消解,消解后的石灰应保持一定的湿度,但也不能过湿成团,消石灰应过孔径10mm的筛,并尽快使用。

土:塑性指数为15-20的粘性土,细粒土应尽可能粉碎,土块尺寸不应大于15mm2、施工放样开工前组织熟练精干的测量队伍对项目部提供的基线水准点、施工导线点、曲线要素点进行埋设和复测,其精度满足施工测量规范和设计要求。

对提供的控制点和主要控制极点加以保护,按设计图顺序编号布设施工网点及线路桩,并用油漆加以清楚标注和设护桩以校准。

基线验收后,方进行桩位置和中线的测量放样工作。

全线的坐标点、水准点、曲线要素点在施工过程中经常复核检查并加以保护。

在施工时应定期复核路基中线,防止路基中线偏位,路基填筑时应该适当的考虑施工加宽和沉降预留加宽值,以保证路基的有效压实宽度。

3、灰土的运输与摊铺(1)根据取土坑内土源(已取得标准击实的试件土源)采取二次掺灰工艺,第一次在取土坑用挖机将掺灰2%灰土料挖起堆放“焖灰”3天,在取土坑焖料过程中应每天对焖料进行翻拌,取土坑掺灰着重搅拌均匀。

(2)根据自卸车容量计算堆土间距,并在下承层上打网格,将取自取土坑的第一次掺灰“砂化”土卸下,根据以往经验松铺厚度在25~27CM。

(3)用铧犁连续翻拌降低含水量,当现场摊铺土含水量降至最佳含水量+3%~+5%范围时,宜先用轻型压路机把填土压平,地面上打10M×10M方格,每方格内堆放2.3T消石灰(按4%灰土),再用推土机或人工把石灰摊平。

(4)采用稳定土拌和机对灰土进行拌和与粉碎,至少两遍。

使土粒中大于5cm的颗粒含量低于5%,大于2cm的颗粒含量低于20%,对于含有较多结核的土料,大于2cm的颗粒含量低于30%。

(5)土块粉碎后,应及时进行灰剂量和含水量测试。

检测灰剂量合格标准为:所有检测点的灰剂量≥设计灰剂量-1%。

若灰剂量偏低,马上补灰并再用稳定土拌和机拌和一遍;若含水量偏高,用铧犁连续翻拌加快降低含水量。

(6)当路铺填土的含水量处于最佳含水量或略大于最佳含水量(1%~2%)的范围内,检测的灰剂量都满足要求后,用轻型压路机或履带式推土机稳定压一遍,再用平地机进行整平、整型,经检查达到规定标高后碾压。

拌和整型在各层料摊铺好并经厚度检查合格后用稳定土拌和机拌和二遍,拌和时应随时检查和调整拌和深度,严禁在底部留有“素土”夹层,同时及时检查含水量,使含水量略大于最佳含水量2~3%,若含水量不足时,用洒水车均匀洒水补充水分,拌和机应紧跟洒水车拌和,防止水分散失,拌和过程中应辅以人工捡出超尺寸大块颗粒。

拌和混和料应色泽一致,没有灰条、灰轩和花面,没有集料窝。

拌和完后在水准测量的配合下,用平地机初步整平,然后用光轮压路机快速碾压1 遍,以暴露潜在的不平整,接着再用平地机仔细整平,并留出设计路拱和纵坡。

整型时若发现某处高程偏低,贴补时应先将其表面5cm 的耙松,用新拌的混合料找补平整。

4、碾压、养生在对填土层的松铺厚度、平整度、含水量进行检查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碾压,碾压的方法是:1、先静压,后振动碾压。

2、采用从两边向中间碾压的方法。

3、压路机的碾压行驶速度不超过4Km/h,碾压做到无漏压、无死角,确保碾压均匀。

4、碾压机械的选定是先用18t光轮压路机进行静压二次,再进行振动碾压一次,后用三轮压路机进行碾压1次,碾压宽度每次重叠1/3车轮宽度,碾压成型后即进行自检程序。

若自检达不到设汁要求的压实度,则再进行碾压,并再进行自检;以此类推(将每次碾压后测定的压实度都进行记录,并绘制曲线图表,为后续施工提供参考)。

自检合格后,即报监理验收。

5、两段交界处的路基施工当填方路堤分几个作业段施工时,两段交界处如在不同时间填筑,先填段应按1:1坡度分层填筑,每层碾压至边缘,逐层收坡,待后填段填筑到位时,在交界面上开挖不小于2m宽的台阶,分层填筑;当两段同时施工时,应交替搭接,搭接长度不得小于2m6、纵坡大于12%式横坡陡于1.5时的路基施工当原地面纵坡大于12%或横坡陡于1:5时,应将原地面挖成台阶,台阶宽度应满足摊铺和压实设备操作的需要,且不得小于2m。

设计无规定时台阶顶应做成向内并大于4%的内倾斜坡。

砂类土上则不挖台阶,但应将原地面以下20~30cm的表土翻松。

7、关于人造硬壳层的段路施工本路段内有K105+538~K105+551.72及K105+559.720~K105+576.50,两段设置人造硬壳层,两段均为观景河小桥的两侧桥头,根据设计要求结构层布置人造硬壳层方式主要用于路基填土高度较小同时下部软土层厚度小,埋深浅的路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