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会计模式
第四次是在1985年,
前面三次修订本和1948年的文本均作为独 立的法律文件生效,执行时需互相参照以 决定取舍,很不方便。
同以前几次有所不同,是把历次公司法的 有关内容加以合并,经过删改和增补,使 之成为一部统一的、内容繁多的包括有747 个章节和25张表格的公司法。
第五次是在1989年, 认可了欧盟(欧共体)的第7号令。 第六次是在2006年,全面修订《公司法》 英国《公司法》修正案在经过长达8年的激烈争论
《公司法》是全国性的法律,目前执行的 是2006年全面修订的《公司法》。
英国也像大多数欧洲国家一样,主要通过 法律规范来约束企业的会计行为。
背景资料:英国的公司法
目前管理与协调英国会计实务的公司法,最早 起源于1844年的《联合股份公司法》,但其 对公司财务会计与审计会计的管理与协调并没 有起到过实质性的作用。
这样,就应该在现行成本基础上对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 利润数进行三项调整,即:销货成本调整额;折旧费、 损耗费、摊销费调整额;货币性营运资本调整额。
诱导性会计,即利用财务报告来误导信息的使用,而 非中立地提供信息,这在英国并不是一种新现象,且 有增长的趋势。会计人员一直处于一种非常尴尬的地 位,一方面他们向股东报告时倾向强调经济实质,但 另一方面在税务领域却违背这种做法。会计准则理事 会在第5号财务报告准则中直接阐述了诱导性会计问 题,要求报告要反映经济业务实质。第 12号财务报 告准则说明了利用诱导性会计“巨额冲销”备抵(其 目的是通过在以后期间转回来增加正常项目的利润) 是非法的,更不允许公司为未来经营损失以及重组成 本计提准备。
除了对财务报表的形式和内容作了更为详细的规定以外, 还规定了有关会计计量的会计规则,即“历史成本”及替 代方案,前者规定了历史成本会计的传统规则,后者则必 须是现值,并在其基础上调整折旧。
在当时,为英国第16号标准会计惯例《现行成本会计》 (1980)提供了法律支持
通过《公司法》管理公司事务,包括对公司 财务会计和报告的要求
3、法律对会计的影响
英国是普通法系国家,普通法源于英国的判例 法。普通法建立在各种具体判例的基础上,它 不用事先设计,也无意用无所不包的条文去概 述所有的情形。
这种法律制度注重经验,允许援引判决。会计 准则并不包括在法律之中,它们通过专业组织 的形式制定,因此它们具有更强的适应性和创 造性。
英国的文化因素
英国会计模式
英国会计的基本情况
英国是世界上资本主义发展较早的国家之一,尤其是 十七世纪的资产阶级革命和18世纪后期的产业革命, 大大加快了其资本主义的发展速度,一度成为世界上 最大的殖民国家,其海外贸易和投资遍及世界各地。
在历史上,英国的会计曾对美国会计的发展有过重大 的影响,而美国会计的发展在20世纪60年代又推动 了英国的会计发展。
大量详细的信息资料放在报表注会计释政策中表 与财务报告相关的附注
损益表格式:横表式、竖表式、设计或报告者两者都采
用
通过《公司法》管理公司事务,包括对公司 财务会计和报告的要求
提出了与欧共体第4号指令提出的十分类似的5项会计原则 (1)持续经营假设;(2)一致性;(3)谨慎;(4) 应用权责发生制;(5)分开确定任何总数的组成部分
英国崇尚民主、自由、博爱、平等的价值观,倡导自 由灵活和个人主义。相对于集体主义倾向的国家来说, 英国会计理论和会计准则由会计职业团体阐释和发布, 政府控制很宽松,基本上不予干预。
比如对固定资产计量,英国会计有较大弹性。会计准 则建议企业至少每 5年对固定资产进行一次重新估价 并重新核定经济使用年限;重估增值列为业主权益, 不能作为当年收益;重估减值先从该项资产以前列为 业主权益的重估增值账户中抵补,不足部分再计入当 年损益。很多会计准则对会计实务的指导只是建议性 的意见,并不一定强制执行,这就为会计职业团体和 职业会计师执业提供了依据个人职业判断的充分空间。
商誉:英国“创造性会计”的另一个典型表现是 商誉会计处理的多样化。 它鼓励企业采用一次性 注销的做法,直接冲销有关准备帐户,在某种条 件下也可以无限期折旧
所得税费用:在英国,公司无论是否已向投资 者分配利润,都应对经过对某些项目进行调整 后的会计收益支付所得税。对于由于时间性差 异产生的递延税款采用债务法进行会计处理
国会计模式,主要 为了保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
英国会计模式:不列颠会计模式 是以英国会计理论和实务为代表的,以要求公
司财务报表给予“公允与真实”反映为特征的 一种国际会计模式。
一、英国的政治经济环境因素
1、政治因素
英国轮流执政的两大政党都力求经济的稳定与发 展。20世纪 70年代末,保守党领袖撒切尔夫人执 政,采用货币主义的经济政策,大力倡导私有化 运动,调整经济结构,使经济得以恢复并缓慢增 长。
因此,英国会计和美国会计模式颇有类同之处。
英国会计模式又在欧洲联盟(前身欧洲经济共同体) 的一体化进程中处于与欧洲大陆国家的会计模式相互 协调的过程中。
鉴于殖民时期的广泛的商业贸易,英国的会计方法通 过英联邦及其范例,对世界各国早期的会计实务有着 深刻的影响。尽管随着大英帝国的衰落以及国际间剧 烈的竞争,英国目前正面临新的挑战,但无可否认, 英国有着丰富的会计思想。
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英国的会计实务完全是 在法律的支配下由会计师作出职业判断。由于 法律只涉及原则性的规定,在会计实务中就存 在着多种选择余地,具有很大的任意性。
英国与爱尔兰共和国于1973年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 此后,英国公司法的修订,就反映出与欧洲经济共同 体理事会指令的协调趋向。
通过《公司法》管理公司事务,包括对公司
财务会计和报告的要求
财务报告包括:
2、1981年修订的《公司法》
董事会报告 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
规定了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的格现式金流量表 资产负债表格式:采用报告式表(已确垂认直利得式及损)失,总额将
3、1989年修订的公司法 在1985年公司法补充和修订的基础上,1989年的
《公司法》又认可了欧盟的第7号指令,要求编制合 并财务报表。尽管1948年的公司已经要求编制合并 财务报表,但对于编制的具体方法没有提出具体的要 求,而且对于子公司的定义依然是“持有超过50%的 股权”。第7号指令强调,判定子公司的标准是有效 控制,而不是简单的持股比例。
(AccountingStandardsSteeringCommittee, ASSC,后更名为会计准则委员会, AccountingStan dardsCommittee,ASC); 三是1990年至今的会计准则理事会 (AccountingStandardsBoard,ASB)。
英国会计准则的制定
另一方面,历史上,英国是个等级森严的社会, 统治阶级制定的标准和价值主导着社会主流。由 于历史的巨大惯性,一些传统的观念和习惯已形 成为较深的历史沉淀,百姓对于社会地位的悬殊、 社会不平等现象抱宽容的态度,对权威的认同在 社会中占很大的比例。
所以英国社会,有着很大的权力距离。
英国模式下的会计实务(补充)
研究与开发 :企业的研究与开发活动可以分为
①基础性研究
②应用性研究
③开发性活动
公司法中只允许在特定的情况下将开发性活动 发生的成本资本化。而对所有基础性研究和应 用性研究活动所发生的成本, 只应在其发生时 将其费用化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二、英国会计模式的基本特点
1 通过《公司法》管理公司事务,包括对公 司财务会计和报告的要求
另外,要求公司的董事披露年度报表按照现行的会计 准则编制,并对任何违反准则的情况做出解释。
通过《公司法》管理公司事务,包括对公司 财务会计和报告的要求
4、2006年修订的公司法 主要涉及以下内容:
将某些判例作为成文法规;允许公司选用《公司法》 (及美国GAAP)或国际规章编报个别或集团报表; 在某些极端案例中要求审计师承担刑事责任
第二次是在1976年, 修改的主要内容是会计信息的永久性与公开性的
法定需求量变得更紧,加强了审计人员的权力, 增强了对董事会利益的披露。
第三次是在1981年, 主要是贯彻欧共体的第四号指令,即《关于有限
责任公司年度报表的各国立法协调的第四号理事 会指令的修改建议》。另外,还规定了有关会计 计量的会计规则。
针对通货膨胀,英国会计对资产采用历史成本计价方法 进行了修补,提出了现行成本模式,既改变计量基础又 改变计量尺度,全面反映和消除物价变动的会计影响。 现行成本模式着眼于保持企业生产经营能力,但除了要 保证重置存货和厂房设备的资本完整无损外,还需要增 加它的名义货币性营运资本,不过它的度量并不是一般 的购买力,而是特定的购买力,因为任何企业都不会把 资本投入整个经济市场,而只是投入它必须持有的特定 商品和财产。
2 在遵循《公司法》规定的基础上由民间机 构制定会计准则
3 “真实和公允”的要求至高无上 4 分别建立的会计职业组织 5 重新构造公司对外财务报告
通过《公司法》管理公司事务,包括对公 司财务会计和报告的要求
通过《公司法》对会计行为进行规范 ,是 英国会计模式区别于美国会计模式的最主 要特征。
现代英国资本市场很发达,会计集中关注管理当局是 如何经营该公司的获利能力,并且用来帮助投资者结 合相关的风险来评价未来的现金流量,披露很广泛, 符合公众所有权分散的要求。
通货膨胀、诱导性会计操作对会计的影响
在 20世纪 70年代,英国的货币发行量过大,造成财政 赤字严重,劳动生产率低下,经济发展缓慢,就业极度 萎缩,政府开支居高不下。严重的通货膨胀影响了英国 经济发展和企业会计处理。
英国传统文化的不强求统一和一致性也使得英 国会计实务处理具有可选择性,而不是生搬硬 套某些法律条文。
不列颠民族虽然某些方面相对美利坚民族比较 保守,但较之与东方民族他们更具有冒险精神 和乐观主义态度,表现在会计处理上,英国人 更侧重于激进的方法,而不是采取稳健主义原 则,比如对存货的处理,不同批次购进的存货 项目,税法和会计准则允许采用先进先出法确 定成本,但不允许后进先出法。